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2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高中是散文篇一: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完美版)

文学类文本复习教学案——散文

散文鉴赏的基本常识

一、散文鉴赏的基本要求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散文的基本 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散文鉴赏的要求: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散文的基本特征

散文的构思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就是散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所谓“神不散”就 。所谓“形散”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

表达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线索:散文的线索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散文的凌乱材料就是被一根中心线,或者思想线索,或者情感线索,或者时间线空间线牢牢地牵引着。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

三、散文的类型

(一)抒情散文 ( 《荷塘月色》 《春》 ) 《白杨礼赞》

抒情散文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的散文样式。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象征)。抒情散文类型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1)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形写声写色味、情态,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来抒发感情,采用的手法,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时间、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2)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写貌传神,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多托物言志、象征、人格化手法。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有的自然景物,被作者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叙事散文(《背影》《金岳霖先生》《纪念刘和珍君》) 叙事散文是一种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叙事散文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情的本质,或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叙事散文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记叙事件常往往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或片断;描述人物,只选择最突出性格的某一方面。以记叙、描写为主,也有议论、抒情,情感多含蓄,通过场景渲染、环境烘托、人物描写流露出来。

(三)哲理散文 ( 《人是思想的苇草》) 哲理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样式,主要包括杂文和小品文。文笔自由灵活。它通过刻画某种具体形象,将作者要表达的哲理寓言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来启发读者,让读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种散文。一般采用象征手法。

三、散文表达技巧的基本常识

(一)表达方式

1.记叙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描写

(1)肖像描写:描写相貌、神情、打扮,以形传神,揭示身份个性,传达内心世界,甚至还可以暗示人物际遇。

(2)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举止,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3)语言描写: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描写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性格。

(5)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①生动再现景物特征,②渲染一种气氛(氛围),③烘托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情感,④为议论、抒情作铺垫,⑤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主要有以下作用: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 ;③烘托或强化人物性格;④表现主题(如《祝福》开头和结尾部分的鲁镇祝福场景) 。

(6)细节描写:描写小举动,小事情,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可以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个性特点。既可精雕细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白描手法) 。

(7)白描手法:不用语言修饰,寥寥几笔勾勒出形象或环境,效果是简洁传神。

(8)描写角度:①动景与静景,②远景与近景,③仰望、平视、俯看,④整体(面)与局部(点) ,⑤视觉、听觉、味觉与触觉。

3.抒情

(1)直接抒情: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所谓直抒胸臆,具有强烈性、震撼性的效果。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叙事抒情,③托物抒情,好处是含蓄深沉。

4.议论

(1)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散文中的议论,其作用:①表明作者的思想情感,即点明中心,又称 “画龙点睛” ;②揭示事件的意义,发人深省;③结构上,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2)议论类散文,按照思想或者情感的线索,形成明确的基本观点。

(二)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感情,能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一人称在结构上有线索作用。 (鲁迅《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

2.第二人称:①拉近距离,形成对话,②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抒情,③有时运用人格化手法,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朱自清《绿》)

3.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自由地反映生活。

(三)散文的基本结构

(1)总领—分述—总结。(总-分-总)

(2)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

①以时间为序; ②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 ③逐层深入。

(3)横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展开。

①以空间为序 ; ②以题材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 。

(四)常见的表现手法

1.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延伸写作的范围,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使主题更深刻;使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2.虚实结合 :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包括三种类型:①虚幻世界和梦境,②回忆往事、历史。③想象、设想之境。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3.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的某一特点,形成反差,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某种感情。

4.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可分为正衬和反衬。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5.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与物烘托人物,或以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侧面描写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这样写玛格丽特的美貌的:“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 ”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 《口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铺垫:在写主要人物前,先写一些相关的材料,作用是蓄势,蓄情,突出主要人物。比如《背影》 ,在写车站送别前,文中写了祖母去世,家道衰落,父亲失业,典当家产一些列不幸事件,这些描写就是为了铺垫后文的父亲车站送别。

7.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8.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 ,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白杨礼赞》 《海燕》等。

9.托物言志(托物抒情):借助某个事物形象含蓄而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如《爱莲说》 。

10.人格化手法:将动物、植物及非生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抒发作者感情,从而突出文章中心思想;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抒情意味。如朱自清散文《春》等。

11.以小见大:就是以小切口、小侧面、小题材等反映大主题。以小见大”构思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内涵深刻,它适用于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文体。有托物言志,例如《爱莲说》 ;有以物喻人,例如《海燕》抓住看似平凡细小的事情,以此体现重大的主题,深刻的思想。

12.引用: ①引用神话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②引用诗词:丰富文章内容,可增强文章的文学(文化)色彩,使文章语言典雅,有诗意。 ③引用名言:证明作者的观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3.设置悬念: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可以吸引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14.扬抑: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以前面为铺垫,效果是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

象形成反差,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15.动静结合:效果是:以动衬静,或者以静衬动;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动感和生机。

16.点面结合:概括交代是面,写具体事件是点;叙述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具体情节是点。点面结合可以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物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1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18.借古讽今: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或表现作家的思想情怀。

(五)语言表达

1.修辞手法:

(1)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

(2)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

(3)拟人(比拟):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

(4)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5)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6)排比:节奏鲜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

(7)反复:起强调突出作用,语势紧凑连贯,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8)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读者。

(9)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强烈,增强感情。

2.词语运用: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3.句式运用:

(1)长句短句结合:①长句:字数多、结构复杂的句子。长句的特点是结构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精确。一般用于书面语。②短句:字数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短句的特点是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一般用于日常谈话、演讲、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文。

(2)整句散句结合:①整句: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或相近的句子,主要是排比句和对偶句。整句的表达功能是气势贯通,形式整齐,音节和谐。②散句:结构不整齐,形式错落的句子。整句以外的句子均可称为散句。整句的表达功能是灵活自然,能加强表达的亲切意味。整句与散句结合得好,整齐中有变化,参差中见匀称,能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又连贯畅达。

4.语言风格特点:

(1)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 ①平实(朴素),形象生动,华丽多彩;②简洁凝练,浓笔重彩;③精辟深刻、富有哲理、含蓄委婉,通俗浅近,幽默诙谐;④清新优美、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清新雅致等。

(2)关于叙事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一般口语化,有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符合人物性格。

四、常见题型

题型大致可以归为几类: 概括要点或主旨探究、形象分析、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语言修辞。

高中是散文篇二:优秀抒情散文

一纸红尘,半世明媚

2013-11-24 15:17 作者:花谢无语1013人读过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人生,诸多精彩,在记忆里回放,又一一闪过,我只站成一树独有的风景,但求微波不兴,荣辱不惊。

-----题记

当我再一次用键盘敲打出一行字,那些字,就在我的指间开出一朵朵花。就好似萦绕心头,再也抛不开的那抹牵念。即便,是以无关风月的文字形式出现,也是或深或浅的想起。当繁华落尽,凝神,伫足,梳理那些素笔勾勒过的痕迹,用眷眷柔情,反反复复的默数,时光微恙,喜悦,终是多过忧伤。

那个灵魂深处给予温暖的人,已然是篆刻进心里的字,于各种情绪重叠之时,念起,一半欢颜,一半眷恋,是岁月无与伦比的馈赠。情,不论深浅,醉,便是这一眼的缘,萍水相逢也可用一生去书写。就如一只蝶,极尽风韵的舞蹈,不奢求,会在一朵花间皈依,只张扬美丽,舞出一程入骨相思。

那朵花儿,就依着光阴生长,风起时,摇曳出淡淡的香,将心事静静释放,是一抹清浅的芳菲。有云朵,化作蝶,幻做叶,在青天悠然的起舞,极近的婀娜,也只是跟随风的足迹,天涯海角,落满了心的期许。人生的种种际遇,忧伤和喜悦,如桃花流水,空谷清音,并不值得炫耀。

都只若是萍水相逢,是岁月深巷中一抹禅意的时光,无需倾城,但求倾心。光阴缓步而行,只将寒凉与温暖,轻握在手,用心体会就好。乐而不极,逆不生悲,是悠然入世,淡然迎对的美丽。( 散文网: )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感叹时光流逝的速度。就如同一阵风吹过,一颗沙尘迷了眼,揉过了,再睁开,也许眼前就已经变换了人间。所有的际遇,不过是一场水面行船,舟行过处,泛起的涟漪,不断地扩散、扩散、再扩散。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直至最后消失,一切光亮收敛,遁入黑夜,微波不起,恍若是黎明前夕的平静。

也许,一灯如豆之时,会突然的想起一些人,一段记忆,那曾于月下挽起的清风,于花前邀约的微雨,也不过是心里渐生的清愁,最后,化作一声叹息。多繁华的往昔,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距离,我们,终究是回不去了。

季节的转角处,秋情已片片晕开,如一只蝴蝶飞入沉睡的花蕾中,是不小心的惊醒。于是,有水一般细密的柔软,不经意间流淌进心怀,羽化了杂乱无章的心情。那些,在季节之上悬挂的忧伤,被岁月磨折尽了棱角,风干之后,又再一次圆润的生长。只是这一次,是用恒久的等待长成了一棵相思木,隔着远空,也要竭尽的摇落整个世界的欣喜。

雨,夜半而落,淅淅沥沥,仿佛是岁月长长的线,一端系着等待,另一端系着牵念。翻阅信笺,看昨夜随雨而至的留言,短短的三四行字,无一不是倾尽了爱恋。不语浅笑,心

思,婉转在落花的窗台,看着依窗轻轻滑动的雨滴,湿润的空气,好像弥散着松香的味道,恬静而安暖。

极目远空,遥望,是一团浓郁的雾色,有着岁月沉淀后的灰白。思绪掠过,千万里云端,在所有的清亮之上,看到一抹笑容荡漾。心,微微一动,和着雨声的滴答,指尖抚过微凉的纸张,随手写下这沁满清宁的文字,一种叫做幸福的感觉,便开始,在心底滋长。

时光,总是深浅错落,如写在纸上的字,每一个句点都是岁月长河里的星子,或影射弯折,或浩瀚广阔,那是一个无法衡量的尺度。不刻意,不执意,就顺着心意,依着光阴,从容着悲喜,如此就好,无需读懂。

用遥远的牵念,凝望季节的深处,一枚粉饰的馨香,依旧在枝头摇曳,思绪悠悠。回眸,浅笑,触摸岁月的温情,点点滴滴,都是心的律动,用拈花之素念,于指间晕开暖意融融。目光向远,掠过深冬梅花开处,漫过春日山花开处,走过盛夏繁花开处,看一程岁月,途径四季斑斓成梦,生命,巍然而立又是一秋。

流年恰似眼中泪,一点一滴总关情 2013-11-27 15:56 作者:花谢无语4460人读过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来,穿过千年守望的风月,手捧一百零八颗舍利子,用如水的心思做弦,串成沾满岁月尘香的念珠,赴一场花草满径的相约。你可知,那随风起舞的绵柔曲线,就是前生一朵花于烟火中瘦尽,只将精魂幻化成颗颗圆润的相思骨,刻满了轮回的救赎。

----题记

一直想做一个简单而安静的女子,闲来品茶,写字,梳理心情,打扫尘埃,只恐心事积怨太久,会郁郁成愁。字写好了,用微笑装裱成画,悬于心墙之上,日日守,夜夜访,直到相思渐生,想念,又发新芽。流年,如一盘散沙,即便所有心思用尽,也拉不近那一重一重的天涯,只得将清影藏于月光下,听一首老歌,反复到连思绪都沙哑。

或许,可以将脚步走得清浅些,再清浅些,刻意绕过那半程烟沙,就如同墙角的紫藤花,总于夜半开的无声无息,谁人敢评说,那不是清喜。可否,也学紫藤花,守一处光阴禅意的栖居,让心灵可以沾满了浮生的醉意,掬一抹微笑兀自的开,兀自的落,而后,只伴着时光安静的老去。

从不曾埋怨,时光在眼中渐次搁浅,纵使千帆过尽,你的记忆仍在心里,翻卷出一幅画面,影射流年。往事,已如烟。曾有水墨青花般的句点,纷飞在指间,回眸,也只是刹那芳华的流转。只一个转身,思念,就定格永远。问青天,借慧眼,将万千纷扰看穿,情来情去,且让情随缘,得一念安然,无需感叹。

错过,皆因情深缘浅,若微笑,心无苦寒,若向暖,亦可明媚生烟,若无悲无怨便可换得朗朗晴天。红尘有爱,心存感念,笑看风月,淡则坦然。用心的脚步,穿行于风尘俗世,过往的繁华与疏离,都可淡淡随风。我所在意的,不过是这清浅于指间的一抹葱茏,只随着心情,便可轻吟出一段平仄的流年。每每在轻舞霓裳处,倾听来自灵魂的呼唤,心里轻触的时光,总会油然而生,荡漾成温软的微笑。( 散文网: )

纵使光阴模糊了容颜,却也是仅用一笔倾心,就典藏了生命里最至真的厚重。风起的日子,我静卧晨曦的光中,静静守望,默默聆听,用水润的心剪出一段过往,盈一抹淡然,笑看青山绿黛暖融,远雨微凉。又把思念落笔成行,和着深深的感悟凝结成笑语,轻拥流年沧桑。

喜欢静享晨起的这段时光,平复所有的杂乱,转换成一种安逸的语言。无非,是为寻一个明媚的出口,以解万事烦忧。可是区区蝇头小字,只言片语,又怎可压制住万顷波澜的汹涌。所以也学友人,闲来读韵,默颂千风,只是落笔,仍旧花团锦簇,沾满

高中是散文

了流年的浮尘。

高中是散文篇三:高中课外散文阅读

篇一:高中课外散文阅读

篇二:高中课外散文阅读

四、散文(10部)

45.《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便览古文发展的最佳范本

47.《朝花夕拾》/[现代]鲁迅: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48. 《朱自清散文精选》/[现代]朱自清:真和美的结合

49. 《梁实秋散文》/[现代]梁实秋:淡淡的氛围,自有一种韵味

50.《杨绛散文选》/[当代]杨绛:处处随心所欲,又处处颇具匠心

51. 《毕淑敏散文集》/[当代]毕淑敏:养心的妙药

52.《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当代]余秋雨:借山水风物,探寻中国文化

53.《纪伯伦散文诗选》/[黎巴嫩]纪伯伦: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54.《莱茵河》/[法]雨果:一部极为出色的游记,巴尔扎克称它“是一部杰作” 篇三:高中课外散文阅读

篇四:高中课外散文阅读

高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来源:作者:王荣时间:2014-07-07 09:30:40「」 2014年暑期高中语文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及相关视频推荐

江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2014年7月7日

篇五:高中课外散文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高中 高中写景状物散文作文 高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