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积聚财富的机会回归]财富积聚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80年代,当大批赴外留学生,特别是公派留学生一去踏上不归路时,许多人义愤填膺:中国花了这么一大笔钱让他们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结果他们却为外国人服务去了。当时邓小平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走就走吧,他们以后肯定还是要回来的。 20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在中国改革开放轰轰烈烈、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果不出邓公之远见。这批留学生或身怀报国壮志,或心擎创业凌云,带着西方的教育、技术、管理知识,回到了曾经是那样熟悉的土地。
  有人反驳说,他们回来就是为了赚中国人的钱。赚钱是肯定的,但赚钱仅仅是他们回归的一个副产品,绝对不是全部。对他们来讲,中国不仅是个养育他们长大的感性名词,更是一个能够助其成长的理性名词。作为创业者,他们眼光中的中国是一个潜力非常巨大的市场,是能够托起他们腾飞的有力翅膀。这里孕育着创业的冲动。许许多多海外学子就是凭着这种创业冲动回到了这块巨变的土地。这块土地为他们的创业冲动提供了现实的机遇,他们的到来也为这块土地提供了更深层次巨变的动力。到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批本土造就的、卓有功绩的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而这些海外归来者也已经加入了这曲创业交响乐。
  
  "活在自己的文化里"
  
  从归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到搜狐的创立者,从与尼葛洛庞帝并肩出现到登上《时代》周刊,张朝阳赢得了足够的注意力。去年和今年,张朝阳一直是媒体追逐的焦点。对此张朝阳不是很在意。从小"就有大志向"的张朝阳也许非常喜欢被人关注的感觉。他觉得,自己不单是个创业者,而且是一种新文化和新生活方式的引入者。他回国创办搜狐的前前后后在许多海外学子那里成了一个传奇,"真正的回国潮是在他们看到回国创业的真实成功的例子之后才出现的",他所接触的那个留学生圈子就有许多人摩拳擦掌张罗着回来创业。"发生在我身上的奇迹是可以被复制的。"
  在强调个人价值的第三阶层中,张朝阳说自己希望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每个人都要以积聚自己的财富为目标,这样整个社会才能进步。"他不讳言创业的终极目的是"商业成功",即个人财富的积聚。他套用信息界用语说,网络时代成功企业家的个人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10倍速"甚至"100倍速"迅速膨胀,"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如此,成功创业者个人财富的增长亦然。洛克菲勒、卡内基等家族的财富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积累的结果,微软用了十几年,而现在网景、雅虎都是毕其功于两三年。"
  谈到回国创业的初衷,阔别祖国曾达10年之久的张朝阳感慨良多,"一个人长到20多岁再移居异乡,丧失的东西太多。即使物质上再富足,你与异国文化的隔阂也使你难以活得有滋有味,在生活中你永远是一块边角料,相应地,事业上你的商业机会也少。你永远无法是一个主角,很多时候你仅仅是一名观众而已。"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的三四年里,张朝阳在美国左冲右突,始终"找不着北",于是1995年底他就回国了,因为他"终于明白实现不了抱负的原因是由于没有活在自己的文化里"。
  "3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仍然特别庆幸自己生活在自己的国家。"张朝阳满脸真诚,重复道:"是的,仍然特别庆幸。
  
  "炒股+硅谷=盛润
  
  出生于广东的李立农,1983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后分配到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1985年随着出国热的兴起,他考取了美国密执安大学最热门的电子工程硕士;1987年受朋友之邀到硅谷渡假,在那里看到了美国"高科技大跃进"的宏伟景象,凭借着南方人特有的精明和商业嗅觉,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已经开始的博士学位修习,加入了硅谷的AEHR公司,开始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的设计工作;1990年,为了实现自身从技术人员到企业家转变的梦想,并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李立农又跳槽到硅谷的Quickturn设计系统公司,负责该公司的国际市场业务拓展工作,后任该公司亚洲业务经理。
  1995年8月9日,这一天之所以与往日不同,对整个世界而言,是因为Netscape公司股票的上市,宣告了全新的数字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但对李立农而言,这一天却是他永远难以忘怀的"黑色星期三",因为就在这一晚,随着Netscape股票价格的节节上窜,他不仅仅"损失"了巨额财富,他的判断能力也受到了空前挑战。由于自己的判断失误,李立农丧失了一次加入初创期的Netscape公司的机会以及相应的可观的股票期权,从而在Netscape上市之时损失了大约2000多万美元的收入。这次打击使李立农领悟了硅谷的企业运作机制以及使个人迅速致富的可行性。最终,Quickturn公司自身股票在Nasdaq的上市以及自己的股票期权的巨额变现,使得李立农终于信服了这一整套的制度设计。
  1996年12月,李立农回到中国深圳,用募集到的50万美元创设了深圳盛润网络系统有限公司,从事"钱景无限"的网络金融和证券服务。1998年12月,盛润公司成功引入了Motorola和Intel两家约500万美元的第一期风险投资,从而为公司的起飞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李立农也同时彻底完成了从一个技术人员向企业家、创业者的最后转变。
  目前,盛润已经拥有了8万多名的注册用户,每天通过"盛润2000"网站进行投资咨询。目前,李立农正在筹划更为长远的企业计划:上市或参与购并。"我们目前正在与美国最大的网上折扣证券商---嘉信公司(SCHWAB)开展合作,就技术层面而言,中国股民将来完全有可能参与全球的股市交易,而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一切就是推动中国的证券服务向互联网迁移,并希望使这种可能早一天转变为现实!"李立农说。
  
  诺方回到梦园
  
  伍晓东,1965年出生于北京,1979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主修物理学,1982年在紫金山天文台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98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天体物理学;其后,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并取得博士学位。
  斯坦福大学附近,就是著名的Xerox公司的研究机构PARC,计算机领域内的许多新产品、新技术,像Windows技术、鼠标、激光打印、以太网等,都诞生在这里。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伍晓东在PARC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主要从事办公自动化方面的研究。PARC为这些科研人员提供了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充足的科研经费。但伍晓东发现这里许多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却很难市场化,这种"为技术而技术"的研究文化最后使伍晓东决定走出PARC,自己创业办公司。
  伍晓东首先在美国注册了一家叫做NetFront的公司,主要开发、经营信息安全产品。在对中国进行了十几个月的市场调查之后,伍晓东认为,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的最佳市场契机是在中国。首先,自己是中国人,具有天然的语言优势和文化优势;第二,信息安全在中国是一块特殊的领地,中国出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安全需要考虑不允许使用外国产品,也不允许外国人涉入。伍晓东认为,在这个受到层层壁垒保护的市场边缘,作为手中掌握美国先进的安全技术的留美学生,自己完全可以利用美国的技术、中国的人才、美国的资金、美国的教育背景,服务于中国市场。
  不久,伍晓东在国内又注册了一家公司,叫做诺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诺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公司。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发、市场、销售、管理等也已经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在美国的那家公司现在主要承担"窗口"作用,从这个"窗口"密切关注美国信息安全技术的最新发展,随时服务于国内诺方的技术开发。一些项目也是从美国的那家公司开始做,在做好基本框架搞清楚重点、难点之后,再转移到中国的公司来做。
  "回国创业,诺方如同回到了梦园。我们最需要的是支持,是来自政府和企业的认同与支持。"伍晓东坦言,"政府上网需要保障信息安全,银行、电信、电力、交通、经贸等国家重要部门的信息交流需要安全保障,诺方公司倡议国家大力支持、监督与指导企业研发和生产并推广具有自主版权的网络信息安全产品,使国有信息安全产品能够确保国家和企业的各种信息安全,有效抵御国内外黑客的攻击。
  
  "铺设未来之路
  
  大约有5年时间,亚信集团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管道工"。但它却绝不是普通的管道工。它所修建的,是联系12亿中国人的信息通道---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亚信或者是孤独的,在国家级广域网建设的竞争行列中,亚信作为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企业,面对众多的"外来者",常常是孤军作战,以至于国内很多人不知道"亚信"。而亚信又令中国人感到骄傲。在一次又一次的竞标过程中,它击败了众多网络行业的"巨无霸"---GlobalOne、AT&T、IBM、惠普……CHINANET一、二期的大多数任务,都是由这家成立仅仅4年、年营业额达8亿元的中国留学生创办的公司承担的。1987年,田溯宁从中科院研究生院毕业。和许多人一样,他走上了赴美留学的道路。在美获得博士学位后,田溯宁在一家美国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有稳定的工作与收入,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1993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邱胜云把美国著名华侨、地产开发商刘耀伦先生介绍给田溯宁。在和田溯宁谈投资条件时,刘先生只强调两点:一是要回国,二是要发展高科技。当时,因特网在美国刚刚兴起。田溯宁辞去了在华盛顿的工作,组织6名在美国工作了几年的中国留学生中最优秀的网络技术人才,办起了得克萨斯州第一家因特网公司---亚信公司。一年之后,因特网在美国炙手可热,亚信随之身价百倍。是回国还是继续呆在美国,公司内部出现了分歧。在董事长刘耀伦和总裁田溯宁的坚持下,公司的中坚力量决定回国闯天下。
  1994年,在国家科委信息司的支持下,亚信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因特网技术讲座。它所设计的"上海热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放式的中文因特网站点。亚信回到祖国后发展迅速,从1995年初仅有十几个人的一家小公司,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近400名员工、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科技企业。
  每年假期,亚信都要邀请大批留学人员回国讲学,将国外最新技术带回国内。亚信除了将一个研究与发展机构设在美国硅谷,负责技术信息收集与培训外,亚信的研发中心、利润中心以及主要市场全部在中国本土,所有的知识产权也都属于中国。培养一个高级专门人才,国家花费了大量的投资,可到了硕士、博士阶段,到了作贡献的时候,不少人却去了国外。人才的流失,实际上是国家竞争力的流失。要在短时期内赶超强国,智力资本的回收至为关键。对这一点,作为留学前苏联的归国学子的后代,田溯宁的体会尤其深刻。
  身为哈佛大学博士后的张云飞与田溯宁志趣相投,一拍即合。这位曾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的网络工程师和田溯宁一起回国,担当起CHINANET总设计师的重任。
  北大化学系的高材生吴士杰加盟亚信的时候,对网络还只是一知半解。3年后,吴士杰已成为网络界著名的路由工程师。"如果没有亚信,也许今天我只是美国某个大学化学系的老师。"吴士杰说。
  1998年春节,亚信在美国硅谷搞了一次小规模的人才招聘会。近百名中国海外学子闻讯而来,递交申请,希望加盟亚信。目前,在中国本土的亚信公司,拥有海外归来的学子14人,他们都是在国外获得了硕士及博士学位的高技术人才,有在国外大公司工作的丰富经验。现今,亚信在中国广域网市场集成与软件的占有率达到60%。"10年之内,中国的网络用户将达到6000万至8000万。亚信的前途和中国信息产业的前途一样,充满了希望。"说起这些,田溯宁笑了,笑得很自信。
  1978年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近32万,留学回国人员已超过10万。据统计,在现任中国科学院629位院士中,有507人是留学回国人员,比例为80.6%;在现任中国工程院423位院士中,有227人是留学回国人员,比例为53.7%;在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人选中,有2/3以上是近几年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在国家人事部的"百千万工程"、科技部的"863?计划、团中央的"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计划和工程中,学成回国人员的比例均占到半数以上。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对于广大留学生来说,正在快速发展的祖国就是成就事业的一个最坚实的"支点"和最宝贵的创业机遇。□(编辑:赵洁)

相关热词搜索:积聚 回归 财富 向积聚财富的机会回归 你最近比较容易积聚财富 财富积聚的价值归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