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交通领域供给侧改革应对症下药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交通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在稳增长、促投资、促消费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国家“三大战略”等时代大背景下,中央财政应扮演积极角色,更好地促进交通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交通领域亟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交通行业实现了“十三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但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旧突出。在建设方面,缺乏能够帮助老百姓实现“铁公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零换乘”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也未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大数据平台,老百姓出行、生活等服务系统体系建设不完善。一是公路方面,农村公路建设上,未能100%实现全国建制村通公路,截至2016年底,99.99%的乡镇通公路,99%的乡镇通硬化路面,99.94%的建制村通公路,96.69%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面。高速公路的附属及配套设施不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内提供餐饮等各类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供给不高。二是水运方面,未实现长江等内河流域高等级船舶的江海联运通达率。船舶运力结构不完善,船型标准不统一,船舶工业发展不景气。内河邮轮游艇等生态旅游不发达。三是铁路方面,暂不考虑运营成本,中西部高铁运营收入不足以支付高铁建设贷款还本付息,企业内部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客运经营能力较差的中西部高铁(如兰新高铁),其线路难以兼顾客货运输混用,铁路总公司不能通过“货运补客运”的方式实现“减亏增盈”。四是民航方面,航路航线结构分配不完善,支线航空成本偏高、运力不足、效能低下。部分省(区、市)建成的运输机场密集过高,通用机场建成的少,机场配套设施不足。地方机场航站楼建设规模偏大,但航站楼内“非航”业务的高效供给少,航站楼空置率较高。五是邮政方面,已建成网点数量与邮政运输效率不匹配,建制村通邮未实现全覆盖,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服务“三农”延伸程度不够、服务质量不高。
  在管理和养护方面,管理和分配方式上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对于经营能力较差领域的设施、设备管养资金来源单一、匮乏。一是公路方面,客货运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客货运汽车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财政投入的公路养护资金来源单一、总量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公路养护和政府还贷公路养护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二是水运方面,内河航运运输效率低下,航道养护资金来源短缺。三是铁路方面,铁路运价未理顺,公益性运输范围难以界定。“黑货”消费量致使货运市场持续不景气,货运结构不合理,物流运输能力低下。四是民航方面,可供民航使用的空域资源释放不足,再加上部分地区枢纽机场阶段性繁忙导致空中交通管制,空管协调指挥系统建设不足,旅客航班延误或取消多有发生,航空运输效率降低。五是邮政方面,邮政普遍资服务资费未理顺,“全网全运”的管理体制导致难以建立普遍服务补贴独立核算机制。
  交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方向
  综上所述,包括公路、水运、港口、铁路、民航、邮政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现提质增效。
  一是着眼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供给侧改革着力点。总体来看,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技术经济优势、各成体系,应坚持做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统一部署和统筹规划。
  综合交通运输不是不同运输方式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度融合和系统集成,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用以补其劣势,以系统思维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在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两个一公里”的建设问题,即“开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充分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零换乘”的衔接。这“两个一公里”也是正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短板,补了这块短板,就能大幅提升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载效率,就可以实现老百姓心中想要的高质量、高效率和可持续的出行需求。
  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服务体系也应及时配套、抓紧建设,目前,公路方面有“百度地图”、航空方面有“航旅纵横”、快递方面有“菜鸟裹裹”等,但他们都是单一的、独立的,且各种单一的公共服务系统均不属于政府手中掌握的大数据资源。迄今为止,整个社会流通领域仍没有建立一套全面的综合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系统。因此,要想在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验方面“提质增效”,就必须打造出真正属于老百姓自己的“便捷出行”系统,以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对出行服务体验的质量和水平,让他们在出行前“足不出户”就能对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换乘地点和等候时间一目了然。在建设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可考虑引入社会资本,增加一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体验服务,既实现创收,又能提升老百姓的满意指数。
  二是针对各种单一交通运输方式的供给侧改革着力点。在公路方面,应率先实现全国所有建制村通公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路建设品质,提高运输效率。从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四种交通出行方式的出行通道使用频次看,公路使用频次最多,已建成里程也是最长,因此,解决好公路运输“开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建设任务也最为艰巨。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发展经济,必须先解决通公路的问题,有条件的时候再考虑解决通硬化路,最后全面提升公路建设水平和质量,实现通沥青水泥路的问题。农村公路修成了,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才能运输到城镇中去,农村公路修好了,才能切实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同时还将提升农民出行品质和满意度。高速公路方面,应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配套设施设备水平,特别是提高服务区建设水平。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看,老百姓可以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享受到本地区最可口的美食,但在中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品质却普遍不高、效率低下,服务区只能实现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难以发挥附加效能。近年来,国家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公路建设,但已建成的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却缺乏养护或养护不到位,致使已投入的公路建设资金打了水漂,寻求长效稳定、可持续的公路管养资金问题“迫在眉睫”。因此,应加快推进传统公路管养方式的转型,进一步完善公路管养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特别应在政策制定的层面多下功夫,尽快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路子来,确保实现公路管养工作长效、稳定、可持续发展。治理客货运输车辆超载问题,不应简单地通过增加人力、物力和提升信息化监控水平等方式,从治超效果上看,通过这些方式确能达到一些成效,但实际上却是“治标不治本”。客货运输超载有因客货运输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識不高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运输成本高昂所致,有些线路如果不超载运输,企业就赚不到钱,有时甚至还要赔钱,因此,运输企业不惜冒着处罚和安全的双重隐患,也要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理以维持企业生计。因此,要想彻底解决治超问题,就必须“标本兼治”,不仅要加强规范行业管理、完善行业法规标准,更要认真研究、切实解决物流企业“降成本”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对症下药 供给 中央财政 领域 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