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价格博弈:战略相持中的转机:铁矿石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4月17日,第四届国际钢铁大会在北京开幕,阿塞洛、蒂森克虏伯、宝钢、鞍钢等全球数一数二的钢铁巨头及世界三大矿石供应商聚会北京。与此同时,2006年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进入关键的第四轮价格谈判阶段。
  而在此前的4月3日,正当2006年第四轮铁矿石价格谈判前景不明时,国内却有财经媒体将宝钢集团总经理徐乐江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上的讲话作了“宝钢改口,铁矿石涨价已无悬念的解读。4月5日,国内又有另一家财经媒体转载澳大利亚某媒体的报道,称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已经愿意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上做出让步,同意接受今年铁矿石价格在去年涨价71.5%的基础上再次上涨10%。随后有媒体称这是误译。这些消息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使得目前正僵持不下的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走向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谁是高位价格的罪魁祸首?
  
  2005年2月28日下午,中间最大钢铁企业宝钢集团在其网站上正式发布信息,称已经与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家铁矿石生产商就年度矿价达成最后协议,接受71.5%的价格涨幅。为此,中国钢铁企业蒙受了57亿美元的沉重损失。
  而到目前为止,2006年国际铁旷石价格谈判还在僵持之中,按照惯例,这应该在4月1日前敲定。在4月17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宝钢集团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均否认了铁矿石涨10%和谈判已经结束的传闻,并称第五轮谈判即将开始。谈判发展的事态表明,在蒙受了去年被动接受价格暴涨71.5%的奇耻大辱之后,中国钢铁业痛定思痛,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意志与对于鏖战,以争取自身的合理权益。
  从总量来看,日前世界的铁矿石储量还比较丰富,已探明的有1400亿吨,按目前世界铁矿石年产13亿吨计算,至少还可开采100年。2005年全球产生铁7.8亿吨,消耗铁矿石12.5亿吨,而全球铁矿石产量在13亿吨以上。因此,从全球范围看,铁矿石供需基本平衡。
  而据联合国贸发会统计,全球正在开发的铁矿石项目有78个,到2009年将形成4.5亿吨的生产能力;2004年已形成5000万吨的新增产能;2005年和2006年每年新增的铁矿石生产能力都将达到6000万吨。因此,从全球总体的供求关系来讲,今年国际铁矿石资源供需矛盾并不突出,基本可以满足今年世界需求量增长5500万吨的要求。
  然而,就是在这种供求关系下,在今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10%的涨价幅度竟是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最低价格底线,这是澳大利亚矿商提出的;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报价更狠,提出了24%的上涨幅度。3月29日,在没有与任何一家进货商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发言人违背商业惯例,擅自发布2006年度矿价24%的涨幅要求。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国际矿业巨头的涨价要求?从去年12月到现在,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厂商就一直强调,由于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增长很快,今年铁矿石还要涨价。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呢?
  研究表明,小国铁矿石需求增幅将明显下降。根据中国钢铁协会预测,2006年中国粗钢产量为3.84万吨,生铁3.6亿吨,由此推算铁矿石(折铁矿品位66%,下同)需求量为5.58亿吨,比2005年仅增长8.98%,增加铁矿石需求量4588万吨;从实际情况看,今年1月牛铁口产量为93万吨,2月份为101万吨,按照增幅较高的2月份生铁日生产水平测算,全年生铁产量为3.69亿吨,相应的铁矿石需求量为5.72亿吨,比2005年增5983万吨。因此,无论从预测还是实际生产水平判断,中国今年铁矿石需求增长都将明显低于2005年(12176万吨)和2004年(7585万吨)的水平,并且随着中国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铁矿石需求还将减少。今年列入淘汰目录的生铁产能达到4300万吨,将相应减少铁矿石需求6000万吨左右。
  而在铁矿石供应方面,将会有较大的增长。一方面,国际上几大铁矿石供应商近几年矿山扩能投资都将在2006年开始形成新产能。据2005年8月底“中澳第三次双边资源对话”澳方提供的资料,2006年仅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铁矿、哈默斯利铁矿、罗不河铁矿、波特曼铁矿、芒特吉普森铁矿五大铁矿山新增铁矿石供应能力就有7000多万吨。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对低品位铁矿石开采技术的攻关成功和政府放宽对低品位铁矿开采限制,中国国内铁矿石产量也将增长明显。2月份中国铁矿石产量2947.6万吨,增长36.79%,据此推算,全年可增加铁矿石产量7700万吨,高于2005年(5519万吨)和2004年(2846万吨),完全能够满足国内生铁生产对铁矿石的新增需求。与此同时,中国鞍钢胡家庙、关门山、何山、马钢罗河、攀钢白马、昆钢大红山、唐钢司家营等大型铁矿山也都将在今明两年陆续扩建或新建投产。可以预计,今年中国自供铁矿石量短期内将明显增长,铁矿石供需矛盾将明显趋缓。
  因此,从总体供需的角度来看,国际铁矿石巨头的涨价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但是,有一个方面的理由国际铁矿石巨头没有说出来,当然也不便说出来,这就是国际铁矿石市场的高度垄断格局,以及由此形成的话语霸权。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田书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防时指出:“当前铁矿石价格谈判之所以僵持不上,与钢铁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集中度有关。不仅中国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远远不能和世界铁矿石业的产业集中度相比,全球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也不能和世界铁矿石业的产业集中度相比。”
  在国际铁矿石市场,全球最大的10家钢铁生产商的年产量之和仅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30%,市场竞争相当激烈;而全球最大的10家铁矿砂和焦炭供应商则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而且,国际市场上80%的铁矿石资源都把持在三大矿业巨头手中。每年的国际铁矿石出口贸易中,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分列第一、二位,仪这两个国家就占去世界铁矿石出口总量的2/3。
  而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不断上升。根据我国的统计数据,1991年中国的铁矿石进U量还只有1434万吨,但到了2003年就达到了1.48亿吨,进口量是1991年的10倍,并超过日本、欧盟,成为全球最人的铁矿石进口国。2004年进门量为2.08亿吨,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二分之一。2005年进口量更是达到2.75亿吨。
  从2005年进口铁矿一石国别来看,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和南非是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主要供应方,从这四个国家合计进口的铁矿石量达2.46亿吨,占全部铁矿石进口量的89.4%。其中,进门澳大利亚铁矿丽占全部进口量的份额最大,为40.76%,其次是印度铁矿石,占 24.91%,巴西则占19.89%。
  由此可见,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高度依赖澳大利亚、印度、巴四和南非四国,这种高度垄断的市场供应格局才是今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僵持不下的关键因素之一。“找到自己的价格”
  在第四届国际钢铁大会上,国际钢铁协会秘书长Ian Christmas先生认为:“铁矿石价格谈判完全是市场行为,是由供需关系决定;你认为铁矿石价格过高,你就要找到自己的价格。”
  此话可谓切中要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市场不相信眼泪,市场的话语权也不是单靠数量的多寡获得,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正如前面指出的,铁矿石进口渠道的单一化是中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软肋,而此前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钢铁业代表的不到位乃至缺位则是中国去年被迫接受铁矿石价格暴涨71.5%的另一重要因素。
  当前国际铁矿石的价格谈判机制始于1981年。谈判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在亚洲市场上,由日本钢铁业的代表新日本钢铁公司,韩国钢铁业的代表浦项制铁公司,与全球铁矿石三大供应商――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进行谈判;在欧洲市场上,由欧洲钢铁业的代表法国阿赛洛公司与三大供应商进行谈判。在每年的4月1日之前必须形成价格协议,并以此作为亚洲和欧洲铁矿石的基准价格。从2004年起,上海宝钢集团作为中国钢铁业的代表,开始参与亚洲铁矿石价格谈判。
  2006年,国际铁矿石谈判首次由中国企业主导。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在此次谈判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立场。应该说,这是中国钢铁企业在“找到自己的价格”的路上迈出的相当重要的一步。表现在政府层面,则是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司长刘铁男在会见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billiton),扣国区总裁clinton Dines和澳大利亚使馆Nathan Backhouse先生时以一句比较“狠”的玩笑话结束了会谈:“从感情上讲,当我们钢铁行业全面亏损、最困难的时候,你们不要再捅一刀子,否则记你一辈子。”用政治学的术语来讲,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和企业界都表现出了足够的战略决断意志,敢于争取、勇于争取属于自己的国际定价权。
  不过,战略意志的贯彻实施通常都需要一定的现实条件的支撑,就会流于空谈。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制约着中国钢铁企业谈判意志的贯彻实施:一是中国钢铁业落后产能的淘汰,二是中国铁矿石供应来源的多元化。
  目前,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构建战略联盟谋求扩大企业规模已成为当今钢铁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钢铁企业间兼并重组与战略联盟势头迅猛,从同一国家或地区内部向跨国延伸,从而形成了少数几个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规模巨大、产品竞争力更强的钢铁巨头,通过规模扩张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强化竞争力。2004年,米塔尔钢铁公司钢产量为5800万吨,名列世界第一位;阿塞勒集团钢产量达到4690万吨,名列世界第二位;日本新日铁集团、JFE钢铁公司和韩国浦项集团的钢产量都超过3100万吨。2004年日本新日铁等4家企业集团钢产量占该国的73.3%;韩国浦项集团等2家钢产量占该国的82.0%。
  在国际钢铁业加快联合重组的同时,我国钢铁行业组织结构却在不断恶化。2004年,我国钢铁企业已达871家,一个城市有几家、十几家钢铁企业已不是个别现象,甚至有的城市有几十家钢铁企业。钢产量60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团只有11家,钢产量仅占全国的37.13%,其中最大的宝钢集团钢产量2141.20万吨,只占全国产量的7.86%,在世界排名第五位。
  
  正是基于上述国际潮流以及中国钢铁业的逆集中化现象,2005年7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向外公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原则性意见,并且提出“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10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比重要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力争达到70%以上”的目标。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底中国钢铁工业炼钢产能达4.14亿吨,炼铁产能3.91亿吨,轧钢产能4.2亿吨,总体呈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中国钢铁工业出现总体产能过剩是前些年盲目投资、盲目扩大生产能力造成的。中国钢铁工业是立足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产业,由于总体产能过剩,2005年下半年出现国内市场供大千求的情况。2005年中国生产粗钢35239万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后,富余量有1400万吨左右,主要表现为企业库存增加,并由此带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下降,钢铁企业盈利减少。2006年是中国政府颁布的《钢铁产业政策》进入实施阶段的第一年,按照实施进度的要求,2006年底将淘汰所有200m2及以下的小高炉,淘汰产能达4300万吨,并相应减少铁矿石需求量约6000多万吨。
  但是,中国很多中小钢铁企业都是地方政府办的,它们的存在是地方政府政绩的体现。每一个钢铁企业几乎都是地方财政的支柱,保护伞从省一直打到市县甚至乡镇。如果不能强行关闭小钢厂,在钢材市场明显供大千求的情况下,大钢厂的策略必然是大兴土木建设新厂或者将已经建成的新厂开工生产,以先进的产能挤压落后的产能,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在目前的GDP政绩考核体系之下,中小钢铁企业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被真正淘汰掉,这是个很大的问号。这,恐怕正是国际矿业巨头坚持中国铁矿石需求依旧增长很快的依据之一。
  而在建立多元化的铁矿石供应渠道方面,小国正在开辟包括亚洲及世界其它地方的铁矿石供应渠道,各大钢铁企业在积极寻求与海外相关公司研究合作开矿事宜,许多项目都在进行中,以打破过于依赖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和南非四国供应的现状。
  正是在目前这种谈判相持阶段的持续过程中,中国将有可能在淘汰过剩产能和建立多元化的铁矿石供应渠道方面有所作为,而转机也就隐现在此中。
  
  对战略产业国际博弈的战略反思
  
  2005年是中国石油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一年,其标志性事件是令全球瞩目的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以及中石油收购PK公司。同样,2006年也必将成为中国钢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年份,其标志性事件则是正僵持不下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在这个事件中,中国钢铁企业开始作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世界铁矿石市场谋求自身合理的话语权和国际定价权。作为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战略产业,去年和今年发生在石油和钢铁行业的这三个事件昭示着中国经济力量在世界的崛起。而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失败和中石油收购PK公司的 成功则分别为中国企业的铁矿石谈判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在收购优尼科的事件中,中海油除了与竞争对手以及美国的政客们进行博弈外,还受到了猛烈的“信息战”攻击。为取得对优尼科的控制权,各方势力为中海油的竞购设置了重重障碍。早在2005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就率先透露了中海油有意竞购优尼科的消息。此后,美国优尼科公司的股价大幅攀升,涨幅超过50%,而中海油的股价则有所下跌。借收购带来股价波动,从而抬高交易价格和成本,这是国际资本惯用的手法,但西方媒体在正式消息公布半年多以前就开始炒作,以拉动股价波动,增加中海油的收购难度,其举动背后隐藏着更深的企图。众所周知,任何并购在没有正式公开报价之前,都属于高度商业机密。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每到中海油竞价的关键时刻,相关消息总会被一些西方媒体报道,甚至连机密的董事会内容也被公之于众。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极有可能是一种严重的商业泄密行为。此外,一些媒体还有意无意地把中海油正常的企业行为与国家行为挂钩,多次以“能源战”来描述这起商业并购,在报道时屡屡提及中美贸易关系和人民币汇率问题,这样的舆论环境为中海油成功收购增加了难度。而在收购失败之后三个月,英国《金融时报》在对中海油的相关采访报道中再次出现失误,对中海油有关人员的回答作了错误的发挥,引发一些媒体在未与该公司联络、不向公司求证、不做事实调查的情况下,以讹传讹,盲目跟风,甚至进一步强化和发挥《金融时报》的失实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疑议。
  实际上,对国际舆论的运用就是一场信息战。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要非常重视“信息战”的重要性。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己要注意严守自己的商业机密;二是要注意搜集收购各方的信息,在商战中努力学会“信息战”与反“信息战”两套本领。
  反观今年3月以来中外媒体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报道,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我们都不得不一方面惊叹西方企业之善于运用“信息战”,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国内媒体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失实报道给中国谈判代表导致的被动感到痛惜。
  3月29日,巴西淡水河谷发言人表示,已得到确认2006年度矿价24%的涨幅要求,并正在试图说服钢企接受这一涨幅。这一“明示”随即遭到中钢协的公开指责。中钢协认为,矿价谈判正在进行中,将本来属于内部授权的商业谈判意向,在供需双方尚未取得一致的情况下单方面发布信息是极其不妥当的,也不符合矿价谈判规则。但在其后的两天之内,巴西淡水河谷的官方网站“主动”转载当地6家媒体的报道,依旧反复强调24%这一数字。
  
  4月3日,国内某媒体以“宝钢改口,铁矿石涨价已无悬念”的标题对宝钢集团总经理徐乐江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上的讲话作了一番解读发挥,认为“徐乐江的这番话无疑向外界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今年的铁矿石将要涨价”。
  4月5日,《澳大利亚金融评论》(Australian Financial Peview)报道说,以宝钢集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已经愿意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上做出让步,同意接受今年铁矿石价格在去年涨价71.5%的基础上再次上涨10%。报道说,这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以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力拓集团(PioTinto Ltd.Cia.)和巴西淡水河谷(Valedo Pio Doce)为代表的国际铁矿石供应方原计划今年再次涨价20%。而以中国宝钢集团为代表的铁矿石购买方则坚决反对铁矿石再次涨价。经过连续4轮的艰难谈判后,双方总算在最后关头达成了妥协。国内某些权威媒体在未落实该消息真实与否的情况下即进行了转载。
  可以说,在这场生死攸关的价格谈判中,西方矿业巨头将其去年对付中海油的“信息战”招数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中国钢铁企业却不得不承担额外的压力。对此应采取何种对策,正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链接一 中国企业海外探矿进展
  
  2006年3月,四家中国企业共同合资在吉尔吉斯斯坦探出数个亿吨铁矿,这将为中国打通铁矿石西部陆路进口通道。这家名为“吉尔吉斯铁岭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由新疆有色地勘局、新疆大得实业公司及甘肃、青海在疆企业4家股东共同出资,现已拥有吉国杰提姆铁矿矿区152平方公里面积的勘探权。
  杰提姆铁矿位于吉国纳伦州东北方向80公里处,矿区距中国新疆与吉国对应的吐尔尕特口岸260公里。这个大矿区共分旦干,图尤图、铁列克等6个矿床,矿区内含矿岩层厚250米至400米。初步预测,该矿品位在40%以上的可采铁矿资源储量在10亿吨以上。远期可采铁矿量达54亿吨。其储量在前苏联资源量占到第二位,目前我国现有铁矿区现有储量尚无达到此规模的。
  4月,鞍钢集团与澳大利亚金多尔比金属公司(Gindalbie Metals)达成了共同建设一个投资额为100万澳元的合资企业,以开发位于西澳大利亚Karara铁矿石工程。在堪培拉举行的一个典礼上,鞍山钢铁集团同意以债券和股票基金的形式支付9250万澳元,以在这个计划年产1000万吨磁铁球矿的公司取得50%的股份。
  自2005年底以来,韩国矿业振兴公社与黑龙江省民族经济开发总公司一起在朝鲜平安北道义州郡开发德贤矿山。这座矿山将于2006年4月正式投产。今后5年预计将生产144万吨铁矿石。并销往韩国和中国市场。
  内蒙古蒙东能源有限公司在俄罗斯投资开发别列佐夫铁矿的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目前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08年投产。这是我国对俄投资矿产类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别列佐夫铁矿位于俄罗斯赤塔州涅尔斯克蜒扎沃德区,距内蒙古额尔古纳室韦口岸18公里处,面积220平方公里。保有储量4.47亿吨。蒙东能源公司在俄的全资子公司赤塔鲁能矿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通过竞标取得了别列佐夫铁矿25年的勘探开采权。这个项目总投资4.94亿美元,将建设两个露天采场和一个选矿厂,生产规模为年处理铁矿石1000万吨,年产铁精矿545万吨。2010年达产后,年均利润总额可达5.5亿元。
  
  链接二 国务院《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摘要
  
  第一章政策目标
  第三条 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钢铁;台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
  
  第五章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第二十条 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 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
  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到2010年,形成两个5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第六章投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建设炼铁、炼钢,轧钢等项目,企业自有资本金比例必须达到40%及以上、
  建设钢铁项目除满足环保生态,安全生产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外,企业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及健全的市场营销网络,水资源、矿石原秆、煤炭和电力能源、运输等外部条件要稳定可靠和基本落实。
  钢铁企业跨地区投资建设钢铁联合企业项目,普钢企业上年钢产量必须达到5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产量达到50万吨及以上。非钢铁企业投资钢铁联合企业项目的,必须具有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公信度,必须对企业注册资本进行验资,银行提供资信证明。会计事务所提供业绩报告,有条件的通过招标方式选择项目业主。
  境外钢铁企业投资中国钢铁工业,须具有钢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其上年普通钢产量必须达到1000万吨以上或高合金特殊钢产量达到100万吨。投资中国钢铁工业的境外非钢铁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公信度,提供银行、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和企业业绩证明。境外企业投资国内钢铁行业,必须结合国内现有钢铁企业的改造和搬迁实施,不布新点。外商投资我国钢铁行业,原则上不允许外商控股。
  
  第七章原材料政策
  第二十八条 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国家鼓励大型钢铁企业进行铁矿等资源勘探开发,矿山开采必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储量5000万吨及以上铁矿资源的开采建设项目必须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或审批,同时做好矿山规划、安全生产以及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地下矿井回填等环境保护工作,禁止乱采滥挖行为。未经合法审批手续乱采滥挖的,国土资源部门要收回采矿权,停止非法开采行为。
  第二十九条根据我国富矿少、贫矿多的资源现状。国家鼓励企业发展低品位矿采选技术,充分利用国内贫矿资源。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保护矿产资源,对滥采乱挖行为,要给予必要处罚和进行整顿。
  第三十条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加强与境外矿产资源国际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到境外采用独资、合资、合作、购买矿产资源等方式建立铁矿、铬矿、锰矿、镍矿、废钢及炼焦煤等生产供应基地。沿海地区企业所需的矿石、焦炭等重要原辅材料,国家鼓励依靠海外市场解决。
  钢铁协会要搞好行业自律和协调,稳定国内外原料市场。国内多家企业对境外资源造成恶性竞争时,国家可采取行政协调方式,进行联合或确定一家企业进行投资。避免恶性竞争。企业应服从国家行政协调。
  限制出口能耗高、污染大的焦炭、铁合金、生铁、废钢、钢坯(锭)等初级加工产品,降低或取消对这些产品的出口退税。
  (责编:张 铭)

相关热词搜索:相持 转机 博弈 铁矿石价格博弈:战略相持中的转机 铁矿石价格博弈闪现转机 铁矿石价格博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