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自由国度里,看爷们儿狂欢】让子弹飞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贺岁档”这个词很有意思,说它“贺岁”,又总在12月发生,离过年远了点。就当它是跟着圣诞节“走红”的吧。   在好莱坞,圣诞档期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原因很简单――这是吸引来年奥斯卡选票的冲刺阶段。可是这也不足以解释“贺岁档”的由来,毕竟奥斯卡的获奖影片,很少能登上内地的大银幕。
  谁也说不清,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在天寒地冻的岁末拥进电影院,可能是单位发的福利电影票到年底都要过期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贺岁档绝对是票房的保障,史有据――即便碰上《阿凡达》这般的强劲对手,《三枪》这种不知所云的电影也能在年底赚个满钵。也难怪但凡有“大能”的导演,抢着或者挨着,也要让自己的作品在12月份与观众见面。
  《赵氏孤儿》独霸12月上半月之后还余威尚存,12月16日和22日,《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相隔6天上映,势必将引发一场票房大战。所谓票房号召力,就是大导演、大明星再加上好档期,至于影片品质和口碑,似乎全然不足以影响全线飘红的大势。更何况今年的贺岁档,没有《阿凡达》之类的“外码”前来搅局。
  虽然作为导演,姜文和冯小刚两人的气质相差甚远,但《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这两部同期上映的大制作,难免还是会被影迷们拿出来比较一番。想来想去,我还是决定把这两部电影分开写,因为除了“贺岁片”和“葛优”两个关键词,它们之间似乎没什么共同点。
  
  姜文不是“学院派”出身,属于国内第一批“演而优则导”的典型,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就为自己累积了一大批忠实影迷。2001年《鬼子来了》最终被禁,未能获得上映资格,但依然不妨碍影片在“地下”被广为传看,姜文也凭借这部电影一跃成为了国际大师级别的导演。
  2007年,蛰伏已久的姜文带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分段落的讲故事模式,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有《鬼子来了》遭禁的教训在前,向来直白、犀利的姜导,在这部回归之作中显得有些谨慎和隐晦。因此,《太阳照常升起》少了一份姜文式的血气方刚和酣畅淋漓。“装文艺”向来都不是姜先生之所长,影迷追捧姜文的作品,爱的就是那份北方男人的简单和直接。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章。“盗官记”是个双关语,即是说“盗来个官职”,也是“强盗与官员的故事”。单看剧情介绍,就能勾起我们对当年那个“汉子导演”的怀念: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帝制方废,北洋一片乱世。大军阀黄四郎(周润发饰),黑白通吃,张扬跋扈。他的死对头,是张牧之(姜文饰)率领的一支“乱党”,时而打家劫舍,时而济弱扶贫,好似梁山好汉。这时窜出一个“大忽悠”老汤(葛优饰),此人圆滑老道、趋利避害,周旋于黄、张之间见机行事,只求自保。
  姜文改编的电影,大多发生在动荡的年代,《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是文革故事,《鬼子来了》则是抗日战争的切片,《让子弹飞》更是发生在军阀混战、乱党丛生的年代。激荡的岁月里,“规矩”是最懦弱的武器,成王败寇的故事随时都会发生,无论是泡妞打架、攻城杀戮,都只遵循一个原则――强者为王。
  既然发生在缺乏秩序的时代,电影里的人物往往拥有更大的自由,于是他们敢放开手脚,敢横冲直撞。自由的环境下,往往能带来极大的狂欢,再加上“姜文”的标签,狂欢集中在两件事情上――暴力和性。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小人物的暴力狂欢和性狂欢,《鬼子来了》是张扬的暴力狂欢,《太阳照常升起》则是隐晦的性狂欢。再到《让子弹飞》,军阀、土匪、恶霸,再加上刘嘉玲饰演的名妓,几乎能想象到,姜文这次要带来自己最擅长的,两种狂欢。
  在姜文的电影中,男性永远会占据强势的主导地位,有些“大男子主义”得过了头,从《让子弹飞》的演员名单上,一股浓烈的雄性荷尔蒙扑面而来:周润发、姜文、葛优、姜武、邵兵、胡军、廖凡,甚至冯小刚,都是“人影合一”的资深硬汉。像陈坤这样的奶油小生,断然是得不到什么逞英雄的戏份,只能拿到一个略带阴气的角色。
  而女演员,无论是刘嘉玲、周韵还是苗圃,只要进了姜文的剧组,都得准备好“被符号”的命运。姜文电影中的女性,多半是起到串场的作用,所有的风姿绰约,都是用来彰显雄性的风流或贪婪。
  说来说去,就是一群流氓为利益、为义气、为女人掐架的故事,有什么意思?可能真没什么意思。但这年头,连小伙子们在街头稍微推搡两下,都能引来路人驻足围观,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让子弹飞》呢?一个有血性的导演,带着一排有血性的演员,回到那个自由到连子弹都可以肆意飞翔的年代,对观众而言,也算弥足珍贵了吧。

相关热词搜索:爷们儿 子弹 狂欢 《让子弹飞》:自由国度里 看爷们儿狂欢 让子弹飞 自由国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