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书天堂|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书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2011年5月11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圣马丁广场多了一座“通天塔”,这是仿造古巴比伦通天塔的模样建造的,但并未使用传说中的砖和河泥作为建筑的材料,而全部用书搭建。
  这座书塔高25米,用了来自54个国家的3万册书籍,其中包括中国大使馆提供的四大名著、《史记》、《三国志》和现代作家张爱玲、徐志摩和朱自清等人的代表作。
  书塔的设计者、阿根廷著名艺术家玛尔塔?米努金女士在揭幕仪式上说:“《圣经》中有人类出现不同语言,相互无法理解,从而放弃建造巴别塔的故事;这座书塔则寓意着将不同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实现人类共同的梦想。”
  米努金女士还将若干被独裁国家封杀的所谓禁书放置在了“通天塔”上。而在活动结束的前夕,还会有文学爱好者被邀请到塔上,他们将被允许取走一本各自感兴趣的禁书。
  当书塔被拆卸后,上面的书籍归入巴别图书馆,而这将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一座以多语言书籍为主的图书馆。也有人呼吁将这些书全部捐赠给贫民窟的穷人。
  这座书塔是布市为当选2011年世界图书之都而特别设计建造的。
  从2001年开始,每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会联合国际出版商联合会、国际书商联合会和国际图书馆协会这三大国际性图书组织,共同评选世界图书之都。每年4月23日,也就是“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这一天,就会有一座城市被宣布当选。迄今为止,全球共有13个国家的城市获此称号。
  Georges Poussi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与文化产业署署长,他负责对申报世界图书之都的城市进行考察,重点集中在该城市在书籍的阅读方面所实行的办法。他表示评委会不会被任何表面上的行动所干扰,只要有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的读书项目,并能产生长久的社会影响,那么即使是一个疯狂的点子都将被纳入考量范围。
  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南美著名的文化之都,350万人口的城区里拥有超过200家书店和152座图书馆(以我国长沙市区为例,早在2009年人口就已达到332万,但图书馆仅有7座),出售图书的书报亭更是多如牛毛,这些都还在随着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而不断增加。这样的图书馆密度即便与世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比如巴黎的65座、东京的50座或上海的20座,都已遥遥领先。
  为了申报世界图书之都,布市政府投入了约合650万元人民币的费用,用于举办一系列图书展览和图书专题研讨会。这些书展或以全球范围内的城市为主题举办,比如法兰克福书展;或以某种语言为主题,比如西班牙语;研讨会则以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为主,像不同语言书籍间的相互翻译,来自不同国家的编辑也会在这里进行交流。
  因为市政府的这些努力,给布市原本就浓郁的文化氛围里又加入新的调料。
  博尔赫斯是一位普通市民,也是一个书迷,他说:“我想象中的天堂,是一座图书馆,可以用随身的袋子装满想看的书籍,而现在,我正身处天堂。”
  “现在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如果你在街心公园的长椅上拾到一本书,那么千万不要忙着找失主,因为这很可能是热情的市民故意把书放在那里,免费与你分享。在这里,即便是被遗忘在咖啡馆的书籍,也不会被当做废品。”一位叫Borges的市民在WordPress里这样写到。
  根据图都评委会的规则,每个候选城市还必须秉持言论、出版及信息传播的自由。
  普通民众可以十分自由和开放地融入到活动中来。比如,在有活动LOGO的地方拍下一张自己的照片,然后附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名,便能通过活动的官方网站推荐给其他读者。
  在这期间,一个为期三周的国际书展上就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不仅吸引了众多国际书商,还有来自整个南美,以及德国、荷兰、西班牙、英国、美国、南非和以色列等国的游客专程前来购书,仅这一次书展的收入就占到了阿根廷出版商年收入的20%。
  因此,激情的南美人打出了这样的申报标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不需寻找书籍,因为书籍在这里无处不在。”
  
  每座城市都是一本书
  这些当选城市颇让人意外。一直以来它们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似乎都跟硝烟、脏乱、毒品和性有关,无关文化或读书宏旨。而因为获选“全世界读书人的乐园”,让世人有了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它们:这些城市对图书及出版文化的态度,并不是因为它们想要成为世界图书之都而被临时灌输的,而是这些政府和人民对文化的一以贯之的重视和坚持。
  
  2007年波哥大(哥伦比亚)
  公共图书馆蓬勃发展
  波哥大是首个获得世界图书之都称号的拉丁美洲城市。该市共拥有102座公共图书馆,其公共图书馆网络每年为480万名用户服务。令人称道的Luis Angel Arango图书馆,是全球拥有最多用户的公共图书馆。同时,波哥大拥有294家出版社、619间书店,哥伦比亚有50%的书籍都在这里诞生。
  
  2008年阿姆斯特丹(荷兰)
  作家们的避难所
  阿姆斯特丹素来以言论自由而著称,自16、17世纪开始,阿姆斯特丹就成为了那些在自己的国家被剥夺了创作自由的作家的避难地,他们在这个和平环境中自由写作,至今仍然如此。在当选的这一年中,阿姆斯特丹以“开卷阅读,开阔思路”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人们对表达自由的讨论及对话。
  
  2009贝鲁特(黎巴嫩)
  阿拉伯世界的“印刷工厂”
  贝鲁特努力保持其文化多样性,对话和宽容是其当选的原因。贝鲁特的空气里处处弥漫着自由的气息,对阿拉伯世界的学者而言,这座城市就是一个自由的避风港;这里没有严苛的新闻审核制度,言论自由备受推崇。它自由宽松的环境更孕育了一大批艺术家,尤其在数十年的内战中,贝鲁特本土涌现了许多优秀女性作家,改变了阿拉伯文学的格局。此外,作为阿拉伯世界公认的“印刷工厂”,贝鲁特城市中的书店有着各类装帧精美的图书,从励志读物到经典名著,每位读者都能在书店的一角淘到自己心爱的书籍。
  
  2010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
  文学作品出版量世界第三
  斯洛文尼亚有着传统而且丰富的出版业,主要集中在其首都卢布尔雅那。自2001年开始,该国拥有超过1800家出版商,每年出版4000多部文学作品,位列人均出版文学作品国家第三,仅次于芬兰和冰岛。该国每年图书馆的借阅量超过了2000万本,即平均每位居民每年借阅量为11本,其中24%的借阅者来自卢布尔雅那。2004年,斯洛文尼亚还公布了公共图书借阅清单,使得作者能够根据公共图书馆借阅其作品的次数而获得一定金额的补偿。
  
  2012埃里温(亚美尼亚)
  古文献圣地
  比希腊年轻,比罗马年长,这是对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准确描述。这座公元前就有人居住的古老城市,已获评为2012年世界图书之都。埃里温最大优势在于其对古老文化的保护:该城马坦纳达兰文献手稿陈列馆闻名遐迩,里面藏有1万多本亚美尼亚古代文献和近2000份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希腊文、拉丁文和其他文字书写的珍贵资料,不少手稿是直接写在加工后的羊皮上的。

相关热词搜索:天堂 这里是书天堂 天堂书 虫书天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