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残奥会,更是我们的义务] 残奥会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刚走进这里,感觉有些不一样。   “1+1”,用黑色、随性而潇洒的字体书写,镶嵌在黄色的背景上独特而分明,推开房门的对面墙上你就能看见它。   简单的房间布置,干净的颜色设置,安静的房间空气。中间的大厅里整齐地摆着几个格子间,几个人安静地面对着电脑,没有多余的言语。这里是“1+1声音工作室”,是一个由残障人自行管理、并由多名残障人和健全人共同参与合作的视障人声音工作室。从这里将走出北京残奥会的两名中国残疾人注册记者,他们的名字分别叫作解岩和青风,他们都是“1+1”中的一员。
  青风,目前中国唯一一位盲人注册记者,全盲的他,说起话来有着好听的声音,说到兴起处总在自己的嘴角上先浮现出笑容来。青风现在正在了解残奥会的项目知识和关于残奥会的新闻信息,每天花几个小时和解岩叨唠这些项目的知识,为注册记者做准备。残奥会的运动项目规则比健全人的比赛要复杂很多,光是残障运动员的分类都有很多种,对这些知识的了解要到相当的程度,“这个已经不像是考试之前背书然后去做选择题了,现在是要做更深的理解题。”
  残奥会轮椅篮球赛有一个规则:如果比赛过程中队员的轮椅翻倒了,是不允许让别人扶起的。许多健全人可能都并不理解这个规则,按说残障人运动员本来手脚就不太方便,轮椅整个翻倒了为什么还不让别人帮助扶起来?“这也许从健全人的角度看来是代表着一种自强不息,但从残障人的角度来说,这体现的更是一种信任,他需要别人相信他,他可以自己扶起来,这个规则其实更体现的是对残障人的一种尊重。这些细节都体现出来我们看待残障人的一种角度。”青风说。
  “做残奥会的节目是要传达我们自己的声音,”青风对于残奥会中作为注册记者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划和理解,“我可以将残奥会的许多细节、将自己的感受跟更多的残障人士分享,例如轮椅篮球这项比赛,当真正站到场边去的时候,我听到的就是一些篮球的声音,加上一些金属碰撞的声音。当我站着‘看’的时候,感觉声音都很低很矮,因为他们都是坐在轮椅上打球。这就是轮椅篮球给我的第一印象。当我把这些传达给视障听众时,我想这就会跟普通媒体不一样。我也还能把自己的感受和健全人分享,让他们通过残奥会,了解更多残障人比赛背后的东西。”
  解岩,虽然腿部残疾,但性格爽朗、做事雷厉风行,自称“人拐合一,贴地飞行”,这次则会坐上轮椅,作为残疾人注册记者报道北京残奥会。作为“1+1”负责人之一的解岩,经常在思考一些问题:“‘1+1’作为一个残障的媒体如何去表现和普通媒体的不同,我们也一直都在不断地剖析自己。以自己残障人的角色,去发出声音,去和社会环境融合。再在此基础上以残障人的视角去观察残奥会,这就代表了我们提问的角度和方式。”盲人注册记者可能会在现场采访很多残障人,“我们会问的都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问题,而不会刻意去突出他们的身残志坚。”“我们的声音会很小,但是希望能够把我们自己的声音通过主流媒体去放大。”
  “当人们看到很多残障人在赛场上比赛:盲人可以踢足球,肢残人可以打篮球”“看到街上很多盲人可以自己拿着盲杆走的时候,这对于健全人来说也是一种经历,会对残障人在意:识上、看法上有很大的变化。如果在残奥会期间,整个北京都能因此而变成‘温暖的北京’,这种影响将是巨大的。”青风对于北京残奥会有着温暖的期待。
  “残奥会给了有体育天赋的残障人士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残障人也有自己的追求。举办残奥会,这是对人的一种平等。”解岩更倾向于从奥林匹克的精神去理解残奥会,“当所有人在经过残奥会的十几天之后,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受到一种感动,在每天的感动中是否能潜移默化地得到一种教育?奥运会到底能够带给中国什么?我觉得,其实在残奥会里能够体现得更多。”

相关热词搜索:义务 报道 残奥会 报道残奥会,更是我们的义务 报道残奥会 残奥会系列报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