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同声谋划民生]同声传译要考什么证书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1月上旬开始,全国各省市区两会陆续召开。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的地方两会,透露出各地未来5年执政风向标。尽管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但不论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如上海,还是西部地区如陕西等,民生话题都成为今年各地两会最重要的议题。
  民生牵着国计,国计影响民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报酬过低、社会保障欠缺、社会事业薄弱等系列矛盾和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据此,分析人士指出,地方两会上公布的一系列举措可以视作中央精神和部署在地方的落实和延伸。
  
  财政:增支出 促民生
  1月16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1年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北京、深圳“两会”也表达了类似的提法,并指出财政支出预算将重点支持和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建设。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继续扩大财政预算公开,实现经济“有福利的增长”,成为今年地方“两会”亮点。
  复旦大学公共预算与绩效评价中心主任苟燕楠认为,这种思路是对的,因为只要从建设支出中拿出一点,就可以给民生一个很大的改善。
  据悉,2011 年上海市本级财政预算将安排支出416.1亿元,聚焦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交通、文化和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民生事项,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今年深圳市本级支出预算也以较大的“增幅”体现出优先保障民生的特点,其中安排教育支出90.6亿元,增长35.4%;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3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36.3%。
  苟燕楠同时表示,民生问题绝不是简单的,步伐也不是迈得越大越好,还有区域平衡的考量。另外,还要研究其中的内涵,增长的大盘需要关注,同时,结构、效率、质量和满意度的增长都是相当重要的。
  
  信息:亮账本 讲公平
  除了民生作为2011年财政支出的重点备受关注外,不断扩大的预算财政信息公开力度也让公众心存期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个口号,纳税人无人不晓,但事实上不少地方从来都只是“取之于民没商量,用之于民糊涂账”。
  北京市人代会期间,市财政局官员表示,会对公务车数量进行公开,而且今后有望每年都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还说,公务车数量所占比例极小,肯定低于公众的想象。对此,有媒体指出,公车数量之所以被公众“想象”得很多,原因在于,在政府信息不公开的体制语境下,公众只能靠“想象力”来进行知情权的自我安慰。简单地公开公务车的数量,似乎不难做到,但要因此构建起政府信息公开透明机制并纳入良性运行,恐怕并不容易。因为缺乏监督,“花钱之手”与“公开之手”都是政府部门自己掌握。
  与此同时,上海市市长韩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从今年起,所有市级预算部门的预算都要报市人代会审议,所有市政府部门预算都向社会公开。有评论指出,从改善民生的角度来看,预算民主是最终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和相应运行体制的前提。上海推进预算公开改革,我们尤其希望看到同时从编、审、监三个环节下刀,尤其是加大在编、监两个薄弱环节使力。
  公开是取信于民的好办法。“一个地方的政府,应该向社会公开的,不仅是公车的数量,其他如公款招待费以及住房、医疗、福利等状况,都有必要向社会公开。”评论强调。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小兵告诉记者,如果能做到上述公开,确实是很大的进步,能够公开,说明部门预算使用比较合理。但还要看公开到什么程度,是粗线条的公开还是细致的公开?两种公开进步程度不一样,但只要能公开,就是进步,“公开比不公开好”,说明政府部门认可一种比较民主、透明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做,民生改善才有可能越来越快。
  
  “菜篮子”:稳菜价 吃得好
  如果说今年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继续扩大财政预算公开”事关国计,那么“如何让百姓吃得起、住得好、走得通”就是切切实实的民生热题。中国古人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小小青菜连着百姓餐桌,不是小问题。
  上海市人大代表刘正东说,去年四季度以来,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重提“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菜篮子”的稳定关键在于“菜园子”的建设。陕西省富君委员认为,应逐步建立菜田最低保有量制度,重点建设近郊速生叶菜等不耐储藏的蔬菜基地,保障市民蔬菜平稳供应。同时,还应对承包抛荒农田种植蔬菜的大户给予一定奖励。
  “在不少国家和地区,菜场都是由政府扶持或掌管的公益性机构。”上海市郑惠强代表说。国内城市在规划建设大型住宅社区时,应将公益性菜市场纳入公建配套范围,并保障菜市场布局与区域人口总量、分布、流动相适应。
  一边要稳定食品价格,一边应完善食品补贴制度。上海市总工会在政协提案中建议,政府可考虑编制“菜篮子价格指数”。根据指数变化,对低收入居民及时采取价格补贴措施,通过科学调控解决补贴的随意性和滞后性问题。
  
  住房:保障房 惠百姓
  “住房”是民生热题,更是难题。“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首歌唱出北漂男生小烟无尽的酸楚。
  来自农村的小烟,毕业于北京某普通高校,“蜗居”在海淀区一合租房内,多年打拼下来依然买不起一套小户型,即使交首付都勉为其难。“房价一直都在涨,工资却原地踏步,这样流浪的日子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中国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类似小烟的例子不在少数。
  另据“蚁族”提出者、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廉思发布的“2010年中国蚁族生存报告”显示,“蚁族”的学历层次在上升,“蚁族”中研究生比例上升3倍多,从2009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7.2%。
  此外,调查还显示,八成“蚁族”出身中下层,近五成“蚁族”收不抵支, 30岁以上的“蚁族”比例在上升,对相关住房的需求在上升。
  “蚁族”的生存,“蜗居”的现实,不断引起社会的重视。今年陕西两会上,政协委员张平安认为,保障房受益群体急需扩大,应将大学毕业生作为新生代低收入群体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之内。
  与此遥相呼应的是,河南两会上,副省长张大卫直言:“政府不能坐看年轻人像‘蚂蚁’一样生存,过‘蜗居’生活,我们有责任让发展成果惠及新就业的年轻人。”张大卫坦言,2010年郑州市商品房价格比上年增长25%,房价上涨太快了。
  “不能光喊口号,政府必须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比重。”宁夏回族自治区杨惠娟等代表说。一些城市直到2010年才批量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明显滞后于居民需求,必须加快“补课”进程。
  在解决住房问题上,上海提出“四位一体”,即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和旧区改造齐头并进。上海市长韩正表示,如果政策制定者不去解决“蜗居”、“房奴”问题,上海就没有未来。
  
  治堵:巧规划 助公交
  近年来,中国城市快速集聚与扩张,城市交通问题引人注目。不仅北京“首堵”闻名国内外,包括上海、广州、深圳等以及一些二三线城市目前都面临着严重的堵车问题。居民出行时间、交通运输成本明显增加。“开车不如骑车快”已经不是个笑话,而是生活中的真实一幕。
  今年,北京市政协会议共收到委员提案1300多件,其中关于交通治堵的提案就有200余件。治堵,成为年度“热词”之一。
  “最近出台的北京治堵方案,给人的总体印象仍然是就交通谈交通,没有触及实质。”北京市刘玉芳委员坦言,从表象上看,拥堵是交通问题,但从源头上说是城市规划问题,规划先行是统筹解决交通的根本。刘玉芳委员举例说,望京、天通苑都是北京出名的“肠梗阻”小区,出行不畅的实质就是规划不足。当我们规划一个30万人的住宅小区时,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小区配套的教育、医疗、商业、娱乐、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问题就会成堆出现。
  公交优先,是治堵的另一剂药,问题的关键是规划管理不科学。“目前北京的公共交通存在网络不健全、线路不优化、乘坐不快捷等诸多问题,让人‘想说爱你不容易’。”北京市刘一兵委员说。
  “单双号限行、限制外地车进城、上车牌摇号,这些措施都是权宜之计,没有什么管理智慧可言,实际上暴露了城市交通管理的短视和单一。”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合理的公共交通规划和管理,能让人感受到方便快捷,有车族才会自愿减少驾车。
  上海市裴蓁代表在微博上说:“上海有汽车的立交环线,有地下轨道环线,就是没有骑自行车人的通行保障路线。”他表示,要继续推动建立上海的自行车环道体系,为市民的低碳出行提供方便。北京市连玉明委员提出,北京应向上海、杭州等城市学习,加快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管理模式,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
  
  实施:讲科学 抓落实
  陆续召开的2011年地方两会空前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并公布了一些带有突破性的落实行动。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目标为8%,比“十一五”的目标提高了2个百分点,从而首次“赶上”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1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目标在8%左右,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要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而这也是中国首个地方政府将基尼系数的控制目标写入其五年规划中。
  此外,内蒙古、陕西、河南、广西、西藏等省、自治区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也都突出对民生和社会问题做出系列解决部署,力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取得实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曾表示,地方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新举措表明其正在将调节收入分配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力度也是空前地加大了。他指出,尽管中央五年前就已明确提出“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但近年来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状况不容乐观。“地方两会提出的新举措表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系列的具体行动。”汪玉凯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地面临的民生问题也不尽相同,提出的政策措施也各有侧重。汪玉凯指出,尽管内容有所差别,但各种民生问题体现出的都是民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与目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足间的矛盾。“地方政府能否和中央政府同力解决好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将决定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和稳定。”他说。
  此外,有评论总结出今年地方两会的“三多三少”,即看重经济增速的多,主动降低速度的少;看重发展愿景的多,主动谈及约束的少;看重单打战术的多,主动寻求伙伴的少。总而言之,“提出好看的数字目标固然重要,但大家更关心政府能落实哪些实事。”上海市汪亮委员说。
  
  能够公开,说明部门预算使用比较合理。但还要看公开到什么程度,是粗线条的公开还是细致的公开?两种公开进步程度不一样,但只要能公开,就是进步。
  
  有评论总结出今年地方两会的“三多三少”,即看重经济增速的多,主动降低速度的少;看重发展愿景的多,主动谈及约束的少;看重单打战术的多,主动寻求伙伴的少。

相关热词搜索:谋划 两会 民生 地方两会同声谋划民生 2017两会关于民生问题 两会民生问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