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余秋雨?

发布时间:2022-09-0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谢谢邀请。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坦诚地讲,做为一个曾经的文学青年和如今的文学中年,我是受到过余秋雨先生作品的浸染的。对于余先生的博学和余先生在文化上的高深造诣和著作等身的建树以及余先生的文采口才,我是怀着十二分的钦敬的。有拙诗可以见证:“秋雨才气干云天,锦绣文章人称羡。散文游记最叫绝,《文化苦旅》广为传。学界大咖不虚谈,通古晓今有实篇。风度儒雅大家范,书生意气眉宇间……”。

做为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文化名人,余秋雨发表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化苦旅》是他文化创作上的一个巅峰,也是一部融合其文化睿智文化思考和人生体验的经典之作。该作品一经发表立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文化领域,很多文人学者和大学生争相传颂并以一睹先睹为快事,甚至一度曾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至于在报刊杂志文化媒体上发表的关于《文化苦旅》的评论文章更是连篇累牍,难以计数。之后不久,余秋雨又做为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文化主评委频频出镜于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的黄金时段,一时间人气飙升,名声大噪。等等这些,给余秋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大荣光。

然而,好景不长,没出几年,余秋雨遭受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诟病,渐渐淡出了文娱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是怎么回事呢?众说纷纭。我分析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获得盛名后的“傲”与“飘”。

发表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化苦旅》是余秋雨众多作品中的扛鼎之作,给他带来了巨大荣誉。青歌大赛主评委的频频“爆光”又使余秋雨迅速成为知名度颇高的文化“明星”,这可以说是余秋雨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但是,盛名之后的余秋雨不知是个性使然,还是“返朴归真”,反正是没有敛住过盛的锋芒,俨然以“中华文化第一人”自居,倨傲不谦,派头十足,常常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甚至目中无人的很不舒服的感觉。本来,“文人相轻”就是文化圈里一个相袭已久的痼疾陋习;本来,就有不少人对余秋雨的“爆红”很不服气;本来,就有很多的羡慕嫉妒恨。而盛名后的余秋雨又如此“骄狂自大,笑傲江湖”,自然会招致越来越多的口诛笔伐了。

二,青歌大赛上的“炫”与“酸”。

曾经两年一届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是从全国范围内发现和选拔青年歌唱人才的重要赛事和平台,也是全国观众的文艺盛筵。余秋雨被聘为青歌大赛主评委,负责歌手文化知识的考核答辩。余秋雨的学识和声望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似乎忽略了青歌大赛重在“歌”,文化知识只是对歌手的一个综合评估和考量,结果他给歌手们出了一道道相对高深的“文化难题”,甚至有些题竟然艰涩到连专业文化人士都“愧不能答”。而且余秋雨每每在解题中总是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滔滔大论,难免给人一种借机炫耀自己学问高深之嫌。在文化人看来,余秋雨是在显摆,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虚。在参赛歌手看来,余评委是在为难他(她)们,在很多观众看来,余老师做的有些过了,是迂腐或者说是“酸”等等。可以肯定,余秋雨对青歌大赛评委这个兼职很是尽心尽责的,也很投入,但也许是不得要领吧,总之,他是付出了很多,效果却是不尽人意。

三,婚姻传闻中的贬与损

余秋雨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变就传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这里暂且不表。第二段婚姻是跟马兰结为伉俪。大家知道,余秋雨是文化界名流和大家,气度不凡。马兰同样是著名的文艺界人士,当年安徽黄梅戏的当家花旦,是集戏、歌、舞和影视表演于一身的大才女,而且貌美如花,气质高雅。马兰当年嫁给大自己近二十岁的余秋雨也曾引起过一番轰动。祝贺者有之,赞许者有之,唏嘘者有之,为马兰惋惜者也有之。笔者曾写诗赞道:

“春风轻拂兰花艳,金曲绕梁送宛转。《西游记》里美煞眼,《张玉良传》含幽怨。影视戏曲都能演,风情万种人人赞。最叫好是黄梅戏,红遍江北又江南。秋雨潇潇随风潜,兰叶花香无须掩。珠联璧合成百年,道是一对好姻缘”。

余秋雨和马兰结为伉俪后,有一段时间也不断听到这对夫妇如何恩爱体贴的传闻。但是多年以后,忽然传出余秋雨又喜欢上一年轻女子欲与马兰分手的绯闻,众口铄金,对余秋雨的贬损更是接踵而至。然而又是几年过去了,余秋雨和马兰还是好好的两口子。

笔者以为,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有个性。对于余秋雨的诟病,有些可能是余秋雨的美中不足,有些可能是余秋雨的性格和性情使然。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余秋雨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大学问家,但也不可能没有缺点缺憾和疏乎失误。我觉得,余先生的作品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的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评价”前,先发两段“百度百科”关于余秋雨先生的文字,或许有助于我们每一位想评价余先生的条友,能客观的下笔!

第一段:1989——1991年,(余秋雨先生)婉拒了升任几个省部级职位的征询,并开始向国家文化部递交辞去院长(上海戏剧学院)职务的报告,辞职报告先后共递交23次……辞职后,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开始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在考察沿途所写的“文化大散文”《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他由此成为在国际间最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之一!

第二段:2000年开始,由于全球考察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国内某些媒体为了追求“逆反刺激”的市场效应,先由北大一个学生误信了一个上海文人的传言进行颠倒批判,即把周恩来总理为抢救教材编写组说成是“文革写作组”,并误植了那位上海文人自己参加的“石一歌”。由此,形成了十余年没有实证支撑的批判大潮……

在一大飙批判余先生的大军中,有一位特别起劲的上海文人,不惜笔墨连篇累牍的发文,对余先生文章的所谓“病句、错句”进行“指正、抨击”,其中有一篇文章,特别点名嘲笑余秋雨先生在《道士塔》一文中,关于假想自己挡住列强抢走中国历史经卷藏书马车的去路的描述为“自不量力的自诩为拯救中国文化的堂吉诃德”,并声嘶力竭的质问:余秋雨,1你有什么资格拯救中国文化?同时,还煞有介事的指责余秋雨先生,一个现代人,妄想阻挡历史马车的文字,“是最为荒谬的文法错误”!

尽管此文发表后,受到许多文化大家的批判,指其连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懂,但该文依然被一些心怀叵测之人当做砸向余秋雨先生的“石头”加以利用!时至今日,一些嫉贤妒能之徒和一些并不了解真相的条友,依然以这些莫须有的罪名攻击、诋毁余先生!

余秋雨先生有没有毛病呢?当然会有,只要是人,谁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就像鲁迅、茅盾、老舍、林语堂等等文化巨匠一样,只要愿意,一定能够从他们身上找出一大堆的毛病。所以,余秋雨先生也不例外。问题是要看一些毛病都是些什么毛病,而且还要看这些毛病到底是不是他们的毛病。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何况,有许多所谓的毛病,还是有人刻意的栽赃呢!

因此,对于余秋雨先生的一些负面评价,本人作为“局外人”,不知内情,自然不好说长道短。但是,有一点本人倒是可以确定(纯属个人意见),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余秋雨先生一定会与鲁迅、茅盾、老舍、林语堂……等一干中国文化巨匠齐名!这,算不算也是对余先生众多评价中的一种评价呢?

相关热词搜索:励志经典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