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博客

发布时间:2017-01-2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博客篇一:博客.日记.圈子

眼下,玩微博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流行色。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这新兴的事物,甚至原先玩博客的,也有不少人“喜新厌旧”,抛弃了博客而玩起了“织围脖”,所以,微博的发展方兴未艾,大有取代博客之势。其实,微博是博客的“儿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补互惠,决不会相互抵毁。博客空间大内容丰富,以各种体裁的文章见长,微博则空间较小,所表达的内容有限,它是以短、平、快为特点。如果小说论文之类冗长的东西,放在微博里发表,会被众人贻笑大方;同样,微博简短的话,放在博客里发表,也会被众人耻笑。我喜欢微博,但更青睐博客,博客已和我结下不解之缘。只要有空闲,我就会习惯地打开电脑,登录博客,查阅博客中心的新消息,浏览博友们发表的各类文章。博客世界真精彩,许多博客高手,娴熟地运用电脑技术,将自己的博客空间打扮得五彩缤纷,眼花缭乱,令人叹为观止。比如:制作花样繁多、精美的动感美图和挂件,在精心制作的音画册上嵌入日记,有声有色,美不胜收。这些玩意,不是谁都能作的,非得化一番苦功不可。我很羡慕那些电脑高手,也很喜欢那些精美的东西,我想等我退休之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这些电脑技艺,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这对预防老年痴呆也许有帮助吧?日记,是博客最主要的构成成分,无论你的博客装扮如何华丽,没有日记,就会使你的博客苍白无力,失色不少。当然,博客里的日记,已不是现实中的日记,绝大多数人都是采用了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在这其中,现代诗歌、古诗词、情感散文又似乎占了博客内容的半壁江山。不少博友(尤其是女人)多愁善感,喜欢在博客里对红颜蓝颜知己诉说衷肠,或者儿女情长、虚无缥缈之事,而描写眼下火热生活和工作的东西却不多,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许多博友爱作诗填词,卖弄文笔,将自己的才华、情感跃然纸上固然可谅,但我有时候也纳闷,博客里的情感诗歌、情感散文创作是如此的繁荣,人气颇高,但现实生活里,这些玩意却很难见踪影,总被人冷落,喜欢这些玩意的人寥寥无几,而读小说、历史传记的人却很多。书店里的诗歌集、散文集少有人问津,诗人散文家的稿费远远不及一个通俗小说的作者。在这问题上,虚与实的世界里,会有如此鲜明的反差,至少说明有些诗歌、散文的创作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时代。说起博客,就不能不提到圈子。圈子是博客的一个很重要的交流平台,凡是爱好文学写作的网民,都喜欢在自己加入的圈子里,进行自我展示(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散文博客)、学习和交流。建立圈子的门槛不高,只要愿意,又符合规定,谁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圈子。但“樱桃好吃树难栽”,要吸引众多网民的眼球、聚合人气,就非得化一番苦功不可,否则,弄不好就会半途而废。相比其它网站,网易博客的圈子可能是最多的,其圈子的功能也是最强大的。网易的博客圈子大概有几千个,每天都有新的圈子诞生,也有老的圈子关闭,走马灯似的很频繁。圈子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以自己的博客名命名,有的以文学的分门别类命名,也有的邀请某位有点名气的作家或诗人参与,“扯虎皮,拉大旗”,给圈子命名为“中国***协会”、“中国***文学杂志”,等等,光芒万丈,以吸引人们的眼球。起初,我对这类标有“中国”的圈子并不了解,怀有崇敬的心情,可打开一看,平淡无奇,不过如此,和别的圈子没啥两样。人要面子,树要皮,无可厚非;但面子与夹里要相匹配,否则,外面大里面小,难成合格的产品。其次,既然圈子对所有网民公开,圈主你就得遵守游戏规则,不能随心所欲,要么老是将自己的作品挂在头版头条,招徕人气;要么总是优先照顾自己圈内的“把兄弟”,互相吹捧,将圈子打造成自己的农庄、私家花园,如此一来,这就犯了大忌、偏离了方向。点评圈友推送来的文章,是圈子最主要的任务,然而,现在圈子的点评,往往是流于形式。常常是用事先准备好的评语“粘贴纸”,很快给圈友推送来的文章进行粘贴点评,对文章里的错误或错字视而不见,“顶”字“推”字到处有,五星六星满天飞,却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评语。开始,圈友们热情还很高,时间一久,就索然无味。或许,圈子管理员不足、推送的文章又多,是造成这情况的原因,但圈子因循守旧、缺乏动力和创新,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某些圈子在对推送的文章进行点评时,存在着不少失误。比如:我曾在某圈子里看到一

篇非常不错的文章,写得是有关道德与法律方面的文章,观点鲜明,文笔精炼,但不知为何被圈子管理员以最低的四星打入冷角。还有某一首描写矿工的现代诗,很有创意和深度,却得不到推荐,而一些无病呻吟、娇柔做作之类的情感诗、所谓散文却大受赞赏,令人啼笑皆非。类似这种情况还真不少,尤其集中在对散文随笔和小说诗歌的点评上。虽然这种点评是虚拟的,作者得不到任何实质上的奖励,但圈子某些管理员鉴赏水平的低下、眼光狭窄和不认真作为的问题不解决,迟早会挫伤一部分圈友的积极性,从而淡出圈子。也许我的想法是多余的,因为,青菜箩卜各人喜欢;人家这圈子喜欢的是青菜,你把箩卜甚至人参送来,人

家不喜欢、不合口味或者不识货,再好也是白搭。写于网易博客2012-8-5

散文博客篇二:博客相关文章汇编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把晚自习辟为阅读课。高三晚自习阅读,不可能博涉经典,遍观名著,“书香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等誉为不易之论的读书箴言,在此不免显得有些迂阔。很多学生所谓喜欢阅读,多半是叶公好龙式的喜欢。在他们看来,阅读就是放松休闲,意味着不需动脑思考。再加上学生缺乏纯正的阅读趣味和辨别眼光。因此,极其有限的时间,如果不加调控合指导,完全放任自流,开卷也未必有益,必须是教师严格指导下的阅读。

(接上文)学生喜欢绚烂动人的文字,不喜欢平淡老成的文字。而大多数名著都是小说,学生,往往植根于现实生活大地的深厚根基和灵敏犀利的目光,难以觉察领略名著背后的深意和魅力。因此看一遍,除了能说出几个人物和大致情节外,所获寥寥。这些或许在日后会成为向同龄人炫耀的阅读资本,对于自身的滋养,毫无裨益。

教师也可以选编阅读材料,推荐并印发一些动人心性的切合中学生实际的文章。至今还记得,我推荐引发的《苏东坡突围》《乱世中的美神》《目送》《木鱼馄饨》《天地苍茫一根骨》《阳关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陌上花开缓缓归》《姥姥的端午》《静流》等文章,学生在写作中常常显现出它们的影子。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真挚,还是从章法技巧等方面,都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这些都成为了日后我指导记叙文、散文写作的典范例子。

为此,我们项目组,及5人之力,潜心思考,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阅读机子。通常,我们集体讨论母题,学生在哪些方面的储备还不足,继续哪些方面的素材,填补空白。然后分工合作,或前置思考。有时前置思考大一个月,屡屡废卷而谈,沉吟至今,忧思难忘。为了突出某个主题话题,一时间有没有合适素材,便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几句灵感,捕捉,组织讨论,时常可见这样的情境,类似于读书交流会,交流我们曾经从而库藏,又是为了找一个典型素材,要进行海量阅读,披沙拣金,恒河沙数,各种践行,可想而知。

第二是系统谋划,精雕细镂,体大思精。语文组的5位教师,搜罗怕快,刮垢磨光,未然性皮蛋家具,语不惊人死不休,从枫叶设计到目录到序言前言,编排校对,无不体现了狼苦用心和匠心。从历史的天空的平凡的世界,从亲情的吟哦到这里的情缘,从美文管制到他山之石,从时速可生生到象牙塔的召唤,项目组本着指向阅读和思维,写作,不是单纯的笔尖的艺术,是思维的花朵,是阅读的花朵焰火。

第三的注重探讨作文新思维,摈弃洋气以往应试作文的新八股,和暮气,试图为学生写作诸如新感觉、新概念、新思维。颇具前瞻眼光和开阔视野和开明的心态。除了推荐经典散文名片外,老师还下水撰写,还选编根叔、安妮宝贝等非主流的、新概念的作文,还有刘丁宁等人的。哦那个在刀刃上。让学生耳目一新。我们选编阅读才来哦,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不是为了出版校本教材,而是。每周五,成为学生一份期待和渴望。学生一拿到,就迫不及待如饥似渴阅读。

写学期,项目组将一如既往勤勉编写,我们不追求成么城郭,我们只追求对学生是否有用,我们也不会印发为校本教材,因为他是动态日新的。

我们将在调查学生基础上,套整合完善。

改变阅读单一方式,既然我们时间相对固定有保障,可尝试阅读——交流——点评微写作与表达相结合方式,提升素材燃烧率转化率,物尽其用,充分燃烧。

项目组和备课组教科研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备课组以备课组长为核心,主要是负责日常教学,被叫皮肤考等落实情况。项目组建设以组长为核心,集中专家学者是的思考,开拓创新。备课组着眼于当前的复习,项目组着眼于长久。如果,我们为眼前、手头事疲于

奔命,不沉不下心来,清明深入思考,我们就会永远囿于经验主义。而成绩的提升,质量的提升,不能指望与不断优化完善,更要有颠覆性的哦思考与革命。语文学习、复习备考亦是如此。

老师们现在都很忙。项目组的老师,身上捆绑着很多条线,教育教学,备课组长 班主任们为琐事杂事荧屏苦辛,费心劳神,普通老师为提升质焦心,但无论如何一个组,要有脚踏实地埋头做事的人,一个人更要有仰望星空的哦人。否则时间长了,就会老庙,就会匠气十足。所以项目在建设,对于提升教师思考力、研究力是大有裨益的,有促进作用。项目组提出,其中深意,良有以也。他只在于集中智慧,办一些大师,构建学科教学体系,攻坚学科重难点,一切坚持从教学中来,回到加血中去。

我们的项目组计划,是集师生双促双发的,主要是研究成果惠及学生,不是一个黄鹂鸣翠柳的聒噪,让事实说话,让成绩说话。我们不搞什么高大上、冠以什么宏大叙事,我们就是研究周计划,任何空对空的哦技巧,无异于纸上谈兵,过眼云烟。印发单行本,短平快,让学生每周有收获。每当周五来临是,变催动我们枕戈待旦的责任感和超前意识,阅读,不能让孩子们放羊,阅读,要实现从放羊式到圈养是,实现紧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项目组,也是求真务实的哦,是指向高考写作的,是可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提高的,是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的哦,性价比的。效率的,搞笑的。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编写过程中,多作文教学的额方方面面也有深入思考。

如火如荼。繁华过后,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效果如何。

我们的阅读系列,一切便是围绕着这一当前目标和终极目标。

这是我对读书三境界的思考,

且行且思,知行合一

——远安一高教科研巡礼

深钻精研,以研促教

原以为,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并非宗师大傅、文人学者,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而已,缺乏睿智的思想,鲜有卓越的见解,晤言一室(教室)之内,局促三尺讲台,何以谈科研?当我读了《心灵写诗》后,才发现自己错了。教育科研,其实人人都可以。教育科研,不应当成为教育家和名师的专利,而应该成为我们每天工作的常态,甚至是教师职业行走的姿态。

一直以来,在中学教育界,科研兴教的呼声很高,但实际上往往是叶公好龙,教育科研其实是备受冷落的,似乎只有课堂教学技巧才是不二本领。教研是凌空虚蹈,课堂教学才是脚踏实地,务本求真,用成绩、用质量说话,才是当前高中教育最雄浑有力的声音。殊不知,教学与研究本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如果一味为了评职评先而撰写、拼凑论文,教科研

自然就成了“屠龙之术”和“名利场”,在实际教学中毫无用处。如果换一种思路,以研促教,通过对日常教学的深入思考、反思,以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反过来指导教学,从更深层次、更高高度重新审视教学,那么教研便有了不同寻常的重大意义。经验的丰富,能力的提升,智慧的沉积,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因此,只要摈弃盛行的功利主义,用心做一个教育农夫,潜心钻研,教育科研和日常教学不再是“两张皮”, 而是以研促。

在技术之上的功利喧嚣下,我们所追求的,往往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从鲜活的情境设置,到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流程,到媒体的恰当使用,到循序渐进以期登堂入室的教学目标的达成途径,可谓精益求精,惨淡经营。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教学“道”的层面,即教育教学最本质的问题。如果不埋下头来进行教科研,不深入思考反思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关注学科教学最前沿的阵地,我们的教学就会日益陷入尴尬的境地。“进乎技矣”的飞升,需要教师有深邃的思想,有深入的思考,有思考力,做一个学习型、思考型、研究型的教师,是新时期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深钻经验,以研促教,也是通向名师的必由之路。从“教书匠”成长为教育家式的名师,其关键是长期深入持久地开展专业反思、专业研究。而是否能长期坚持,往往成为平庸和卓越的分水岭。且行且思,知行合一,让教学研究为课堂教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动力系统,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研究鲜活的案例和良好的契机。这样,不必心雄万丈,什么“五年成骨干,十年成名师”似的系统规划“名师是怎么炼成的”。坚持记录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回望身后的教育历程,当一行行凝聚着你思考结晶的文字流淌在笔尖时,你是否会发现,自己的零碎的教学思考、经验、技巧、方法等经过整理,已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内心愈益清明,思想愈益深刻,在反思、总结和探索中,原本的困惑逐步变得迎刃而解了,迷茫黯淡的心境澄澈了许多,你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开始形成,或许你无意成为名师,结果就成了就成了名师。

视点下沉,求真务实

作为高中教师,日常教学之余,该怎样进行教育科研呢?

我们大多数教师的研究成果,是不能藏之名山、传于后世以期不朽的,不要奢望理念多么前瞻,理论多么深厚。教育科研方面的“问题”和“主义”之争,我们始终选择的是“少谈些主义,多谈些问题“。我们的教科研,采用视点下沉,由仰望转为平视,俯下身来,走进教室,走近学生,从教学中来,回到教学中去,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掀起“头脑风暴”,坚持问题工作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和校本研究。

头脑风暴式——教科研的思想方法

“不破不立,不止不行”,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反对温和的改良,提倡狂飙突进的革命性颠覆,同时不乏理智审慎的坚守。我们急切呼唤教育教学研究中的暴风骤雨,涤荡一切因循、因袭、抱残守缺的思想。如为了推进“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防止传统课堂的复辟,我们开展了《课改宣言——向着传统课堂开火》的课题研究;为了改变我校“高一即高三,盯着高考抓高考”的教学现状,我们开展了《教育学中曲线最短》的“曲线工程”的研究,从“激情释放”“生命彩排”“人生奠基”等方面入手,凸显生本高效课堂日益旺盛的生命力,将高效课堂进行到底;为了构建、优化、完善高效课堂下的班级管理体系,我们开展了“幸福教室”“小

组晋级和打造动车组”“一路有你——1+1导师制”“人性与惩戒——N+6公约”等系列研究,创新班级管理思路,让管理真正成为生产力。

头脑风暴式的研究思想,激进与审慎并存,颠覆与坚守同在,其实也是我校教科研的一种姿态和信号,敢于直面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反对坐而论道,悬而未解,久而不决;大胆构想,小心求证,且行且思,摸着石头过河,在开拓创新中探索实践。头脑风暴,旨在畅所欲言,“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每一位教师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实现教师的集智型发展。

问题工作法——教科研的良好契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以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为出发点,围绕主题,广泛阅读教育教学专著,调研学情,广泛讨论,深入思考和独立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像竹子的生长,每隔一段就会拔节。我们定期针对日常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突出的问题,进行教育科研,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由个案到普适,让“问题工作法”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

草根式研究——教科研的基本形式

我们很少有什么冠以“国家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或“中央教科所……”之类字样的课题立项,我们的教科研都是散金碎玉式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或是校级课题,或是“教苑拾贝”、“闲情偶拾”类的教育随笔。不求体大思精,但求独立思考。人人都是研究者,得益于学校教科研的蔚然成风,感佩于宋校长在教育教研方面的领军前驱和身体力行。近年来,上课之余,我开始埋头读书,静思,开展专业写作。从语文教学、高考复习备考到校园文化、教育人生等,我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一年间,我利用博客平台,撰写了150篇专业论文、课堂案例、心得、体会、读书札记。数十万字的文稿,多半没有发表,但我并没有“龟玉毁于椟中”不能示人的遗憾落寞。我的草根式研究,初衷本就是以我手写我心,耕耘文字,经营我的教育人生。有时回望身后的路,才惊喜的发现,确实受益匪浅。先前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几近空白,而通过草根式研究和专业写作,沉积思想,酝酿智慧,厘清思维,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已开始形成较为清晰的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我开始自觉地思考语文教学的真谛,并重新审视从前的语文教学。

研究校本化——教科研的“一高地气”

我们开展校本研究,不是为了独树一帜,而是为了更接“一高地气”。基于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进行提炼和整合,确定我校校本研究的主题。各教研组、处室都有自己的校本研究课题。如政教室着眼于描摹学生未来发展动人愿景的“曲线情怀”课题,构建和谐、绿色、的教育生态的“幸福教室”课题,语文组《让语文更加本色本真——打造诗意课堂》课题,英语组《激情、呐喊、精神的力量——疯狂英语》课题,体育组《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体育课程系列化品牌化》,工会《陌上花开缓缓归——丰富教育人的生活方式》等,各教研组还通过广泛占有、审慎取舍、思考整合,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校本研究,是遵循国家统一课程基础上的“二次创造”,是规范、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和特色,力图从全方位、多层面铺展开来,使我校向着提升教育质量和打造更高的教育品质迈进了一大步。

示范引领,团队共赢

教育科研,不应只是埋头书斋,躲进小楼成一统,“一”个黄鹂鸣翠柳,而应通过思考研究,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乃至飞跃。作为远安一高高校课堂的首批实践者,作为生本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和导学案编写核心组成员,我力求在“做最好的自己”的同

时,示范引领,以辐射带动整个备课组和学科教学。

东游齐鲁(杜郎口)、北极幽燕(衡水中学)的“改革千里行”活动,引发我对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持久的探索。回来伊始,带领备课组七位老师,为迅速适应高效课堂下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组织制定《高效课堂下的语文学习学科指南》,确立学习环节的各个重要节点,构建课堂模式,优化导学案编审,从“临帖”、“破贴”到“孵化出炉”的生本课堂三部曲,勾勒出我校语文课堂的雏形。

随着对生本课堂研究的深入,适时提出“打造诗意语文课堂”的构想,在生本高效课堂的大一统框架下,融入经典元素,凸显鲜明风格,彰显“语文味儿”。

随着高效课堂深入持久实施,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实现跨越,追求更高教育品质,打造诗意幸福的校园文化生活,便日益提上日程。为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优良学统的形成,语文组甘为先行者,不失时机地提出大语文教学观和“语文·生活·立人”的教育思想,开展以“多才善贾,长袖善舞”为主题的语文生活化实践研究,营造鲜活真切的语文情境。

担任备课组长期间,以教育科研为助推器,引领全组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在学科质量建设方面的核心作用。(我们学校质量建设有两个核心,一是一班主任为核心,提升班主任管理育人水平,打造优秀班级,这是第一生产力;二是以备课组长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学科上的示范引领作用和领袖作用,科学谋划,精细管理,群策群力,博采众长,努力提升学科课堂教学水平,这是第二生产力,让两个团队,成为驱动我校发展的两大动力系统)为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我精心组织每一次集体备课。我们的集体备课,绝不是应付事务性的工作和简单的讨论进度,而是每周一次的学科教学专题探讨,从选题到共同探讨到最后达成共识并迅速实施,从导学案的集体审定到说课,力求将每一次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担任高三备课组长期间,及时组织教师进行各个维度的考试分析,让每一位教师、每一模块都优劣互现,建立平时教育质量的预警机制,强化日常教学的过程管理,为决胜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带领备课组,积极参与学校的“鸣凤论坛”,月有主题,采用“同题异构”的形式,旨在砥砺切磋,交流分享,以达到思想策源、团队共赢的效果。

专业发展,教育人生

学习思考,教育科研,源于教师安身立命的功利需要,更源于对于事业人生的不懈追求,和优雅幸福的教育情怀。

年复一年,桃李开落,我们面对的永远是朝气蓬勃、个性峥嵘的学生,这就注定教师的心态要永远年轻着,没有理由老去。教育科研,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事业的永葆青春。让终生学习、思考的理念深入人心,永远是新时代教师的基本师德。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性格缺陷,但不可以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书人不读书,教学者不学习,不仅无以谈专业精进和发展,就连安身立命也无从谈起。

过去常说教师是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就足够了,我看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流淌的大河,要不就做一条汩汩流淌的溪流。诚然,相比于学生,教师“闻道在先,术有专攻”,但教师未知的天空还很浩瀚。而当代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呈现出异常多元、便捷的特点。因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为了使你的教学永远从容与高位,以免捉襟见肘,请坚持学习、思考、教研吧。我们学院式的专业系统学习早已结束,剩下的便是在教育实践中且行且思,知行合一,用教科研延伸我们的目光,延展我们的思维,眺望更远的世界,仰望深邃的天空。如果我们囿于以往经验的金科玉律,或是迷信“卓荦全凭弱冠争”的大学专业的一次性学习就足以受用终生,那终将被淘汰。学习思考,教育科研,吐故纳新,与时俱进,以期“与最美的自我相遇”,何乐而不为?教育科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散文博客篇三:(母爱系列博客散文38篇)

(编辑:八仙山的来客 时间:2010.12.23)

深沉至真 母爱无疆

(母爱系列博客散文38篇)

1.母亲的生日

凝云止水

2010-7-7叙事散文

母亲的生日,我又一次的忘记了!

母亲出乎意料地打电话给我了,电话那头依旧是她苦口婆心的教导,电话这头仍然是我漫不经心的敷衍,这是我和母亲说话的方式,想必她早已习惯吧。本想匆匆挂上电话,末了,“今天,我生日。” 这一刻,我楞在当场,印象中母亲从来没有跟我说过她的生日,她也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以前不经意地看过母亲的身份证,隐隐记得她的生日,却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母亲从不过生日,也从来没有提过过生日!今天,她的简单的一句话,我纵有千言万语却找不出来一句来应答。半响,母亲可能觉得气氛的尴尬,“没什么,我就和你说下”,“恩,有没有庆祝?生日快乐!”。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母亲没有过生日,真的只是跟我说下。这是我第一次跟母亲说生日快乐,但在电话那头,我却听出了母亲的失望,抑或是一种无奈。

走出宿舍,外面的天空很蓝,刚下过一场雨,空气却没有变的更加清新,依旧是那么的烦闷。漫无目的地走在校园里,思绪万千。我有千万种理由来解释我的过错,或者说是我的大意:家人之间何必这样客套;我一时大意,忘记了母亲的生日;我没忘记,只是比较忙,忘记说而已......可是这些理由却让我心不停地颤抖,我汗颜,我无地自容,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儿子。这夏天的傍晚,我的身上火辣辣...... 我的每个生日,母亲记得清清楚楚,小时候,家境并不是很好,两个糖水蛋,一桌好菜就算是庆祝生日了,虽然没有蛋糕,虽然没有吹蜡烛与许愿,对我来说,已经足够。长大了,我走出了家门,母亲依旧没有忘记我的生日,我可以跟朋友出去喝酒庆祝,可以跟自己的女孩唱歌庆祝,只是,每一次,母亲都会打电话,“今天,你生日,庆祝下”。可是母亲呢?以为她自己都忘记了要过生日,却没想到今天,她亲口说出来了。

母亲真的老了吧!夏日的夕阳染红了半边天,连老天都为我脸红了吧。我的脑海里浮现着母亲那张沧桑的脸,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布满皱纹,黑里透红的一张脸。母亲没用过化妆品,她总是说那东西麻烦,浪费钱。我曾经让母亲穿得好看点,母亲总是说她也想穿好看的衣服,用化妆品,只是,她要干活,用这些东西是累赘。也是啊,母亲,从年头忙到年尾,从没好好歇息过,为了这个家,她付出了太多。 只是,母亲真的老了,都说老人像小孩,需要家人的关心,需要家人的呵护。母亲或许并不是想过生日,只是,想从我们这儿听到一点安慰,一点祝福,一点关心。一直把母亲的好当做理所当然,却没把对母亲好夜当成一种理所当然。母亲常说“你们有出息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牢牢记住这句话,用行动来“回报”母亲,却没想过母亲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老了,老得需要我们用言语来关心她了。

这一刻,我有千言万语对母亲说,我爱我的母亲,我希望她很好,我希望她快乐,只是闷在心里无从诉说。拿起电话,打给哥哥,告诉她母亲的生日,打给父亲,告诉她母亲的生日,打给伊人,告诉母亲的生日。我所能做的就是这样,不知道母亲这时候是不是在家一个一个地接着电话呢?

母亲付出了太多,她的一生,她的容颜,她的一切!我却没有给她相应的回报。用笔记下这个日子,这是母亲的生日,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不会再让母亲伤心一次!

母亲的这个生日,我无地自容??

2.清明节,母亲坟前的回忆

2010-6-17情感散文

我不迷信,对民俗上坟的事,不太讲究.自母亲去世以后,我是逢节必去,总觉得没有好办法报答母亲养育之恩.清明节,我们兄妹又来到母亲坟前??

母亲是在我们兄妹正共享长了工资的兴奋日子里去世的.我们兄妹能够”吃上黄粮”都归功于母亲。 母亲是伪满高小毕业的,那时虽然是日伪统治时期,但在我们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母亲接受的教育,还是以那些老私塾、老学究们的儒家思想.母亲教育我们的原则是,诚实做事,老实做人,母亲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诚实常常在”。

母亲留下我们三男三女兄妹六人。在五、六十年代,家中生活十分困难,母亲十分节俭,老百姓都说母亲会过日子,为了供我们读书,母亲在1958年大跃进那个年代,养了头猪,卖钱换了一台旧缝纫机,白天,她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五更半夜的,点着松树明子照亮给人做衣服挣钱,特别是我和哥哥念中学时,都在外地住宿读书,那时给人做一条裤子才挣五角钱,我们每两周回家一次,每次母亲都把学费饭伙钱准备好,给我们炖一小筐咸菜,两罐头瓶子酱萝卜条,一包地瓜或者是菜饼子。吃用从没让我们缺着难着,穿的是新象新样,旧象旧样,补连整洁,即使补丁落了几层,也从没让破了穿出去。

母亲教育孩子在咱那条山沟里十里八村是有名的,她对我们管教十分严格.教我们懂礼貌,要懂规矩、听话,不准我们和别人打架,生事惹祸。我们那时学别人家的孩子,不注意说了一句脏话,母亲的巴掌马上就会上我们身的,她说:“非得让我们长记性不可”。

别看母亲管教我们果断,对小节问题不吭忽。但遇到我们不痛快时,又特有耐心。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和小伙伴们逃学,被老师批评了,一赌气,干脆不念了,主动把家里的猪赶出去放。这回,妈妈没打我,也没骂我,反而一直哄我,劝我上学。我很犟,不爱听,不让我放猪,就拿着小筐挖野菜去,妈妈放下家中的缝纫机活,跟我到山上,看到放牛的,就对我说:“你不上学,以后就得在家放牛啦”。“是呀”我想:“那个放牛的,就是我伯父的儿子,他六岁就放牛,那时快二十岁了还放牛,有名字别人也不叫,都喊他牛倌”。妈妈每天早上把饭盒给我装上,把书包给我背上一次。三天后,我的犟劲过了,但还碍于面子,不肯自己去学校,但妈妈不送我,最后还是逼我自己回到学校。那是我平生第一次逃学,也是唯一一次逃学。

母亲做什么事都讲个公平。我们兄妹间,不管大小,吃用东西都要分,不准哪个多吃多占。那时小弟老妹还小,妈妈给我们大兄妹四个每人买一个不同花样的小花碗,每人一个小酱碟,吃小咸鱼,每人分一条,吃咸鸡蛋,切四瓣每人一瓣。凡是好一点的饭菜,妈妈总要给分到我们的碗里,不准争抢。在母亲的教育和熏陶下,我们兄妹凡事都有尊有让,名声在外边很好.

我们这代人,赶上文化大革命,应该说机会不是很好,那时已取消高考,读完中学就回生产队当社员.那时还没兴走后门,也不兴考试,公社,大队需要个人,就从年轻的人堆里扒拉,看好谁,直接就用了.由于母亲的教育为我们垫了底,社会口碑很好,下学后,我们兄妹干活办事都扎实认真,吃苦耐劳,幸运就一个接一个的落到我们兄妹头上。哥哥念完中学,读了一年耕读师范,回大队就被安排教小学,我中学毕业,在生产队干了两年队长,抽到大队干了不到二年又被公社采用,大妹子下学,不到一年就被任命为农田建设专业队长,她不善言辞,带领民兵劈石挡大坝。砸钢钎,打炮眼,装炸药,点炮样样都领头干,都敢干。二十年后,一位和她同期当专业队长的老同志还在我面前夸奖:“你妹子真厉害,打炮眼,两只手一只手把一根钢钎,打锤,她双手抡锤,单手落锤,甩锤拎的真漂亮”。大妹子后来被保送上了大学,毕业回乡也教学。二妹更幸运,念完中学就被直接选中做了小学教师。剩下三弟和老妹子,他们小,以后就没这样的机会了。象我们家兄妹个个都被公社重用的很少,让乡邻们羡慕的不得了.

那年,妈妈八十四岁了,她老人家自己说,自己到圣人寿命,七十三、八十四,是坎年。这年,正是教师和机关干部涨工资的时候,我们长兄妹四人数我这事业干部长得最少,还挣1400多。这下在我们这个偏远的山沟沟里重新又掀起一阵轰动,这次人家羡慕的不是我们,都在夸我的妈妈。妈妈就在我们兄妹正高兴的时刻得脑溢血突然长辞于世,乡亲们的话:“这老太太,一辈子竟为儿女着想,临走时也不肯累赘儿女一回”都说我的妈妈是一位最成功的母亲.

不长时间,我们的工资又跟公务员一样理顺,长得更多,我们兄妹工资都长在3000元左右。妈妈,

您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会更高兴的。妈妈,,您走的太急了,太快了为您之子,未曾喂您一口饭,未曾招您扶您一把,您就去了,让儿今生怎能报答呀?

3.母亲

【吴鸿猷】

2010-6-30情感散文

昨天,侄儿将一块煮熟的腊肉捎到我城里的家中,并对我说,他的奶奶说我喜欢吃腊肉,又担心我家中煮腊肉不方便,故将煮熟的腊肉叫侄儿送来。望着眼前厚实、肥瘦均匀的腊肉,我的心一下感动起来,模糊的眼前尽是母亲勤劳朴实、恋儿爱儿的情景。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是没日没夜做活计的人。无论是大集体年代,还是土地下放到户时期,无论是年轻的时候,还是在年老之时,母亲一生都在耕耘着永远属于她的土地,并在耕耘中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在那靠苦工分吃饭的年代,母亲背上从来都会背着一只竹篮,每天收工回家,竹篮里装的不是柴禾就是满满的猪草。那时,父亲在做民办教师,光靠母亲一个劳力挣得的工分分到的粮食往往不够一家人吃,母亲就在做饭的时候将饭做成两份,一份是杂粮,一份是米饭,常常是我们兄弟秭妹吃米饭,父亲和母亲吃杂粮。记得有一次,父亲用发给的肉票买回一些猪肉,母亲把猪肉做好后去叫外婆到家中吃饭,我和弟弟不懂事,趁着母亲出门后,就把一碗猪肉吃了个精光,母亲回家见到后,一点也没有责备我们,只是用手悄悄地擦着眼泪。这件事过了多年,我都感到内疚。你想,在那一两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的年代,好不容易有一次吃肉的机会难道母亲会不想到外婆吗?外婆高高兴兴地来到家中吃不上肉母亲心里不难受啊?这碗肉也许是母亲舍不得吃而专为外婆和她的子女们做的啊。从母亲的眼泪中,我读懂了什么叫孝敬,什么叫母爱。

母亲虽然是农家妇女,更没有什么文化,但对文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更是关心。

我在母亲的臂湾中熟睡,在母亲的臂湾中长大,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不是搂着我讲很多的故事让我入眠就是轻拍着我的屁股唱着童谣催我入睡。“小山羊乖乖,把门开开,妈妈回来了,妈妈来喂奶”这首童谣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小时的我,真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幸福地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

母亲有一件事让我感动一生,这件事改变了我的人生。那是我读初二的时候,二弟在读初一,姐姐在读着高中,三姐弟读书要花很多钱,而家中的条件又不是十分的好,父亲和母亲没日没夜的辛苦也难以保障我们子女们读书的开支,为了让我们完成学业,母亲只得到处找三亲六戚借钱来做我们的生活费,每次看到母亲借钱时的那种窘态样,我的心就有一种不安的感受,多次向母亲提出辍学,但只要一提起辍学的事,母亲就会坚决不同意,每次都会狠狠骂我一顿后再举各种事例来开导我,我最记得她说的一名话是:“既然生了你,就要养好你,家庭困难只是暂时的,只有把书读好后,你才会有出息”。现在回想起来,真的佩服母亲那开明的心境。可以说,有母亲开明的心境,我们兄弟秭妹才会有今天的很好工作和很好的生活,也只有母亲开明的心境,也才有我们的子女一个接着一个地上大学。

在母亲的心中,我永远是她长不大的儿子。去年我身体不适,打了多天的点滴都不见好转,母亲得知后,急匆匆从老家提着鸡蛋和红糖赶到我的身边,待我向她说明病情后,母亲告诉我得了风寒,随即叫我脱下衣服,用铜板在我的身上刮出一道道血痕,刮完后又给我煮了两个糖鸡蛋让我吃下。说来也怪,母亲给我“刮痧”和吃下母亲煮的糖鸡蛋后,我一身轻松了许多。躺在床上,望着60多岁的母亲守在我的床前,我的泪水刷刷地流了出来。

老了,母亲真的老了。那被岁月磨光的活力,那被日月摧毁的强健,那被时光吞噬的青春早已不见。唯一还见的是她那慈祥的笑脸和恋儿、爱儿的心。

每年的中秋节,我都要到野外赏月,见月思母,已经成为我多年的经历。思母之病,更多的是追忆,追忆母亲勤劳的精神和坚韧的品质。

六十年代,物质溃乏,小孩子都盼望过年过节,因为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我也像多数孩子一样,中秋节不到,就天天缠着母亲要月胼,每次缠母亲,母亲都会叫我好好读书,到时一定会

买很多很多的月胼让我吃个够。随后我就会看到母亲没日没夜地在忙碌着编制簸箕、竹筛一类的竹器,并把编制好的器具挑到街上出售后,在中秋节那天买回很多的月胼来满足我们兄弟秭妹的心愿。

可是有一年的中秋节,我却没能吃上月胼,原因是有人说母亲编制竹器出售是搞资本主义,在群众大会上挨了批斗。那时的我真不懂事,到了中秋节那天,仍然缠着母亲要月胼,母亲被我缠得无奈,就把她平时捡失的牙膏皮、废铁等拿到供销社卖后换回半公斤水果糖。这是我一生中过中秋节唯一没吃上月胼的一年,现在我还分明记得,在我当时觉得委屈的时候,母亲眼里闪出一丝奇怪的眼神,这种眼神是我长大以后才知道的“无奈”。现在想想,母亲当时做为30来岁的农家妇女,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理压力是何等之大啊!

这些年来,无论我在小河中跋涉,还是在山道上探求,或者在小城中扑腾,总有母亲那熟悉的身影陪伴着??母亲在我心中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女神。我希望母亲守护我终生,陪伴我度过今后的人生。

这些年来,我没有理想,却也依然地努力着,我没有目标,却也依然地走下去,我一无所有,却也知道自己一无所有也得很现实地面对现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自于母亲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平和宽容的心态。

我知道,人的生命来自一次偶然,是上苍给予的,这个上苍就是伟大的母神。是母亲生育我们养育我们,是母亲的母性力量把一家人团在一起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是母亲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懂得爱,是母亲教会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力量。

我明白,中华民族是一个崇拜女神,重“阴”的伟大民族。正是有千千万万的母亲之光,才能让中华民族的根基坚不可催,才能使生命之门和母性之光让这个绿色星球得以延续。无论是成长时的岁月,无论是事业有成的时候,还是在灾难来临之时,每一个热血男儿都会想到母亲的快慰和安慰。

母亲,伟大的母亲!

妈妈,亲爱的妈妈!

4.母爱

2010-6-29伤感散文

【1】

斌斌,妈妈不愿意离开你。

无数岁月,妈妈都守护着你。

那次我回家,正好在家里的客边上洗头。

你坐在我的身边,看到你鼻孔上凝住了一个鼻垢。

你知道妈妈喜欢干净,就不顾阴阳两界的差别,举手就去擦你鼻子上的脏垢。

你哭了,爷爷看到了我;奶奶说,怎么乖乖的哭了?爷爷马上说,小王回家。

妈妈看着你哭成泪人,冥冥中也许你也知道妈妈的到来。奶奶马上烧纸送人。

斌斌,我的儿,妈妈不想离开你啊。可妈妈不得不走??

【2】

妈妈很想在你的身边。

斌斌,佳节来临,你和妹妹、弟弟一道欢快地玩耍。

累了,都回家。看到父母,他们欢闹着大声喊着:爸爸,我想要什么;妈妈,我想做什么。

此时,只有你,我可怜的儿子,欢快的情绪无影消退,心中渴望着能够象弟弟和妹妹那样,在妈妈的身边欢闹,或者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因为你还是个孩子啊。

妈妈的过早离开,让你失去了这小小的要求!

妈妈看你离开了家门,妈妈就跟在你的身后。在凸凹不平的土路上,你迈着琐碎的步子,似是沉重地走向妈妈的墓边。你在青石围成的妈妈的墓前低声地喊:妈妈,妈妈,我想你——

斌斌,我的儿,妈妈都看到了,听到了;妈妈紧紧地抱着你。也许你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你熟睡了,弱小的身子靠在青石上,那时你才六岁。

妈妈心碎了,妈妈不该丢下你。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博客 辽海散文博客 内蒙古散文博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