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芭蕾散文篇一:精美散文三篇

午后阳光

春日里,午后的阳光总是那么的柔和,轻轻柔柔,宛如丝带一般,那么轻的抚摸着大地。调皮的阳光不安分的藏在操场的每个角落,挤进香樟树的叶子里。阳台上的风光总是那么的美丽,让人向往。远处的山坡,远处的楼房,还有那时不时经过的火车??

如此这般闲适的午后,坐在桌子前,什么事也不去做,什么事业不去想,听着音乐,只想流连在梦的海洋。时而沉醉于蝶飞花舞的优美意境,时而徘徊在春江花月的静幽湖畔,时而体会着云水禅心那远离红尘的境界,时而凝望着南国蕉窗那滴滴的雨声缠绵中。带着一份轻而幽的心情,享受着那大自然给我带来的宁静与安逸。

静静的日子里,时光好像停止了一般。一页页,一篇篇安静的陈列在脑海中,心里。安静的日子最适合整理那些平日里无暇顾及的,不管是人还是什么事。已不知自己是多少次回首着,凝望着,回味着,沉醉着。每一次的重温旧梦,总能给我不同的心情。那些繁华季节里的喧嚣,无奈,伤痛与悲伤,仿佛淘金一般的被滤走了,留下的只有时光给我带来的沉淀与宁静。

有时想想,已好久没有见到那些曾在我生命中出现的人了,或是同学,或是路人。都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了,消失的一干二净,好像从未出现过一样,若不是午夜梦回那半醒半睡的忆起,我都恐怕自己记不清了。时光任在飞逝着,生活也在继续着。身后的望不见是否标志着前方的重开始,我不知道,只想让它自己去呈现给我。

聆听着岁月的声音,一路走来,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美好。那春日里的守候,夏日里的渴望,秋日里的等待,与冬日里的徘徊,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装饰着我们的周围,与你,与我。流连在街头,偶尔眼眸角落的触及,总如一股暖流一般流入心田。会突然想起,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四季之声,一丝浅笑轻轻的展现在嘴边,伴着脑海中那永恒的记忆,一如从前。

有时候,会突然的喜欢一座城市。没有理由的喜欢,好像就因为它的名字,或者是故事,也许是由于一个人,一件事。内心深处充满着一种甜甜的滋味,而全然不顾这个城市夜幕下的忧伤。忆起,总能让心中充满着希望,憧憬着自己也说不出来的事情。平淡如水的生活也能让自己的眉梢与嘴角爬上一丝快乐。

弹指间,已好久。我与那些回不去的过去已相隔甚远。再也握不住那一丝的留恋,再也遇不到那一片的风景,再也尝不出那一刻的心情,再也看不见那一天的背影。有时候会觉得有种莫名的无奈,或对生活,或对岁月。每每在平淡的日子里想起,总能让早已平静的心潮湿点点。我那往日的思绪,你在漂流在何方?我那昔日的执着,你在停留在哪里?为何我走过了青春的沼泽,过了花季里的雨季之后,就再也找不见了你们。

日落之后终究会有明天的朝阳,那红红的亦如生命般的颜色,让我沉默,让我无言。唱最后一次往日的歌谣,把诸多的一切埋藏在心中,带着一丝微笑,面对着生活,去感受那猜测不到的美好,一度填满那些回不去的小坑。就像这午后阳光一般,轻轻柔柔,暖暖幽幽??

乡村的味道

乡村的味道是露水的味道。

乡村的晨雾被露水打湿了,像一团团沾了水的棉絮,一缕一缕,贴着地面悠悠的走。

塘里的鱼儿,田里的泥鳅,纤毫毕现,像在跳

一曲古典芭蕾,一张张嘴巴张得大大的,露在水面上,贪婪的吮吸着露珠。

每一片嫩绿的草尖上,都挂着一颗晶莹的露珠,珍珠一般,亮闪闪的。听见脚步声,它们顺势滑入草丛里逃遁了。

牛羊欢叫着,一群一群,争先恐后往草地里赶,它们要抢在阳光赶跑露珠前,多吃一些鲜嫩的“露水草”.一只老黄狗,刚刚从草丛中追赶野兔回来,全身沾满了露水,它停住脚,将身子用力一抖,露水像喷雾一样洒向地面。女人们挎着菜篮子,像一只只蝴蝶,轻盈的走向生机勃勃的菜园,趟一路露水??

乡村的早晨,是露水浸润的湿漉漉的世界,空气中满是露水的芬芳。

乡村的味道是阳光的味道。

阳光像个率性热辣的小帅哥,它亲吻了一下露珠,露珠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一扭头藏了起来,留下一地青草的芳香。

阳光跑到纱窗边,往灶屋里瞧了瞧,可是窗格太小,几个耀眼的光斑打在黑黢黢的木板墙壁上,像一枚枚明晃晃的金币。

晒谷坪里,湿润的稻谷,被顽皮的阳光翻来覆去的摩挲,全身燥热发烫,连颜色也变得跟太阳一般,金灿灿的。

父亲随手抓起一把谷子,揉搓一下,沙沙沙地脆响,搓出一缕淡淡香,搓出一股阳光味。

夜晚,我躺到床上,母亲把白天刚刚晒过的铺盖拿过来。我抿住嘴,鼻子贴住被面,深深的吸一口气,一股淡淡的阳光香味沁人心脾,直抵我的梦境。

乡村的味道是花香的味道。

乡村是个百花园,春夏秋冬,田间地头,丛林山岗,花谢花开。火红的是桃花、杜鹃花;雪白的是梨花、山茶花;金黄的是油菜花、松树花;粉红的是草籽花、樱桃花??

春天是花的海洋,仿佛是一场流光溢彩魅力四射的美丽的角逐。空气中,晨雾中,雨水中满是花朵的气息。调皮的风姑娘最喜欢花香,她成天拖着长长的透明的羽衣,在空中漫舞。

比风姑娘更爱花的是蜜蜂。它们忙碌的身影,像一支支铅笔,在空中画出一条条黑黑的细线。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把花粉酿成蜜,把花香持久储存。

芭蕾散文篇二:散文

散文部分

(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一l7题。

林肯中心的鼓声

木 心

冬天搬来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去购票。

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场演出。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节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来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肠百转地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

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的音乐。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

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叉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

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肆癫狂,破石惊天,戛然而止。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严峻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的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音色,各种记谱符号。这鼓声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原始而古老。在尚无管乐、弦乐、声乐伴随时,这些因素出现于打击乐,在漫长的遗弃废置后,被今晚的鼓声所引醒,显得陌生新鲜。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这鼓声接近于无声,最后放佛只剩下鼓手一个人,而这人必定是遒强美貌、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的无年龄的人——真奇怪,单单鼓声就可以这样顺遂地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念敲碎,不容旁骜,不可方物,把它们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样分裂飞扬在宇宙中??

我扑向窗口,猛开窗子,鼓声已经在圆号和低音提琴的抚慰中作激战后的喘息,低音提琴为英雄拭汗,圆号捧上了桂冠,鼓声也就息去——我心里发急,鼓掌呀!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来,抛向空中,摔死也活该,谁叫他击得这样好啊!

我激动过分,听众是在剧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见那鼓手,只听得他在扬声致谢??掌声不停??但鼓声不起,他一再致谢,终于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贝壳也转为暗蓝,人影幢幢,无疑是散场。

我懊丧地伏在窗口,开窗太迟,没有全部听清楚,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听他击鼓,冒着大雨我也步行而去的。

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又不是从来没有听见过鼓声,我是向来注意各种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国的??然而这个鼓手怎么啦,单凭一只鼓就使人迷乱得如此可怜!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15.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6分)

16.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悟?请简要分析。(6分)

17.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分)

(6

樱桃

黄裳

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的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例、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婺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婺剧稍高一些。此外,桐庐越剧团在上演《啼笑因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评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和新发现的“瑶琳仙境”。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之下,前两处就要冷落得多,不过我觉得论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还是这两处有更多的吸引力。

④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踱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刻着镂空的“雀替①”,殿内一角堆着樟木的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②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楷书。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

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

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边。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

⑥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旁晚时分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妇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顾客,她身边放着一

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着一杆小秤。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很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纯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是春去的信号。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

⑦齐白石为荣宝斋画过一幅诗笺,一只高脚水晶盘里,满满盛着鲜红的樱桃,每只晶圆的颗粒上都缀着一根细柄。真是一片火红,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裂喷发的生命的力。老画家给了樱桃崭新的解释,在他看来这应该是象征着未来更大更多收获的信息。不能不佩服齐白石的见识和魄力,他的笔一下子就扫尽了多少年来围绕了樱桃凝聚着的悲叹、哀愁的气氛。他在画幅上角题词是“女儿口色”,一下子竟从樱桃联想到女孩子的朱唇上去了。

⑧老太太篮里的樱桃,并不全是红的,有些还带着浅绿嫩黄的奶白色,也许是品种不同,或尚未完全成熟。不管这些,我们买了一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还带着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就这样边走边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时竟自全部吃完了。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

(选自黄裳《过去的足迹》)

【注】①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托座。②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可用作粉刷材料。这里指用白垩粉刷塑像,为上彩做准备。

1.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6分)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那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2.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

4.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完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8分)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

芭蕾散文

,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

芭蕾散文篇三:歌颂生命的散文

生命如歌

风鼓着腮轻轻地吹过,四季踏着轻轻的脚步陆续离开,时光踩着轻轻的节奏无声走来,在这匆匆的岁月里,生命不需要任何的等待。

花扬着笑脸静静的绽开,树一年一年的静静成材,在这难忘的季节里,我们绿色的青春一去便不再回来。

看那细细的雨丝坠下,悄悄地撒下一片银花,朦胧的视线前,就像一层层薄纱慢慢落下。就如我们的青春年华,美丽而浪漫。

春天的风,散发着泥土复苏的清新味道,也参杂着植物苏醒的清香。仿佛春雨落在脸上那清凉的感觉,变得温馨、芬芳。空气中弥漫的味道不止是花苞香、不止是柳芽香、更多加了人们欣喜的味道。

夏季的日,光晕一圈圈的散开,透过茂密的树叶,漏下一滴滴的阳光,点在树下乘凉人酣睡的脸上。夏季的月,清澈的如水一般,像真诚的人明亮的眼睛,像乐律优美的精魂,像轻纱罩住了夜空,飘渺又神秘。月影像位少女,淡淡的,轻轻的,羞涩的露出一抹盈盈的回眸,

春去夏来,夏去秋来。听,“簌簌,簌簌”,那橘色的落叶如玲珑的芭蕾舞者踩着优雅的舞点旋转落下,又如翩翩的蝴蝶扇着翅膀随风飞舞,更像那顽童们相互追赶,相互嬉戏。

落叶们谢绝了树枝的善意挽留,飘然而下,寻觅那出生的故土。就这样它们结束了自己的旅途,但它们的生命却孕育了来年的花团锦簇,那花开的声音就是落叶们最美的生命之歌。

冬天姗姗的来到,雪花悄然落下,犹豫了许久,落在了离家人忧郁的眉上,散开,融化,无影无踪。岁月匆匆,故土上依旧残留着花季的声音,站在雪景里,静静的看着、想着、听着、念着。那家乡母亲亲自点的暖炉烧的正旺,暖到千里之外孩儿的心里。嘱咐着,不要去留恋那失去的一切,因为新一年的生活又会如歌绽放。

生命就像一条无边的河,一条不知是深是浅的河,前途渺茫,不知是险是夷,但只要有信念,就可以勇敢的淌过。

生命就像一杯无色的酒,一杯不知是苦是甜的酒,梦想踟蹰,不知是真是假,但只要有动力,就可以不惧的喝下。

生命就像一条无名的路,一条不知是风是雨的路,思念渺渺,不知是实是虚,但只要有希望,就可以无悔的前进。

生命是一首无声的歌,一首无畏的歌,一首不知是难是易的歌,前路漫漫不知是对是错,但只要有爱,就可以无怨无悔的怀抱着希望去呼唤,去高歌。

四季总是轻轻的来,默默的去。生命中响起心底的旋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拥抱着孤独,爱抚着叹息的泪珠,亲吻着嘴角上扬的弧度。只要希望和爱还在,生命的歌就在,

在这年轻的岁月里,天空也充满着温柔的笑容,还有什么能带走着快乐的歌。请为这生命的歌干杯,请为这生命的歌赞美,我们要让生命和爱同在,同唱一首生命如歌。

相关热词搜索:芭蕾 散文 风中芭蕾散文 假日里的芭蕾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