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光环背后的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2010年11月27日,北京,一个寒冷的周末,张先生一如往常把10岁的儿子送去什刹海体校上课。在这所有着冠军血统的学校里,接受训练的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他们的目标是奥运冠军。
  与此同时,历时半月的广州亚运会于27日晚落下帷幕。
  主场作战的中国军团在16天的征战中,交出了199枚金牌415枚奖牌的金灿灿的战绩。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从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开始一直到2010年的广州,28年间中国代表团已经连续八次成为亚运会金牌榜第一。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就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以金牌总数而言,中国的体育大国地位早已被世界认可。
  然而,关于体育大国的争论从未停止,另一种声音开始出现。
  11月14日,新华社记者杨明的一篇言论一鸣惊人,这篇题为《“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的文章,将中国在亚运会首日狂扫19金的一骑绝尘视为对“体育强国”的反讽。
  杨明认为,中国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口只有28%,人均体育设施在世界上排百名开外。在亚洲,中国的体育人口和体育设施人均比排不进前10名,就在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这20年中,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
  他建议,我国从下届亚运开始淡化金牌,从大学或体协中选拔真正的业余选手参赛,这可实现真正的公平参赛。
  杨明的言论引发了论战,也引发了共鸣,在诟病“惟金牌论”的同时,更多人试图呼唤体育精神的回归,回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本质上。在各方观点中,中国亚运代表团副团长殷宝林对杨明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反驳,他认为,竞技体育争金牌没有错,竞技体育争金牌和发展群众体育两者并不矛盾。
  
  雨后春笋
  2008年北京奥运犹如一夜春风,无论是体育场馆建设,还是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都得到了实惠。
  在北京奥运会后,不到半年,国家批准设立了“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续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民健身日的设立既是对北京奥运会的纪念,更体现出中国政府在北京奥运会后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全民健身条例》也由研讨最终进入国家立法程序,成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全民健身的专门法规,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一切,彰显我国政府在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方面的信心和决心。
  两年之后,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再次被看做国家软实力提升的一个有力佐证。
  另一方面,建造大型体育场馆的热潮也在各地方兴未艾。
  继北京奥运会后,2009年济南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2010年广州主办第十六届亚运会,2011年深圳将承办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有数百亿元资金用于场馆建设。投资体育馆建设已不仅是一个经济学话题。
  根据2006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统计结果同时显示,这一数据比上年分别增长31.6%和58.46%。
  这一数据在美国、日本等国,为平均每万人拥有200余个体育场地。
  金牌总量和体育馆总量的提升并没有为全民体育素质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撑,一些人不无忧虑地指出,我们是竞技体育的金牌大国,也是国民肥胖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国民亚健康率在世界上高居前列的国家。
  
  一块短板
  如何将竞技体育的成果转化为全民受益,这是一个中国式深刻命题。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决不是要培养“竞赛机器”,而是通过体育这一载体,通过尊重规则,培养真正有高度公民意识的社会成员。
  事实上,新华社分别在2007年城运会、2009年全运会等大型运动会上对中国体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发表了一系列言论,这些言论和杨明的言论一脉相承。
  为大众接受的普遍观点是,当前中国体育应当顺势转型,将更多投入和关注转移到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战略发展实施、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运动项目上来,而不是投入甚多仅为金牌的体育精英化思路,从而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
  国务院法制办相关人士曾在《全民健身条例》出台之际公开呼吁,与奖牌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对群众体育重视程度不高,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得不够普遍,亚健康群体不断扩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近20年来持续下降。应加强相关立法,从制度建设入手,推动全民健身工作。
  与此同时,在遍地春笋的场馆建设背后,也存在大量问题,场馆建成后由于使用率低、能耗过大而难以运营,制约了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有专家算过一笔账,为全国每5万人建一个规格普通、门类丰富的全民健身中心,需要600亿元。然而现实是,当各地都在依托体育盛会投入几十亿元、上百亿元兴建大型体育场馆时,小型、简单、实用、低造价的社区体育活动室仅以每年几十或几百间的速度建设;当地方政府把全民健身中心当做地标和政绩工程对待后,其最终结果是场馆运营成本对群众体育健身成本的转嫁。
  “你可以到五棵松篮球馆里打球,但付得起那个费用吗?”市民常常这样无奈地调侃。
  
   一份隐忧
  从奥运到亚运,从北京到广州,及至回溯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的体育环境正在由内而外地发生着巨大变化,竞技体育的明星效应大幅显现,同时也在激发全民参与的热情。
  毋庸置疑,随着体育事业社会关注度的空前提高,我国已进入全民体育发展的关键时期。
  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的全民体育事业已历经了15年发展。
  在1997年、2001年进行的两次《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自2008年1月我国又启动了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炉,将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效果的评判提供可靠依据。
  在统计全民健身成果上,国家体育总局从未停止努力。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2007年全国有3.4亿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人口总数比例的28.2%,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
  最近一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体质存在如下四个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一是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二是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比2000年有所增长;三是20-69岁所有年龄段乡村人群体质水平比同年龄段的城镇人群要差;四是国民体质水平呈“东高西低”状态。
  据统计,我国约有70%以上的人呈亚健康状态。
  
  特色背后
  在北京,继奥运会之后,各种国际赛事还在持续举办,每一次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都是北京向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迈进的一个步伐。
  和北京一样,打特色体育品牌的城市越来越多。
  在国外,许多小城市依托特色赛事成就城市品牌的不乏其例。例如英国的温布尔登网球赛、奥地利滑雪胜地果斯布鲁克的寡多冬季角逐,都因体育赛事的举办而大大提高其知名度。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6个协办城市各自展现风采,天津、秦皇岛、上海和沈阳为奥运足球比赛分赛场,青岛承办帆船、帆板比赛项目,马术比赛则在香港进行。
  北京、青岛等城市借力奥运的经验无疑为这一思路提供了标本作用,通过承办赛事“打造城市名片”的理念,已经从经济实力雄厚、体育娱乐产业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向更多中小城市普及。
  普遍的观点认为,体育赛事为城市注入活力,也为城市带来经济与社会等多重效益。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近年来,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为承办省运会在场馆设施方面的投入屡创新高,广东佛山市为承办省运会投资数十亿元新建了世纪莲体育中心和岭南明珠体育馆,江苏省南通市为承办省运会,投资10多亿元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带有活动屋顶的体育中心。
  
  新的商机
  与国家倡导全民健身政策相吻合的是,健身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生活时尚。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
  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介绍,截至2009年底,国家投入11.6亿元,地方投入40.85亿元,共建设完成了约17.71万个农民体育健身场地,已超过国家《“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规划》规模。全国各地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投入达到30多亿元,建设“全民健身路径”30000多条。国家体育总局还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近3亿元,命名资助建设了157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41个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近5亿元,在长江三峡库区和老少边穷地区援建小型综合性健身馆318个。
  然而,这些建设投入仍远远不足以满足全国人口的需求,体育产业的民营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民营健身场馆因此受益。在健身俱乐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中体倍力俱乐部和青鸟健身俱乐部,几乎都是在2001年左右开业,契合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展进程,这两家健身机构的负责人都表示,政策支持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与国家投资的体育场馆相比,民营和外资健身机构的日子似乎好过得多。10年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在连续几年的高档健身馆扩张运动后,高端客户已经达到市场饱和,尽管如此,仍然有大量资金在瞄准这个市场并伺机进入,因为即使是在美国,面向高端客户的高档健身业规模也无法与面向普通人群的大众健身业相比。
  开发这一市场,显然商机无限。
  
  体育经济
  在经济产业结构中,将体育产业纳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范畴,称为“体育服务业”,随之产生的“体育经济”被视为产业结构的新支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我国,体育经济已经显现勃勃生机,正在发展为庞大的新兴产业。
  增强体质、向运动要寿命,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游泳、篮球、乒乓球等传统运动高温不退,网球、棒球、高尔夫球等新近流行的时尚运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
  在广州工作的小李每到节假日就约上一众好友去健身,从健身房到户外,从瑜伽到高尔夫,他们的活动内容无所不包,这个圈子里的人从18岁到50岁都有,每当小李说试图游说新的朋友加入这个圈子时,他总是这样说,“健身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上世纪初,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撰写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到,“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九十余年过去,毛泽东对中国体育的深思言犹在耳。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提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全民健身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用的认识,努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二是以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政府总体规划为重点,推动体育工作纳入政府全局工作通盘考虑;三是各地应因地制宜制订《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科学统筹规划今后五年的群众体育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继续紧抓“场地、组织、活动”三个群众体育的主要工作环节,健全贴近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已不再是一个行政命题,亦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国民要义。
  
  2008年北京奥运犹如一夜春风,无论是体育场馆建设,还是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都得到了实惠。
  
  全民健身已不再是一个行政命题,亦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国民要义。

相关热词搜索:光环 全民健身 竞技 竞技体育光环背后的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