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2000字散文篇一:散文知识点 (2000字)

散文知识点

一、散文的分类

1.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 2.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3.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4. 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二、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

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三、散文线索的寻找

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例如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⑹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四、表达技巧: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可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等角度去评价。

1.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议论、抒情

1)描写 按对象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按角度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按笔法繁简分为白描和细描

2)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u 间接抒情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借景抒情: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感情。如《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借写园中的物象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生机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触景生情:作者因情而萌生构思,然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的荷塘月色使得朱自清产生的淡淡的喜悦。

3. 托物言志:即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者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感情等的一种表现手法。要从“物”的特点、“物”与“志”的关系入手,由物探志,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4. 借事抒情:也叫“融情于事”,即通过记述事件来抒发感情。如朱自清《背影》。 语言技巧:运用形容词、动词、拟音词进行直接描写,运用衬托、对比进行间接描写,运用比喻、比拟、通感、移就进行复合描写。

2.表现手法

1)铺垫:交代事情发生的原因或者基础,显示事情发展的必然等。

2) 渲染:对其他事物的细致描写,以突出主要表述的对象。

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描写另外一种相似或者相对的事物,起到陪衬或者比照以突出某种事物特点的作用。

4)象征:用具体事物的太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向。多以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

5)抑扬: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有表扬和批评,为使行文曲折有波澜,往往对描写的事物或者先扬(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2000字散文)后抑,或者先抑后扬,以表达喜欢、赞美或者批评、讽刺的感情。

3.谋篇布局

散文技法主要有线索、顺序、过渡、衔接、照应、详略、点面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等、

五、形象赏析

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包括散文中的物象和诗歌中的意象。

1.形象的特点:

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如《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是一个有着淡淡喜悦又有着淡淡忧愁同时对美好生活又充满向往的知识分子形象。

2.形象的塑造:

即作品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的。如《荷塘月色》中主要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3.形象的地位和意义:

即形象具有什么样的表达功效、典型意义或者社会意义。如朱自清的形象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映射。

六、语言赏析

1.语句的含义和作用:即语句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语句位于开头——总起、总领全文的作用;位于中间——即过渡句,承上启下作用;位于结尾:总结作用)

2.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入手。

3.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生动、华丽、朴实、明快、含蓄、深刻、自然和谐等。

4.语言的技巧:多懂修辞角度考虑,有比喻、拟人、通感、叠词、动词、形容词等。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

2000字散文篇二:散文知识点归纳 (2000字)

散文知识归纳

一、明确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

3

融为一炉。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或(1)写景散文 (2)状物散文(3)叙事散文 (4)说理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概括主题的方法

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

4.联系背景法。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

5.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平实

(2)生动、形象、明快

(3)深刻、隽永、含蓄

(4)华丽、优美、典雅

(5)幽默、诙谐、辛辣

散文答题技巧

一、解题的一般要求

原则:忠实于原文

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 带着问题读文章

第二步 把握大意读试题

第三步 结合原文巧作答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间。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二、结构类答题

1.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

(1)在文首段: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②照应题目③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 ④渲染气氛 ⑤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⑥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2000字散文篇三:散文阅读训练 (2000字)

散文阅读训练

不知有花 ①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

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

的。

②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

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

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

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

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 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

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

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

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⑤ 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

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

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

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

⑥ 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

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

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⑦ 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

暗嫉妒起来。

1

⑧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

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

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 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

并且暗暗嫉妒。 (作者:张晓风,略有改动)

1.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

说它的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

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夷然”描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离了主题?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自选一个写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处。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 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中考题)

写在云水翻腾处(作者:沈棍)

①这就是我久已向往的壶口,这就是九曲万里黄河最壮观的壶口。

②雄险、磅礴、壮丽、奇崛??这些字眼都不足以概括壶口的气势,

最富于表现力的中国文字,在此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③黄河从遥远的源头而来,一路奔腾,百转千回,经历了多少跌宕,

却从没有遇到过像壶口这样的“险”,这样的“绝”。你看,前边的河道还是那样开阔,足有

三百多米宽。水急急地流,浪排排地涌,坦坦荡荡,欢欢畅畅的。哪知一到壶口,几百米宽

的河道一下子束紧了腰身。还没等黄河水反应过来,已经跌进了那条仅有四十余米宽的“龙

槽”里。突然吗?岂只是突然,简直是猝不提防。黄河水惊愕、慌乱,无所措手足,难怪下口

处涌起团团漩涡,飞出无数个惊叹号——喷扬起珠 2

讥万斛!

④河水跌入龙槽,不,河水是被一个张开的大口吸进去,急急地吸进去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尽管是名句,在这里却断然不能套用。壶口是可姑妄称之为“地瀑”的,是从平地里往下倾灌。倒是《禹贡》上说的“悬注旋涡,如一壶然”,简洁而又传神。

⑤河水向槽底俯冲而下,待冲到三十多米深的槽底,又轰然急骤喷发,激起几十米高的浪花、雾沫,形成被人称之为“水里胃烟”的壮美奇观。那景象引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佳句,怕也有点意所不逮。叫我说,壶口就是壶口,那倾入壶口里的水,也好像霎时变成了滚沸的开水,那冲天而起的烟云,不就是沸腾开锅的滚滚气浪吗?

⑥黄河之水在壶口,经受了粉身碎骨的磨难,有过陷入重围的迷惘,更有过失去进路和退路的惊恐。它们拥挤、撞击、喧嚷,也可能彼此埋怨、责难,甚至咒骂过。但在最终,它们又共同在绝境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这是一种凝聚的力,喷发的力,奋勇杭争的力,因而也是一种可以排山倒海的雷霆万钧之力!

⑦壶口,令我难忘的壶口。此生此世,我怕是很难有机会专程来拜谒你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黄河壶口、壶口黄河,因为你给我的昭示,将是我此生此世受用不尽的。(选自《散文选刊》2005年第9期,有删改)

7.全文共由七个自然段构成,共分为两个部分。说说应该怎样进行划分。

8.阅读第一段,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9.阅读第三段,说说壶口“险”在哪里。(不超30个字)

10.阅读第四段,说说为什么不能套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壶口瀑布的壮观。

11.阅读文中最后一段,说说“你”字为什么用得好。

12.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处的“昭示”指的是什么。

(2007第一次调考题)

3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友情2000字散文 优美散文2000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