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散文两篇

发布时间:2017-01-2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同题散文两篇篇一:2同题散文两篇教案

《同题散文两篇》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能

同题散文两篇

概括两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教育孩子的方式。

3.掌握“叙述式”、“描写式”两个主要写作特点。

4.能感恩母亲,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两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教育孩子的方式。

2.掌握“叙述式”、“描写式”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学习老舍《我的母亲》,体会老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和感恩之情。

一、导入课文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行为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自传性的写自己母亲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

1、字词过关

外甥 肥美 出阁敷衍 份礼 刮痧

2、理出文章层次结构,看哪些段落在记叙人物品行

明确:

(1——3)母亲的家庭出身

(4——11)母亲的优秀品质及对我的培养

(12——16)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三、重点研讨,

(一)、深入探究母亲的性格特征。学生讨论归纳并说出相关事件 点拨:

1、勤劳认真:(1)独立抚养三个子女和寡姐;(2)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3)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2、待人热情:(1)给亲友帮忙,她总跑在前面;(2)有客人来,无论怎样窘,也要设法弄一些东西款待

3、朴实善良:(1)默默忍受姑母;(2)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3)她宁吃亏不斗气

4、坚强硬性:(1)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2)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5、慈爱明理:(1)送我上学,支持儿女;(2)忍痛送女儿出嫁;(3)顺从儿子的婚姻

(二)、母亲对我的影响

1、学到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养成了好客的习惯

3、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

4、给了我生命的教育

四、鉴赏语言特色(课后作业第二题第一部分)

a)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

b)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c)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主要目标:学习罗曼加里的《我的母亲》,体会西方女性的性格特征

一、作者简介

罗曼·加里是波兰人的后裔,跟随着母亲在立陶宛长大,母亲对他寄予了厚望,从小就到处夸耀他是一个天才,遇到有不识趣的邻居说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或者用别的方式侮辱了罗曼·加里是,母亲就会带着罗曼·加里是打上门去,让他们睁大自己的眼睛,看看眼前的天才,他将会接触到当代的所有大人物,“他必将成为驻美国的大使”。14岁,罗曼·加里是随母亲逃到了法国的尼斯,后来考上巴黎的大学学法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罗曼·加里是参军入伍,先是担任射击教练,而后迅速成为法国的王牌飞行员。在伦敦、非洲和诺曼底战役中,罗曼·加里是驾驶着战斗机,立下了赫赫功勋。母亲的话得到了应验,他不但见到了英国女皇、丘吉尔、戴高乐,并且和后两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庆祝战争胜利的战地集会上,罗曼·加里是自编自导自演了话剧,将台下的戴高乐等人逗得前仰后合。1945年,罗曼·加里发表了处女作《欧洲教育》。

二、初读课文,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 第 1-8 段 ), 通过描写母亲前往部队看望儿子的一个场面 , 来展示她张扬的个性。

第二部分 ( 第 9-11 段 ), 通过回忆 " 我刚 13 岁 " 时的家庭生活 , 表现母爱的一个侧面。

第三部分 ( 第 12-21 段 ), 通过回忆母亲的多个预言 , 表现母爱的又一个侧面。

第四部分 ( 第 22-31 段 ), 仍是通过回忆往事 , 来刻画母亲 , 表现母爱。

第五部分 ( 第 32-42 段 ), 写 " 我 " 探望病重的母亲。

第六部分 ( 第 43-56 段〉 , 是全文的高潮。写尔后的三年多的时间里 , 是母亲死前写下的近 250 封信 , 给了儿子战斗到胜利那一天所需要的力量和勇气。

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讨母亲的性格特征

1、乐观:(1)对儿子获取巨大成就的种种预言;(2)对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

2、独立:(1)自己将儿子抚养成人;(2)独自承受病痛的折磨从不抱怨;

(3)活到老,忙到老,独身到老

3、慈爱:(1)自称素食者,把肉让给儿子吃;(2)多种情况下想办法鼓励儿子;(3)精心设计的母子别理

4、张扬:(1)前往部队看望儿子的场面;(2)把皇军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归功于儿子。

四、归纳本文特点

作为记人散文 , 作者主要是通过言行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受篇幅

限制 , 不可能事元巨细 , 把母亲的一生都写进去。所以 , 又精心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若干片段。 这样 , 一个片段表现母亲的一个方面 , 合在一起 , 就完成了母亲整体形象的塑造 : 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克己无私地关爱儿子 , 更注重意志品质、爱国情操、树立自信方面的培养 , 而且还方法得当。

此文是由儿子来记叙母亲 , 所以 , 自始至终都穿插着儿子对母亲的各种感受。比如 : 受到鼓舞 , 增强了勇气等。其作用之一 , 仍是烘托母亲 , 突出了母爱的伟大与影响力 ; 作用之二 , 则是借直接抒情 , 把母子之间的骨肉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开篇就推出母亲大声预言的特写镜头 , 使母亲的张扬个性与独特表现方式展露 无遗。中间部分又预设伏笔 , 层层铺垫。至结尾 , 与伏笔照应 , 给读者以情理之中、意 料之外的心灵震撼。这种追求戏剧性效果的写法 , 带有小说化的特征。

第三课时

主要目标:比较两篇课文中母亲形象的异同

一、比较阅读,探索品味。

1.再次速读课文。(分组读文)

2.教给速读方法:一目五行,抓住关键词。

3.展开讨论,并派代表(1 人或多人)上黑板填写对应的表格。看看哪一

表发言,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纠正)

5.评价、鼓励。(老师)

〔这一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表演),“以最轻松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理解、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互动中增长了认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二、重点归纳,整体感悟。

俗话说:“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每一位母亲在抚养自己孩子的同时,必然施以一定的教育。课文中的两位母亲无一例外。在老舍文中,我们虽然看不到母亲如何教育他的孩子,但“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母亲给“我”的教育,不是言传,而是身教。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最传统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这一教育方式贯穿于全文始终、贯穿于作者对故事的叙述(在表格“写作特点”栏板书“叙述”)之中。而罗曼·加里的母亲又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呢?课文中写了母亲很多鼓励我的语言,有嘴巴说的,有信里写的。因此,鼓励是教育的一种最佳方式。同时还有行为。

〔该环节是教育难点,不能一步到位,由老师先完成一部分,“授之以渔”,学生仿做,触类旁通,教与学达到有机结合。〕

明确:

老舍的母亲——重身教——中华传统含蓄谦让,宽厚待人理念的体现

罗曼加里的母亲——言行并重——西方文明积极进取,张扬个性精神的体现

三、课外拓展。

1.每个人都有母亲,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应该感谢母亲。请回忆你的母亲的两三件事,看看你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体会母亲对你的爱和教育。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作文。

2.查找其他写“母亲”的文章,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篇在课堂上朗诵。

3.查找一首关于“母亲”的歌曲。唱给大家听。

4.查找收集有关母亲的中国古典诗词名句。

同题散文两篇篇二:同题散文两篇教案

同题散文两篇教案.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 《我的母亲》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

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容,丰富文化素养。

二、德育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深厚内涵和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延伸拓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包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的话题,同学们一定还会记得我们小时侯经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再唱一遍。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胡适先生的人生经历,再一次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二、胡适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祥。 质问:依据事实问清楚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2、学生自由阅读,批注文章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1)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2)勾画出文章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以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了什么?

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深层的内涵和写作方法。

1、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章,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好象与课文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以外,还花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3、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的母亲管束我很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是“严父”?

(3)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忍的地步,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的侮辱。

通过以上这些事,表现了母亲以下的品行: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对我严格要求,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话伤人感情。

五、拓展延伸:

1、从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积累中将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2、母亲节快到了,你讲给母亲送一件怎样的礼物呢?为什么?

3、代表胡适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母亲 罗曼加里

教学目标:

1、品味课文中充满感情的语言,抓住关键词句品析人物的内心情感。

2、了解母亲身上表现出的坚强,走进一位伟大的母亲,感悟亲情。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愧疚及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通过言行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比较分析两篇《我的母亲》的异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母爱,珍惜亲情,并学会善待父母。

教学方法:品味语言 比较阅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母爱光环的照耀下成长 ,在母亲的目光的关注下成长。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外国的母亲,了解一下她是怎么用爱来教育和培养孩子的。

二、新课内容:

(一)通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母爱的伟大。

第一部分(1段),通过回忆“我刚13岁”时的家庭生活,表现母爱的一个侧面——克己无私。

写母亲总要设法给儿子弄点好吃的,比如一盘牛排,母亲“从来不吃这些肉”。然而有一天,儿子发现,母亲“正仔细的用小块碎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于是明白,母亲成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是为了把有限的肉省给儿子吃。

第二部分(2-4段),仍是通过回忆往事来刻画母亲,表现母爱——坚强。

写“我16岁时”,母亲的工作更加劳累。直到有一天她“瘫在椅子上了”,“我”才知道母亲“多年来一直对我隐瞒的疾病——糖尿病”。这里,母亲的坚强得到了显现。同时,仍是在写母爱。因为,她的坚强源自母爱——是“对我的美好前途的憧憬支撑着她活下去”。

接着,写“1938年我被征入空军”,后来巴黎失陷,“我”辗转到英国,一直到收到母亲的来信,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及鼓励。

第三部分(5-6段),全文的高潮,母爱到了极致。

写尔后的3年多时间里,是母亲死前写下的近250封信,给了儿子战斗到胜利那一天所需要的力量和勇气。

这一部分把母爱推向了极致(不仅在生前,还延续到死后。连让儿子有个心理准备都考虑到了),把文章推向了高潮。

三、分析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1、作为记人散文,作者主要通过言行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文中精心选择了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片段,一个片段表现母亲的一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完成了母亲整体形象的塑造: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克己无私的关爱儿子,更注重意志品质、爱国情操、树立自信方面的培养,而且方法得当。

2、作为儿子记叙母亲的文章,文中自始至终都穿插着儿子对母亲的各种感受。比如:受到鼓舞,增强了勇气等。

作用:一方面是烘托母亲,突出了母爱的伟大与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借此抒情,把母子之间的骨肉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文章中间部分预设伏笔,层层铺垫。给读者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心灵震撼。这种追求戏剧性效果的写法,带有小说化的特征。

四、比较阅读两篇课文:

1、两篇文章中的母亲形象有什么不同?

老舍的文章中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另一篇课文则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的母亲形象。

2、两篇课文中,作者都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母亲的?

都通过日常生活事件来写母亲,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母爱的伟大。

3、比较两篇课文中使用的小说化写法:

老舍的文章中主要是指细节描写的细腻、真实和人物刻画的丰满、亲切;

罗曼·加里一文的小说化主要表现在伏笔、铺垫、照应的运用上,形成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戏剧性效果。

4、比较不同作家的语言特点:

老舍的语言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而且,喜欢在叙述中插入哲理性议论,起到深化主题、抒发情感的作用。

罗曼·加里的语言质朴、明快、口语化,富有个性特征。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习题

同题散文两篇篇三:同体散文两篇《我的母亲》教案

同题散文两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多次遭受心灵的砍伐。自尊却缺乏自信;渴望关爱却漠视一切;语文基础差却厌恶语文学习;知识面狭窄却丧失阅读的意识和方法。“不读书”、“不会读书”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通病。教学实践发现,要想让语文课变得有趣,必须让气氛活起来,只有让学生兴奋起来,乐学场面才会出现。所以,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适时适当穿插一些有趣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教学重点

1.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能概括两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教育孩子的方式。

3.掌握“叙述式”、“描写式”两个主要写作特点。

4.能感恩母亲,学以致用,能够表达对亲人的爱。

教学难点

1.概括两位母亲的性格特征和教育孩子的方式。

2.掌握“叙述式”、“描写式”写作特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在动情的歌曲铺垫中,娓娓道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悠悠母爱,难以尽言,让我们记住母亲为我们的付出,让我们铭记母亲的恩德,让我们共同走进《同题散文两篇—— 我的母亲》,思考这又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她对“我”有着怎样的影响?而“我”对母亲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呢?

二、朗读理解

教师讲解要求:1.读得有竞争氛围,教师不指名,自己争取机会。

2.读得有激情 ,全身心投入,完美演绎。

3.读得有收获,不动笔不读书,读后能复述故事梗概。

4.听得能投入,认真感受文本。

5.听得有鉴别,听出对错。

学生复述课文,教师评价、鼓励。

〔这一步采用朗读表演形式,让学生比勇气,比朗读技巧,比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比出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情感。更重要的是给学困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探索品味

1.分两组,再次速读课文,准备回答问题。

2.教给速读方法:一目五行,抓住关键词。

3.展开讨论,并派代表(1 人或多人)上黑板填写对应的表格。看看哪一组填写得最好。(不要求答案统一、标准)

四、板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两篇 散文 同题散文两篇ppt 为生命喝彩散文同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