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 1845~1945,朝鲜半岛与美国关系百年回顾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对于美国与朝鲜半岛关系中所涉及的美韩同盟、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等热点问题,人们非常熟稔,然而对美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渊薮,恐怕许多人知之甚少。从19世纪中叶到二战结束的大约百年时间里,美国在朝鲜半岛经历了一个进入―退出―重新涉入的过程。
  
  软手段敲开了通商之门
  
  美国人最早关注朝鲜半岛是在1845年,时任众议院议员的普拉特拟就了一份《开放朝鲜案》,认为应该抓住欧洲列强盯住中国和日本的时机,积极发展与朝鲜的通商机会,应该建立外交关系。但该议案未获通过。1866年8月,美国商人普雷斯顿乘坐武装商船“舍门将军”号进入朝鲜的大同江水域,遭到平壤民众袭击,所有船员被烧死,美国第一次用武力打开朝鲜国门的尝试失败。紧接着美国先后于1867年、1868年、1870年和1871年多次企图以炮舰政策强迫朝鲜通商,但最终都遭到了失败。
  经过几年沉寂后,美国换了另外一种方式向朝鲜半岛挺进。
  1878年10月29日,美国海军部向周游非洲的海军提督薛斐尔下了训令:“访问朝鲜的任何港口,用和平的方法,为与该国交涉而尽力。”11月9日,当时的国务卿爱法兹又补充道,“小心地观察朝鲜有无与美国签订友好通商条约的愿望;借与日本的友谊与斡旋,顺利完成薛斐尔提督的亚洲之行……”可见此时,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已转向假借第三国来帮助完成。日本方面答应替薛斐尔转交书信给朝鲜国王,但以薛斐尔必须呆在日本长崎为附加条件,这时薛斐尔始知,野心勃勃、已把朝鲜视为自己禁脔的日本“并无开放朝鲜对世界通商的诚意,而日本人只是借交涉以利于他们自己的企图罢了”。
  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得知此事,便力邀薛斐尔至天津会谈。在得到可使美国与朝鲜之间签订通商条约的保证后,薛斐尔欣然前往。客观地讲,作为宗主国、与朝鲜保持朝贡关系的清朝之所以主动邀请美国势力进入朝鲜,主要是因为俄日已对朝鲜半岛怀觊觎之心,因此希望将西方势力引进来,起到牵制日俄的平衡作用。为此,李鸿章对朝鲜进行了劝服工作。1881年11月,朝鲜国王高宗派使节与清朝协议对美修交的问题,朝鲜使节带来了朝鲜国王愿与美国签约通商的口信,并力邀李鸿章代为主持缔约谈判。1882年初,李鸿章及其麾下便与美国全权大使薛斐尔就朝美通商一事在天津进行了谈判。5月22日,《朝美通商修好条约》在汉城正式签订。美国也成为第一个与朝鲜签订通商条约的西方大国,在此之后,英、德、意、俄、法、奥等国才分别与朝鲜签订了类似条约。
  《朝美通商修好条约》签订后,美国在汉城设置了外交机构并派驻公使。此后,美国便开始了与朝鲜多方面的联系。在政治方面,1895年10月日本幕后策划了“乙未事变”,杀害了亲俄的闵妃,此事前后的宫内府顾问是美国人莱津德里;在事变发生时,率领侍卫抵抗以保护高宗和闵妃的是美国人戴伊;而向全世界报道事变真相的是美国《纽约先驱报》的著名记者柯克里尔。随后美国还参与策划了以推翻朝鲜亲日内阁为目的的事件。在军事方面,据美国国会最近发表的回忆录显示,在朝美修约后至朝鲜被日本吞并亡国前的20多年里,美国曾三次派兵至朝鲜:1888年朝鲜出现叛乱的情况下,为保护侨民,向朝鲜半岛沿岸派遣海军;1894年至1896年,为保护甲午中日战争后汉城的美国公使馆和美国人,派遣了海军陆战队;1904年1月5日至1905年11月11日,为保护日俄战争期间驻汉城的美国公使馆,而再次派遣海军陆战队。
  但是在1905年日本与当时国号为大韩帝国的朝鲜签订《乙巳保护条约》后,美国被迫中断了与朝鲜半岛的外交关系,退出朝鲜半岛达40年之久。
  
  二战为美国重返朝鲜半岛提供了契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美国重返朝鲜半岛提供了契机。
  其实,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6月,当时流亡在中国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19年成立于中国上海)的主席金九和外交部长赵素昂,就曾分别致函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国务卿赫尔,希望能够恢复外交关系。但对美国来说,如果同意恢复外交关系,也就意味着美国承认了临时政府,而在没有与日本宣战的情况下,美国是断然不可能承认临时政府并与之恢复外交关系的,所以美方没有给予答复。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后在12月10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也对日本宣战。日美爆发战争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引起了美国方面的关注,但是对承认问题,美国方面一直持谨慎态度。12月22日,国务卿赫尔致电驻华大使高斯,要求“详细调查所谓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包括其成员、属下武装人员的活动范围、与朝鲜国内和中国东北的革命组织的接触状况、中国政府对之的态度以及与之的关系等。高斯衔命与韩国临时政府外交部长赵素昂作了非官方接触,并于1942年2月将按上述要求调查的情况向国务院作了汇报:重庆地区仅有200左右的朝鲜人,有一小股武装人员加入了中国军队,温和的“韩国独立党”主导这个临时政府,而左翼的“民族革命党”在中国东北有大量的朝鲜追随者。言下之意,高斯认为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的朝鲜人中并不具有代表性。
  从1941年底至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前的两年左右的时间里,高斯频繁地以电报的形式发回关于临时政府的具体情况,并多次将从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傅秉常处获得的中国政府对韩国临时政府的态度向国务院做详细汇报。期间临时政府驻美代表李承晚也曾致信国务卿赫尔要求承认临时政府,但都被拒绝。美国不承认临时政府的原因,通过已经掌握的史料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在甘地的领导下,独立的呼声高涨,而作为美国盟国的英国也曾是韩国临时政府的“公关”目标,但是英国鉴于承认韩国临时政府可能将会在自己的殖民地中引发骨牌效应,继而会瓦解自己的殖民统治,所以英国人索性将这个难题当作皮球踢给了美国,而美国为了团结英国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自然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开罪自己的盟国;其次,当时的韩国独立运动中,的确派别林立,掌控韩国临时政府的“独立党”只不过是这些派别中的一支,更重要的是,这些独立运动的派别与其时朝鲜国内的联系较少,所以美国担心承认了临时政府,就等于剥夺了战后朝鲜人民自由选举自己政府的权利;最后,涉及到了苏联因素,美国1945年的外交关系文件显示,苏联对朝鲜半岛也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苏联当时尚未向占领朝鲜半岛的日本宣战,如果此时仓促承认了流亡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等到苏联对日宣战的时刻,有可能会扶植与自己意识形态比较接近的派别组成政府,这样就会造成错综复杂的局面。
  而对于欲承认韩国临时政府的中国政府,美国娴熟的外交艺术在此时发挥到了极致,在陈述自己理由的同时,美国建议“可做临时之承认”。对于在国内正面抗日战场上需要大批美援的中国来说,此时也只能心领神会地追随“财主”美国,始终没有正式承认临时政府。这样美国将朝鲜半岛问题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所以在1943年11月召开的开罗会议上,美、中、英三国首脑也只是象征性地宣布“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在开罗宣言中,“在相当期间”这个词很富有弹性。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设想中,朝鲜半岛彻底获得独立地位前应先由英、美、中、苏四大国进行托管,以启迪朝鲜人民的政治智慧,待时机成熟再将主权移还,这引起了朝鲜人的极力反对。然而历史的吊诡却是,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本土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和9日苏联对日宣战、迅即日本溃败后,朝鲜半岛成为以三八线为界、美苏分别掌控半岛南北方的冷战试验场,四大国托管的构想也并未付诸实施。

相关热词搜索:朝鲜半岛 美国 回顾 1845~1945 朝鲜半岛与美国关系百年回顾 朝鲜半岛 韩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