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冬捕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一跃而出 孙晓峰摄
亘古不变的是这肃杀的寒冷和圣湖的纯洁,传承不变的查干湖人的精神和远古的捕鱼方式。孙晓峰摄
祭湖醒网,天、地、人、神、鱼凝视台一。孙晓峰摄
凌晨4点渔民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和刺骨的寒风,坐着马车奔向捕鱼现场。孙晓峰摄
使用近20kg的冰镩凿开约50cm厚的冰面,整个凿冰要进行3-4小时。孙晓峰摄
这里我们的驻足凝视仿佛听到了查干湖凿冰“咔咔”作响乐章。孙晓峰摄
一個渔民用冰镩凿出冰洞后紧接着另一个渔民要用“冰蹦子”跟着掏冰,从这个渔民眉宇和脸颊的结霜就可以想象查干湖的寒冷于肃杀。孙晓峰摄
马轮子转盘有四只脚,固定在冰面上,马拉转盘,水下的大网就会随着收紧逐步
缩小包围圈。马轮发出“吱吱扭扭”的响声,加上赶马轮人的吆喝声和马轮手鞭花
在空中炸响声,组成了一种奇妙的冬捕交响曲。孙晓峰摄
这个渔民被称为“拖套的”,他们的任务是把刚从冰洞中缓缓出来的网紧紧的托
住,顺着马轮的方向拖去。将渔网上垛、码好。他们扛起的不是网,是岁月的网
纲。孙晓峰摄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这种渔猎文化源于史前,盛于辽金,沿袭至今,千年不变。而且,一直沿袭的是古老的捕鱼方式,沿用着古老的捕鱼工具,保留着古老、传统的宗教文化。因此,整个冬捕充满着“古朴、原始”和“神秘、神奇”的气息。
  尽管中国北方的冬天长达5个月之久,但其中仅有1个月能够让查干湖的渔民进行冬捕。冬捕绝非易事,凌晨4点就要起身,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和刺骨的寒风,坐着马车奔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捕鱼区域。拉起一张渔网至少需要60多人,其中包括被称为“鱼把头”的队长和负责凿冰、负责拉网,以及马夫等人。冬天,鱼群大多集中在一个地方。因此,具有丰富经验的“鱼把头”对捕鱼地点的判断往往决定了捕鱼的成败。捕鱼一般在黑夜中开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作业,在厚度抄过50cm坚硬的冰面上,凿开几百个间隔10m的冰洞。然后把长度达2千米(重达10吨)的渔网塞进凿开的冰洞,就像穿针引线那样将一个一个冰洞连接起来,从而在水中形成巨大的椭圆形渔网,再用4至6匹马像拉磨似地转着圈拉动连接起来的网,就能将多的难以估量的鱼与渔网一起拉出水面。尽管被拉到冰面上的鱼一开始还喘着粗气,不停的扑腾,但扑腾不几下就被冻僵了。渔民把捕获的鱼装上车运回渔场仓库,一直要忙到日落时分,有时鱼多时要到深夜甚至到第二天天明。目前查干湖冬捕单网出鱼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是26万公斤。
冰天雪地喝着小烧酒吃着圣水的炖的鱼,苦中有乐。孙晓峰摄
马背霜丛折射劳作的结晶。孙晓峰摄
丰收在即,装鱼上车运回渔场。孙晓峰摄
鱼运到渔场仓库整齐放到地面,靠关东寒冷的温度速冻,之后装箱运往全国各
地,传递“舌尖上的中国”——查干湖鱼的美昧。孙晓峰摄

  近十年拍摄冬季捕鱼摄影的经历总结如下拍摄经验:
  1、北方天气寒冷,气温一般在零下15度到零下40度之间,因此在寒冷的湖面或江面上拍摄一定要注意保暖,衣服一定要穿够,从头到脚,棉帽子、棉袄、棉裤、特别是棉鞋要保暖好的,双手要拿相机又要按快门所以棉手套必不可少,而且要选择即保暖又活动灵便的手套。
  2、相机要注意保暖,一是购买相机防寒保暖套将相机与镜头装入其中,保暖套两端有长护套便于摄影者将双手插入对相机和镜头进行操控,底部设有双层拉链,方便相机在安装三脚架时进行拍摄和保温。此外,保暖套后部一般都有加厚的透明塑料片,不但可以用于保温,而且也不影响取景和对相机后部按钮的操作。二是可选择一种叫暖宝热帖的自发热贴,贴在相机手柄处,用于给电池加温保暖。暖宝自发热帖这种热帖内是以铁粉、水、活性炭、蛭石和食盐作为主要成分,最早是用于治疗各种畏寒症的热敷工具。利用其可自发热的特点,可将其用于相机电池保温。三是最直接的方法不拍照时把相机揣在棉大衣里贴近身体的地方,拍照时再拿出来。同时冬季要多备几块电池将它放在衣袋或其他保暖的地方。
  3、拍摄冬季捕鱼之前要了解捕鱼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要熟悉捕鱼渔民各个工种的分工和工作范围,要了解捕鱼工具的种类和用途,同时跟渔民做好沟通,在不影响他们捕鱼作业的前提下进行拍摄。这样拍出的作品才能更真实,更有内涵。
  4、夜晚拍摄时要注意安全,因为湖面上一些凿开的冰洞。同时注意拍摄角度和夜晚灯光的利用和闪光灯等补偿灯光的运用。

相关热词搜索:查干湖冬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