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经典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篇一:经典散文《匆匆》-朱自清

匆匆---朱自清

yànzi

le

qùle

yǒuzàiláideshíh?u

dànshì

yángliǔkūle

yǒuzàiqīngdeshíh?utáohuāxia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

yǒuzàikāideshíh?u

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yīqùbùfùfǎnneshìyǒur?ntōuletāmenbànàshìshuíy?ucángzàih?chù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neshìtāmenzìjǐtáozǒulebàxiànzàiy?udàolenǎline

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quahū

zài

m?m?

lisuànzháo

bāqiān

duō

rìzǐ

yǐjīngc?ngwǒshǒuzhōngliūqù

shìjiànjiànkōngxū

dīshuǐ

ledī

cōngmíngdewǒmenderìzǐwaish?nme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xiàngzhēnjiānshàngyī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

zàidà

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

bùjīnt?uc?nc?n?rlaishānshānle

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ne

zǎoshangwǒ

de

jǐnguǎn

de

le

láidexiǎowūle

jǐnguǎnliyě

mángmángránde

shíh?u

gēnzháoxuánzhuǎn

rìzǐ

yúshì

gu?qù

xǐshǒu

m?

dem?

láizhe

qùláidezhōngjiān

y?uzěnyàng

dìcōngcōng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

qǐlái

shíh?unu?yí

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

qīngqīngqiāoqiāodì

shíh?ushí

rìzǐ

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

c?ngshuǐp?nli

gu?qù

chīfàn

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

biànc?ng

deshuāngyǎnqiángu?qù

gu?qù

wǒju?chátātiānhēishí

ledànshì

decōngcōngle

c?ngfànwǎnli

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

tāy?uc?ngzhēwǎnzháodeshǒubiānc?ngwǒshēnshàngkuàgu?liūzǒu

le

yīrì

wǒtǎngzàichuángshàngděngwǒzhēngkāiyǎnxīnláide

rìzǐ

h?

tābiàn

línglínglìlì

shēnchūshǒuzhēwǎnshí

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wǒyǎnzháomiàn

tànxī

c?ngwǒjiǎobiānfēiqù

tàiyángzàijiàn

zhasuàny?u

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

newài

zhǐyǒu

páihuái

bàle

ne

zhǐyǒucōngcōng

gu?qù

de

bàlezǐ

zài

bāqiān

duōrì

decōngcōngli

chúyǒupáihuáirúbáowù

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有徘徊

y?ushangxiēsh?nyāo

rúqīngyān

baiwēifēngchuīsànle

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baichūyángzhēngr?nglejì

ne

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

wǒchìluǒluǒláidàozhashìjia

zhuǎnyǎnjiānyějiāngchìluǒluǒdehuíqù

dàn

wǒliúzháoxiēsh?nyāoh?njìnewǒh?c?ngliúzháoxiàngyousīyàngdeh?n

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节奏划分

(低沉)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稍扬)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稍弱)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重读)但是,聪明的,(重读)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顿)(稍慢)不复返呢?——是有人(顿)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顿)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顿)逃走了罢:现在(顿)又到了哪里呢?

(语气压抑、低沉、缓慢)我(长)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顿)确乎(顿)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顿)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顿)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顿)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顿)不禁头涔涔(顿)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无奈)?早上(顿)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顿)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语速快、激动、高昂)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长顿,之后恢复平缓的语气)我觉察(顿)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无奈)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激动)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顿)飞去了。等我睁开眼(顿)和太阳再(再字重读)见,这(顿)算又(又字重读)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顿)叹息。但是(顿之后加快语速)新来的日子的影儿(顿之后放慢语速)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语调激昂、语速加快)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顿)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匆匆重读)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又字重读)剩些什么呢?(声音稍飘)过去的日子(顿)如轻烟,被微风(顿)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顿)蒸融了;(语速稍快)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顿)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顿、我重读)赤裸裸(赤裸裸重读)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赤裸裸重读)的回去罢?但(顿、但重读)不能平(不能平重读)的,为什么偏要白白(白白重读、读长)走这一遭(遭字重读)啊?

(激动)你聪明的,告诉(告诉重读)我,我们的(顿)日子为什么(为什么重读)一去不(-)复(-)返(-)呢(读降调)?

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篇二:朱自清散文赏析

朱自清散文赏析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海州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海州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

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 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

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朱自清病逝后,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1990年,其夫人陈竹隐去世,与先生合葬在一起。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中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荷塘的月色,而是说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虽然当时语文老师也曾跟我们分析了作者当时写下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多多少少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作者的处境。可能就是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这个原因吧,所以才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于是就有了去看那?另有一番样子?的荷塘的渴望了。 作者在此时仍然没有着笔写他的荷塘月色,而是在去荷塘的路上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触。?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才是真实的原本的他。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任何虚伪,只?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在当是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实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因为有些事往往是身不由己、也有些是逼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趁着?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这个时候,?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唯一要做的就是?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作者由此笔锋一转,很自然的把读者引到了古画一般的荷塘月色上来。

?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的白花?,?袅娜的?或?羞涩的?,?如明珠?,?如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一开始便用了丰富的比喻的手法和拟人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荷叶、荷花进行了形象地描绘。总体上给人一种清新高贵的感觉。

?微风过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非常形象地从嗅觉引起听觉的、联想。当描写叶与花的颤动时,?像闪电?,像?一道道凝碧的波痕?。此时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遮住了,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描写后,接下来的就是月光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大本来静止的月光写出了动感来了,给人一种想?月光浴?的浪漫情调。?薄薄的青雾?,?牛乳?、?轻纱的梦?,似真似幻,亦真亦幻,巧妙地给荷塘月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接下来描写灌木落下的?班驳的黑影?如?鬼一般?,杨柳?稀疏的倩影像画在荷叶上?。?光与影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虽然寥寥几笔,却能从不同方位、不同程度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官冲动与享受。

从荷塘写到月光,再从月光写到荷塘的四面,层层开展层层推进。虽然作者对荷塘四周的杨柳、远山、还有灯光,甚至蝉声蛙声都没有详细的描写,可能是心情因素吧。因为从作者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当中看出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味道。

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了?采莲?的事来结束。从荷塘想起采莲,再而想起《采莲赋》和《西洲曲》来:

一、《匆匆》赏析

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臵。?(朱自

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篇三: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朱自清散文集》

作品相关 第一章前言

吴为公李树平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创

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

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鲁迅曾说:“‘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小品文的危机》)的确,“五四”时期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朱自清

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中也高度评价了散文的成就,他说:“最发达的,要算是小品散

文。三四年来风起云涌的种种刊物,都有意无意地发表了许多散文,近一年这种刊物更

多。??小品散文,于是乎极一时之盛。”在《〈背影〉序》中又说:“就散文论散文,这

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在这“极一时之盛”“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里,有周

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先生则以其“真挚清幽

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钟敬文《柳花集》,群众图书公司1929年初版),

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

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一个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

华,号秋实。六岁时随家从东海移居扬州,他成长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16年

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后来的扬州中学),并考入北大预科,后转入哲学系。192

0年毕业,到江浙一带做了五年的中学国文教员。1925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经俞平伯

推荐,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中文系主任,从此他一生服务于清华大学。1937年抗战爆

发,他随清华大学迁入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1946年又随清华大学迁回北平,仍为

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

纵观朱自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更是

一名激进的民主斗士。

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做过许多开创性的工

作:他与人合作创办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并且加入了创作新诗的行列,写下了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同时,他还编选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

为之写了《导言》,第一次对新诗创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另外,他还第一次在大学课堂

里开设现代文学课程——《中国新文学研究》,并且留有讲义稿本《中国新文学研究纲

要》。无疑,他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朱自清对新文学的最大贡献,是

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它们在新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他是继冰心等人之后

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散文家,他以“美文”的创作实绩,彻底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

“美文”的迷信,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其次,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

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再次,他的散文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

话美文的典范,历来一直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

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作为学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

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学研究和语文教育最为突出。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系统评述《诗经》、《春秋》、《楚辞》、《史记》、《汉书》等古

籍的论文结集,写得深入浅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学的入门向导。《诗言志辨》是

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对“诗言志”“诗教”“比兴”“正变”四个方面的诗论,纵向作了精

微的考察,理清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和衍变史迹,从而纠正了谬说。他还先后对古诗十九首、

乐府、唐宋诗作过深入的研究,对李贺、陶渊明作过认真的行年考证,写有《十四家诗

钞》、《宋五家诗钞》、《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李贺年谱》等著述。他治学严谨,取

材翔实,思想敏锐,他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万言。朱自清始终关心着中学、大学的语文教

育,他与叶圣陶联璧,共同著有《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

书。他编过多种教材和课本,临终前还与叶圣陶、吕叔湘合编《开明高级国文课本》等。他

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语文教育家,正像叶圣陶说的:“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

师。”(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作为民主斗士的朱自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呐喊歌吟,上

下求索。但生活不可避免地给他以时代的苦闷和个人彷徨,以至他较长时间躲进书斋。然而

朱自清毕竟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毕竟为他多灾多难的祖国得以凤凰涅槃而执着地寻找真

理和光明,一旦他把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解放斗争联系起来并且自觉地走向人们的时候,他

就成为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战士。1945年他回成都对夫人陈竹隐说:“以后中

间路线是没有了,我们总要把路线看清楚,勇敢地向前走。”而闻一多遇刺后,他更是不再

彷徨,而成为人民斗争行列中的一名坚强斗士。1946年10月后重回北平的两年,是黎

明前最为黑暗的时期,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执教之余,越来越关心祖国的命运,

盼望新中国的诞生,勇敢而坚定地投身到“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斗争中去。**在

《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大义凛然的骨气,“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

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综上所述,朱自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又是可歌可泣的。

以《歌声》涉笔散文领域的朱自清,从1923年后转向散文创作,以后就一直没有间

断过。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收在《踪迹》和《背影》里,在这些散文中有一部分是以夹叙夹议手

法写的呼吁与诅咒的名篇,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

—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海行杂记》等。这些散文

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从一个角度抨击当时的黑暗社会。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中写

一个五岁的女孩,被其哥嫂以七毛钱的价格卖掉,叙述“一条低贱生命”的故事,这是作者

在温州亲眼所见的一幕,文章想象她今后任人宰割的命运,她若长大成人或者卖给人家作

妾,或者卖到妓院沦落风尘。作者愤激地诘问:“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阿

河》写了一位十八岁的农家少女阿河的悲剧,她被迫嫁给了一个三十多岁的流浪汉,气得她

离家出走去当女佣,后来又被男人抢回去,逼她爹拿钱换人,她爹只得以八十块钱的价格又

把她卖给一个有钱的老板。作者义愤地控诉畸形社会为富不仁的罪孽。在《白种人——上帝

的骄子》中,写在电车上意外地受到“小西洋人”的侮辱和挑衅,便由这一次突然的“袭

击”联想到许多的“袭击”,从那“小西洋人”的眼光和表情思考他如此蛮横猖狂的原因,

勾出一个傲慢的小西洋人的形象,指出这“小西洋人”脸上“缩印着一部中国的外交史”,

喊出了民族平等的正义要求。这在帝国主义横行、北洋军阀卖国求荣的二十年代,有着激励

民族意识的现实意义。在《哀韦杰三君》里则对“三一八”惨案中死难者韦杰三君奉献自己

深挚的悼念和敬意,语挚情深,感人肺腑,朱自清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憎恶是非

常明显的。

这时期朱自清的创作主要的还是叙事抒情的散文,这些散文或叙述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或写景状物抒发情怀。

《背影》写为儿子送行,并艰难地替儿子买来桔子的父亲的“背影”,作者选择了一个

特殊的背影加以烘托,这“背影”是在他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日益破败的氛围中予以

孕育和刻画的。从而以血和泪掺和的冷涩惨淡的色调,在抒情主人公心灵深处勾画出一个悲

剧性的“背影”形象。全文叙事含蓄,将丰富的感情寓于朴素的描写和叙述中,表述了一个

辛苦辗转的知识分子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苦于世态炎凉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从一个小康之家

的日益没落这一角度,曲折地反映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人民趋于贫困化的现

实。《背影》写作者的生活感受,写出了真情,写出了情致,使这篇散文在当时获得单篇散

文从未曾有过的脍炙人口、争相传诵的巨大影响。《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

塘月色》等篇是写景抒情见长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全篇内容看,既有对秦淮

河往事的追述,也有自己在秦淮河的见闻和感触;既有对秦淮河夜景的描写,也有对河上歌

妓行为的记叙。从表现手法看,有细腻的近景描绘,有疏淡的远景勾勒,有静景有动景,有

实景有虚景,起伏跌宕,变化多姿。文章抓住了“灯影”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细针密缕的描绘

和渲染,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秦淮河的美的境界。又如《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

描写一幅画,文题也是画题,作者细腻地描写出了画面形象的位置、色彩和形态,通过具体

的描绘,不但生动地写出了画面的内容,而且也传达出了“月朦胧,鸟朦胧”的意境。而在

《荷塘月色》这篇写景抒情散文里,朱自清先诉说自己的不宁的心境,然后描写一个宁静的

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

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总之,这类写景散文,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流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且,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写景散文,篇章

布局都是十分精当的,显示出他早期散文漂亮、缜密的特点。

朱自清早期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准确、具体

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正像他在探讨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所说

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

(《说逼真与如画》)在长期的追求中,朱自清描写的造诣很深,在他笔下,无论是梅雨潭

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都写得逼真如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而秦淮河的夜

景,那六朝脂粉气的遗迹,更是真实而具体,融情入景,极为成功。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描绘月光如流水般照着荷花和荷叶用“泻”字;青雾弥漫着

荷塘用“浮”字,而荷叶拥挤的情景用“挨”字,还有用“田田”形容叶子的鲜绿茂盛,用

“亭亭”比喻荷叶直立之状态,将月光、青雾、荷叶的动态和情态写活了。朱自清十分注意

遣词造句的形象性,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新颖的比喻,唤起读者的联想。《绿》是一篇

以描写醉人的绿色而著称的千家小品,中间两段文字,描写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循(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朱自清的经典散文)着游

踪,先写山岩、瀑布和梅雨亭,一路写来,层次井然。作者坐在梅雨亭上,景色尽收眼底:

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撞击在岩石之上,飞花碎玉般落下,恰如朵朵白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经典 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散文经典语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