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县市长选举【岛内县市长选举三棱镜】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选举犹如活报剧,折射出诸多怪异;尘埃落定即意味新一轮政治生态变化的开始。      呈现“蓝消绿长”态势      此次县市长选举,尽管国民党是执政党,占据选举优势,在17个县市长中,国民党至少可取得11席的地方执政权,民进党预计获得三至四席执政权,其他两席可能为无党籍取得。但这次选举总体“偏冷”,预计投票率不会太高,这与经济形势不佳与选民对国、民两党失望密切相关。
  与这次县市长选举密切相关的是明年五大直辖市长选举,蓝绿竞争将更为激烈,已呈现显明的“五五波”格局,国、民两党均是“保二争三”。民进党在新高雄市、新台南市占绝对优势,已确定胜选;国民党在台中市与台北市胜选的机率甚高,不确定的新北市(原台北县)是两党极力争取的第三席。过去多次民意调查显示,民进党的苏贞昌参加新北市长选举优势明显,国民党多位可能的候选人民调显著落后。不过,原本国民党占优势的台北市也存在变数。在最新一期《财讯》杂志的民意调查中,若苏贞昌与现任市长郝龙斌竞争台北市长,则两者目前支持率均为42%。
  若将选举战线拉长看,从年初以来的几次立委补选、年底县市长选举与明年五个直辖市长选举总体观察,国民党一路在小输,呈现衰落之势,民进党则呈现从谷底翻转趋势,即呈现“蓝消绿长”态势。
  
  政党面“蓝胜绿”,个人面“绿胜蓝”
  
  尽管目前国民党的支持率仍然超过民进党(中时民调国民党的满意度为37%,民进党的满意度为22%),但就未来挑战“总统”选举的政治领袖人物的满意度与支持度观察,国民党政治精英全面落后于民进党的政治精英,也就是说,政党竞争是“蓝胜绿”,但蓝绿政治领袖个人竞争则是“绿胜蓝”。就“双英对决”看,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屡次超过马英九,在经历第三次“陈江会”引发警民冲突、让蔡英文的支持度一时下滑外,目前蔡英文的满意度又重新超过马英九(35%对33%)。依台湾过去的经验,当选“总统”均为台湾大学毕业,均当过直辖市市长,李登辉、陈水扁与马英九均是如此。蔡英文也是台湾大学毕业,虽没有台北市长的经历,但若蔡参选明年台北市或新北市选举,当选的可能性很大,在硬件上具备了角逐“总统”大位的条件。就目前台北市长郝龙斌与高雄市长陈菊的执政表现看,郝远不是陈的对手。据《财讯》杂志11月民意调查,陈菊的施政满意度高达79.6%,郝龙斌只有51.4%,相差近30个百分点。陈菊在高雄世运会后,民调满意度飙升,是当今台湾任何政治人物都难望其项背的,因此陈菊被外界视为两年多后挑战马英九的最强劲对手。
  民进党的苏贞昌同样是可以挑战国民党政治精英的领袖人物。民意调查显示,若苏贞昌到新北市参选新市长,国民党只有胡志强可以抗衡,其他国民党政治精英均不是对手。《财讯》民意调查显示,若苏贞昌参加明年的台北市市长选举,与郝龙斌对决,则两者的支持率均为42%,对国民党仍是重大威胁。有鉴于此,明年台北市长选举鹿死谁手尚在未定之天。国民党一旦失守台湾政治中心台北市,就很可能会失去两年后的“总统”大选。
  目前国民党内另一政治实力派人物吴敦义,因其极强的政治个性与出任行政院长后的“香港之行”及“与黑道大哥出游”争议等,形象被严重杀伤。另一被看好的国民党政治新星朱立伦也已走向台前,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尽管形象不错又是本土人,是国民党内一致看好的马的接班人,但要径直登上权力巅峰并不容易。在《财讯》杂志的民意调查中,若朱立伦与陈菊共同角逐明年的高雄市长选举,朱立伦的支持率只有32%,陈菊则高达50%,陈明显占有优势。国民党内另一政治精英胡志强因身份与家庭原因,前景并不看好。可以说,尽管目前民进党还没有完全走出“扁案”的阴影,还无法获得多数民众的认同,但在岛内民众更看重政治领袖个人表现与政治魅力的情况下,未来民进党政治领袖对马英九的连任威胁仍相当大。
  
  对“双英”的新考验
  
  尽管外界一直怀疑蔡英文的领导能力与整合能力,但没有班底的蔡英文出任党主席一年多来,仍展示了其“绵力”与“能耐”。特别是在不久前云林县立委补选中,民进党候选人刘建国大胜,让民进党士气大振。但对蔡英文最大的考验仍是年底的县市长选举。按过去民进党的选举惯例,若输掉选举,党主席必须引咎辞职。然而蔡英文多次表示不会因一次选举失败就辞职,充分显示其“外柔内刚”的性格和问政信心。况且,年底县市长选举,从民进党“保三争四抢五”的战略看,民进党保住三席的可能性非常大,若再增加一席,还会实现“小赢”,因此民进党不大会输,蔡英文也不会因此辞职,反而进一步奠定蔡英文在民进党内的地位。
  相反,新任国民党党主席的马英九,则面临一场艰苦的选战,不仅外有民进党的竞争,还要分神应付党内的分裂与内斗。
  
  马氏威信荡然无存
  
  在县市长提名中,马英九与他的国民党中央对地方势力的不听招呼束手无策,造成在17个县市长选举中,有九个县市出现分裂或同党竞争的局面。尤其是花莲县与新竹县党内分裂所造成的选情最为严峻。在新竹县长选举中,老县长郑永金不支持有选举恩怨的党中央提名的候选人邱镜淳,而支持脱党参选的议会议长张碧琴,尽管党中央开除了郑永金等多位违犯党纪的人士,但却无法改变国民党在新竹县选举的困难局面。
  花莲县更是出现泛蓝三人内斗的局面,即代表国民党的杜丽华、脱党参选的立委傅昆萁与现任副县长张志明。现任花莲县长谢深山是国民党老臣之一,曾任劳委会主委,在失去政权后依靠马英九的全力支持当上了花莲县长,成为一方诸侯。然而,在这次县市长选举的党内提名过程中,谢深山根本不买马英九的账,全力推出现任副县长张志明。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马英九,为何说服不了党内的干部与同志,为何开除了新竹县长郑永金等人党籍,而一直没有开除谢深山的党籍?让外界感叹不已,更显示国民党党纪标准不一。
  
  难改选举恶习
  
  马英九一向以正人君子自居,在选举中不搞为人不耻的选举花招。然而今天的马英九一方面标榜端正选风,另一方面又在选举过程中步陈水扁的老路――靠执政资源搞选举绑桩与政治交易。在立委补选与县市长选举提名过程中,虽然马英九一再强调“宁可输掉选举,也要提名清廉与形象好的人士”,但部分国民党候选人形象依旧不佳,具有明显的“黑金”背景,像嘉义县候选人翁重钧就被脱党的参选人萧登标公开指责有案在身。在台东县县长选举提名中,国民党立委黄健庭辞去立委,取代极力争取代表国民党参选的邝丽贞,当时民进党就指控国民党在“搓圆子”(搞利益交换),即由黄健庭参选县长,邝丽贞参选立委。果不其然,国民党没有避嫌,让邝丽贞代表国民党参加立委 补选。这是最典型的选举政治操作,遭到强烈质疑。
  特别是面对花莲县国民党候选人杜丽华选情不佳的形势,马英九像过去的陈水扁等多位政治领袖一样,再次政治操作苏花高速公路案(每到选举政治人物就提出修建,选后就不再关心,使得这一极具争议的高速公路至今无法兴建)。马宣布,苏花高速将在选举投票前一日动工兴建。为了国民党的胜选,马英九大搞政治短线操作,其结果将是“得到芝麻,丢掉西瓜”,甚至可能连芝麻也捡不到。
  
  选后的变数与观察点
  
  这次县市长选举不仅是国、民两党的竞争与较量,还有泛蓝分裂后之外的第三势力的竞争。尤其是选举结束后,从泛蓝或国民党中分裂出来的政治势力何去何从?对岛内蓝绿政治生态有重要影响。因此,-县市长选举结束即意味着新一波政治生态变化的开始。
  花莲县、新竹县选举结束后,脱离国民党参选或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的候选人及所代表的政治势力的动向值得关注。选后,他们是加入绿营还是重回蓝营?以及能否回到蓝营?会对地方政治生态与未来台湾领导人选举均有重大影响。
  花连县长选举的怪异之处在于,脱党参选的傅昆萁与国民党籍候选人粒丽华在竞争“谁是正监”,极力争取泛蓝选民的支持;而现任县长谢深山支持的现任副县长张志明,却与绿营互动密切,蔡英文还评估要不要为张站台助选。选后,若傅昆萁赢,则花莲“变天”,“由蓝变灰”,蓝营失去台湾东部大半个江山。问题是,傅当选后会不会重回蓝营?依过去国民党的传统,傅回蓝营的可能性很大。这就考验马英九的政治决策,要不要认同傅的回归?若认同回归,又等于认同泛蓝或国民党分裂选举,让未来国民党地方选举不断上演分裂选举的局面,对马的改革与国民党发展会有重大不利影响。若不让傅回蓝营或回国民党,则可能逼傅与绿营合作,改变花莲地方政治生态。同时,以张志明代表的政治势力会不会在选输后(赢的可能性甚小)投靠民进党,也是值得观察的。同样在新竹县国民党分裂选举,被开除党籍的议会议长张碧琴与代表国民党的邱镜淳展开竞争。若邱胜选,国民党保住新竹县政治地盘。若张胜选,选后是重回国民党,还是另立山头走蓝、绿之外的第三条道路,甚至加入绿营,仍存在变数。国民党失去嘉义县执政权长达八年,关键就是地方势力代表陈明文带枪投靠民进党所致,未来国民党地方势力会不会再出现投靠民进党的情况仍需要观察。

相关热词搜索:棱镜 岛内 县市 岛内县市长选举三棱镜 台县市长选举 台湾县市长选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