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邝露之遇龙_王易生:一笔书“龙”魂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约访王易生,颇不容易。精通《易经》的王易生坚持“只会有缘人”,对提出采访邀约的本刊记者也不例外。所幸的是,我们通过了他的姓氏测算,才得到接受采访的回复。   听说王易生深谙中华文化,对佛经、道法都颇有研究,于是,我们选在北京一家极富文化气息的藏秘养生馆,在古朴、静谧的雅室内,悠扬的琴音和着袅绕的藏香,开始了对他的采访。
  王易生自幼酷爱书法,曾精心钻研王羲之、孙过庭、张旭、颜真卿和怀素等先辈们的作品。他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早年参透《易经》,对《金刚经》的理解也颇有心得。为修身健体,坚持气功修炼42年。
  近20年来,中国书坛广泛宣传龙的传人、龙的故乡、东方巨龙、龙马精神等与龙相关的内容,逐渐形成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书法热。龙字书法也应运而生。然而纵观中国的书法历史,却很少有单以“龙”字而出的书家和书法作品,让人遗憾。
  于是,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的王易生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精心研究“龙”文化,并专攻草书“龙”字。在《易经》的启迪下,王易生感悟到,书法艺术要具有民族性,最重要的是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气魄,要以气驭笔、一气呵成地“铸”出龙的形态、龙的气质、龙的精神、龙的灵魂,以彰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经过多年磨砺,王易生独创出草书“一笔龙”的书写方式。
  2006年11月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驭气飞龙书法展示会”上,面对首都艺术界、宗教界、新闻界的数百位嘉宾,王易生两次挥毫展示他的驭气飞龙绝技,仅用一笔书就饱含精、气、神的“龙”字,状若腾空欲飞,赢得满堂喝彩。
  北京白云观道教文化研究所郭闻奇看后惊叹,王易生一笔龙,笔端见其神韵,收笔惊闻龙吟,道法自然骨气在,尊道贵德意长存。还有专家认为,王易生一气呵成的“龙”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其单字“龙”,协调均衡,和谐自然,浑然一体;其笔法兼容各派名家之长,匠心独运,不同凡响。观其“龙”字,似腾云驾雾的飞龙,而且远观近瞧,各有韵味;角度不同,意境迥异;尺幅之间,神韵充溢,颇能体现中华民族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追求和谐的审美理想。
  为了让记者更真切地感受“一笔龙”神韵,王易生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幅“千金不换”的得意之作,一条栩栩如生的飞龙立时跃入眼帘――龙头翘首顾盼,龙身似尊佛禅坐,龙尾粼光飞洒,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王易生对这个“龙”字最满意的是尾部的“黑石”,似腾龙奔逐。王易生说,虽然龙有多姿,盘龙、卧龙、降龙等,而唯有飞龙,最能代表东方崛起之意,最能体现自强不息的中华文化,因此,他的龙书多以“飞龙”为形。他说,他就是要写出东方民族崛起的气势和意境,表现出“飞龙在天”的祥瑞。
  王易生认为,书写“一笔龙”需以气贯身,提笔有神,落笔千钧,一气呵成;字的“形”和“意”,则要体现中国“龙”文化的精髓。
  写字会意。说起中国“龙”文化,王易生更是滔滔不绝。从远古洪荒时代到今天的文明社会,几千年来,龙文化随着人类的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它的内涵。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至少8000年。由于对自然天象等无从解释,古人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神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一切,就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
  “理解”,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于是,在古人的假想下,龙的形象兼具了许多动物身上最神奇的部分: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朵像牛。龙的神性囊括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特质。
  对于这个“神物”的称谓,人们发现,乌云汹涌雨水降临时,总会伴有“隆隆”的雷声;海潮涨落,龙卷风吸水,泥石流下山,也都发出“隆隆”的声响;而鳄、牛、蟒蛇等动物的吼叫,也和“隆隆”声接近;而“隆隆”声就带有粗壮、雄浑、深沉和悠远等特点,给人的感觉是恐怖、壮烈、崇高和神秘。于是,人们就取其声,将这个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呼以“隆”音了。
  造字时代到了,需要给这个“隆”音神物搞个符号。古人造字,最初以象形为之。有人说像鳄,就造了几个像鳄的“龙”字;有人说像蛇,就造了几个像蛇的“龙”字等等,不一而足。于是,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各式各样的“龙”字。后来,经假借、会意、转注、谐音等6大演变,就有了今天的“龙”字。
  今天从音意上看,龙有垄的音,垄是高和围和意思;龙有嗡的音,嗡是天的意思(佛教里把嗡比作天),天是高的意思;龙有统的音,统有首的意思;龙有隆的音,隆有起的意思,即高的意思等等。从形意上看,“龙”有立于日月之上,飞翔在飞的意思。因此,王易生认为,古人在造字时,就已经将龙的内涵写在字里了。
  龙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发展,到秦汉时基本成形。在上古的诗歌集《诗经》中,就已有关于龙的描述“龙旗十乘”、“龙旗阳阳”,展示了在盛大的祭祀活动中,绘有龙纹的旗帜迎风猎猎的神圣庄严场面。
  汉及汉之后瑞符之说盛行,而瑞符又以龙为最,于是龙成了赋歌咏的主要题材。唐宋时期的赋中也不时出现“龙赋”,如白居易的《黑龙饮渭水赋》,给人栩栩如生、神态毕现之感;宋王安石作《龙赋》,以龙喻人,别开生面。
  龙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无处不在。三皇五帝时代,以龙封官,是戴在朝中大臣们头上的桂冠;商朝以后,皇帝以龙喻喻己“真龙天子”神圣无比,贵而至尊。在文学作品中,龙被写成是海中的龙王;在堪舆学中,把龙比作山,比作河流、大江,以山喻龙,把山脉的趋势,说成是龙脉;星象学中把龙和28星宿联系起来,把东方的7宿说成是龙,喻作苍龙;《易经》中,东方为青龙,因为早上7点到上午11点间,太阳不断高升,适应万物生长,五行属木,喻为勃勃生机。
  在中国民间,龙文化的传承同样深厚。数不清的民风、民俗、民族节日与龙有关,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夜必舞龙灯,要扎鳖山或草龙;二月初二为龙抬头日,旧俗在这一天要用草灰弯弯曲曲地由门外洒到厨房内,称为“引龙回”,小童在这一天开始入书房读书,称为“占鳌头”,读书人在这一天要理发,以取龙抬头的吉祥之意;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在湘鄂等地盛行……龙成为民间最灵杰的吉祥物。
  听着王易生的讲述,我渐渐感应到他的“龙”书上传达的飞“龙”的气息。合上字卷许久,王易生的飞“龙”仍不时浮动眼前,那擎天泛海的气势令人心潮激荡。

相关热词搜索:易生 王易生:一笔书“龙”魂 王易生 王易生展示 龙 作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