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2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一叶知秋散文篇一:散文欣赏

男:美文如画,

女:诵读如歌,

男:美文是心灵的翅膀,

女:诵读是感悟的升华,

男:这里,将飘满浓郁的书香,

女:让我们一起走进鲜活跳跃的文字中,

男:一起感受美文诵读的魅力,共同走进诵读艺术的殿堂。听众

朋友,这里是莒县三中金话筒广播站美文欣赏栏目,我是你的朋友女: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 今天金话筒广播站美文欣栏目赏为您播出散文欣赏

杏花开了

作者:松云水石

阳春三月,杏花开了。在杏花盛开的时节,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

家乡。这里有我儿时的欢乐,这里有我少年时的梦想,这里有我的初恋,这里笛声悠扬.....

走进家乡,扑面而来的是柔和的春风;踏入村口,传来的是阵阵

鸟语花香;那片土地,还是那么的黑亮;那条小河,还在静静的流淌;父老乡亲,依然是那么淳厚;故乡民风,还是儿时的模样。

家乡的杏林很大 ,足有几十亩,与村庄仅一道之隔。粗大苍嶙

的老榆树紧紧环绕在杏林、村子的周围,犹如守营将士,非常壮观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一条弯曲的小河,自东向西流淌在阵外。因此,这里得名“杏花园”。

冰雪消融,山坡上小草刚刚吐绿,杏枝便满蓄了花蕾,火红一片。

当杏花吐蕊、满树绽放的时候,整个“杏花园”便被淹没在花海里,宛如羞涩的新娘,披上了一袭淡淡的粉色婚纱。接着,四周的榆树钱儿也悄悄探出了头儿。当榆树钱儿缀满树冠,远远望去,“杏花园”就像包裹在绿叶之中的一朵硕大牡丹,开的是那么的娇美,那么鲜艳。

杏花开了。它就像一个招蜂引蝶的女孩儿,引得无数蜜蜂乐此不

疲,招来蝴蝶起舞翩飞。而这时,最忙当属村里的少妇和少女。阳光

一叶知秋散文

普照,雾霭撩绕,她们游走于花间枝下,采集花瓣,宛若一群采花仙女下凡人间。住久了,你就会知道,这里的“杏仁酱”、“甜杏饼”会让你吃了留恋,这里的“杏花酒”会让你喝了飘飘欲仙。

清清的小河上,粗大的独木桥依然静卧在那里,青苔点点。那时,

在花雨纷飞的夜晚,我常会一个人独坐桥头,轻点竹笛, “一条大

河”便在静夜里悠悠荡开。就是在那时,她带着满身的花瓣、清幽的芳香,轻轻的来到我的身旁。在小河的倒影里,我们品尝了初恋,在小河响声中,我们又遗失了那份情感。就象吞了一枚青杏,让我至今久久难忘。

一阵微风吹过,杏花落了我满身。一片杏花轻落在写生画的纸角上,它就如一枚印章,深深的镌刻在我的心上。抹不掉的是初恋痕迹,忘不了的是心中的家乡。紧握着乡亲的手,离开了美丽的家乡。沿着河边走去,我看到,那如雪的花瓣,在清清河水里起伏飘荡,带着醇厚的乡风,柔柔地,飘向远方.....

男:生命,是一树花开

余秋雨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就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就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

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经年过往,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这场虚妄里跋涉!在真实的笑里哭着,在真实的哭里笑着,一笺烟雨,半帘幽梦,有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不是不寂寞,只是不想说。

于无声处倾听凡尘落素,渐渐明白:人生,总会有许多无奈,希望、失望、憧憬、彷徨,苦过了,才知甜蜜;痛过了,才懂坚强;傻过了,才会成长。生命中,总有一些令人唏嘘的空白,有些人,让你牵挂,却不能相守;有些东西,让你羡慕,却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

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驿站,为了将来起程不再那么迷惘。

女:三月

依剑长啸

三月,用一树的桃花唤醒了我对春天的记忆,草绿了,花开了,一条条嫩绿的柳枝婀娜的在河边摇摆着,仿佛要急切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三月的风,细密而柔软,暖暖地从面颊吹过,像恋人的耳语悄悄

的就暖了你的心。

三月的阳光也是含蓄的,它小心翼翼地穿过云层,不远不近地张望着,一副欲语还休的模样。站在三月的河边,我的心竟被这暖暖的春意感动。

许是我老了,开始敏感这世间万物的生长更替,开始感动于身边一些细微的小事了。

少年读书,书本上写尽了春到人间的万般美好,可我却浑然不知,眼见着春以各种姿势潜入三月,却依旧木讷着,不会用心去感受季节与生命的更替变化,那时候光阴好长,未来好远。

如今老了,突然就发现时光如转动的陀螺,一圈一圈不停地转着,一不留神,许多日子就在年轮的更替中不见了。

春天,一次次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来去中不断地苍老着我们的容颜。而三月依旧是我最渴盼的季节,我曾在冬天的寒风中一次次地呼唤过它。

我眼里的三月是裹着透明的纱幔悄然而至的,她匆忙地行走,将山染绿,将水映红,将麦苗狠狠地抽高,将花蕊悄悄地挂上了树梢。

三月是一扇门,推开一道缝就泄露了春光,春明媚着、招摇着、拥挤着跨过门槛,一夜之间百花盛开,挡不住的春天就这样豪不羞涩地站在了世人的面前。

许是春早已知道了人们对她的宠爱,所以,她总是想悄无声息地给我们一个惊喜,而我们在渐渐走过懵懂的青涩岁月以后,也会越来越感动于她的苦心了。

站在三月的风中,想着、念着、就将自己融化在三月的阳光里了。 连日的雨落下来,似乎在预示着一个季节的消亡。

男:生命的意境

作者:夏凉之

一切生命的开始,都带着无比神圣的姿态。如同,在岁月里回首的时候,遇见的那一场花开。

生命的蓬勃与力量,在热闹中绽放的美丽,都是生命中最真切的表达。任时光匆匆,即使所有的灿烂都凋零,这一刻的春光,却必然不会荒芜。

生命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我们匆匆走过的路上,风景和故事都在不停的变幻。一叶知秋,是心底最深处触动的呐喊。有所敬畏,

才能无畏,这不仅仅是对生命,更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态度。

如果说一切都有终结的时候,那么永不老去的,必定只有初见的温暖。

鸟鸣声中开始的故事,多数是清新而美好的。诞生是一种幸,消亡未必不是一种幸。

如果说每一个新的开始,都代表着一个结束,那么每一个结束都必然是美丽的。命运的无常,与其说是一种苦难,倒不如说是对我们心灵的历练。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美丽不只在清新的意境之中,更在每一个我们可以用心观望的时刻。

有人说,生活是一首歌,有人说,生活是一杯酒。其实,生活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过好它。

生活什么都不是,生活是我们所能拥抱的所有美好。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生命的虚无,只在我们无法认知的人生世界里。生命所有的意义,都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和感知之中,在刹那永恒的记忆之中。

女: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时间过得真快,真舍不得和您说再见,非常感谢您,在您的陪伴下我们渡过了一个美好的清晨,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至此结束,下次节目再会。

男:听众朋友再见

一叶知秋散文篇二:优美散文摘抄录

优美散文摘抄录

优美散文摘抄录

郁达夫:《故都的秋》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郁达夫:《爱人,我的失眠让你落泪》

爱人,我的失眠让你落泪,这些泪水竟然落到了我们的故事里,让我胆战心惊,让我惶恐不安,让我在最深的夜晚,那些迷蒙的知觉中苟延残喘,只有孤灯和网络数字搀扶我飘荡的灵魂,那些灵魂是你的,那些灵魂是很久以前就被你完全收走,完全放进你飘来飘去的行囊,轻轻淡淡地码放在一个角落,却无人造访。

爱人,泪水是关于失眠的所有情节的。我很幸运地无辜,因为我已经让你美好的胡搅抓住,被你调皮的蛮缠无限扩大,从你乱梦中醒来的孤单将这种扩展铺满了整个天空。所以我是万恶,我这时的一举一动都渲染了让你厌恶的色彩,你应该知道这是多么的不准确。

爱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就是失眠么,不就是睡觉么,不就是作息时间问题么。你要知道,在你之前很久我就被岁月一下一下锻造成这种德行,岁月伸出一只肥厚的手掌把玩我的倦意,让我黑白颠倒,昼伏夜出,已经十年了。一天一夜是改不过来的。

张抗抗:《向日葵》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张抗抗:《故乡在远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罗兰:《人生偶得》

人的一生很像是在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濛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当你鼓起勇气,放下忧惧和怀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走一步,你都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点。“往前走,别站在远远的地方观望!”你就可以找到你的方向。

当危险紧张的事故环绕着的时候,紧张慌乱是没有用的。而最要紧的是镇静和坚强。当你在心理上有最坏的准备时,眼前的一切就都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了。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林徽因:《蛛丝与梅花》

你向着那丝看,冬天的太阳照满了屋内,窗明几净,每朵含苞的,开透的,半开的梅花在那里挺秀吐香,情绪不禁迷茫缥缈地充溢心胸,在那刹那的时间中振荡。同蛛丝一样的细弱,和不必需,思想开始抛引出去;由过去牵到将来,意识的,非意识的,由门框梅花牵出宇宙,浮云沧波踪迹不定。是人性,艺术,还是哲学,你也无暇计较,你不能制止你情绪的充溢,思想的驰骋,蛛丝梅花竟然是瞬息可以千里!

一叶知秋散文篇三:爬山的心态作散文

到了万山之省的闽南,对登山有了格外的偏爱,这作散文的感悟也随着登山次数的增加而与日俱长。看来,这作篇散文如同登山,这登山也如同写篇散文。

走到山脚下,你得了解你所处山的大概方位,知道你今天所选择的登山路径,并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更主要是得明白你登山的目的所在,是上山观景,锻炼身体,还是寺庙烧香,许愿还情,还是应友相约,纯属无聊的消遣与时光的打发。如果是锻炼身体,自己的体力如何,是准备一路小跑,还是漫步缓行,还是喜爱走马观花,停停走走。

这写散文你首先得有个好的开头,就是要选好题材。三言两语说明你本篇散文要达到的目的或意境。让人一看就明,一读就懂,不能说了半天,让人不知你想表达什么意境,更糟糕的是给人以思维十分混乱的错觉。一篇散文尽量只有一个题材,确立一个路径,不能是多题材,也不能引发多路径。否则,易让读者产生审美上的疲劳,让人的思维调整不过来,难以形成共鸣,那就算不上一篇优美的散文。

散文的开头一般是写作者当下最关注的事,最关注的人,最想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尤其是心灵的纠结点或需要向人摆呼的切入点是什么,点到为止,直接入题。或者是对现今某一已经形成的观点产生了置疑,或想指出与谁或哪一观点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或简要说明你想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略举一例,以此作为引子,或者起个话题,或设个悬念,或布个迷局。这一切,都只是为下面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或伏笔。

进了山门,你会思考进山的最佳路径。体力差点,选择盘山公路,身体好点,选择砌筑的弯曲石道,精力十分旺盛的,可选择径直攀沿。一路上对路的感叹,对路边花、树、小昆虫,飞舞的蝶、蛾、鸟,还有奇石怪景,人文胜观,甚至透过树影的阳光、月色的稀疏都可引起你的情感的波动,这些就是散文的思维线索,从而产生格外的意境。从主题的起笔点到形成意境的主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技巧,你的阅历,你的文字应用功底。但你所有的联想或意境不能离开主题,不能离开你所选择的路径。这时你的着笔要抓住散文开头某一主旨句中的一个主语、一个表语、一个宾语或一个定语,结合所看,所思,所想,用一根无形的线将你所需要的事项串接起来,让思维如同行云流水,借题发挥,自由舒展开来,但思维的结点一定是开头主旨句中的某个主语、表语、宾语或定语而诱发,而不能脱离开篇的主题,你就要这样顺势而书,让思维流畅,符合美学、修辞、逻辑和生活规律的要求。尽快入题、切题或扣题。

爬了一段时间,自然会要小歇一会,见到石板、石墩或凉亭,或一小块的平缓草地,就想坐一会,或躺一会。在歇息的过程中,你有点闲暇,你可能补充一点能量,或者舒展一下略显疲惫的身体,当然这不影响你还会继续思考问题,你会产生感叹,你会与人对话,与事对话,进而与古人对话,穿越时空,静而不静。

散文也是如此,你也要适当地写些与散文主题无关的事,即自言自语的感慨。这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感慨,能使你的文章产生张力,形成节奏、层次与秀美的穿透力,如同攀登到

一个小小的平台,给读者一个思考与喘息的机会。正是一些非同凡响的自言自语,体现了超越正常人的思维;或你的所想,所思看似与主题无关,但让主题的内涵更丰富,喻意更深刻;或似与古人梦谈,或是与读者共鸣。这就是散文创作中的闲笔。

闲笔一是体现心情闲,淡淡的几句,让人获得轻松的片刻,透射出作者的雅致。二是体现觉得有一种补遗的感觉,让读者有意外之获,说说某些场合不能说的话,又不犯大的思想错误,或指槡骂槐,或借题发挥,或李代桃僵,或胡诌几句兴口开河的大实话。三是给人一种情感跌宕后的静谧,或者是静谧后的狂热,让人心情松驰有度,从而产生反差的美感或审美的反差,以更好地烘托、激发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闲笔不闲。如同早晨绿叶上的露珠,对主题起到烘托与润色作用。有时还如同绿叶对鲜花的陪衬。本写绿叶,突然转笔写花,虽忽视主题,但更丰富了主题。这是散文联想所产生的的情趣,这更是散文的奇特魅力所在。

要做到闲笔不闲,就不能违背主题,甚至反诘主题。闲笔要注意逸情于正题之外,但又不破坏正题的主旨,而且闲笔也不过是一小景,一细节,一假想、一习俗风情、一人文景观或一名人名言,或几句引人深思的议论,或名篇巨著的妙语、偶联。闲笔与整篇文章相比,在字数的分量上绝对少数,或三言两语,或一言定音,但能起到一叶知秋、一语惊人的效果,最根本的是不仅没有改变你的思维路径,更不可有喧宾夺主的非份,而实质上是对你事先所选择的路径或要达到的目的起到无声的栓释作用。

闲笔如同登山时的小歇,体力上可能有点不支,思想上可能有点犹豫,不想继续下去,但并没有往回走的意思,也没有走到其他偏道上去的想法,何许是在回味路上的所见所闻,或者对某一话题更感兴趣,而坐下来思索一会。所以闲笔往往是见机行事,顺水推舟,顺势而为,或是语调、意境的转折,不可强求,不可生硬,要恰到好处,让人感到自然贴切,给人具有等闲拈来便超然的共鸣。

小歇一会,目的还是要向上攀登,山上的景观可能更美,视野应越来越开阔,登高望远,心情自然神怡,思维也豁然开朗,对爬山人的体力、毅力、技艺也可能面临更高要求的挑战与考验。

文章写到一定程度,越往后,你的情感会越来越丰富,你知识的暴发力也越来越强烈,所以你的文章的气势也开始呈现。而对你的知识、技艺、与全盘把握能力也要求越来越高。你可重点就某一景产生评论,就某一事进行直白,就某一历史事件进行回忆,就某一小的物件进行详细的描述,总之你的才情要在完全小歇后尽情展示。这一展示必须围绕主题,不能脱离主题,要顺势而为,顺意而发,顺文而贴,但给人以行云流水,捋来嗅香的感觉。

到了山顶,你会感觉你是胜利者,你会长叹一口气,你会有比平时更多的人生感叹。你会浮想联翩,甚至欣然起舞,或放声高歌,或尽情吟诵,这才有高处不畏寒的惊人之举。散文也是如此,你达到一定高度后,就要注意收笔,实质上就要对你所写、所抒进行概括性总结,起到点睛作用,让你所写的文章插上翅膀,让散文的精髓飞起来。也就是要把人的境界带到一个更高处,云里来雾里去,神形分离,天上人间,飘飘欲仙。见到天上云,那是鹤的家,见到松的形,那是客的礼,见到流水的波,那是鱼的乐。你要通过极精练的几句话写出你的感想,对你的散文进行拨高,而不能局限于你个人的恩恩怨怨,只为个人的情仇旧恨而

借此发发牢骚或感叹丁点的疲劳、辛苦或厌世,这样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优美的散文的所思、所想、所感,往往立足于历史、现实的大背景,与国家、民族、社会的整体利益相联系,与物资世界、精神世界相糅和。正如因义而感慨,可落笔于情义,还可落笔于社会的正义,更可上升到民族的大义。这才体现出名家的阅历、才情、心志与情怀。

登山容易下山难。爬到了山顶,你就要想到返程,返程要注意安全。散文收笔后,你要整篇分析一下,分析全文有没有原则性的思想偏差或思维迷途,尽早纠正一些思想上、功底上的低级错误,笔峰一转,使之回归到主题上去。下山的路上,你还会回忆你所见,所想,到了家里,你还放心不下,还会打开电脑,走进书柜,为登山路上的迷惑找点理论支撑。这就是相当于为散文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名人典故,弄懂,弄通文章中的迷惑,发现问题,找出差错,这就是所谓的对散文进行润笔。如同建好的房屋需要装饰一样,要整体地分析一下层次、节奏、韵感,甚至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标点符号与联接词的正确使用。你还要数数整篇文章里哪个词汇或语句用的最多,将这重复频度最多的词或语句看看是否切题,那重复最多的词或语句兴许就是整个文章的文眼,你要尽量将它发挥到极致。对于其他重复又距离较近的词汇尽量通过类似替换让词汇量显得丰富多彩,使之读起来生动,流畅,同时又不至于因过多的重复而与文眼争彩。

每一次登山或写篇散文是体力的锻炼,是知识储备的检验,是文学素养的提升,是正能量思想的高度升华。登山如同散文,散文如同登山。

相关热词搜索:一叶 散文 知秋 一叶知秋的古诗 一叶知秋的美丽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