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的黄昏,抑或新生? 黄昏过后又是新生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9月29日起,68岁的张明智将在湖北剧院举行“告别舞台师徒巡演”。演满100场后,他就彻底退出曲艺江湖。   比他大两岁的何祚欢近年来也将精力逐渐转至写书和历史研究上,鲜有演出。
  就某种意义而言,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湖北方言曲艺会不会随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也渐渐失落在时代的轨道之外?
  
  资深曲艺研究员万生鼎老先生曾经统计过,湖北方言曲艺曲种最多时曾有56个,包括湖北评书、湖北小曲、湖北渔鼓、道情、说鼓子、碟子小曲、耍耍等等,类型丰富。它们大多成型于清代,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二十年达至顶峰。
  在那些我们不曾了解的年代里,大武汉曾遍地茶馆、处处戏院,说唱艺人们用最活色生香的方式把市井文化的智慧和地方语言的幽默搬上了文艺大雅之堂,成为最有亲和力的城市通俗文化。举凡时局世事、城市得失、街坊是非、社会万象莫不在这种方言曲艺的嬉笑怒骂中熔为一炉、荡气回肠,上至鸿儒下至妇孺皆能知而乐之。
  在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年代里,也有一批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方言曲艺明星们给我们制造欢乐。从何祚欢、张明智到田克兢,再到阿星,他们三代人完美的勾勒出了建国后这半个世纪湖北方言曲艺的发展路线图。研究他们的成名之路,不难发现,除了那一场场的舞台演出之外,他们更多地开始借鉴媒介力量。何祚欢通过电台走红,张明智通过磁带走红,田克兢、阿星通过VCD、电视走红,他们各自都带着浓厚的时代烙印。媒介化生存将他们的舞台无限扩展的同时,我们也开始怀念当年戏院舞台上说唱逗乐的生动。
  而到了网络普及的当下,因为普通话的普及、外来文化的浸染,而导致文化全球化、标准化,地方性的优势被全国或全球的优势覆盖,方言文化逐渐势弱,方言曲艺也由一种标榜的大众文化变成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当湖北大鼓、湖北评书和汉剧一起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们蓦然发现,那些属于湖北独有的美好,正在渐渐走远。
  
  所幸,我们还能找到他们,还能抓住方言曲艺时代的尾声。――何祚欢、张明智、田克兢、阿星,在他们的方言曲艺还未完全成为标本之前,记录他们的故事,从他们的经历去回望时代的背影。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且必须做的事。

相关热词搜索:黄昏 新生 笑的黄昏 抑或新生? 新生宝宝笑 新生婴儿会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