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江 人生宛若竞速场】gta5 竞速人生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很多年后,张浩依然会时常回忆起那个和煦的午后。   2003年9月,古城南京,会旗招展,国歌嘹亮,残疾人与健全人携手同欢迎接第六届全国残运会。   张浩是湖北黄石市体育中心主任,他来,不是带队比赛,而是专程拜访当时的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主任贾勇,向他“讨”个项目:在黄石建立一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中残联曾考察过几次,黄石这地方,硬件算不上最好,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且体育氛围很好,穆铁柱、程菲都出了名的。这年春天,张浩刚承接过盲人门球赛,场面很大,光运动员就有500多人,比较成功。
  残疾人体育在迅速发展,张浩看到了其中的曙光。
  贾勇提到了轮椅竟速,这个田径大项很棘手,全国光辽宁、湖北、广东、上海四个省有,还都是为应付比赛临时练几天,一直没开展起来,国际上始终落后。
  “只要有投入,有好的教练,我就有信心!”“田海江!他人就在这里!”贾勇不假思索。
  田海江的大名,张浩听过。湖北省体委教练,曾是健全人十项全能冠军,1994年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带过轮椅竞速,还被香港挖去做过5年田径总教练,口碑不错。去会会他?
  从贾勇的房间出来,张浩暗自思忖,转身,撞到一个人身上。
  黑,不是一般的黑,近1米9的块头,两只眼睛铜铃般,像足了三国里的张飞。
  “省体委田海江教练,黄石基地张浩主任。”热血沸腾的张浩顾不上客套,第一句话就劈头劈脑,“黄石建轮椅竞速基地,你来不?”
  “好事啊!”田海江的豪爽让他始料未及。
  趁热打铁,张浩拉着田海江直奔贾勇房间。贾勇问了,“老田,你愿意去黄石吗?”
  “我是湖北人,我怎么不愿意去了?”
  “那轮椅竞速就给你了!”
  “行!”
  “雅典努力突破,北京必须突破!”
  “干就干!”
  谁也没有想到,这不到一分钟的谈话,将会改写历史;谁都在期盼着,它真的能改写历史。
  
  起跑――拖拉机跟丰田比
  
  现在的黄石基地人影寥落,残奥会后国家队解散,队员各自回家,等待下次集训。张浩显得有些孤单,这几天食堂师傅也不在,他都不知道找谁一起吃饭。以往,田海江总会黑着脸,拍拍他,“走啊你!”声音大得穿透整个走廊。
  初次会面后,张浩回到黄石,很快就接到2003年轮椅竞速队备战雅典残奥会的冬训通知。第二天,就在这条走廊上,田海江人还没进屋,就听他嚷嚷“老张!”卷着行李来报到了。
  6个队员,教练田海江,领队张浩,开始了集训。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当初的状态。队员进行身体机能训练时,田海江就按照多年的径赛经验,琢磨方法和战术,再到训练课上与队员交流,大家一起摸索着前进。
  虽然10年前就带过轮椅竞速,但田海江的经验仅限于国内。全世界的残疾人体育都是业余在做,国际赛事不多,信息匮乏,手下这些队员在国内是佼佼者,一放到外面,男子选手的成绩还不如国外的女子选手,人家快,快在哪儿,怎么快的,在缺少竞争的对象下练,一时半会儿,很难突破。
  田海江心里明镜似的,却不能灭了队员的信心。田径场上,他口令喊得欢:快了!快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教练干劲十足,队员也练得卖力。
  组成国家队如此系统集训,是头一回。当时还没有定制的专用运动轮椅。队员们用的几辆国产轮椅,7千多一辆,别的国家都是好几万的。说白了,就是拿拖拉机跟丰田比了。轮椅性能不好,一会儿掉个螺丝,一会儿车梁断了,而且高速运动中很容易相撞、翻车。一边指导练习,田海江和张浩还要一边充当修理工,随时拿着工具等着修。过去有内胎,坏了就补胎,一条内胎常常补花了。
  在某种程度上,轮椅就是运动员的“腿”,这个项目拼的就是器械。轮椅好,受到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越小,跑得就越快。田海江当然清楚,张浩让他向上面报计划,他没有报。残疾人的训练经费十分有限,各个项目都在努力发展中,自己这个消耗太大,光一条带就要一两千,不好意思开这口。
  一头扎进去苦练,直到雅典残奥会前一个月,比赛轮椅才到队里,只有5辆,6个人轮流来,练了一个月。
  
  加速――不敢吃?敢不敢练?
  
  集训7个月,田海江带着6个队员,七人出征雅典残奥会,没有斩获一块奖牌。按有的人说的,就是“当了回观众”。
  田海江可不是普通的观众,自己队员比赛他每场必在,别国的强手赛一场不落,仔细观摩,反复咀嚼每个动作。那永远不摘的墨镜背后,是一双鹰的眼睛。
  张立新在400米中拼了个第六名,此前,他的成绩进亚洲前8名都困难,短短7个月,已经有了飞速提高。田海江黑着张脸,摸摸他的头,“小子,给我好好练,咱一定能拿金牌!”
  雅典之行让田海江感受深刻:轮椅竞速极具观赏性,作为参赛者最多、参赛国最多,奖牌最多,竞赛最激烈的一项残疾人标志性项目,太有发展价值了。
  回到黄石,田海江明显忙碌起来,他开始给各个省负责人打电话,要求开展这个项目。话语是一贯的直白,“这是个金牌大户,光小项都有几十个,谁搞得早,谁就占优势!”“放心,搞这个不会白搞!”
  各省都在筹备下一届残运会,反应热烈,纷纷成立自己的轮椅竞速队。   是补充新鲜血液的时候了。田海江再也坐不住,亲自到每个地方挑苗子,下到乡里,下到山沟沟里。这是一场苛刻的挑选,臂长、肺活量、肩膀柔韧性等指标都要经过严格测试。
  如果说田海江是半路出家,那么队员们完全是从零开始。队员几乎都是农村来的,别说运动轮椅,就连轮椅都没用过,甚至拄着木棍就来了。北京残奥会3块金牌获得者黄丽莎,是第一次来到城市,也在基地食堂第一次吃到了白灼虾。她笑着模仿田海江瞪眼发火,“不敢吃?敢不敢练?”田海江有他的理由,对一个农村孩子,解释运动营养学、高蛋白,不如“粗暴”来得实际。
  很快,基地队员达到40人,也有了竞争意识,练得很刻苦。一天两练,每天5小时,训练量40公里,相当于一个马拉松,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坚持。
  基地投入200多万进行无障碍改造,运动场和队员的住地仅一墙之隔,餐厅、洗手间到训练室、运动场连成一片,队员甚至坐着轮椅可直接进入运动场。定期体检,加强医疗支持,提高伙食标准,完善后勤供给,整个基地训练如火如荼。
  训练结构、训练手段、训练监控,一步一个台阶往上奔。田海江的目标直指2008。女子4×100接力、男子4×400接力、两个T53短距离是突破点,怎么发挥特长,怎么练,他专门给中残联写了责任书;目标是4到5块金牌。
  2005年9月17日,在巴西世界轮椅大会上,中国轮椅竞速队取得5金6银3铜,结束了大赛无金牌的历史。2006年9月,荷兰阿森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夺得2金1银3铜的好成绩,打破了我国在 世锦赛上无金牌的历史;同年11月在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14金8银5铜。
  中国的轮椅竞速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冲刺――相当霸道,相当柔情
  
  从雅典到北京,那是一段卧薪尝胆的时日,从田海江迅速变白的头发可见一斑。
  不把队员送到国际赛场上拿金牌,田海江不肯罢休。超严厉的训练以及一贯的严肃,让他有了“黑脸教头”的称谓。
  工作上,田海江一颗沙子容不得,甚至有些霸道。训练要求满足不了,他敢和体育局长顶嘴,一掌拍到桌子上;有个别运动员违反纪律,一句话不多说,“给我滚!”善后工作总是张浩做;有队员稍微感冒了,请假不练,田海江要求严格,你可以休息,但必须站到场边,体现你是这集体的一分子。他才不管啥新新人类,进队第一天就是理想、人生观教育,先做人后做队员,大红的“为国争光”横幅从训练场一直贴到食堂,让你天天耳濡目染。
  三四月份,天气已经转暖,但他要求队员必须穿上棉袄才能走出宿舍,训练后又必须马上穿上棉袄,这样才不至于受凉。
  对于伙食,田海江要求更严。一次,一名队员训练后胃口不好,田海江发现后,马上打来一大盘肉,让她吃,队员边吃边哭。“不吃,拿什么练!”他也常为伙食问题跟食堂干架,甚至闹出笑话。第一次喝筒子骨汤,觉得不错,让师傅天天炖,天天炖,他发火了,“天天让我们队员喝一样的,变变行不行‘!”变了不到两天,“筒子骨呢?怎么这么久不给喝了!”
  霸道,是为队员,强硬的外表下实际满腔柔情。2006年在大连举行国际轮椅马拉松比赛,比赛全程23公里,张婷咬紧牙关,用50分钟跑完全程夺得银牌。走下赛车,她撩开衣服一看,鲜红的肌肉翻露出来直冒黄水,田海江抱着张婷,流下了心疼的眼泪。
  别的基地是主任负责制,但在黄石,田海江就是头儿。“霸道”的他和温和的张浩是不可多得的黄金搭档,队员们私底下都觉得,田海江像“爹”,张浩像“妈”。
  对此,张浩没有任何怨言。“一个人,来基地整整四年,没有节假日,除了比赛,一天没离开过。你服不服?”
  田海江早年离婚,一直孤家寡人,基地给他配的办公室,就是他的家。到武汉去,朋友们让他多住几天,他说哪有时间,我这就得走,等我培养出奥运冠军来,一定住个没完。每回张浩劝他,电话那头就不耐烦了,我下午就坐车回,不回我上哪儿吃饭啊!
  教练不在,饭就吃不香。寸步不离,让田海江有严师般的威信,又有朋友般的亲切,队员们对他心服口服,“情愿为他去拼!”
  三年跟随田海江训练,张立新进步神速。他觉得在北京残奥会拿到4块金牌,凝结了田海江的精心调教。 “他知道我们残疾人运动员需要什么,也知道怎么管理和训练我们,这是他最独特的地方。”
  
  终点――拿到残奥金牌,我死而无憾
  
  田海江的脸黑,除了爱板着脸,另一个讯号来自身体。
  性格躁,生活习惯差,抽烟喝酒,却从不吃水果,每天送到的水果,全分给队员。不愿意去医院,每年基地人员统一体检,他犟,死活不参加,“我没病,有病我就完了!”
  备战2007年昆明残运会时,田海江就已经发病,他疼得坐在草地上汗流不止,小伙子们以为教练太热才出汗,没有注意到他强忍着的痛苦表情。张浩始终担忧。2007年6月26日,中残联要召开备战残奥训练工作会,25日晚去北京的车票都买好了。情急之下,张浩开着车强行将田海江拉到医院。
  核磁共振报告显示:胰腺癌。他问医生能治吗?医生只说,“黄菊都保不了,还保得了你一教练?三个月吧!”
  “嗡”地,张浩脑子一片空白。中午3点10分拿到结果,3点14分打电话给身在北京的贾勇主任。贾勇当即决定, “老田不许来了!你来了咱们商量,该怎么治怎么治!”
  电话打完,张浩连哄带骗地劝说田海江, “医生说你的胆问题很严重,明天还要查一下,你的假我向贾主任请好了!”
  “训练工作会,教练不去怎么行!”那脾气,根本就拗不过。
  张浩带了个大箱子,把长长的核磁共振片子藏在里面。“田海江是个创造奇迹。的人,也许能创造奇迹!”一路上,他这么安慰自己。
  田海江喜笑颜开地开了三天会,这边张浩跑了三家医院,协和,中日友好,肿瘤医院,所有专家一个意见:当地检查没问题。
  30号回武汉,马上住院治疗,张浩这句话起了作用,“早治好早回来,老拖着,我们参加残奥会,你走都走不了!”
  第一次动手术之前,田海江先把队员的训练计划全写好了,打电话一个个询问了队员的情况,才进的手术室。肿块已经很大,离肝动脉太近,刀子都不敢动。术后能下地走路时,田海江又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回基地看队员们训练,“一直第二天,伤口不行了才回去。”张立新说道,“他跟我们讲,你们能在北京残奥会上拿金牌,我就满足了……”
  直到最后一刻,田海江的视线也没离开过。他在病床上写训练计划,打电话、发信息,一直遥控指挥。然而,转了三次院的田海江,最终没能逃脱癌症的魔掌。9月30日上午,张浩去看望田海江,带了张立新、张婷,这两个他最喜欢的弟子。12点到的,180斤的人只有100斤,疼得跪在床上。站在床边,张立新就哭了。田海江一边流泪一边摸他的背,“没事,田教练没事,别哭!”
  呆了一个小时,大家往黄石返回,突然医生电话来了。一行人再回去,走道里哭声一片。很快,太平间来人了,四个小伙子,轻轻一牵床单,教练田海江就这么轻飘飘地被抬起,带着没能看到弟子们在北京残奥会上并肩作战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
  “这一年的训练,我们是为自己拼,更是为他拼,很多队员,没有回过一次家。”9月30日,残奥会刚刚结束,张立新和队员们,带着10块金牌来到田海江的坟前,亲口告诉他,“我们拿了冠军,用残奥会金牌告慰您来了。”
  墓碑上,田海江的照片中,那张大黑脸,似乎绽放了。

相关热词搜索:宛若 竞速 人生 田海江 人生宛若竞速场 人生宛若竞速场 人生真乃一场竞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