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人单合一意义【海尔MBO的信号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海尔集团作为一个在政治与商业上部谨慎地保持品牌的企业,一直在股权激励与MBO上保持着低调,但一直在坚持。   在中国的企业发展史中,因产权不明晰而带来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哪家企业胆敢做出稍微大胆一点的举动,动辄可能就被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给压死。至于这顶帽子压死了哪些应该发展的企业,哪些又是应该被追究侵占国有资产的例子,这些问题反而没有人关心和加以区分。产权交易必须有规则,但不分情况的上纲上线则害死人。
  现在作为开放的中国,是时候应该将这些不明晰的情况给一个合理的说法。在国内企业改制过程之中,由于产权改革不到位,向企业管理层转让产权存在限制,就造成不少中国的好企业“宁予友邦,不赠家奴”的情况发生。比较典型的有南孚电池,对企业有贡献的人得不到足够的支持,最后的结果是本来一家有望在海外可以大展拳脚的中国企业,因为被外资收购,几乎完全放弃了海外市场。白此之后,海外市场基本再无南孚这个品牌。最近,北京的大宝又卖给了强生,将来“大宝”是否还能够天天见,就是个未知之数了。
  据国内媒体披露,海尔集团近期在MBO上可能会有突破。在海尔以“职工持股会”为MBO做准备数年之后,海尔终于看到了产权改革的曙光。据悉,从2004年11月青岛市国资委将“全国最大的集体企业”海尔集团列入首批27家监管企业名单后,双方的博弈就一直在暗中进行。不过两年多时间过去后,到今年4月,青岛市国资委终于悄然取消了对海尔集团的监管,并在官方网站上进行了修改,海尔集团的“集体企业”性质开始恢复。5月初,青岛国资委网站上监管企业名单中,海尔集团的名字悄然消失。
  
  据透露,海尔集团在2006年迎来了摆脱监管的好机会,一是原青岛高层的变动,二是海尔集团通过在巴基斯坦建设“海尔一鲁巴工业园”等方式来使其“国家企业”的形象更加突出。不管这些原因是不是确定,总之,备受关注的海尔集团终于可以较为正大光明地行进在MBO道路上,这本身就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在我们看来,海尔进行MBO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股权激励而已,而是企业家能否获得部分企业产权的问题,是中国承不承认企业管理者的劳动也能获得企业产权的问题。即使是海尔这样的集体企业,在这一问题上也徘徊了多年,还被郎咸平公开指责为国有资产流失(他认为集体企业也是公有制之一)。如果海尔的MBO真的被成功放行,那么在中国有一大批与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有关系的企业,理论上也可以获得同等的机会。这意味着,中国的产权改革将会有显著进展的可能。
  海尔集团作为一个在政治与商业上都谨慎地保持品牌的企业,一直在股权激励与MBO上保持着低调,但一直在坚持。说白了,海尔期望获得的是产权改革过程中的一种中央与社会的认可。据国内媒体报道,为了避嫌,海尔集团CEO可能将缺席A股的造富计划。
  实际上,即使让张瑞敏这样的企业家把海尔私有化,又能怎么样?当年如果把南孚电池私有化,恐怕中国就会多一个国际性的品牌,而不会因为外资股东一句话而放弃了海外市场的发展。在中国,更多人反对的,其实是不正常、不公开的私有化,反对的是对国有资产的侵占,而不是反对企业私有化本身。我们应该在这条道路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海尔这样的标杆企业如果成功进行了私有化,对国内有重大意义,一些过去暖昧不清的事情可能会被厘清,中国的企业才会更有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激情,才有真的开创中国企业屹立世界500强之林的时代新篇。
  (作者为ANBOUND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

相关热词搜索:海尔 信号 意义 海尔MBO的信号意义 海尔电视无信号 海尔电视没信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