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病人食谱 [王岳:一天只治5个病人的肝病专家]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早晨八点,78岁的王岳和他的妻子散步到小区院子里的肝病诊所,开门,把桌上玻璃垫下的电热毯打开。然后领着妻子在门口一块做他发明的“保健操”,伸胳膊,舒展腿,会有小区的老人凑过来跟着做。
  八点半,开始坐诊。他和患者桌上的玻璃垫已经暖了,虚弱的肝病患者会舒服的趴在上面。没有遵循“望闻问切”中医老规矩,他与病人的交流一般先从拉家常开始。心理“暖场”结束,王岳才会慢慢进入病情询问。
  每天只工作半天,接诊五个病人,是2003年起立下的规矩。王岳说,“对自己好,对病人也好,毕竟肝病是生死攸关的大病,是要费脑的。”
  
  “来我们家吃药吧”
  
  肝病并不是王岳的家传绝技,父亲王筱州当年在咸宁精通的是儿科和疟疾。1927年,因为替吴佩孚的长沙部队医好了病,名声大振,祖传的丰厚家业又多了一份信誉在其中。
  对王岳这个家中独子,王筱州恨不得捧在手心。为了让儿子有个好身体,王筱州把草药加上蔗糖做成带有甜味的饼干状药膏,带在儿子书包里当零食吃。
  王岳自然不懂得这个零食的金贵,把它分给班上长得瘦弱的同学。次数多了,竟然有小贩跑来收药膏。王岳也养成了一句口头禅,对交好的朋友他总喜欢说一句,“来我们家吃药吧”。
  王岳吃药的习惯坚持了一辈子,自家的孩子们也如此。最小的孙子放学回来书包一丢,就会拿出几颗绿色的胶囊送入口中,看得旁人目瞪口呆。
  与王岳熟悉的老朋友们看着王岳红润的脸色,变着法子跟他换药。王岳爱摄影,就有送来书籍教程;王岳爱画画,就有人推荐大师。
  
  行医首要心态平和
  
  享着中医福长大的王岳却在1952年背着父亲考上华中农学院农经系。已经走到火车站了,还是被父亲揪回家学医。隔年,他去了咸宁卫生所。只要是同事开出的治好病的方子,他就偷偷记住,编成口诀背下来。
  但是父亲小黄本上的家传秘方,在诊所只字不提。父亲临终前将写了三十多个秘方的手稿交到他手里,告诉他,“这是中医吃饭的家伙”。
  上个世纪50年代,麻疹、脑炎肆虐,王岳把父亲给的单方经过改良,治好了咸宁远近的病人。治好的病人送来鸡蛋猪肉感谢。
  一直生活无忧的王岳还是迎来了1958年大跃进缺衣少粮的时代。家人不习惯每人6尺布2两油的日子,王岳却比谁都从容。
  他一声不响跑去裁缝铺要来碎布头,给孩子拼拼补补做成“迷彩服”,再把以前患者送的一摞锦旗缝成被面。然后领着穿得花花绿绿的孩子出门玩,逢人就说那是他的手艺。
  因为缺粮食,大人给孩子乱喂东西,很多小孩得了疳积(由于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王岳就用针刺双手四指内中节的四缝穴,黄脓水渗出,病就好了。病人临走时他会偷偷给孩子喂几口自家的蜂蜜。
  那时,在市场拿钱买蜂蜜是不可能的,王岳就用家里仅存的一点蜂蜜做诱饵引来蜂群,再在自己院子里搭个小蜂房供蜜蜂产蜜,每天都有甜头吃的孩子们给王岳起了个名字叫蜂司令。
  蜂司令用自己的方法填饱肚子后,又想到了读书。在湖北中医学院读个函授教程,让他多年来进科班的美梦成真。家传中医的父亲看病时用药准,但问其具体原理,他很难说出,王岳渐渐从学校的《药理学》中找到答案,剥离了一直笼罩在中医身上的神秘色彩。
  
  下放山区,用中医对付怪病
  
  还没从温饱线上彻底挣扎出来,1967年,王岳因为家庭成分被下放到咸宁大幕山区的公社卫生院。那里地理环境极度恶劣,怪病频出。村民习惯用稻草做燃料,烟熏久了的当地妇女得了一种怪病――“眼毛倒睫”,不停流泪,夜不能寐。他用针灸将患者眼皮撑起来,几天后就痊愈了。
  当地人容易得痔疮,在田间地头,王岳顺手用草药做成“枯痔酊”(类似于现在的栓剂)现场行医。一起劳动一下午,痔疮好了一半。
  有人吃不下饭,王岳就教她们用母鸡熬汤然后用汤蒸米饭,再在太阳下晒干。肠胃不舒服了就拿来蒸过再吃,米饭俨然变成了消化药。
  尽管村民把王岳奉若神明,但批斗总是难免。斗过一次后,王岳觉得半天都缓不过来。他就想了个办法,画毛主席像。因为画得太像,远近的公社都要求他画,他就把原本一天能做完的画分成七天画。因为他做的是件神圣的事情,就很少有人再来找麻烦了。
  再到后来,一有批斗,经王岳治过病的人就来通风报信,还给他一元钱让出去躲躲。一口气逃到长沙,他的钱用得差不多了。长沙的口腔诊所很少,王岳想到一个主意,主动出击。看到哪家人牙痛,他就用仅存的钱买来草药磨成粉涂上,治好病的报酬就是管顿饭,再找个地方睡觉。
  这10年,王岳看到太多人因为情绪失控伤害了身体。他看着《射雕英雄传》,把黄老邪的魔笛改变曲调,换成对“心肝脾肺肾”的仙乐。每个音符代表一个器脏,他用六孔口琴把这首曲子吹出来时,有人把它录成了磁带。
  东躲西藏的日子,王岳总是能想到小心思苦中作乐。唯一一次乐不起来,是在大幕乡发现,有个村支书因为肝腹水腹胀难熬,求王岳为自己开刀放水。“瘫痨气臌膈,神仙医不得。”其中的臌(音鼓),中医指由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药物肝、脂肪肝、血吸虫肝等引起的腹部膨胀之病。腹腔放水会使人体内大量蛋白质流失,是治标不治本的下下策,王岳在两次放水无效后,眼睁睁看着他离开人世。
  找药,成了王岳从医二十年来最迫切的事。但踏遍群山,尝尽百草后,王岳发现唯一找到的一味药因为性状不稳定,隔天就失效。王岳把它做成竹节丸,勉强可以保存几天。虽然用它陆续医好了一些肝病患者,但真正能治好肝硬化腹水的办法,王岳却还是没找到。
  
  60岁辞职专攻肝病
  
  带着遗憾,王岳在1976年回到咸宁中医院上班。在中医院上班的20年,因为名气太大,许多患者从邻省跑来看病。机械式的快速问诊没法让王岳集中精神去想悬在心中几十年的肝病问题,那成了他的心结。
  1993年,60岁的王岳下决心离开。新的肝病研究所就开在自己家里,开业当天,连厕所都挤满了人。考虑到自己以后的行医方式,王岳将每天看病的人数控制在15人。
  花了一年时间,王岳根据自己接触到的乙肝病例写成了《乙肝咨询》。当时很少有医生对乙肝有了解,王岳的这本书成了许多人的乙肝教科书。接着他又陆续写成《病毒性肝炎防治与健康》、《浅谈黄疸》、《肝硬化病学》,全国公开发行。
  “肝藏血,脾统血,滋肾填精,疏肝气养肝体”肾和脾是与肝关系最密切的脏器,王岳在持续积累了10年的肝病临床经验后,决定用中药扶脾使身体自身产生蛋白。接着他改良中药配方使得腹腔积水从肠道排出,困扰他多年的肝硬化腹水也有了答案。
  他给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的两味药起了完全西化的名字:“诺贝得”和“奥秘克”,“以后我自己有厂,批量生产后,这个名字患者更容易接受。”
  很多外国人从他的网站上找到他,飘扬过海找他治病,包括斯里兰卡在内的五国卫生部长邀请他讲学并给他颁发奖章。
  办医院、写书,王岳的生活不像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妻子去世后,2003年,他遇见小他42岁的第二任妻子“河姆渡”。王岳很少在意别人的眼光,这回也不例外。他把两个医院和其他财产分给两个儿子后,与她来到武汉创办“王岳国医馆”。
  白天给患者看病,晚上河姆渡给王岳按摩。王岳容易累,但还是坚持帮她按摩耳朵(穴位最集中的地区)。王岳告诉她,“我觉得真正的补品只有阿胶、硅胶、燕窝(岛国的非加工品)和虫草。除此以外的螺旋藻、深海鱼油、维生素等成品保健品都是反动派。”

相关热词搜索:肝病 病人 专家 王岳:一天只治5个病人的肝病专家 王岳 明日11时肝病微访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