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如何做好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9-01 来源: 事迹材料 点击:

 国企如何做好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深入调研了巨化集团的科创工作。我们了解到,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的科技创新,是巨化集团壮大实体经济,确保企业效益稳定增长的根本。多年来,巨化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科创平台,完善科创体系,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使科创工作在企业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价值增值和支撑功能,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3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83%,实现利润 1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98.34%。

 巨化集团科创工作开展情况 ? 明确科创战略,构建创新体系 巨化集团历任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明确了“立足巨化、面向市场,为巨化的生产建设和发展服务”的科创方针,提出了“支撑产业、引领未来、开放融合、整合协同”的科创战略。通过多年的努力,构建了具有巨化特色的科创体系。对内搭建多层次科创平台。一是在集团层面成立科创中心,整合集团层面的检测、科研、设计和情报信息等资源,协调推进集团与事业部、以及外部科创资源的协同,承担前瞻性项目、应用基础研究。二是在集团各事业部层面成立研发中心,承担技术成果转化和现有生产技术的提升改造。三是在各主要生产厂成立课题攻关组,开展产品质量提升攻关。截止目前,巨化科创工作人员有 1300 多人,其中“国千”、“省千”总人数在省属企业中居首位。对外开展深度合作研发。与中科院三个化工和材料研

 究所及著名高校建立十大产学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如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开展合作,建立了“新型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开展 PVDC树脂加工改性工业化应用研究,得到市场认可;与霍尼韦尔携手合作,共同推进 HFO-1234yf 制冷剂的应用和发展,帮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 加大投入,充足保障科创经费 巨化集团从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两方面着手,持续加大投入,以实现经验曲线效应和提质增效。巨化集团“十二五”研发投入 10.85 亿元,“十三五”期间继续保持大额投入和持续增长,已累计投入 16.8 亿元,其中 2018 年投入研发经费约 7 亿元,占全年收入的 4%。此外,还大额投入流程创新,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改造方面持续投入,近年来,持续推进“三化”工作(组织扁平化、一线智能化、保障社会化),在一线智能化改造上已累计投入6000 余万元。

 ? 补短板,优化产业结构 巨化集团化工产业涵盖氟化工、氯碱化工、石化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精细化工等板块。近年来,巨化集团在确立氟制冷剂明显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含氟材料、含氯材料、石化材料的新工艺、新用途、新品种、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研发与产业化,新型氟制冷剂、发泡剂品种研发。同时花大力气持续进行生产装置的二次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弥补产业短板,促进化工先进材料业务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 多措并举,完善科创激励

 巨化集团在推进科创工作中,充分认识到发挥研发人员积极性的重要性,不断探索科研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将科创工作细分化、阶段化,科研奖惩机制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分前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进行量化考核。实施“项目公司”模式的过程激励、“分红和股权激励”模式的结果激励,让创业创新人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并于 2015 年启动创新创业实践,组建了一批创新型、科技型的技术人员持股的“小老虎”公司,激发核心员工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动力。

 主要成效 巨化集团通过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氟化工行业领先企业,有效促进了巨化由基础化工向化工新材料的产业转型,在科学、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可喜业绩。

 ? 行业地位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的持续大额投入,集团科创平台的硬件已居于国内先进水平,具备产品从小试、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全产业链运作能力。技术创新让巨化核心主业站上发展新高地,是全国最大的 PVDC 食品包装材料供应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60%以上,"巨化"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技术创新促进了巨化绿色发展,构建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副产物和“三废”进行资源化利用;创新清洁工艺实现三废减量化;按照“提标”要求提升环保治理技术达到高标准排放。巨化陆续获得了“国家循环经济教育基地”、“国家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等荣誉。

 ? 科创成果持续增加

 科创经费的持续投入,快速提升了科创能力,在核心主业领域拥有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创成果。多年来,巨化集团承担了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15 项,包括国家 863 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 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4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 项,环保部项目 3 项等。公司科研成果曾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 项,获得国家、省专利奖 3项,多次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截止 2018 年末,集团有效发明专利总数已达 320 件,其中 2018 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38 件,每亿元投入实现有效发明专利 5.5 件。

 ? 成果转化效果明显 一是产品结构优化。最新的第四代环境友好型制冷剂开发成功并实现了产业化,建成国内唯一国产化技术的装置;开发了系列高端化氟聚合物,由原来的三类普通产品发展到现在的五大系列,拓展了高端化品种;自主创新开发成功高阻隔性氯材料,替代普通聚氯乙烯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引进技术消化提升,拓展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成为国内龙头企业,产品质量优良并实现规模化销售。加快了 3000 吨/年氟橡胶装置建设,促进了 VDF单体原料的衍生发展;FEP 动力学模型阶段性研究并应用于生产,单釜能力提升了 15%。至 2018 年末,集团下属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 19 家,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达到 50%以上,形成了有效的抗周期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新产品效益明显。近年来创新成果的转化为巨化的氟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氟化工产业创利能力居国内前列。如国内独家成功开发的一种氟制冷剂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当

 年产生效益亿元以上,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开发的氯碱新材料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当年即获得效益千万元以上。

 ? 激励机制成效显现 从近 5 年的情况看,研发人员人均年收入是集团人均年收入的 142%。陆续成立创新创业的“小老虎”公司 10 家,在实践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首个“小老虎公司”巨鑫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上一年度的2000%以上,企业在填补亏损的基础上实现了盈利。其他的“小老虎”公司也都运转正常,有效激发了研发人员的创新活力,打开了与企业共赢的局面。

 ? 效率变革成效突出 通过持续开展的生产装置再创新和提质增效活动,使集团在氟化工、氯碱化工等方面积累了一批先进实用的自有技术,“科研-技术储备-生产”三大环节地有序衔接,形成了具有公司特色的产业集群及规模技术优势。公司实施先进控制系统(APC),打造“智能制造”新样本的经验,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标杆称号。公司劳动生产率和亩均效益也得到明显改善,近五年人均劳动生产率由 60 万元/人/年提高到 115 万元/人/年,流程创新助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

 困难和问题 巨化集团多年来坚持围绕巨化产业发展战略开展科创工作,使企业的行业地位、科创成果和生产效率等都得到持续提升,但也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 研发结构不平衡、不充分 巨化集团的研发主要围绕现有产品的技术改进,虽然产出的数量和专利较多,但从结构上看,前瞻性的研发还不够,缺乏需求拉动型的产品研发,企业中高端产品比重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创效能力仍然偏弱。集团氟制冷剂行业龙头地位还不够稳固,氟聚合物的发展不够快,电子化学材料等新增长点还处在起步阶段,以及部分高端氟化工领域的关键技术仍依赖国外引进。

 ? 成果转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与大额的科创经费投入相比,成果转化存在不少差距。一是产出比不高。“十二五”以来,巨化集团累计投入科研经费 28 亿元,但研发步伐仍不能满足产业的快速升级要求。二是储备成果不多。成熟但尚未推出市场的产品不多,存在可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不多,效益显著且可形成规模经济的产品不多。

 ? 外部合作不深,内部协作不足 目前巨化与科研单位、高校的合作,持续性稳定性不佳。当前主要停留在零星项目上、临时合作上,多数没有形成长期而稳固的合作。集团内各事业部与研发机构开放共享程度较低,内部协作还存在盲区。企业科技信息交流不畅,造成成果产业化步伐缓慢。

 ? 领军型人才不足,人才队伍有待增强

 氟化工研发属于国际高新技术研发领域,基础研究投入需求大,基础研究比较薄弱,技术攻关能力强的专家较难引进。从外部环境看,中美贸易战延伸至高科技人才争夺,美国剑指“千人计划”专家。作为国内的氟化工龙头,企业的顶尖人才也受国家形势的影响;同时,各梯度人才的薪酬及家庭等客观问题也间接造成了人才流失。

 有关建议 从外部环境和巨化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经验曲线以及形成的产业现状看,巨化集团具备科创提升的基础和条件,产业发展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科创体系 科创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有高层次的战略引领。产品创新是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主渠道,流程创新是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的主渠道,巨化集团应基于现有产业布局、结构和市场地位,依托自身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以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审视科创战略规模对产业发展潜力及巨化现有能力的匹配度和适合度,从集团层面对科创工作加强战略引导。同时,对集团内部研发资源进行整合和集中统一管理,调整现有的管理方式,重塑管理流程、方法、标准。

 ? 厘定科创定位,分层分类推进 一是对既有外部机会也具备发展优势的,要采取增长战略,加大研发。主动承接国家重大项目,成为该细分行业的领头羊,确保氟制冷剂的明显优

 势地位。二是对有外部机会但自身存在劣势的,要争取从研发的跟随者成为超越者,积极补短板。通过模仿或引进技术的方式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如氟化工终端产品市场。三是对有外部威胁但有自身优势的,要采取多元化战略,合作研发,降低科创风险。如电子化学材料板块培育。四是流程再造,提质增效。一方面提升现有产能效率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建立灵活的生产模型,以适应新市场需求多样性、细分化的特点。

 ? 做好产业协同,促进成果转化 加大研发部门与营销的协调,使营销为产品开发提供思路和方向,使研发产品更好的贴合市场需求,更有利于企业效益目标的实现。建立内部订单制研发与自由研发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 完善激励机制,引进高端人才 在完善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使科创团队的水平和影响力与创一流企业相匹配。在科创成果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间建立孵化中心,鼓励技术人员参与持股,进一步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 控制关键技术,加强产权保护 科创成果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避免竞争者快速模仿或创新改良后以更低成本提供同质化产品,是科创成果拥有者所期盼的。为此,须

 进一步加强对关键技术的控制和保密,将知识产权的保护纳入科技管理的范畴,建立专利保护制度,避免科创成果外泄和被模仿。

相关热词搜索:国企 科技创新 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