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当以人为本成为政治]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如同会前人们所期待的,中共十七大报告对执政党在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的路线方针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回答。可以确定的是,十七大确定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指导思想将很快转化成国是政策被部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在被无数人在无数场合重复无数遍之后,以人为本这个本无新意的话题,正在成为执政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并从彼岸世界回归现实,开始被纳入执政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在中国,这还是第一次。这种战略,本身就是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产物,凝聚了人类文明的成果。
  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已有之。人类追寻自身价值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凝结的是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而现代人本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则更多地来自于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不断探索,包括马克思主义先驱者的努力,也有成功的经验可循。
  执政党在以人为本的追求上并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从革命党时代“为人民求解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执政党时代“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表述方式虽因时代不同略有差异,但其宗旨未变。只是,当一个国家和它的人民还在为生存挣扎奋斗的时候,以人为本,更多地是一种凝聚共识的政治口号,体现的是一种终极的追求,它远在彼岸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人更多成为实现现实政治目标的工具。
  改革开放的深入,使以人为本有成为现实的要求和可能。为了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增长拥有了最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个人动机的源泉、政治团结的基础,动员社会以实现一个共同目标的根据。其结果是中国迅速成为一个公认的财富涌流的经济大国,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国家尤甚。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是,2007年上半年,中国税收收入2.49万亿元,增幅达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异化了的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增长模式,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社会的严重失调、不同阶层之间还在不断扩大巨大的鸿沟、生存环境恶化等问题。
  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和自身的困境,使有远见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单纯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富足强大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个社会能否解决其面临的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其领导人的质量和人民的质量。如果没有社会成员的发展成长,经济发展难以持续,国家的富强也可能会走向另一面。因此,经济发展必须惠及每个社会成员,让人人都能分享发展的成果。真正的国富民强,化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人民强则国家强,人民智则国家智。
  如果要不再落入理想主义的空谈或者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示,以人为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人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明确人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权利地位,正如报告指出的,是发展的目的而非手段。
  承认和保障人的权利是最大的以人为本。中国已经加入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现代社会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民意,民意是衡量以人为本的试金石。同时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人民的创造精神应该得到承认和保障。真正的以人为本,就是相信人民的判断力,让人民当家作主,这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国家财富的巨量积累,使国家在解决社会不公和民生欠债上有了主动权。十七大报告专章部署解决民生问题,与近些年政府的民生礼包相呼应,并强调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其实质就是保障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基本的生存发展权利。
  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人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生产力。只有继续改革才能消除束缚人的制度,只有发展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保障,才能构建一个能够充分保障人的权利并使所有人能够获得全面发展机会的现代国家,这也是发展的逻辑。
  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的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恩赐。要稳定推行,还需要从战略落实到具体的制度设计上,通过制度确保人民的生存发展权和政治权利。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谈到民生问题时点出了问题的关键:“解决民生问题,第一要有制度的保障。”“有了制度的话,就不会轻易改变它,它不会因为政府的更替和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不唯民生问题,其他问题同样如此。只有制度层面落实了,以人为本才不会最终流于空话。
  这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刚刚开始的实践。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发展真正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

相关热词搜索:以人为本 政治 当以人为本成为政治 当熟人成为陌生人 成为陌生人的句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