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高校会计制度下的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随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政府管理的深入,旧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已经跟不上形势。为了适应高校各项经济业务的发展,财政部出台了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目前已经开始实施。本文阐述了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现状,阐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了新制度对这些问题带来的改变及影响,并相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参考意见。我们认为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有着非常积极的重要影响。未来将进一步探讨和研究高校如何在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下形成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新制度;对策
  一、前言
  财政部于2009年出台了《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并在此基础上于2013年出台了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本文探讨从高校预算管理、高校资产管理、高校会计核算等方面深入阐述高校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新的会计制度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综合性的参考方案,为高校财务管理如何适应新的会计制度提供有益的探索。
  二、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1.高校适财务核算的特殊性
  高校既包括自身的行政管理机构,还包括相应的教学管理结构、科研机构、后勤保障系统、基本建设管理机构等一系列庞大复杂的组织。高校在财务管理模式上相对也比较复杂:从对应适用的会计制度而言,既涉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涉及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从财务核算来看,既涉及一般公共预算,也涉及政府性基金项目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所以,高校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容易产生数据采集和统计上的口径差异,对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特殊性
  高校本质是一个承担更多社会职能的机构,所以在管理理念上更多还是偏重于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但随着改革深入,高校办学也越来越依赖多元化的资金结构,不再单一是教育部的财政投入,而更多来源于社会资金的扶持或者投资。所以在财务管理目标上,不再是单一追求资金收付和经济业务的合法合规,而开始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收入成本的绩效,越来越追求费效比。
  3.新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特点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这个概念,对高校庞大的资产总量也首创提出了虚提折旧这一理念,更加精细化的反映学校的资产状况。在新会计制度中也一定程度上参考了企业会计核算理论,对资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成本分析,按照不同的资金使用途径和资金来源方向对资金年使用情况进行年末结转,清晰反映会计年度的资金流。而在项目核算上,也首次提出了按照项目完工程度分步确认资产和收入的理念,更加明晰化资金的运动过程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而这种核算方式都需要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和高校的顶层管理者有着清晰明朗的预算思路,也要求高校在资产管理上做到实时管理,精细核算,真实反映资产的流转状况。同时,对高校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者和教学科研后勤人员需密切配合,随时掌握项目进度,及时反映项目资金的动态。
  三、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1.预算管理理念缺失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的经费来源相对单一,预算资金只是通过财政拨款取得。这种现象造成高校在预算管理意识上比较薄弱,缺乏前瞻性和综合性。没有清晰的统筹规划,造成无法全盘考虑高校的财务状况和安排相应资金活动。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又随意调整预算,缺乏一定的严肃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更是缺乏一定的绩效考核机制,造成预算管理制度缺失,没有数据指标监督跟踪预算管理行为,没有对应的责权利奖惩体系,客观上造成预算管理目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的分离。
  2.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不要求高等院校计提折旧的,而且对盈亏的资产也缺乏一定的有效管理,这就导致了高等院校的资产管理意识非常淡薄。主观上造成了高校普遍存在资产产权不清晰,资产核算基础薄弱,账表不清,账实不符。而在高校的日常財务管理中,往往只关注资产的购置是否合法合规,而缺乏对资产的全程动态跟踪和对资产的使用、转移、报废、处置等一系列的过程管理。资产清查和盘点前清后乱已经是见怪不怪。
  3.会计核算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使用的会计制度都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而收付实现制最大的弊端就是以资金流的进入和付出作为确认收入与支出的计量标准,而不是根据经济业务的权责归属作为收入与支出的确认标准。这样就给高等院校的教育成本确定带来极大地困扰,也难以准确反映教育投入与产出。
  高等院校在会计核算上,也存在一个轻视资产核算的问题。虽然新会计制度加强了固定资产的核算,但由于并没有强制性要求高等院校计提折旧,这就容易导致高校的资产价值虚增,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损耗情况。在无形资产核算上,高校由于自身科研能力的增强,会产生很多类似专利权那样的无形资产,如何精确核算反映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一直是高校会计核算中的盲区,存在无形资产计价随意性和缺乏一定的后期跟踪调整计价问题。
  四、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成因
  1.新制度下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
  高校主体责任人客观上存在轻视预算的倾向,导致高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预算管理意识模糊,在预算编制上,基本也是采用增量预算,而没有根据高校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规划实行零基预算。
  由于历史原因,高等院校的预算编制一直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化,只是财政给你一个控制数,加之财务人员与高校其他行政、后勤、教学、科研处室和人员缺乏一定的沟通,对高校业务活动并不十分熟悉,导致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能逐一细化切割预算数据,随意性较大。
  由于预算管理制度欠缺,更由于缺乏一定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缺乏一定的数据考核指标体系,导致后期的预算执行差强人意。

相关热词搜索:高校 浅析 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 对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