【香港精神】香港精神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1997年7月1日,是香港的历史转折点,香港电影,也在回归的脚步中迈开了新的步伐,走上了跟内地电影相互融合的漫长路程。   香港电影是香港社会现实的某种反射,因而也贯穿了香港人的重要精神面貌:乐观自信。《老港正传》是为香港回归十周年而拍的献礼片,讲述了一个香港电影放映员“老左”从1967年到2007年40年的爱国梦想,以及他一家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这个在以往港片中难得一见的人物形象由黄秋生扮演。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和黄秋生本人都称,“老左”是黄秋生入行17年来最成功的角色。左向港,这个无产了一生的香港人,这个有着极具倾向性名字的左派电影放映员,虽然只能住在楼顶的天台上,但却执着于简单的理想――到北京看看天安门,然后合影留念,为了这个理想他执着得令人感动。不过这个梦的实现,即便在电影中,也要到2008年才能实现。
  本片由香港的左派电影公司银都机构出品。值得一提的是,它没有选择大起大落的宏大叙事,只是通过平凡人的普通一生,表达了香港和祖国的特殊情感联系。本片导演是曾经拍摄过《金鸡》的赵良骏。作为香港电影少壮派导演之一,他是最具香港情怀的导演,入行30年,几乎每一部作品都试图述说香港人情事,并永远追求“言之有物”。翻看他第一部作品《神行太保》,颇能反映香港记者薪低命贱、但充满拼劲的心态与处境。1996年是香港电影业最后的鼎盛年代,赵良骏拍下《真心爱生命》,讲述了一名资深记者一心爆新闻,直至走到生命尽头,才省悟报道是要“让人觉得世界很好很好”。纵观赵良骏的作品,名头最响且卖座最佳的当属吴君如主演的《金鸡》。该片通过对香港30年风月场所起伏跌宕的描写,反映了香港的沧桑变化。到了《老港正传》,更是通过一个草根家庭的辛酸,以及父子(分别由黄秋生和郑中基饰演)两代的命运折射出香港的岁月变迁,用导演的话说:“这部影片讲述了香港人从哪里来,将走向哪里去。在香港确实有老港这样的人存在,他们也是香港真实写照的一部分。”其实,导演通过老港表达的一颗“红心”只是个外衣,他最想表达的依然是其一贯喜欢的主题:香港人的奋斗精神。
  影片中两代草根见证了香港40的发展历程――
  “革命”年代,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的梦幻时代,也是红极一时的明星――夏梦的时代。这时候的香港在内地“文革”的影响下,大字报铺天盖地,每天游行不断。年轻的老左成为爱国戏院的放映员,当时的爱国人士备受英政府的打击,这让老左明白“爱国是要付出代价的”。
  “发展”年代,这是上世纪80年代,李连杰和《少林寺》红遍内地和香港,成为华人的共同记忆。此时,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中英就香港回归问题开始接触,香港人和内地人的交往也频繁起来。而且,此时的内地已经开始对外开放,大量的香港人回到内地“淘金”。老左离他的爱国梦想又近了一步。他成为第一批拿到回乡证的香港人,但由于各种原因他的内地之行没能实现。
  “回归”年代,这是上世纪90年代,香港经济继续飞速发展,楼市升温,香港市民也得到实惠。香港回归在即,有人忧心忡忡办“移民”,更多人趁机寻求商机发财。戏院生意走下坡路,看着香港人为前途、为钱财而盲目地奔波劳碌,老左仍旧我行我素,别人“向钱看”,老左“向前看”。
  “收获”年代,这是21世纪后,香港又进入一个飞速变化时期,经历了IT泡沫的兴起和破灭,“非典”的肆虐以及2008年奥运的申办成功。退休了的老左被戏院“返聘”成为技术顾问。“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老左哼唱着他的主题曲,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他的回乡之梦变成了2008年来北京看奥运。
  对于幸福的追求,应该是每个人的正当选择。不过对于不同的人幸福有着不同的含义,安贫乐道是一种,老左以此为理由安慰自己,天安门作为他心底的图腾,令他执着一生。电影给出的解决方式是2008年奥运会全家人都到北京做志愿者,这无疑是对现实中国的亲近和致意。
  香港电影多数都有大团圆的结局,其实也是香港人的那种乐观自信的精神的一种体现,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都心存希望:明天会更好。
  这就是香港人的精神,也是香港电影中所贯穿的。在举国上下共同为香港回归十周年而庆祝的时刻,我们也真心期盼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感谢:《老港正传》文字资料由银都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提供)

相关热词搜索:香港 精神 香港精神 香港精神概括 香港精神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