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1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归有光的散文篇一:从文学史的角度评论归有光的散文

从文学史的角度评论归有光的散文

摘 要:文章对于归有光作品存在的社会背景和其人经历做出了必要的评析,并且进一步深入讨论了归有光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其自身态度。

关键词:文学史 归有光 散文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是身处于嘉靖年间著名的文学家。归有光的散文作品,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地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想要了解到一簇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以及意

义,首先需要对文学作品的有关产生背景进行深入地剖析,重点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社会对待文学本身的态度等方面。 从作者背景的角度来看,归有光的一生并不平静。其少有才名,九岁就能够著文,并被人称颂一时。然而这种才华并未能给他一生的仕途带来好运,归有光三十五岁中举,此后就一直挣扎在三年一次的会试过程中,屡次不中,一直到六十岁才以第二名的成绩得中进士,而此时的归有光已经没有了年少时的抱负。嘉靖年间,朝廷昏庸,政治腐败,对于六十岁才中进士的归有光而言更是举步维艰,高中之后,他被授长兴知县一职,由于不肯逢迎权势,因此最终被排挤调任,一生的怀才不遇,到晚年也未能达成报国愿望。其人少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人生大悲悉数经历,由于仕途坎坷,因此归有光一生都以传道授业为生,这种不幸的人生经历,让其有

归有光的散文篇二:归有光散文简论语文阅读

篇一:归有光散文简论语文阅读

归有光散文简论赵伯陶(《归有光文选》选注评点者)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他长期以读书授徒为业,这使他的散文创作有了精益求精的时间保证;由于家庭迭遭变故,归有光屡受情感折磨,这又使其散文增添了浓重的感情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事业淹蹇与家庭变故反而玉成了他的散文创作,使之有了彪炳千秋的荣耀。

归有光生活于明代嘉靖、隆庆之世,朝廷政治尽管日趋腐败,但全国暗潮涌动,属于思想启蒙的变革时代。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杠杆的市井文化的不断丰富,影响了文人士大夫雅文化的发展道路;以王阳明心学为主的哲学呐喊,更加强了这一影响的深刻性。老庄禅悦的佛光道影也在明中叶以后有了笼罩知识阶层的魅力,给文人士大夫的“出处行藏”增加了一些选择的自由。在散文发展的长河中,稍后于归有光时代的晚明小品文大放异彩,就是市井文化与老庄禅悦思想作用于文人士林文化的结果。然而归有光的散文在实质上却与晚明小品不能同日而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二者文化品格的大相径庭。归有光于理学宗尚程、朱,对陆、王心学虽不大力反对,却也畛域森严,这从其《与潘子实书》、《送王子敬之任建宁序》、《示徐生书》等文中皆可见一斑。归有光散文始终保持士林文化品格的单纯性,他远承汉代司马迁之文风,继武唐宋韩愈、欧阳修散文之绪馀,属于“文以载道”的文统传承中之一环。清代桐城派对归有光的散文大为推崇,而不屑于与晚明小品为伍,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文统”的存在。归有光抨击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文风,是从散文发展的内部规律着眼的,不同于晚明小品作家从“独抒性灵”的个性解放角度去迎击拟古的潮流。然而两者殊途同归,这使一些论者认为二者似乎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文学史多将归有光划入唐宋派中,然而与唐宋派中唐顺之、王慎中、茅坤诸人相较,他虽年纪稍长,得中进士却晚于三人三十年左右。功名路上的坎坷,限制了归有光与唐、王、茅三人的声气相通,散文的文化品格也不尽相同。如唐顺之,不但与阳明心学心有灵犀,其《荆川集》中的文章也可见禅宗影响的痕迹。钱基博《明代文学史》评《荆川集》有云:“集中书牍最多,大半肤言心性,多涉禅宗,而喜为语录鄙俚之言,殊为不取。”这与晚明小品的精神已趋一致,而与归文的文化品格有异了。

归有光散文的单纯士林文化品格,决定了其散文的思想内容有保守的一面。他的散文不像小品作家的作品有放浪形骸之外的潇洒之态,所多的是正襟危坐的道貌岸然;他不追求适意人生的趣味,而仅想于孜孜石乞石乞的不断努力中完善自我的人格。然而,归有光却又不是头脑冬烘死读书、读死书的迂夫子。他关心时事,写有不少有关水利、倭寇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文章,有关议论皆建立于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绝非书生空言。他为人排挤,去顺德管理马政,尽管投闲置散,用非所学,却仍敬业为民,写有《马政议》等文,广征博引,尽输忠悃。关心社会问题,同情弱者,为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伸张正义,讨还公道,在归有光的散文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嘉定张氏女子遇人不淑,又遭恶姑,因不满家中丑行,而为群凶虐杀。司法腐败,因循迁延,致狱久不决。归有光激于义愤,到处为死者鸣不平,并写有《书张贞女死事》等一系列文章,终于令肆虐诸凶被法办。他自己对《书张贞女死事》一文很满意,认为有《史记》、《汉书》的笔法,可以传千百世之后。

于国于民深怀忧患意识,是古代正直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归有光下笔为文,时时流露出挽救颓风之思,用心良苦,如《家谱记》、《归氏二孝子传》等散文。《秦国公石记》一文则借石喻志,一股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风云之气力透纸背。在一些赠序类文章中,归有光也常设身处地般为友人提供一些治国治民的参考意见,如《送阳曲王公参政陕西序》、《送同年光子英之任真定序》、《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等文章,无不渗透出作者深沉的忧患意识。 归有光散文的另一类主题是抒写亲情与友情的执著和亲密,这类散文最具艺术价值,也最为脍炙人口。如《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女二二圹志》、《寒花葬志》、《世美堂后记》等,皆堪称归氏散文中的典范之作。其《沧浪亭记》有云:“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此乃封建文人的自恋心态,体现了其散文士林文化品格的无所不在。仅就题材而论,归有光的散文尚欠丰富,这与他久困场屋、长年读书授徒乡里的生活有关,不当苛责古人。其集中的一些应酬之作,如寿序之类,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谓“寿序谀词自前明归震川始入文稿”,似有微词。然而从保留历史资料而言,这些类似韩愈“谀墓”之文也并非一无是处。

归有光的散文,有一些地方借用了小说家的笔法,这在其抒写亲情的散文中尤为明显。如《女二二圹志》:“一日,予自山中还,见长女能抱其妹,心甚喜。及予出门,二二尚跃入予怀中也。”写不及周岁之婴儿情态,宛然如见,“跃入”二字如颊上三毫,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又如《项脊轩志》,以日常琐事入文,却收出神入化之功,笔笔有情,至今读之,仍觉动容。作者吸收了《史记》刻画人物的传统笔法,每于从容中写出吁天呼地之情愫。方苞《书〈归震川文集〉后》有云:“其发于亲旧及人微而语无忌者,盖多近古之文。至事关天属,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词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其气韵盖得之子长,故能取法于欧、曾,而少更其形貌耳。”此论极中肯綮。《寒花葬志》写婢女之神态,《亡儿甑孙圹志》写爱子之聪颖,借鉴司马、韩、欧处,都很明显。

归有光的散文每每于似不经意的文字描写中造成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如《见村楼记》一文始终荡漾着一股深切的故人之思,感情色彩极浓。《张自新传》于结尾处忽见鹘突,挟“风雨之夜,江涛有声”之形容,不乏浪漫色彩,笔调慷慨,夺人心魄,富于意境,堪称神来之笔。归氏散文之所以有感人的魅力,除写作技巧高人一筹外,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是其散文成功的另一要素。如《先妣事略》、《世美堂后记》等文,皆能用寥寥数语,寓无限情怀,若无真情,不能道其万一。

总之,感情的真挚、语言的朴素、思致的绵密、逻辑的清通、细节的捕捉、画龙点睛般的描写,诸多因素集合于一起,构成了归有光散文的特殊美学价值。

原载:《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篇二:归有光散文简论语文阅读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 (附答案)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 (附答案)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专题检测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 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 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

归有光的散文篇三:归有光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人物简介 归有光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即公元1507年1月6日)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早年从师于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后曾八次应进士试皆落第。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安亭,读书讲学,作《冠礼》、《宗法》二书。从学的常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他考察三江古迹,认为太湖入海的道路,只有吴淞江,而吴淞江狭窄,潮泥填淤,渐渐地就堙塞,只要合力浚治,使太湖的水向东流,其他的水道就可不劳而治,为此写了《三吴水利录》后来,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兴修水利,主持疏通吴淞江时,许多方面均采用了他的建议。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他60岁始成进士,授湖州长兴县(今浙江长兴县)知县。他重视教化,治政廉明。每逢处理诉讼事宜,务明事实真相。当时长兴县内盗贼极多,官府乱抓一批无辜者,他用计擒获盗首,使狱中蒙冤受屈者30多人获释。因得罪豪门与上司,调任顺德(河北邢台)通判,专门管辖马政。由大学士高拱、赵贞吉推荐,于隆庆四年(1570)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正月十三(即公元1571年2月7日)卒于南京,年六十六岁。 葬于昆山城东南门内金潼里(今邮电局附近)。今昆山归有光墓,为旅游景点一。

富藏书。其父在成化初,已筑书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名为“世美堂”。他又多方寻找采购。夫人王氏,亦极喜藏书,听说有零册散编,则令女仆访求,置书达数千卷。声称平生无它嗜,独好书籍,以冶性情。藏书印有“世美堂印”、“世美堂琅玡王氏珍玩”、“一往情深”、“魏国文正公二十二代女”等。编辑有《诸子汇函》,上自周代的鬻熊《鬻子》,下自当代的宋濂《龙门子》,共94家著作,是明末以前收录子部书最多的一部丛书。[2]

人物生平

名扬海内 科举不顺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腊月二十四日生于江苏昆山一个日趋衰败的大族之中。他八岁时,年仅二十五岁的母亲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遽败落。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归有光自幼明悟绝人,九岁能成文章,十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论》,十一、二岁“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了个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同年到南京参加乡试。“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的归有光,(王锡爵《明太仆寺丞归公墓志铭》)开始时对举业满怀信心可是,乡试却连连落第,五上南京,榜上无名,其间惨淡经营,寒窗十五载,三十五岁时才以第二名中举。此时的归有光已是纵观三代两汉之文,遍览诸子百家,上自九经二十一史,下至农圃医卜之属无所不博。归有光的古文和俞仲蔚的诗歌、张子宾的制艺被誉为“昆山三绝”。当时主试江南的张文毅谓归有光是“贾(谊)、董(仲舒)再世”。以归有光的才学和声望,考取进士应是胜券在握了。在乡试高中的同年冬天,归有光雇上车马日夜兼程北上,准备应第二年的礼部会试。谁知这次

会试竟是名落孙山。南下还乡后,他移居就近的嘉定安亭江上,开始了一边读书应试,一边谈道讲学的生涯。四方学士纷纷慕名而来,少时十几人,多时百余人。归有光的家境一直困贫,全靠妻子王氏料理家事维持生计。居安亭期间,王氏治田四十余亩,督僮奴垦荒,用牛车灌水,以所收米粮供全家及弟子之食,让归有光专心讲学。归有光纵论文史,谈经说道,一 时间弟子满门,海内学者文士皆称归有光为震川先生。 震川先生名扬海内,连恃才居傲的徐文长对归有光也肃然起敬。一日,状元出身的礼部侍郎绪大绶回乡招请徐文长聚会。可是从黄昏一直等到深夜,徐文长才迟迟而来。问其缘由,说“避雨一士人家,见壁门悬?归有光今欧阳子也?,回翔雒读,不能舍去,是以迟耳”。绪大绶命仆人取那轴归有光的文章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张传元、余梅年《归震川年谱》)然而,归有光的命运却是困蹇不堪。三年一次的会试,次次远涉千里而去,一连八次都是落第而归。其间四十三岁时,失去了最心爱的长子,时隔一年,又失去了任劳任怨、与己分忧的妻子王氏。仕途的蹭蹬,把这位名扬海内的古文家长期抛弃在荒江僻壤之上。加之失子丧妻的哀痛,使他的生活更加艰难。不过,坎坷的生活,倒也磨炼了归有光深沉坚毅、不屈服于权势与恶运的性格。

不附权贵 勇抗巨子

明代科举场上舞弊之风甚盛,虽不重唐代的行卷之习,但是有宗师和大官僚的提携是仕进的重要捷径。归有光久困场屋,对这一科举内幕应是十分明了的。可是,他却绝不从旁门邪道跻身仕途。乡试中举时的宗师张文毅对归有光十分欣赏,他为归有光后来三番五次不能中式深感惋惜,几次“欲以旧谊招致之”,然归有光“卒守正不一往”。(计东《顺德府重建归震川先生祠堂碑记》)归有光屡不中式时,明穆宗尚未登位。穆宗身边的一位宠幸的宦官慕归有光之名,让侄子拜归有光为师,并几次让归有光进京私谒这位宦官,都被归有光断然拒绝。穆宗登位后,这位宦官权势更大,归有光仍然绝不与之往来。(张传元、余梅年《归震川年谱》)归有光耿介正直、不事权贵的品格,表现在他整个人生的各个方面。在古文领域里,他始终坚持己见,不为群言所惑,敢于与当时统治文坛的“巨子”相抗争。

明代自开国之初的刘基、宋濂等留下一些好文章后,文坛上就开始弥漫起一股浮饰摹古的风气。从永乐到成化的几十年间,久居馆阁的“三杨”(士奇、荣、溥)统治文坛,提倡昌明博大的文体,作文雍容华贵、平庸空泛,号称“台阁体”。于是有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起来反对“台阁体”。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句摹字拟,以佶屈聱牙为高古。李、何七子致力于诗,散文并非所长,但是声势之盛,曾左右一世。到了嘉靖年间,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又继“前七子”而起,推波助澜,变本加厉,摹古之风愈演愈烈。归有光就是在这种散发着霉臭的摹古风气中异军突起的勇士,是一位敢于反抗潮流的正直文学家。

王世贞和归有光是同乡人,比归有光稍晚。但王世贞从二十二岁进士及第后,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以雄才博学,领袖文坛。钱谦益说:“元美(世贞字)著作日益繁富,而其地望之高,游道之广,声力气势,足以翕张贤豪,吹嘘才俊。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若玉帛职贡之会,莫敢后尘,登坛设墠,近古未有。”(《列朝诗集》)这时的归有光,虽已颇有声名,但毕竟还是一个身处穷乡僻壤的布衣老儒。同是用钱谦益的话说,是一个“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的“老举子”。就是这样一个乡间穷儒生,竟然敢与不可一世的王世贞抗争。归有光在《项思尧文集序》中,批判王世贞的言辞十分激烈,其中说:“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诋排前人……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

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以倡导之欤?”归有光公开把王世贞讥之为“妄庸巨子”,王世贞得知后甚为恼火,说:“妄诚有之,庸则未敢闻命。”归有光毫不客气地回敬道:“唯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见《列朝诗集小传·震川先生归有光》)王世贞在晚年完全改变了对归有光的看法,在为归有光像写的《归太仆赞》序中说:“先生于古文词,虽出之自史、汉,而大较折衷于昌黎、庐陵,当其所得,意沛如也。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归有光的散文)代名家矣,”赞云:“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他在给归有光古文很高评价的同时,也道出了自己的“迟暮自悔”之情。归有光用自己的理论和创作实践终于使他的对手为之折服。 晚年入仕 兢业守职

归有光虽然“八上公车而不遇”,但还是不愿甘休,因为科举取士毕竟是封建社会下层文人仕进的唯一出路。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第九次参加会试时终于中了个三甲进士,这时年已六

十。满腹诗文经义,一心想为国出力的归有光虽年已花甲,壮志依旧未衰。因为是三甲,不能授馆 职,只能到僻远的长兴当知县。长兴地处山区,长期没有知县,大小事务都由胥吏把持,豪门大族勾结官府为非作歹,监狱里关满了无辜的百姓,盗贼公行,民间鸡犬不宁。当时有人劝归有光不要去上任,以待更换,但他却毅然前往。他到长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兴办学校,培养后进。第二件事是整治恶吏,平反冤狱。把无辜办了死罪的三十余人省释出狱,为无辜受诬入狱的一百零七人平了反,把鱼肉百姓的恶吏和捕卒快手严加法办。每次审判听讼都让妇女儿童环立案前,不用官话而用吴语审讯,以便百姓申诉。常常当堂决断,而极少具狱。对已入狱者按律令给衣食。一重囚母死,归有光准许他回家料理丧事后自己返回。那重囚料理完丧事后不听旁人嗾使,竟然自己返回。

归有光一心想学习两汉循吏,做廉洁刚正之官。上司之命若不便施行便搁置不办,而“直行己意”,他公开在《长兴县编审告示》中宣布:“当职谬寄百里之命,止知奉朝廷法令,以抚养小民;不敢阿意上官,以求保荐,是非毁誉,置之度外,不恤也。”在知长兴的短短两年中,归有光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了几件好事,深受百姓拥戴。

隆庆二年(1568),六十三岁的归有光迁顺德通判。按明制,“进士为令,无为迁倅”。所以归有光的升迁实为重抑。归有光曾气愤地说:“号称三辅近,不异湘水投。”既是刚正不阿,又是守职安分,这是归有光性格的两个方面。他虽然对迁升顺德通判大为不满,但一到任上却还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利用马政通判的清闲,广阅史籍,采访掌故,修了一部完备的《马政志》。隆庆四年(1570),归有光到北京朝贺万寿节,同年升为南京太仆寺寺丞,但1750年仍然留在北京掌内阁制敕房,纂修《世宗实录》。归有光正恨“平生足迹不及天下,又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书之”,藏书楼,读到内阁所藏异书。不幸,正在这大开眼界准备显露自己的才华,以遂平生之愿的时候,却被病魔缠身。他虽然带病坚持了一段时间,但终于在第二年(隆庆五年,即公元1571年)抱恨死于北京,时年六十六岁。

著作繁富 散文扬世

归有光一生著作繁富,涉及经史子集各部,但是其主要成就则在散文创作上。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在《钝翁类稿》里,从散文发展的角度评价了归有光的贡献:“明自永、宣以下,尚台阁体;化、治以下,尚伪秦、汉;天下无真文章者百数十年。震川归氏起于吾郡,以妙远不测之旨,发其淡宕不收之音,扫台阁之肤庸,斥伪体之恶浊,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东道学体,又不相沿袭,盖文之超绝者也。”归有光的散文“家龙门而户昌黎”,(钱谦益《新刊震川先生文集序》)博采唐宋诸家之长,

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同时又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进一步扩大了散文的题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引进了严肃的“载道”之古文中来,使之更密切地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使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给人以清新之感。尤其是一些叙述家庭琐事或亲旧的生死聚散的短文,写得朴素简洁、悱恻动人,“使览者恻然有隐”。几百年来,人们读到归有光的《寒花葬志》、《项脊轩志》、《先妣事略》、《亡儿?孙圹志》、《女二二圹志》、《女如兰圹志》等文,无不为之深深感动。归有光的这些叙事散文,在当时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园地中,就象一泓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境界。

归有光善于捕捉生活中貌视十分平常的细节和场面,寥寥几笔,形神即现,给人难忘的印象,且在平淡简朴的笔墨中,饱含着感人至深的真挚感情。譬如著名的《寒花葬志》

相关热词搜索:有光 散文 归有光传 归有光简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