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 牛津风情散记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不久前,我有机会前往英国牛津大学从事访问研究。在这期间的许多所见所感,令我难以忘怀。      校园优美藏书丰厚      牛津大学是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世界顶尖学校,拥有50多个学院,每个学院都有很大的独立性和科研、用人、财政运作机制,也有不同的历史和特点。有非常古老的,也有非常年轻的;有非常开放的,也有相对保守的;有世俗的,也有宗教的等等,学术观点纷呈,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英国的政治名人如首相布莱尔、撒切尔夫人以及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诸多政要都毕业于此。
  在这时常保持着浓厚的学术氛围的校园里,百年老树比比皆是,葱绿草坪赏心悦目,花草虫鱼相映成趣,飞鸟水禽与人和谐相处,一派怡然和乐的景象。校园内还有宽阔的绿茵足球场以及各类完善的运动设施,学生们自由出入使用。每到周末或假期,特别是春意盎然的时节,这里生机勃发,人气很旺。泰晤士河也从牛津城的边缘流淌而过,那里是舢板、皮划艇运动员训练的绝好场地。
  在整个牛津,居民与学人的和善友好也令人回味无穷,羡慕不已。牛津连同本地居民和世界学生、学者在内,据统计有12万多人,面积并不大,步行1小时内几乎可以抵达你想去的大学城的任何地方。一路上会看到众多的教堂建筑,样式不同,风格各异。学院与教堂浑然一体,宗教信仰与学术精神密切结合,许多教堂就在学院内。例如著名的基督学院、“三一”学院、女王学院等等。
  牛津大学的图书资料浩繁而丰富,除了大学总的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外,还有50多个学科分类图书馆,藏书共达600多万册。牛津大学具有图书资料丰富齐全的独特优势,中文典籍甚为丰富,其中有不少历史文化古籍和珍本,包括中国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文化经典。而且这里对中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涉入是非常深厚、非常专业的,也深入关注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牛津有很多书店,其中有著名的布伦克威尔书店,图书分类齐全,世界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和知识的公开往往选择在这里。闲暇时节,经常去图书馆和书店阅读各类书籍,会深感仿佛泛舟书海,其乐无穷。
  在英国的书店里,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政治学方面的书籍。比如,关于反恐话题和伊拉克局势,英国国内也同样存在两种明显不同的观点,那就是支持和反对。在书店,一些反战的书籍在国际政治类中占有不小的比例,其中不乏言辞激烈的书籍和言论。这些书籍以及文章抨击美国和英国现政府的对伊拉克政策及反恐政策,从逻辑上和事实上予以揭露和批驳。书籍和文章的作者多是西方知识高层人士,见解深刻,言辞犀利,逻辑清晰,配发的许多照片震撼人心。
  当然,书架上同样摆放着许多为美英政府辩护的书籍,分析着所谓文明差异,鼓噪文明冲突,以偏概全地分析伊斯兰教以及国际反恐等问题。另外,受到政府与舆论导向影响,在反恐等问题上采取中庸立场者也为数不少。
  
  观点碰撞,火花不断
  
  牛津是个讲座频繁的学术重镇,各种学科的各种观点,在本地大学学者以及来访的许多世界学者之间进行广泛传播和交流,讲座之后听众和演讲人可以热烈交流。牛津有50多个学院,各学院几乎每天都有讲座,涉及各个学科和领域。通过积极听讲座,参与讨论和交流,既能了解学术观点,增长学术见识,也能开阔研究思路,反对学术偏见。英国的国际研究机构很多,包括著名的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牛津美国研究所、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所、国际关系系等等。各种系列的讲座都有,比如中东民主选举、国际反恐、中东和平进程、布什政府的内政外交、伊朗问题、俄罗斯的穆斯林问题、日本对外政策、南亚局势等等。
  在这里可以从世界范围内观察世界局势,思考大国的国际政策以及利弊。比如,可以探讨美国的对外政策和中东着眼点。这在全世界也当然包括牛津,是个非常热的问题。通过一些讲座,结合自己的分析,我想,美国虽然仍是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实力强大,是个真老虎,但是如果使用实力不当,不仅还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得不偿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美国在反恐以及中东问题上极为被动,“大中东民主计划”濒于破产,今后美国期望在上述方面保持现状都有难度,更不用提在中东再动干戈了。
  尽管牛津地方不大,但在街头也偶见反战活动,抗议政府错误政策,要求布莱尔政府从伊拉克撤军,消除种族主义等。2006年2月,我在步行街上就碰到一例,似要在2006年3月组织一次大规模示威游行,向政府施压,要求布莱尔下台,停止在伊拉克的种族屠杀,从伊撤军,并发动罢工争取增加养老金等。组织者的名称是“社会主义工人”,应是左翼性质。我提出拍张照片留念,他们也欣然同意。
  
  取长补短相互启发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能看到英国社会生活的秩序意识和彬彬有礼,即便那些观点很不一致的学者,也基本做到观点与生活分开,平时和气交往。特别是这里的自然环境清新,绝少有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基本免费使用或进入,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交通博物馆等,几乎所有的各类博物馆以及公园等均免费开放。牛津更是不在话下,科学以及历史文化、现代艺术等方面的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巨大的恐龙等多种动物化石或标本,汽车的发展史,复杂的地质历史,灿烂悠远的人类文明史,常令人感到知识的浩繁与震撼。英国人的崇古、爱古、护古意识非常强烈,即使是一段断壁残垣也要精心保护,用围栏护住。在他们眼里,新的建筑再富丽堂皇也不厚重,更不值钱。
  英国人的脸上微笑是常见的,许多人保持着一种绅士或淑女风度。有人说他们在内心与各自保持着距离,或许这是事实,但表面上的友善和微笑却给各自带来好感,况且保持一定距离可能更有利于人际交往的稳定与平衡。尤其是各种服务行业的态度非常职业,处处为顾客着想,回答疑问非常认真。青年人也非常浪漫前卫。酒吧文化盛行,花几个英镑,买杯葡萄酒之类,就可以品到半夜。所以一到晚上,酒吧里就坐满了人,周末更是爆满。牛津的冬天还是非常湿冷的,但许多女青年却仍然穿着裙子、露脐装,男子则着短袖T恤衬衫、短裤,在深夜的大街上、在寒风中嬉闹、漫步或锻炼,仿佛在夏天里那样洒脱自如。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英国的女性吸烟比例非常高,甚至高于男性。她们的烟瘾很大,由于不允许在工作场所内吸烟,她们就忙里偷闲,到大街上悠然一番后再回去工作。英国女性吸烟的姿势也很讲究,尽量保持高雅。
  当然,违反道德范畴的负面言行在学术重镇牛津也不少见,如青少年酗酒、吸毒等问题,在深夜牛津的街道上司空见惯。但人们的遵纪守法意识很强,加之警察巡逻频繁,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绝少有刑事案件发生。因为一旦违法犯罪将被记录在案,严重影响今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英国的违法犯罪成本相当高昂。
  
  国家发展文明交汇
  
  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在国外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前个别人对中国学生的偏见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出国人员素质的日益提高而逐步改变或消失。总体上,中国学人还是处处注意严格要求自己,爱护自己和国家的形象。比如一些公益活动中,中国学者很积极主动,我居住的旅馆要搞40周年店庆,中国学者忙前忙后,没有怨言,赢得不少赞许,房主还专门提出表扬。平时饮食起居方面,注意干净整洁,如果调换住房,要把此前的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这样做都赢得了房主的赞许。
  如今海外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光牛津据说就有几千中国人,出行英国各地,在巴士或火车内总能看到同胞熟悉的身影,听到亲切的声音。春节期间,牛津市政厅特地在华人春节团拜会上向华人道贺,许多英国人也以讲上几句中文为荣。我所在的学术研究所,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即每周有一个午餐聚会,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轮流贡献各自国家的食品供众人品尝,我从中国店买来上好的中国点心和特色食品,中国食品的美味引来各国学者们的交口称赞。
  中国已经开始大力提高软实力,推行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社会建设,努力负起大国责任,但还是有一些外国人包括学者对中国的发展不了解,存在偏见。然而,包括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许多普通的英国市民对中国有着非常美好的印象,他们赞许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向往中国独特的传统文明和风光。
  负责管理我所住旅店的一个副董事是一个退休教授,非常和善,他在谈到中国的秦朝之辉煌时,赞不绝口;负责管理旅店的英国老房东夫妇也同样赞赏中国的悠久文明,对英国并不久远的文明史表示出遗憾。到过中国或专门研究中国的学者在看待中国方面立场比较客观,如个别学院的高级教授以前曾经访问中国并受到中国的高规格接见,在讲座中不时流露出对访问时的美好回忆和自豪,表达了对中国的良好印象和期许。这不正是加深发展中英友谊的良好基础和纽带吗?
  
  (本文责任编辑:肖雪晴)

相关热词搜索:牛津 散记 风情 牛津风情散记 英国散记 牛津走马观花 牛津印象图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