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中国馆:“东方之冠”的中国味道】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1851年英国世博会为伦敦留下了精美的水晶宫;1889年法国世博会为巴黎留下了标志性的埃菲尔铁塔;1958年比利时世博会为布鲁塞尔留下了造型独特的原子球馆……作为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性建筑,“东方之冠”是否能成为下一个经典还是一个谜,但作为中国国家馆,从出世开始,注定要成为上海世博会最受瞩目的建筑。
  
  一个巨大的斗拱
  
  接受采访的前一天,何镜堂刚从上海回广州。不久前的1月15日,胡锦涛主席视察上海世博会,专程去了中国馆,接见了何镜堂等一批中国馆工作人员,采访时的1月16日,胡主席握手何镜堂的照片登上个多个媒体的头版,让这位年过七旬的老设计师十分自豪。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名片上印有多个专业领域的头衔,2007年开始,担任中国馆的总设计师。他负责的中国馆项目,于2007年12月28日正式动建,经过两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主体建筑的施工,率先进入布展阶段。
  名为“东方之冠”的中国国家馆,高69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全部由巨型钢架构成,呈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构造,底部由4根混凝土柱子做支撑,远远看上去酷似一只巨大的四角鼎。
  “东方之冠的造型取材于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先解释一下“斗拱”,它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的交接处,从柱顶加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历史上,斗拱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在故宫的建筑当中十分常见。“我们把斗拱传统的曲线设计拉直了,通过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实现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和结构之美。”
  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地区馆的外墙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篆书”来做装饰,整个外墙间隔放置一组“篆刻文字”,组成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现在的中国馆工地上,建设已近尾声,只有地区馆的屋顶上仍一片忙碌,可以看到传输带不停将泥土运送到地区馆上,偌大的屋顶上已经堆起了几座小岛。
  按照设计,将在地区馆的屋顶上,重现出圆明园的景观“九洲清晏”,“新九洲清晏的八个岛,分别是甸、林、脊、渔、泽、田、漠和壑等,表现中国多变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植被景观,作成屋顶花园。”
  何镜堂说,国家馆和地方馆,一个体现了“天”,一个则表现了“地”,“中国文化注重内涵,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这是他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两组方案难取舍
  
  中国馆的设计是揉合了两个方案的精华。2007年4月25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开始向全球华人征集中国馆的设计方案。截止到当年6月,组委会共计接受了344份合格方案,招标当日,来了100多个建筑师,何镜堂便是其中之一,他发现除了国内老牌的设计院外,很多新锐的年轻建筑师也在其中。
  “首先由344个方案中选出8个入围,再从中挑选出优胜奖。”竞争非常激烈,3个入选方案是何镜堂的“中国器”(“东方之冠”的前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简盟工作室和上海建筑设计院的“叠篆”(外立面刻着古代叠篆文字)和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龙”方案。
  事实上,何镜堂的华南理工团队最初总共提交了3个方案,分别为“中国器”、“中国园林”和“中国结”,“中国器”最终能胜出,他认为是选对了出发点,建筑要表达中国文化,包含中国元素,但要用“不具象的形式诠释中国建筑与文化的联系”。
  为了体现中国特色,他决定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当中寻找合适的载体,从三个方向着手,一是中国印象,包括山水画、京剧、颜色和文字,二是已经出土的文物,包括冠、鼎等;三是传统建筑规划风格,如,九宫格、斗拱等。
  投票的结果显示,“中国器”和“叠篆”均为10票,“龙”的方案被放弃,为难的是,评委对两个方案难以取舍。“8月,清华的吴良镛教授打电话给我,希望两家合作,我一口答应。”由何镜堂领衔的团队,集合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力量,拿出了最后的方案,国家馆采用“中国器”方案,地方馆使用“叠篆”方案。联合团队汇集到上海,进行现场设计,工作室设在中国馆项目办,窗外就是中国馆工地。
  世博园的中国馆区域是一块不规则地块,而“中国器”是基于方正地块的设计,现场设计时做了修改,将原本设在西边的主入口调整成了从南面进,中国馆变成了正南北向,回归中式建筑传统。“也有另一个麻烦,要解决底下地铁通过的问题,好在都解决了。”
  
  选用故宫红外衣
  
  何镜堂在“中国器”的方案中,使用了大面积的红色调,这是他唯一一个外观呈红色的建筑。
  设计团队请了专家组,研究各种“红”,天安门红、故宫红,红旗红,甚至中华牌香烟的红,都进入选择范围,最后由中央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选定为故宫红。“故宫红也有很多种,我们最后选了四种,进行褪晕处理,上面最重,下面最轻。”国家馆的空间结构弱化了不同红色间的差异,“只有把四种红集中在一起比对,才能看出来。”
  接下来是向全国招标表现中国红的材料,有20多支团队参与了实验,分别使用金属、玻璃、快状材料和新材料,金属材料最终入选。设计师们分别在光面、带纹理、毛糙等各种金属面做了涂层试验,才最终选定为4公分宽、2.8深的带凹条纹的金属面板,2009年6月,国家馆初试“红衣”,“非常大气和漂亮。”
  国家馆“出炉”后,老一辈设计师一致好评,年轻建筑师中却出现了批评声音。
  有人对“东方之冠”的仿古形象无法接受,说综观历届世博会,各国都以最新技术和材料来展示本国的成就,而中国馆“既不能表达科技的进步,也不能表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有人指出,斗拱造型明显模仿了1992 年安藤忠雄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设计的日本馆,当时安藤忠雄用集成木材构筑的斗拱,展示了这种结构本身的构成美和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被誉为“具有亚洲精神的创作”,斗拱因此流行一时。
  何镜堂坦然面对争论:“我没有说我的建筑100% 好,任何批评都是正常的。”他觉得,“只要在经过时一眼就能认出是中国馆,我们就成功了。”■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之冠 味道 中国馆:“东方之冠”的中国味道 第828章东方之冠 中国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