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与诗歌的双重坐标中

发布时间:2018-06-2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李强先生诗歌有对生活旅途见闻的记录,有心灵深处激荡的回应,更有对生命存在的追问与思索,释放出了生命内在的光芒,让所有的现实中的影像村庄、山脉、河流、花朵、城市等唯美意象独照意境,在“我”之内开花结果。在思想的牧场上停留、驻足、嬉戏。在各种涌动的心绪中呈现形神交融的物感物觉,以沉淀的生命之礼去赞叹生活的喜怒哀乐。诗人让肉体与灵魂、意识与行为、物质与形式统一在生命的本源之中,适应自然、尊崇自然,让大自然与人合而为一,从平淡的语言见真谛。
  关键词:独照意境 形神交融 天人合一
  李强先生的诗歌专辑《萤火虫》,让人想起冰心先生,充盈填满字里行间的是那种对生活的真挚、热爱。在李强先生诗歌的怀抱里,既有对生活旅途见闻的记录,又有心灵深处激荡的回应,更有对生命存在的追问与思索。活跃乃是思想的心跳,将思考、生命与真理三者整合为一,诗歌是一种最为活跃的探索生命的思考。李强先生在教学之余,探索生命的内在光芒,这是对生活的热忱,更是一种信仰。真的信仰是让思想前来挖掘、深凿、净化,赋予其新的生命。在一片黑暗之中,在透过的光中,呼喊、微笑、神冥,让所有的现实中的影像村庄、山脉、河流、花朵、城市以最简洁、剧烈和最温柔、动情的方式在“我”之内开花结果。在思想的牧场上停留、驻足、嬉戏。思索自然界的崇高与宏伟,静观红尘万物中的真相。就如美国哲学家威尔赖特曾说:“在所有的原型象征中,也许没有一个会比作为某种心理和精神品质象征的‘光’更为普及,更易为人理解的了。”{1}而李强先生的内在的生命能量便都投射到他的诗歌当中,聚焦成为一束光,带着人生况味,指引他人前行。他对生命充沛的感知和热爱,以一种微风细雨、轻歌曼舞、娓娓道来的方式在变换、叠加的言语中折射出来。
  一、唯美意象的独照意境
  在李强先生的诗歌里有很多非常唯美的意象,它们能迅速渗入你的心里,然后这些意象便可在你脑海里随意组接、转换、发展成有机的意象系统。你也曾这样在原野里采摘、耕作、放牧;你也曾低下头聆听燕子在屋檐下的呢喃;你也曾在每个絮絮叨叨的黎明和黄昏远游四方。这些美好的生活意象复合体是独照之匠,不仅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愿景,有着具体的质感,也有外在的描摹、内心情感的勃发;可能会激起一个你的感怀,也可能激醒内心深处的痛楚,你会跟着这些美好的意象而起伏律动;远隔重洋和近在咫尺的千山万水,抒发着作者放射、流动、复杂的生命体验,它们以一种静的姿态阐释动的美好。
  诗人在《大地芬芳》里这样写道:“天蒙蒙亮/鸡鸭出门了/老少出门了/能动的都出门了/他们都激动地出门了/像一头扎进母亲怀抱似的/激动地出门了/毛茸茸、胖乎乎的家伙不出门/这些又懒又固执的家伙/在方寸之地拱来拱去/像找着了真实的奶头似的/拱个不停/大地芬芳/万物生长”。
  李强先生在这首诗里用质朴、简单的语言,将意象作为一种艺术符号,让意和象互动构成了以象为主、意寓象内的自然意境,它没有人为的造设,而是突出动物们本身焕发的意趣,譬如这里的“鸡和鸭”,象意平衡,象外意内;它要求既有物象的明晰,又有情意的含纳;不仅有独特的感情特征,而且有一定理性暗示力。正是有了这些极其纯朴的万物才会有更加深层的意象展示“大地芬芳,万物生长”。在李强先生的诗歌里有很多信手拈来的生活常物,它们在普通平凡中闪烁着再生的光芒,它不要求意、象表面的和谐,而更突出莞尔、隐匿和潜意识特征。以情感作为叙事的起点和结点,让诗歌在声音、文字、节奏中同时生成,带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思想审视。正是这些彼此不相关联的意象组合和叠印,造就了一种迷离、朦胧的意境,从而折射了诗人描述人生旅途所见所闻时那种深沉而繁复的情绪。它为读者提供了充分的“空白未定点”和“视阈想象”,并从中获得共情,这就是诗歌意境中的艺术魅力。
  二、形神交融中的物感物觉
  形神交融是诗歌中非常美妙的一种艺术境界。就如钟嵘的《诗品》评阮籍《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在不同的山水之间寻求一种生命的元气,绝天地通,缘物寄情,李强先生在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中,点石成金,化生活物象为生动的一种艺术形象,咏物言志,情随笔转,这是诗人一种主观情绪的渲染,感于目、会于心。熔铸具体的物象、悠远的意象、物感物觉,大开大合,黑白相间,皆为李强先生充沛的情感之流露及精神之写照。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如意转换,呈现了诗歌丰富的层次及细腻、微妙。意象来自诗人整个人生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只有当生活景象中的某一种主要特征被诗人的主观情感内化之后,其中的“情状”才被倾注诗人特定的心绪,才会被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诸如:强调、夸张、象征等,按照主观情感来虚构而构成一种形神交融的艺术作品。正因为艺术家主观情趣的笑、嗔、痴,才会在各种涌动的心绪中呈现出独有的主观情趣,也因此才创造出独特的个性标签,才会有“形神交融”的物感物觉。
  “一枚杨树叶凋零了/在立秋后的第三天/立秋了/大雁往南飞了/您飞过18000公里/从波兰、以色列、俄罗斯/飞回春潮涌动的土地”。这首《一枚杨树叶凋零了》是李强先生悼念因公牺牲的武汉市委常委杨汉军同志而作,言语里包含着对朋友的深情和思恋。整首诗中有一种悲痛,更有一种气势,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一枚杨树叶至此凋零;一实一虚,一真一幻,形神交融。它们蕴含着那种我们的目光不能看见的感情深处。在这里诗人“感情深处”的生命体验与人生中各种经历在记忆中碰撞和交汇,对于事物的表象经验,通过审美感情的灌注和审美想象的升华,使哀悼的友人转化、升华为审美、崇敬的对象,这种意象的生成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创造性,也是构成物感物觉的不可或缺的思考过程。这一过程是非理性的,但审美的内化则一定有理性的支撑,才能化悲伤为质朴的律動节奏。诗歌不仅是语言的锤炼,也是使人灵魂安详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是在人类生活之外展示出的另一种生命与灵魂的思考。去掉了现实的尘埃杂质,李强先生的诗用精炼的言语淬成生命之火闪耀着诗性的光芒。其诗融入了对诗歌意象本质、意象艺术构建方面的高度浓缩,使得形神交融、物感物觉。读他的诗能感到他对生命提升的极致之美,有一种向上飞升的力量。他以沉淀的生命之礼去赞叹生活的喜怒哀乐。他能清醒而敏感地触摸到生命的颤力。在诗集《萤火虫》中,他借朦胧唯美的意象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波动与变化,朴实无华,却凝聚着诗性的光芒。

相关热词搜索:坐标 诗歌 生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