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解读

发布时间:2017-01-2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解读篇一:散文阅读方法分析解读

散文阅读方法分析解读

weixuan

本学期期末测试中,记叙文类的阅读文本是一篇散文,阅卷之后,得分率不高。为此,以七年级期末测试题为例,分析解读散文的答题技巧。

真题再现:

期末测试题:(三)阅读《野菊花》一文,回答19—22题,(13分)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氅,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襟;紫燕和 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吟咏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项,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从发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翮(翮,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轮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循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圃。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窜,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纛,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这篇测试共设四道小题:

19.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20.第⑤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2分)

21.请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2.读完全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方法指导:

首先分析这四道测试题的考点及答题思路:

第19题是从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来设题的,要求考生能从全文的角度找出野菊花的特点。

第20题是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设题的,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此题已经降低了难度,给出了具体写作手法“衬托”,只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手法才能回答此题。

第21题是从语句赏析的角度设题的,学生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回答。

第22题是从体验感悟的角度设题的,要求考生从对文本主题的理解,迁移到生活的实际之中,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回答自己所悟出的人生启迪。

然后根据所设题型,具体解读答题的技巧:

一、从整体角度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的主题。

从全文来看,作者写野菊花是为了托物言志,借助于野菊花的野性美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活着就要勇敢,活着就要尽情。这个主题可以从文章结尾段找到: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由此可见,作者在借助于某一事物表达自己人生见解的抒情性散文中,通常要对所托之物进行细腻地描绘,突出这一事物的特点,而通常又把事物的特点集中在几句话中,或者运用拟人化的词语自然概括出来。

明确了这类文章的基本写法之后,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我们可以很容易在文章的主体部分找到野菊花的野性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章第⑤⑦⑧三段中非常突出地概括出了野菊花的“①不任人摆布,②不禁锢自己,③不固守现状”三个特点。

二、积累各种写作方法知识,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散文中运用的写作方法很多,一般在测试中只能考到其中的一点,如上文的第20题就考了衬托写法的作用分析。首先应该明白“衬托”这一写法适用于某段,如文中的第⑤段内容,作者描写了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目的是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或不任人摆布)的野性美。再看文中第④段内容,同样运用了衬托写法,作者描写了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内容,目的是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

常见的写作方法,我们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积累,如: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先抑后扬、联想与想象、象征等。

三、学会赏析作品语言,在具体分析中把握表达效果。

赏析语言、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是记叙文测试中最基本的一种题型。回答这种题型的基本思路是: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也可以从描写方法、词语运用、写作方法、句式等角度分析,如上文的第21题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从划线句子看,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野菊花鲜明的战胜者形象,表达了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再如第⑦段中“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一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赏析:

从表达方式方面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描写与抒情的综合表达方式,高度浓缩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菊花的色香的浓郁和不羁,表达出作者对野菊花的野性生命力的由衷赞美。

从修辞方法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方法,赋予野菊花以人的精神、形态,将她的颜色比做流动的河、瀑,将她的药香比喻成动态的云、雾,形象夸张而不失真实,高度浓缩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菊花的色香浓郁和不羁,表达出作者对野菊花的野性生命力的由衷赞美。

从写法方法方面分析:这句话通过视觉和嗅觉的角度,采用化静为动的写法,感官体验丰富,高度浓缩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菊花的色香浓郁和不羁,表达出作者对野菊花的野性生命力的由衷赞美。

从句式方面分析: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句式,整齐对称,高度浓缩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菊花的色香浓郁和不羁,表达出作者对野菊花的野性生命力的由衷赞美。

四、由文本主题拓展到生活现实,体验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测试最后一题,通常是一道体验感悟题,这是由文本迁移到现实生活的过程,也是对考生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考查。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题,考生在阅读时应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文中的具体内容,进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阅读中能够做到有意识的情感体验,能增强读者的情感活动,让读者深入体验作者内心情感,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见解,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这是阅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文章、陶冶情操的目的。

如上文的22题,回答时既要联系文本主题,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语言要流畅。回答示例: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五、平时注意积累阅读技巧,考场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要把握答题三原则。

1. 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 忠实于原文。散文阅读题的答案基本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把问题回到原位,结合上下文找答案。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结合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 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目。

二要积累常见的散文表现手法。

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具体写法是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进行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引出重要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可以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想象: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有两种,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曾体验过的事物形象,叫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体验,设想出自己没有直接见过的形象,叫创造想象。

联想: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活动。联想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相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外事物的一种联想。相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特点(或外形相似,或精神相似)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相反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的联想。因果联想,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联想。

以小见大:小中见大,表现人物、事物的本质。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三要掌握几种常见的答题技巧。

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概括文章内容尽量利用原文语句,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

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答题形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2.品味散文语言,概括表达效果。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含义。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的具体意境 、人物性格分析特殊的表达效果。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在文末: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总结全文,深化主题;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3.抓住文眼,理解全篇。

所谓文眼,指作者构思谋篇、布局行文的引发点,起到领起全篇的“警策”作用。文眼可以是一句话或一个字,常常是在文章较重要的位置。

阅读散文时如何找文眼呢?虽然文眼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固定,但也有规律可寻。清人刘熙载说:“眼乃神光所聚??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这就为我们说明了找文眼的规律。

散文解读篇二:如何解读文艺性散文

如何解读文艺性散文

作者:周长海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09期

高考中的散文阅读可分为文艺性散文和非文艺性散文两大类。其中,文艺性散文又以其小中见大的精巧构思、形散神聚的巧妙结构、优美隽永的精妙语言、多彩曼妙的感人意境而在高考中频频出现。文艺性散文的解读点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高考实例,试就其中的句意理解题略谈几点。

一、找中心句,把握主旨

中心句一般指总起句、过渡句、总括句、文眼句等。对它的解读,首先应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在解读文章过程中,我们不妨思考两个问题:全文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

2001年全国卷考了散文《门》。其中第一题是这样设置的——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从标题看,本文属托物言志散文,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从语句出现的位置看,所提问题句在全文首句,属总起句,有引起下文和统摄全篇的作用,需在总体感知基础上把握主旨。通观全文,文章的思路是这样的:第一段,起始段,提出作者观点;

第二段,紧承第一段,说明即使是人们最熟悉的家,也不知门后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第三段介绍各种各样的门,初步揭示门的象征意义;第四段介绍各种各样开门方式;第五段,集中阐释门的象征意义;第六段,集中阐释开门、关门的含义;第七段,进一步阐释人生就是由不断的开门和关门组成的;第八段,收束全文,进一步阐明关门所蕴涵的哲理。通过对文章思路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写“开门”“关门”的句子不少,但直接阐述“开门”“关门”含义的句子主要集中在第六、七、八段,特别是第六段:

原文: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由。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在对上文的思考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

2000年的全国卷考了托物言志散文《长城》,其中有一题是这样设置的——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此题的正确解答同样离不开对文本整体思路和内容的确认、整合。文章第二段至第七段非常清楚,它是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象征意义的概括: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第八、九、十、十一段揭示了现在长城的象征意义:自信、开放。所提问题在文章最末段,看见它是总括句,需联系全文思考,而题目提示也强调了这一点。通过分析,问题答案主要与揭示现在长城象征意义的有关段落有关,也即跟第八、

九、十、十一段有关:

原文: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和体育明星。照相机喀嚓喀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我们逆向推求,第十一段的“但人们告诉我”与第十段的“你不语”呼应;第十段的“你不语”与第九段的两个问题照应;而第九段的两个问题又与第八段内容相关

散文解读

。通过以上分析,再对提问语句关键词做些揣摩,我们不难概括问题要点:①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

二、抓含蓄句,揣摩含义

含蓄句往往有双层含义,字面义是明河,言外义是潜流;字面义是手段,言外义是目的。解释含蓄语句的途径多种多样:依靠语感,揣摩含蓄内容;联系语境,辨识含蓄内容;明确意图,剖析含蓄内容;结合背景,剖析含蓄内容,等等。不管运用哪条途径,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揭微显隐,揣摩句子深意。在具体解读过程中,我们不妨思考两个问题:句子的表层意是什么?深层意是什么?

2001年全国卷《门》中有这样的考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主要原因。

原文: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舆秘在

散文解读篇三:高中散文解读初探

摘 要:从散文的特征出发,看标题,理思路,联背景,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从词语、修辞、句式等角度品味散文语言之美。

关键词:散文;解读;内涵;语言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从散文的特征出发,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欣赏构思的精妙,品味语言的优美。

一、对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抒发情感的文体。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联系背景,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中心。

(一)看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看散文的标题,可以明确描写对象。如《荷塘月色》、《合欢树》、《汉家寨》、《小狗包弟》等;有的从标题中也可以初步确定散文类型,如《荷塘月色》属写景抒情的散文,《合欢树》属于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小狗包弟》属叙事散文,《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属哲理散文;有的标题还可以暗示情感基调,如《动人的北平》,“动人”二字可以看出林语堂对北平的喜爱,《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二字可以看出鲁迅对刘和珍的哀悼和讴歌。所以,读散文题目,有提示文本内容,暗含文章主题的作用。

(二)理思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再“形散”的文章,也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一定要理清行文思路,才能把握文章思想情感的变化,才能在“卒章”中准确地领悟其“志”。

1.通览全文,寻找关键词句

即画出各段中的中心句,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观点句。将这些关键句一联通,文章的行文思路或思想情感脉络毕现,文章的就主旨显而易见了。比如《汉家寨》一文中,抓住过渡句“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我走进汉家寨时”,“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我们就迅速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划分部分,分清层次

对于找不出段间提示语,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或哲理散文,可以采取分层归纳的方法,即逐段划出中心句,再分析层次,理清层关系。如哲理散文《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中,文章关于时间的论断很散,但逐段概括后,理出了三个层次:第一部分,时间是什么?第二部分,我们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第三部分,时间怎样对我们?这样一分析,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路,就了然于胸。

(三)联背景

通过“看标题”“理思路”,我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有了初步的把握,但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不得不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经历。比如《汉家寨》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文学界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许多作家的创作中都出现了“商品化倾向”。当时的文坛要么吟风弄月、无病呻吟,要么互相吹捧谩骂,剩下的就是对西方的文明进行献媚和娇嗔。张承志说:“我只是一个作家。我永远不是走红的文字商品的贩卖者,永远不是流行思潮顶峰的泡沫。我独立地表达而已。”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的危机感促使他写下了两本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传达出民族传统不能丢,民族精神不能丢,民族气概更不能丢的思想。结合背景,我们理解的“坚守”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于不毛之地中坚守着生存,更应该该理解为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对“信仰、精神、传统”的执着的守侯。从深层次看,坚守精神就是我们汉民族坚守的一种民族精神。

二、对语言的品味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因此――首先学会品味语言,才是真正走进散文世界。

(一)品味语言,分析字里行间的意蕴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传出来的,对散文思想内涵的理解,离不开对语言的分析、品味。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写的是北平的秋天,为什么题目用“故都”的秋,而不用“北平”的秋?品析起来,“故都”二字不仅饱含着作者对北平的深切的眷恋,而且潜藏着浓浓的文化底蕴。再与秋结合,暗含着一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境界,秋之文化的浓浓的悲凉气息弥漫在故都的每一幅秋景里,沿着这样的指向来赏秋景,是“颂秋”还是“悲秋”之惑就迎刃而解,《故都的秋》实则奏响的是悲凉的颂歌。

(二)品味语言,体会表情达意的效果

好散文的语言是优美凝练而富有文采的,但不同的作家又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不同往往体现在句式选用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比如,林语堂《动人的北平》中的语言形象而富有诗意。“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用比喻的修辞,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形象的表述,充满诗意。再如:“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比喻形象生动,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六字句结构,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有诗一样的韵味。

(三)品味语言,感知遣词的精妙

散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一篇优秀的散文,在遣词造句上也十分讲究。鉴赏散文的语言离不开对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的品味,感知其美妙之处,领悟其深邃之意。

动词的运用,能使描绘的东西马上“活”起来,用精选的动词来描绘事物,不仅使这种描绘显得十分生动,还很有暗示性与启发性。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照应了前文“月光如流水”,不仅写出了月光的柔和与明净,还更好地表现了月光光量很大,自上而下毫无遮碍地普照的情态。

叠词的运用能突出事物特征,有音韵和谐之美。《荷塘月色》中的许多叠词,所用字语虽寻常,作用却精妙。如“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不但读起来和谐悦耳,而且描写得形象生动。“曲曲折折”写出了荷塘全景,给人以总的印象,“田田”二字形象地写出荷叶的茂盛,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机的风姿。

当然对词语的品味不仅仅是动词、叠词,许多形容词、名词、甚至量词都很有表现力,需要品出味道,品出意味,在此不一而足。

总之,散文的语言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形式与思想的内核是高度融合的。所以我们解读散文时以语言为抓手,不仅要感受语言之美,还要领悟语言背后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解读 精美散文解读 散文解读方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