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货币_印共(毛)的崛起及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近年来,印度左翼极端组织印共(毛)的活动日趋恬跃。该组织在与政府的对抗过程中,势力逐渐扩展,能量日益增长,影响愈加深远,已被印度政府视为国内安全的巨大挑战。   
  印共(毛)的崛起及特点
  
  纳萨尔组织,即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就是外界所称的毛派。1967年,对印共(马)不满的查鲁?马宗达独自带领一些革命派成员在名叫“纳萨尔巴里”的地区举行了农民起义,这些人员遂被称为纳萨尔分子。两年之后,他们成立了印共(马列)党。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印共(马列)不断分裂,成员间派系林立。在2004年,印度最主要的两个纳萨尔组织,安得拉邦的人民战争集团和比哈尔邦及其临近地区的毛主义共产党中心合并,成为现在的印共(毛),其领导人为党总书记贾纳帕蒂。成立之后,印共(毛)对组织的指导思想、目标及行动方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党章》中,印共(毛)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主义”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提出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手段,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随后,毛派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在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只有4个邦的15个县处于毛派的影响之下,到2004年,该组织发展到了13个邦的156个县。时至今日,印度28个邦和6个联合属地中,有16个邦都生活在毛派的影响之下。而在印度全国的604个地区中,有212个地区有着毛派的活动踪迹。
  在短短的数年之间,印共(毛)发展迅速,其组织性质、活动范围、活动方式上都呈现出鲜明特点。在组织上,印共(毛)试图将自身的活动与广大中下层民众的利益相结合。该组织主张社会公平,支持妇女平等,反对民族歧视,注重实行“统一战线”和土地改革,以期团结民众,得到广大贫民的支持。在活动范围上,印共(毛)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印度东部、北部,以及中部的广大农村地区、偏远森林地区和部落地区。在这些区域,印度政府的力量相对较弱,印共(毛)更加容易生存和发展。在活动方式上,印共(毛)组织严密,目标明确。印共(毛)的组织非常严密,从上到下有中央委员会、地区机构、邦级委员会、部门委员会及小组委员会,基本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行动体系。同时,印共(毛)的主要打击目标是印度政府机构,印度中央、各邦政府机构、军政要员等各类政府人员和安保人员是其袭击目标。
  由于印共(毛)在快速发展后形成了与政府对抗的姿态,它已被印度政府视为国内头号的安全威胁,印度总理辛格在2006年就称纳萨尔组织已经成为“我们国内安全的最大挑战”。
  
  印共(毛)崛起的深层原因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毛派,印共(毛)在印度广大农村地区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究其原因,在于印度社会、政治等几方面存在固有的一些问题:
  一、印度国内的尖锐社会矛盾成为毛派兴盛的温床
  印度是世界上少有的贫富差距巨大而穷人数量惊人的国家。印度毛派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恰恰都是地理位置偏僻而又贫穷的地区,如毛派的主要活动地点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和西孟加拉邦的广大农村地区。另外,这些地区的特点是森林覆盖面大,资源丰富,通常居住着少数民族和一些部族人员。印度最近几年的工业开发、城市建设、“经济特区”的设立、伐木及矿藏开发地点也多规划于这些地方。这些项目的实施需要征用土地,而印度政府在征地问题上对于农民补偿过低,对大量佃农和部族民众的考虑更为欠缺。往往是一旦土地被政府征用,生活在这里的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便会因为失去土地,加之自身没有职业技能而没了生活来源。因此,经常发生平民与部族民众反对政府征用土地进行项目开发的情况,双方常常爆发暴力冲突。当人们生活穷困潦倒,走投无路时,也更加倾向于投靠代表广大中下层民众利益的毛派。
  此外,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是毛派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印度受压迫最深的所谓“贱民”人数约有1.6亿,他们在北方邦、奥里萨邦和中央邦居多,其中有3/4的人是文盲,3/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虽然印度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试图消除种姓制度,如设立低种姓人的入学比例、就业比例等等,但是在落后地区,种姓制度仍然是贫穷人群头上的一把枷锁。在这些地区,人民按种姓而居,社会交往和婚姻受到严格限制,职业也是代代相传而不能有所改变。贫民被紧紧束缚于一定地域和职业之中,他们不能通过奋斗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主张种族平等,反对阶级压迫的毛派自然大受欢迎。
  
  二、印度国内激烈的政治斗争为毛派崛起提供了机会
  印度是一个多党制的联邦国家。在印度,各种党派林立,大的有人民党、国大党、共产党等,小的有如湿婆军、泰卢固之乡党、民众社会党等等。按路线和宗旨来说,这些党派还可以分为左翼和右翼政党。党派之间彼此矛盾重重,在各邦中势力范围也不相等,同时每个邦的执政党也可能各异。从自身利益出发,各邦以及各党对待毛派的态度是不一致的,甚至与中央态度相背离。如在西孟加拉邦执政已久的印共(马),因为意识形态与毛派相近,因此特别害怕毛派赢得人心。但是在舆论上,由于毛派的宗旨和目标与印共(马)非常相近,该党采取了倾向于同情毛派的立场,认为毛派的公平正义,土地改革等主张有其正确性。而有些党派出于对选举和眼前执政利益的考虑,对于毛派在农村地区的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暂时的和平,而不派遣警察部队围剿,甚至有些政党还依靠毛派的力量获得了邦的执政地位,如在毛派活跃的恰尔肯德邦,其首席部长希尔?索伦就依靠毛派赢得了2009年的选举。同时在舆论上,许多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员对于毛派的一些政治主张也非常赞同,通过各种场合表达了对毛派提出的一些主张的思考与认同,对于被捕的一些毛派重要领袖,他们也呼吁进行公正的审理。毛派充分利用了印度各个政治派别的矛盾,实现了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
  
  三、印度政府内部意见不一影响了对毛派的遏制
  印度政府在遏制毛派的问题上,一直是分歧不断,矛盾重重。在2010年4月6日恰蒂斯加尔邦76名警察遇袭身亡事件发生之前,印度一直将毛派问题看作是治安问题,仅派遣警察部队围剿毛派。然而,印度在中央和地方各邦警察部队的协调、配合、情报交流上,问题却不少。虽然中央政府和各邦通力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政府内政部长的带领下成立了分享情报的多机构中心,并设立了各部长所组成的“授权小组”,制定了“警察现代化计划”,拨出大量资金为警察更新了武器装备与通信联络工具用以进攻毛派。但是鉴于体制、政治、军事等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以及相关各方的利己思想作怪,中央与各邦、各机构的情报交换、协调行动仍然无法做到完全统一。如2009年6月,印度政府在毛派的活跃区西孟加拉邦执行了代号为“拉尔噶”的行动,但西孟加拉邦执政的印共(马)在这次行动上反对使用该邦的警察部队,要求中央政府派遣部队,同时主张政治解决毛派问题。而该邦的反对党草根大会党却从自身利益出发反对派兵,以此造成执政党软弱 无能的形象来争取人心。同时,由于毛派可以灵活的在各邦之间行动,而相邻各邦没有采取配合行动,所以虽然印度政府警察部队勉强完成了任务,打散了毛派武装,进驻到了拉尔噶村,但毛派仍然可以撤退到相邻区域甚至其他各邦,自身力量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对于这种情况,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就指出“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反恐中心,以便协调全国各机构的行动、情报和反恐举措。”
  
  印共(毛)崛起的复杂影响
  
  随着印共(毛)在国内持续的活跃,它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形成了南亚国家的毛派与印度的毛派互动的局面。
  
  一、印共(毛)的崛起给印度现政府带来了安全与政局上的困扰
  在政治上,印共(毛)的活跃直接影响到了目前印度国内的安全状况、政治环境及对外政策。首先它的活动影响了印度的国内安全。自2004年印共(毛)整合之后,力量得到逐步增强,与政府之间的冲突规模呈扩大趋势。据统计,2005年,该组织共造成717人死亡,其中安全人员150人,平民281人,毛派自身死亡286人。2009年,该组织共造成998人死亡,安全人员死亡312人,平民392人,毛派294人。印共(毛)的活动也影响了印度的政治环境。印度政界腐败丛生,以权谋私、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印共(毛)的出现给予了许多贫民以希望,它的一些主张如公平正义、废除种姓制度、土地改革等等也得到一些知识分子和媒体的赞同,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随着印共(毛)活动的日益活跃,印度政界不得不进行一些妥协,针对自身的一些顽疾进行自我调整。如印度政府在打击毛派时开始提倡“用两条腿走路”。除了在军事上采取行动,印度政府还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政策以改善贫民的生活,如减免他们的税务,为其提供较好的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等。
  印共(毛)的活动还影响了印度的对外政策。随着毛派势力在印度及周边国家的扩张,印度政府在南亚区域的外交上将越来越多受到该因素的影响。有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政府就十分不愿看到尼共(毛)掌权,认为尼共(毛)的上台将会是对印共(毛)的一种精神激励,因此千方百计插手尼泊尔内政,让尼共(毛)下台。
  
  二、印共(毛)的崛起对印度经济的开放与发展的影响
  印共(毛)在农村的反抗活动,也直接影响到印度的经济发展。首先,印共(毛)活动区域主要在农村和资源丰富的偏远地区。无论是印度政府在这些区域推行特别经济区计划以吸引外资,还是开矿设厂以获取原材料,都会受制于毛派的影响。印共(毛)认为,印政府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解决问题,在征地、种姓制度、少数民族政策等问题上都站在了大众人民对立面,因此,他们反对印度政府在经济发展上的各种计划。他们认为农村地区的矿厂、投资公司抢夺了农民的资源,因此他们反对设立经济特区,反对征收农民的土地,对农村地区的矿厂、公司等经营实体征收赋税或者直接限制他们的经营。许多在印共(毛)活跃区域的直接投资已经被迫撤出,经济特区的建设和资源的开发也陷于停滞状态,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受到重大的影响。
  
  三、印共(毛)的崛起对南亚地区的影响
  从国际上看,印共(毛)的活跃,给南亚一些国家的安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毛派的势力范围开始形成以印度为中心,以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为弧线的“国际红色长廊”。其中,印共(毛)的势力在这些毛派组织当中最为强大,发展最为迅速,而印度又是这一地区的核心,其地位不言自明。更何况这些毛派组织之间互相都有联系,并且还通过国际性的毛派组织如南亚毛主义政党及组织协调委员会进行协调和互动。因此,一个国家毛派势力的变化通常会影响临近区域毛派的活动,它能起着激励与示范作用,或是可以给予深刻教训,让周边地区的毛派活动也跟着相应变化。
  
  四、印共(毛)发展前景
  从长远来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印度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与国际社会接轨,将进一步推行经济自由化,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印度的改革使得社会张力巨大,矛盾丛生,这对印共(毛)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另外,从自身来说,印共(毛)的行动组织有力,纪律严密,目标定位也十分准确。它利用印度长期存在的一些社会经济问题来做文章,以广大的中下阶层人民为发展对象,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市场。但是,印共(毛)也面临着武装力量薄弱、不能获得外界援助及内部分裂等发展障碍。武装力量的薄弱,使得印共(毛)不能与政府进行正面抗衡,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在农村进行活动。而在国际上,印共(毛)的活动始终缺乏外界强有力的支援。这意味着印共(毛)的资金与武器装备将长期不足,没有斗争的资本。另外,自印共(毛)产生伊始,分裂就一直伴随着这个组织。从走向分裂到两大组织合并这一印共(毛)所谓的“黑暗时代”期间,毛派自身陆续产生了许多派系,彼此之间存在尖锐矛盾,甚至发生了多起武装冲突,为此毛派付出了巨大代价。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毛派问题在印度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印度国内的尖锐矛盾,使得印共(毛)有其生存的基础,印政府以军事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毛派问题。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学员18队)
  (责任编辑:刘娟娟)

相关热词搜索:发展前景 崛起 印共(毛)的崛起及发展前景 印共毛 印共毛主义游击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