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时代的刽子手之歌|黑暗血时代txt下载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春城的春天下着雨/有着一丝凄寒的风/我望着生锈的铁窗/我想起了我可怜的父母/为了供子女读书/他二老起早摸黑在田里干活/还点着蜡烛为人烫衣服/5毛钱一件……”   这首名为《长恨歌》的诗,最近在网上流传颇广。它并非出自哪位词坛高人,或者专业写家,而据说是鼎鼎有名的校园杀人疑犯马加爵的狱中新作。据称此诗伤感的意境、真挚的情怀打动了不少人,甚至有记者当场落泪。
  这样的场景容易让人联想起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刽子手之歌》。在这部根据真人真事写成的小说里,主人公是一名叫做加里?吉尔摩的杀人犯,将他与中国的马加爵相比,就会发现两者有不少共通之处:首先,他们都内向寡言,同时却又情感丰富,加里会画画,马加爵能写诗,他们也许都具有高于常人的智商。
  其次,他们都是受歧视者。加里的少年时代是在监狱里度过的,而马加爵则成长于贫困的农村。当劳改犯加里回到现实社会,试图寻找工作以谋生时,他遭遇了歧视;当农村苦孩子马加爵考入大学,在沉重的学费压力下吃不起饭、买不起鞋时,他也感觉所有的人都瞧不起他。边缘的地位使弱势者的性格产生了扭曲,加里容易躁怒,马加爵则产生了社交恐惧症。心理问题积压到一定程度,惨剧就发生了,加里枪杀了两名陌生人,马加爵锤死了3个室友后,把他们尸体藏进了壁柜。
  更值得玩味的是,事情并未到此为止。这两场谋杀,最后都衍变成震惊全国的媒体事件。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悬赏20万,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与此同时,全国公安干警在全国开展了大排查。其后,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公开发布通缉令,同时,新华社也向全国各新闻媒体发通稿,发布通缉马加爵的公开通缉令。可以说,这是一场惊动了全民的大搜捕,尤其是国家舆论机器的动用,使得马加爵校园杀人案作为事件,在人们的关注视野中被极度放大了。
  渐渐地,在追捕马加爵的过程中,媒体偏离了它作为舆论机器的功用,成了一个狂欢的大马戏场:马加爵被揭是同性恋,秘密加盟了国奥队,他的星象被“星象学家”测为具有强烈暴力倾向,网上出现了名为“马加爵之歌”的搞笑Flash……随后引起了社会上的连锁反应;五金厂开始推出“家爵”牌铁锤;甚至某地街头张贴的酒吧招聘启事,也竟然做成酷似马加爵的“通缉令”;律师们纷纷要求为马加爵免费辩护,以马加爵为主角的电影、电视剧也在陆续酝酿之中。
  在一番热闹之后,马加爵成了明星,甚至,如果他再长得英俊一点,或许也会像《刽子手之歌》中的加里那样,成为一个富有神秘感和传奇色彩的梦中情人。
  在娱乐化的闹剧中,谴责马加爵本人的声音极其微小,除了对教育制度、社会现状等客观因素的抨击之外,人们似乎在将同情大把地赠予了这个穷孩子和他的苦难家庭。云南某位愿意为马家免费辩护的律师声称,她不是为了炒作,而是觉得马家需要帮助。“他们家(马家)整个感觉空荡荡的,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这个家很清贫,而马加爵的父母明显都是那种老实人,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情让这个家庭再遭受如此的打击。”
  很多人与此律师持相似立场,他们同情马家的清贫,并为了马加爵的狱中诗作和感人的家书而落泪。很多文章开始剖析马加爵的心路历程,开始为命运给予他的不公正叫屈。于是,害人者似乎成了受害者,马加爵作为一名杀人嫌疑犯的首要身份被遗忘了,在媒体的刻画中,他成了一个智商超群、情感丰富的“天才”,他所做的一切,仅仅是因为他的不幸运,他是值得同情的。
  正因为我们对社会现实心怀不满,我们才极容易被煽动。而事实上,这种悲情倾向差不多和被“娱乐化”的马加爵一样浅薄,除此之外,它还是危险的,仿佛弱势者采取极端手段是情有可原的。有人问,那么多律师争着要给马加爵提供帮助,那么谁来关心那些同样贫困的遇害者家庭呢?这微弱的诘问被“集体非理性”给淹没了。毕竟,涂抹一点同情的泪光,要比把凶残与罪责层层剥开轻松得多。

相关热词搜索:刽子手 之歌 悲情 悲情时代的刽子手之歌 刽子手歌 刽子手之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