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训练

发布时间:2017-01-1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中考散文阅读训练篇一: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散文阅读》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散文阅读》

【安徽省】【二】(22分)

槐花

季羡林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

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什么神奇?”

?“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像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0.文章第③段至第?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6分)

11.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3分)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第?段划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

1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14.“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4分)

【答案】10.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或: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意思对即可)(6分)(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B (共3分)

12.(3分)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共3分)

13.(6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沉醉和惊诧的表情。(共6分。描写方法2分,表达效果4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福建省福州市】(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7分)

消失的故乡

谢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辫植高大柠檬

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辫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让我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5.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的情感。(4分)

16.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4分)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 充满欧陆风情的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④等。

17.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2分)

18.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3分) ........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我选 句。点评:

19.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

考?(4分)

【答案】15.(4分)怅惘 哀伤(或:失望 遗憾 怀念 痛惜)(每空2分,共4分)

16.(4分)①井边开着小花的茂密的龙眼树 ②树下静卧的水牛 ③碧绿的稻田 ④轮渡起航的汽笛声(或:闽江的帆影)(每空1分,共4分)

17.(2分)经历百年的共生并存的多元文化。(照抄原文相关语句的,给1分)

18.(3分)【A】示例:作者通过对枝叶茂密着开着米粒般小花的龙眼树和静卧的水车的描写,渲染了故乡田园般宁静、安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B】示例:句中用“千篇一律”、“刻板”等词表现出不合理的改造之后,故乡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美感,变得单调乏味,表达了作者痛惜之情。(点评合理即可,共3分)

19.(4分)示例①: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留住了历史的源、民族的魂、文化的根。示例②:面对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我们要充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毁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留下永久的遗憾。(能点出“应保护文化遗产”并适当阐述的,给3分。语言通顺1分,共4分)

【福建省龙岩市】(三)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22分)

无题

席慕容

在旧的户籍法里,孩子都跟从父亲的籍贯,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因此,长久以来,我们家里就有三个山西人,一个蒙古人。

其实,在台北出生,在新竹和龙潭长大的这两个孩子,从来也没背负过什么“血脉”的包袱。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慈儿甚至还说过我:

“妈妈,你怎么那么麻烦?”

想不到,这个多年来一直认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有一天忽然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妈妈,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会哭了。”

那是纽约州的午夜,她刚听完一场音乐会回来,从宿舍里打电话给我:

“今天晚上,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图瓦共和国的合唱团,他们唱的歌,我从前也听过,你每次去蒙古,带回来的录音带和CD里面都有。可是那个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今天晚上他们在台上一开始唱,我的眼泪就一直不停地掉下来?好奇怪啊!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西方人,他们也喜欢这个合唱团,直说歌声真美,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歌声除了美以外,还有一种好像只有我才能了解的孤独和寂寞,觉得离他们好近、好亲。整个晚上,我都在想,原来妈妈的眼泪就是这样流下来的,原来这一切根本是由不得自己的!”

然后,她就说:

“妈妈,带我去蒙古。”

那是1995年的春天,因此,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动身了。先到北京,住在台湾饭店,准备第二天再坐飞机去乌兰巴托。那天晚上,我们去对面的王府饭店吃自助餐,慈儿好奇,拿着桌上的菜单读着玩,中式的什么“广州炒饭”、“扬州炒饭”,和台北的菜式也没什么差别,我问她要不要试试?她说没兴趣。

因为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到了蒙古,我特别安排住在乌兰巴托饭店,房价虽然比较贵,但是饮食可以选择西式或者蒙古式,慈儿还觉得我多虑了,她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这句话好像说得太满了一点。等到过了几天,我们飞到更北的布里雅特蒙古共和国时,她胃里的“乡愁”就慢慢出现了。到了离开乌兰乌德的旅馆,开车穿越山林到贝加尔湖,住进

了画家朋友在湖畔的木屋的那几天,慈儿真可说是什么都吃不下去了。眼前的(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中考散文阅读训练)风景是美得不能再美的人间仙境,然而每天的食物却是蒙古得不能再蒙古的传统滋味;羊肉、马奶酒还都是小事,有一天竟然在野鸟静静回旋、野花怒放的河边现杀现烤羊肝给她吃,晚餐桌上是画家的夫人、女儿和女秘书忙了一个下午灌好的血肠,煮了满满的一大盘,大家都劝我的女儿要多吃几口。临睡之时,慈儿悄悄在枕边对我说,这几天晚上她都在默念王府饭店的菜单,回北京之后,可不可以去点一客扬州炒饭?

当然,这个愿望不久就实现了,在王府饭店的餐厅里,慈儿的快乐是看得见的。后来,我去德国时,就一五一十都转述给父亲听,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

12.文中写了哪些人的乡愁?(3分)

13.慈儿在纽约听完音乐会后,为什么会产生想去蒙古的念头?(4分)

14.根据提示,品析语言。(9分)

?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

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从加点词角度)(4分)

?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从人物描写角度)(5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席慕容《乡愁》中的“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一句的理解。(6分)

链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摻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答案】12.(3分)示例一:“我”的乡愁,女儿的乡愁,父亲的乡愁

示例二:妈妈的乡愁,慈儿的乡愁,外公的乡愁

13.(4分)①妈妈是蒙古人,并在家会不时发作“乡愁”。

②音乐会上的蒙古歌曲,拉近了慈儿与蒙古的距离(让她感到“离他们好近、好亲”)。 ③身在异国他乡的慈儿理解了妈妈的乡愁,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④慈儿想去看妈妈的故乡,亲身感受妈妈的乡愁。

(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中考散文阅读训练篇二:2016年语文中考 散文阅读试题集锦(一)有答案

2016中考散文试题(一) 2016浙江台州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三篇短文,完成6-9题。

【甲】归 牧① 缪崇群

一个八九岁大的女孩子,拉着一个小火车头——这是我给水牛起的名字,因为它的身体

比一般黄牛要庞大,在田间并不显示得,等它走上了小路,对面遇见,就觉得它格外大,格

外重,格外笨,真的像一个小火车头了。

水牛的鼻子里还发出气咻咻的声响,同火车头停下来的那个情景,可算毫无二致。

那么小的小姑娘,那么美好的,脸圆圆的小姑娘,她的个子,她的模样,她的服装,和

这个水牛比照起来,一个在前头,一个在后面,谁说不像拉着一个小火车头呢?

那头水牛,走走歇歇,好像意犹未尽;孩子背转过来退着步子走,仿佛听它的便,很有

耐性似的。虽然我晓得这个孩子念家的心切,牛却不慌不忙地,并不随随便便就让这个小主

人牵了回去。

我看见这个小女孩的腕上,有一只还套着一个人造象牙的小手镯。

她们先走在我的前面,不久就落在我的后边了。

我再回头,她们已经落在苍茫的暮色里。

她们不比那热带地方的朝廷,坐在象背的锦鞍上,华丽伞盖底下的王孙公主们更高贵些,

更令人羡慕吗?【注】①选自《石屏随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缪崇群(1907-1948),我国现代作家。

【乙】患肺痨病的小女孩① 希梅内斯

白石灰墙的冷清病房中央,她直挺挺地坐在孤独的椅 子上,面色苍白无神,像株枯萎的

香甘松。医生要她下乡晒点三月的阳光, 不过可怜的孩子身体太弱了。

“就快走到桥边的时候,”她告诉我,“你知道吗,老伯伯,我就透不过气来。”

她微弱、断绩的童音疲倦地弱去,就像夏天的微风时而欲吹又止。

我让她骑著普儿②出来透透气。一路上,削瘦垂死的脸庞笑得多开心,满是黑眼珠、白

牙齿。

妇人都跑到门口看我们走过。普儿放慢脚步,彷佛知道背上驮的是栗脆弱的玻璃百合。

兴奋和喜悦改变了小女孩的容貌,配上一身纯白的衣裳,看起来就像路过小镇赶往南方的天

使。

【注】①选自《小毛驴与我》,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林为正译。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著名诗人。②普儿:小毛驴的昵称。

【丙】玩 具①

泰戈尔

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里,耍着拆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微笑着看你在那里耍弄那根折下来的小树枝儿。

我正忙着算账,一小时一小时在那里加叠数字。

也许你在看我,心想:“这种好没趣的游戏,竟把你一早餐的好时间浪费掉了!”

孩子,我忘了聚精会神玩耍树枝与泥饼的方法了。

我寻求贵重的玩具,收集金块与银块。

你呢,无论找到什么便去做你的快乐的游戏。我呢,却把我的时间与力气都浪费在那

些我永不能得到的东西上。

我在我的脆薄的独木船里挣扎着,要航过欲望之海,竟忘了我也是在那里做游戏了。

【注】①选自《飞鸟集?新月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郑振铎译,泰戈尔(1861-1941),

印度文学家。

6. 上面三篇短文分别描绘了孩子富有童趣的几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3分)

甲文: 乙文:丙文:

7. “慢慢走,欣赏啊!”品读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

(1)她们先走在我的前面,不久就落在我的后边了。

我再回头,她们已经落在苍茫的暮色里。

(甲文两次写到“我”看到她们“落”在后面,有何用意?)(3分)

答:

(2)普儿放慢脚步,彷佛知道背上驮的是栗脆弱的玻璃百合。(乙文中这个句子有何表达效果?)(3分)

答:

8. 《玩具》中画线的句子从孩子的角度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9. 三篇短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请选择其中一篇,找出文中运用对比之处,并加以分析。(6分)

答:

2016浙江台州

答案6. 甲文:乡村女孩牧牛悠闲晚归(答到女孩“归牧”之意即可)

乙文:患病女孩乡野骑驴漫步(答到女孩“骑驴”“漫步”“ 透气”等之意即可)

丙文:小孩坐在泥土里玩树枝(答到小孩“玩树枝”“玩游戏”等之意即可)(3分,每空1分)

7. (1)写出了“我”看到她们回家途中走得慢,不慌不忙,随性悠闲。“我”一再回头,表达了“我”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情景的欣赏。(3分,意对即可)

(2)“脆弱的玻璃百合”,写出了小女孩身体虚弱,而又美丽可爱。普儿放慢脚步,写出它善解人意,对小女孩充满怜惜之情。(3分,意对即可。从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者从“我”的情感角度分析亦可)

8. 原文画线句从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口吻来写,表达富有童趣;为下文写自己意识到“竟忘了我也是在那里做游戏”作铺垫。(3分,意对即可)

9. 本题共6分,评价要求与答案示例:

第一层级:只关注文章的表层内容,仅仅找出对比之处或者理解肤浅,有偏差,给1-2分。 第二层级:能分析对比手法,理解较到位,基本上能揭示文章的内涵,给3-4分。

第三层级:能具体赏析对比手法,理解深入,能揭示文章的深刻内涵,给5-6分。

我选择甲文

第一层级

示例:牛的大和小女孩的小形成对比,小女孩与王孙公主形成对比。(1-2分,写出一处对比得1分)

第二层级

示例一:庞大的水牛与小女孩形成对比,虽然反差很大,但人与牛的画面显得很和谐,表达了作者对悠闲 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3-4分,表达有欠缺得3分)

示例二:小女孩牵着牛回家,对牛很有耐性;王孙公主坐在象背上。两个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王孙公主的高高在上反衬出小女孩与牛之间的平等关系。(3-4分,表达有欠缺得3分)

第三层级

示例一:庞大的水牛与小女孩形成对比,虽然反差很大,但不构成矛盾;相反,人与牛的默契,情与景的契合,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通过对比,歌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5-6分,分析不深入得5分)

示例二:在作者的眼里,王孙公主坐在象背的锦鞍上,高高在上,没有像小女孩与牛那样能平等相处,心意相通。通过对比,歌颂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5~6分,分析不深入得5分)

我选择乙文

第一层级

示例:小女孩在病房和在乡野骑驴形成对比,孤独与快乐形成对比,容貌前后形成对比。(1-2分,写出一处对比得1分)

第二层级

示例:患病小女孩在病房中的孤独与在乡野中骑驴时的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写 出了“我”对小女孩的关心,写出了普儿的善解人意。(3-4分,表达有欠缺得3分)

第三层级

示例:文章描述了患病小女孩在病房中的孤独、无力,在乡野中骑驴时的、兴奋、喜悦,小女孩的精神状态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小女孩对生命的热爱,表现了乡野生活及人们的关心带给她的活力,讴歌了自然、爱和生命的力量(5-6分,分析不深入得5分)

我选择丙文

第一层级

示例:小女孩玩游戏与“我忙着算账对比,孩子的有趣和“我”的无趣对比。(1-2分,写出一处对比得1分)

第二层级

示例:小孩子的生活与大人的生活形成对比,写出了小孩子生活的简单、快乐,大人生活的无聊、庸俗,表达了作者对童心的赞美。(3-4分,表述有欠缺得3分)

第三层级

示例:孩子世界和大人世界形成对比,用大人对物质欲望的强烈追求反衬孩子的简单,赞美了童心的纯粹,表达了作者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5-6分,分析不深入得5分)

10. 中国网民信息泄露严重,网民因信息泄露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移动端病毒感染严重,被篡改的应用多。(2分,一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

11. C(3分)

12. 示例:小伙的做法应该引起大家的警惕。他的受骗,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慎泄露验证码等信息,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在使用手机时,对于可疑的短信,不要回复,保护好认证信息和验证码,不要随意告诉别人,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4分,言之成理即可)

13. 示例一:能,因为这张图片图文结合,形象生动,易于大家接受;数据准确,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简便直观,利于快节奏时代的阅读;整张图片警示作用突出,利于网民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4分,一点2分,两点4分。每点都要从图片特点和宣传效果来答,仅答一方面得1分)

示例二:不能。图片中的有些专业性图标因配上文字说明,便于人们理解,图片与文字结合还不够紧密,设计成图表会更清楚明白;图文中出现了一些专业术语,应采用更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4分,一点2分,两点4分。若有学生只回答类似“有些人看不懂图片”或“不喜欢图片”的答案给1分。只答“能”或“不能”不给分)

2016浙江绍兴(一)阅读《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完成5-8题。(17分)

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 裴鸽

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

十一岁

初冬的早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充溢着暖暖的灯光的厨房便成为世界的中心。睡梦中的我隐约听到窗外大扫帚掠过地面的唰唰声,接着在屋里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因为妈妈常会在经过小仓库时碰掉一两个玩具。然后我能想象到腰椎不好的妈妈绝不会弯腰,而是蹲下来,拾起掉落的玩具,摆回原处。她会迈着花仙子般轻盈的步伐进入厨房,当然不是那种小精灵了,应该是睡美人的精灵婶婶。

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掀开锅盖,水汽弥漫,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水被倒进碗里,是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蒸腾着“白烟”,激荡着水花。然后是磕鸡蛋的声音,打蛋时碗筷撞击的声音。突然,一切声音戛然而止。一秒、两秒、三秒,筷子缓慢搅水的声音渐渐传来,我松了一口气。想象到前几秒,鸡蛋沿着碗壁滑入水中,像一大束阳光徐徐流下来,渗入透明的泉水中。鸡蛋几乎是在一瞬间转化成一团团软绵绵的淡黄色云朵,飘来飘去。我咽下口水,半眯眼睛,沙发 左端的爸爸像一个魁梧版的“长妈妈”,摆个大字,睡得正香。爸爸的胃病没养好前,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给他冲一碗鸡蛋。我想起爸爸的手总会在严冬中被冻出几道小伤口,他站在柜台里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的画面,我永远也不会忘。

我们的路上有对彼此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

沙发上的那个孩子翻了个身,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又酣然入睡。

十五岁

雨,又是雨。秋夜本该是爽朗惬意的,可是今天例外。车窗外,一棵棵法国梧桐缓慢地向后移动,黄绿参半的叶子在冷冷的夜雨中显得格外诡异。路灯点点昏黄的光悬浮在空中,商场的广告牌在远处发出刺眼的白光和红光。我能清楚地看到车前的每一滴雨珠,在灯光和黑暗交接的地方,凭空射出了一簇簇的白色蛛丝。雨声、树叶声、鸣笛声、汽车驶过水层的声音无一例外地从窗外闯进来。

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盖着外套,刚脱下来的,有点湿。“妈——我鞋都湿了!”我懊恼地抱怨。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她刚松开的手又搂紧了我。“快脱了!脚不能沾凉水的。都多大了,鞋湿了还不知道自己脱吗?”我只得磨蹭着双脚将两只鞋踹掉。“也不知道北京下雨了吗??”妈妈又开始皱眉了,她平常没表情的时候,额头两眉中间也会有凹痕,现在更深了。“你哥当时走的时候就没带伞,也不知道记不记得买把伞。”我还没说话,爸爸突然回答说:“你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个男子汉还怕淋点雨吗?”说着掏出了手机递过来,“你要是实在担心就打个电话问问吧。”我接过手机,解开锁屏,刚准备按下拨号键,突然发现主页面的时间显示栏下面有每日的天气预报。“多云转晴,温度7℃~12℃,1~2级西风”,它显示的所选定预报城市不是我们的城市,而是北京——哥哥上学的城市。

原来每个人的路都承载着他人的期待,你走每一步都牵动着爱你的人焦灼的目光。

一条未查看的短信被我点开,上面说:“爸,晚上有雨。”

??

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但有时候,开始也是结束,而结束恰恰又是开始。梭罗说:

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

(节选自裴鸽的《选择存在》,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5.文末说“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文章写了哪些记忆中的小 事?(至少四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6.细读文中画线句,完成相关题目。(6分)

(1)“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晚上有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写到“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简要分析“十一岁”、“十五岁”这两个片段为什么会“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出与梭罗的“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这句话在本文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 )(3分)

A.随着时光的流逝,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到最后会让你觉得特别滑稽可笑和微不足道,对此你会投去孩子般的目光。 (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

B.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余秋雨《洞庭一角》)

C.孩子们懂得了怀念:以往的铃声,它到哪儿去了?惟有一点是确定的,它随着记忆走进了未

来。(史铁生《庙的回忆》)

D.一旦作出决定,实际上便坠入了一股巨大的洪流之中,这洪流会把你带到一个你作决定时从来没想到的地方去。 (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2016浙江绍兴

答案(l)妈妈为睡梦巾的家人做早餐;(2)“我”和爸爸在沙发上睡觉(睡觉时“找”把脚搁

在爸爸的啤酒肚上取暖);(3)爸爸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卉玩姐上的小轴承;(4)

妈妈要帮“我”脱被雨淋湿的鞋子;(5)雨天,妈妈牵挂并担心远在北京的哥哥有没有伞;(6)爸爸在手机主页里设置了哥哥所在地的天气预报;(7)远方的哥哥短信提醒父母晚上有雨。

6.(l)"本能地”意思是不知觉的、无意识的,写出了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呵护自然而然,

已成习惯,表现了母爱之深。(2)“呼应上文对雨的描写;暗示哥哥一直关注家乡的天气情况;表现了哥哥对家人的牵挂和爱。

中考散文阅读训练篇三:近年中考散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1)

老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

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

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

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

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

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

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

整。(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 )→站在老屋门口

11、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

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分)

【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

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

予"我"的心灵抚慰。

13、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我

的梦里"?(3分)

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

谈。(5分)

【参考答案】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

外外转来转去

11、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

情。

12、示例一: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

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

示例二:B,“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

悦、自豪。

13、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

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14、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

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

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

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

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

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屋还

是应该拆的。

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老屋

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妥之

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

上时代的步伐

绝唱

①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

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

的初冬季节去。

②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

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

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

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

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

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

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

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

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

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

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

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

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

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

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

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

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

的凄美。

⑥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

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

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

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

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

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

它的力量!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2、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

的,第⑤⑥段运用

了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

神。(2分)

3、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

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

中高擎。

赏析:

4、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

5、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

谈谈你的理解。(4分)

6、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答案18.答案示例: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2分) 19.外在形

态(形象) 议论、抒情(评分:2分。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对一项不得

分) 20.(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

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

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

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

4分。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1.答案示例:两者都经受摧

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评分:2分。只答后两句,大意对即

可。如果从文章中摘取“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

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得1分) 22.答案示例:

“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

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评分:4分。大意对即

可) 23.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

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山的呼唤

(1)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2)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3)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4)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5)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6)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7)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8)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9)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10)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1、认真阅读第③④两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相关热词搜索:中考 散文 训练 阅读 2016中考散文阅读训练 中考写景散文阅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