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日本将发生大地震_日本救援队:走进中国地震灾区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一场八级地震在我国四川省发生。刹那间,天崩地裂、房屋倒塌,无数个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下。   中国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传到东瀛日本后,媒体实时传送大量文字消息和图片,一幅幅牺牲巨大、损失惨重的图像,使饱受地震之苦的日本国民感同身受。他们迅速地行动起来。刚送别来访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不到一周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12日晚间即通过中国驻日使馆,向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转达了他的慰问。他表示,如果需要,“日本已经作好准备,将向中国提供尽可能的帮助”。13日,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宣布,将竭尽所能援助中国人民,首先紧急援助5亿日元。国民通过各种方式为中国灾区灾民慷慨解囊:连锁便利店和超市在收款台设立捐款箱,电视台公布捐款电话号码(每拨打一次即自动捐款105日元,约合人民币7元),各报刊和门户网站开设捐款热线,更有人走上街头募捐……
  与此同时,日本迅速组织了救灾经验丰富的救援队,携带先进的专业地震救灾器材,迅速赶赴中国四川,成为第一支赶到地震灾区的外国救援队。那一幅日本救援队员排成两列纵队,向遇难者肃立默哀的照片,感动了无数怀有同样情感的中国民众。随着救援工作重点的转移,日本救援队将要回国。日本政府宣布,派遣20人组成的医疗队前往中国灾区救助伤员病号,表达了将救援进行到底的决心,再次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好评和感激。
  中国人民深深地为日本国民的善意所感动,不少人打电话给日本驻华使馆,从心底里由衷地表示感谢。就连一向对日本言辞犀利、情绪激烈的互联网上,也充满了“谢谢,日本”的言辞。一句“谢谢你们,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肺腑之语,消融了曾经那样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把中国人民感恩、知恩、报恩的情怀传送到了大海的那一边。当日本媒体把中国人民的感激之情传回国内,日本国民也为之动容。日本媒体和网络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中国对日情绪骤然变暖”等大量正面的评论。
  双方感情上的融和与彼此表达的善意出人预料,为重新审视和观察中日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契机。
  2006年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先后进行了“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极大地改善了中日政治关系,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国民感情的转暖,也使日本政府此次能够如此迅速地提供援助、派出救援队。而国民感情的拉近又为政治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氛围。
  曾几何时,“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在日本盛极一时。10多年过去了,中国非但没有“崩溃”、没有对日本构成任何“威胁”,反倒是日本借助对华贸易的增长逐步走出了经济低谷,中国市场成了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杠杆”。而大地震后中国对日本所给予援助的衷心感谢,也让日本人认识到,中国人并非盲目排外,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反过来,这也同时是中国人重新认识日本或日本人的机会。日本国民对中国震灾的救援表明,日本人也是悲天悯人、救危济困的,同样具有人类共同的人性感情和价值观念。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把提供对外援助、推进质量建军、承担国际安全义务、发挥政治大国作用,作为走向“正常国家”的必由之路。但日本的努力在国际社会却总是毁誉参半,而参加国际救灾行动却获得了其他各种形式的国际行动所不曾有过的赞誉。这一事实使日本国民不能不认真思索:到底什么才是走向“正常国家”的必由之路?是狂妄自大地轻视邻国、制造摩擦和对立?还是急人之难、施以援手,春风化雨般地化解怨仇,润物细无声地把同情关爱倾注到对方的心里?
  通过这一次地震救灾,改变了以往两国媒体和部分国民之间互相攻击漫骂的“恶性循环”,创造出表达爱意、接受爱心、再回报善意的“良性循环”。不拒溪流,方能成江河。这一新的循环模式所积累的点滴善意的涓涓细流,最终必将汇集成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潮流。

相关热词搜索:灾区 日本 中国 日本救援队:走进中国地震灾区 日本地震灾区最惨图片 日本地震灾区和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