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昭根:中国不必对美国碳关税强出头

发布时间:2020-06-1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7月14~17日,美国两位华裔部长朱棣文将与骆家辉首次联袂访华,此行的重点是寻找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广阔的互惠前景与合作关系。在此之前,美国众议院在6月22日通过了一项“限量及交易”法案,该法案含有对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严厉条款。随后,中国商务部7月3日明确表示了坚决反对,国内学者也是一片反对声,甚至有人大有联合所有发展中国家反对之势。可以说,这多少是缺乏深谋远虑或深入研究的结果,中国其实不必在美国碳关锐问题上强出头。

  首先,低碳化是世界经济大势所趋。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签订,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署,再到2005年议定书正式生效,低碳经济逐渐步入历史舞台。削减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共识。世界经济在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低碳化已成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

  其次,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紧张,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呼吁经济结构的升级与转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高消耗必然带来高污染和低效益。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2020年以后仅为燃煤造成的疾病就将支付3900亿美元的费用,达GDP的13%。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这就是说,碳关税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外部压力与动力,未必全是坏事。

  最后,对中国总体是利大于弊。征收碳税,美国自身与中国也面临相同的问题:高排放量及相关企业可能受重创。这也是美国前总统布什一直拒签的原因。在美国国内环保主义逐渐成为时尚、奥巴马政府全国推动的情况下,美国国会对气候问题进行立法依然是困难重重,在众院也仅是涉险过关。如果中国政府能在此问题上给予奥巴马政府有力支持,而不是落井下石,这必能在中国核心利益如南海等问题上得到美国政府的回报。

  而且征收碳税是碳减排最具市场效率的经济措施,受到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推崇。目前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瑞典等发达国家及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已征收国家碳税,所以跟上国际减排的潮流是树立国家形象的需要。这比国家拿出大笔钱进行对外形象宣传要立竿见影得多。布什自己也承认如签了议定书自己形象会好得多。更为关键的是,如果中美等这样的资源消费大国走上低碳经济之路,世界上油汽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将会大幅下降,廉价的资源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更不用说,碳交易及其相关技术形成的产业链所带来的收益。这就是说,对中国总体是利大于弊。

  回顾历史,中美入世谈判之路也是异常地艰辛,面对入世可能面临挑战及国内重重阻力,要不是当时朱镕基总理果断拍板,大胆妥协,中国也许还象俄罗斯至今还徘徊在世贸组织的大门外呢!再看入世后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无疑是拉动中国经济最为强劲的动力,为中国近10年来的接近两位数快速发展功不可没。说到底是,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当前,低碳化已成世界经济新趋势的情况下,中国也应在减排问题上再次果断妥协,支持奥巴马政府在此问题上的努力,因为这是拯救人类共同家园的大业,事关人类的未来命运。中国应毫不犹豫地占据此道德高地及话语权,展现大国的责任与勇气,力促全球减排国际规则制定与通过,实现中美在全球合作中双赢。退一步说,即使中国不能如此慷慨与妥协,那么中国也没必要在美国碳关锐问题上强出头。

  

  (原文发表于2009年7月15日美国《侨报》)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 关税 中国 出头 储昭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