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党课:学史知史,明责尽责,履职为民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

发布时间:2020-11-20 来源: 事迹材料 点击:

 “四史”党课:学史知史,明责尽责,在履职为民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三篇)

 开展主题教育,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新起点,党员必须坚持理想信念、坚持严格纪律、坚持服务宗旨,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

 “四史”党课:学史知史,明责尽责,在履职为民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

 按照“守初心、担使命、知敬畏、明底线”主题教育宣传月工作安排,围绕主题教育“牢记党员使命、严明组织纪律、唱响廉洁自律”18 字总要求,今天和大家进行重点围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交流,主要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认清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形势,强化管党治党要求,提醒大家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坚决落实云天化集团党委、股份党委、国内营销中心党委、天腾党总支党风廉政相关要求和各项目标任务,为推进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重要的纪律保障。

  借今天这个机会,讲几点意见。

  一、围绕“初心”这个根本,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唯有不忘初心,才能追根溯源、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大家要深刻把握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深刻把握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的基本要求,增强扎实抓好主题教育的思想、政治和行动自觉。大家要通过此次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廉洁从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切实将廉洁从政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转化为推进公司工作的动力。

 二、聚焦“使命”这个任务,切实强化责任担当

  唯有牢记使命,才能迎难而上、奋力前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自觉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做到党性更纯洁、自律更严格。要清醒认识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党内职务不是政治荣誉,而是政治责任。落实主体责任是对党章规定的重申,更是各级党组织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大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决扛起严明纪律之责。落实好从严治党责任,首先要以最严格的标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要切实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站稳立场、把准方向,自觉履行好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和完善支部“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用《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划定界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越位、不越界,不越底线。

  (二)要坚决扛起严肃追究之责。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稳妥运用好“四种形态”,切实担负起运用“四种形态”的主体责任,担负起教育监督的责任,特别是注重在用好第一、第二种形态上下功夫,多做同志式的谈心谈话,让出现问题苗头的早警醒,让有违纪苗头的不摔倒。

  三、要讲奉献,正确看待幸福

  现在职场人员也存在着“新二高”现象,即工作高压,现在社会对每一位职场工作人员要求都很高,有的干部、员工工作中忙得“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生活压力高,现在生活中衣食住行个方面的问题,都像一座大山压着每一个人。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对待幸福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幸福首先来源于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来自辛勤的劳动。其次来源于贡献,要经常想一想、算一算,自己为单位、为社会、为人民做了多少事,出了

 多少力,解决了多少困难,这是一种成就感,能使人愉悦、促人充实。再次,幸福来源于清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在廉洁自律上摔了跟头,不仅贻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影响了自己的家庭。若是因为违纪而移送司法机关,判了刑,既自己失去了自由,而且也没能力去赡养老人、培养子女,何谈幸福?所以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认清这一点。

  四、要讲公心,坚持道德操守

  为人、做事、当官,最重要是一个道德操守,公生明,廉生威。无私无畏,无欲则刚。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平常心,才能站得高一点,看的远一点,不为名而失志,不为利而乱意,不为权而动心。一个领导班子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一个单位形成好风气,给干部职工带来安全感和归宿感。

  五、守纪律、改作风

  严密的组织纪律性,是我们党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要严于律己,要不断用先进人物激励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斗志高昂、自强不息的精神,要严格遵守党的规章制度和其他法律法规,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要的不要,不准去的场所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严格依法行政,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要强化依法办事理念,真正成为党纪国法的执行者、忠实维护者和自觉落实者。

  今天的课讲到这里,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有一种心态叫放下,有一种境界叫舍得,有一种智慧叫低调,有一种选择叫放弃,有一种幸福叫廉洁”祝愿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健康成长、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谢谢大家!

  “四史”党课:学史知史,明责尽责,在履职为民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作为总要求,把“干事创业敢担当”明确为目标任务之一,并进一步强调,担使命就是要牢记

 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干好本职工作,实实在在干事。今天,我们结合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围绕担当作为、履职尽责这一主题来上这堂党课,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下面,我结合近期主题教育中学习、思考和体会,和大家做交流。

  一、定位清晰,牢记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作为,保持斗争精神,直面风险挑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肩负着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奋斗使命,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尽责,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砥砺奋进。

  对于我们应急管理者来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生命无虞、财产无损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选择了应急管理事业,就要随时准备上前线挑重担、担风险。为此,全体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应急管理事业,坚决履行好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新使命,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当好人民群众身边的“安全卫士”。

  定位清晰,思想先行。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理论上的“突破”,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要始终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根本任务、首要任务,在全局开展党员干部理论大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等规定书籍,广泛开展学习交流、研讨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

 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切实从思想上来一次大洗礼、观念上来一次大转变。

  定位清晰,学以致用。学习理论知识,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结合业务工作,深入进行调研,沉下去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摸清问题、找准症结、拿出实招,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领悟,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向深里走,向实里走,向群众心里走。

  二、担当作为,尽职尽责

  “千古风流在担当,万里功名须躬行。”“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オ能干多大事业。”作为新时代的应急管理工作者,“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积极践行担当作为的精神,用忠诚诠释担当、用奉献彰显担当、用创新书写担当、用自强支撑担当,立足岗位职责,干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第一,担当作为,需要对党忠诚。忠诚是担当的应有之义,讲担当必须讲忠诚。我们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应急人讲忠诚,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是政治上的明确要求。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上关国家稳定,下联人民生命安全,如果不忠诚或不够忠诚,立场就会偏移,政治上就容易摇摆,就可能在利益面前失态、在关键时刻变节,就难以经受住种种复杂严峻的考验。我们要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第二,担当作为,需要有创新进取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 13 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 30 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啃

 下硬骨头,打好持久战,取得新进展,收获新成效,就必须在担当中创新,在创新中担当。我们要像古人那样,学会用“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激励自己不断创新,焕发创造激情、激发创造活力、増强创新意识,不按部就班,凭经验办事,靠感觉办事。在新时代,我们应急人必须在不断创新中谋求新知识、扩展新技能;要改进工作方法,高瞻远瞩,拓宽眼界;要创新工作方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适应新形势有新思路、应对新情况有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有新举措,确保各项工作创一流,整体工作上水平。

  第三,担当作为,需要有过硬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迫求梦想、担当使命需要依靠过硬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时刻绷紧学习的弦,储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新形势下改革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把学习当成一个永恒的课题,努力提高自己的解决处置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论述,还要学习业务知识和业务专业技能,将二者融汇贯通,增强过硬本领。

  习总书记说:“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新时代的应急人,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保持斗争精神、勇于担当尽责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历史使命。

  三、自我革命,真抓实干

  自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工作趋步完善,并面临新的挑战。接受过“利奇马”台风的洗礼,我们掌握了更多减灾救灾、应急救援新技能。然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应急管理工作仍存有瓶颈,仍需完善各项职能、理顺各项职责。这就要求我们要扑下身子,立足岗位职责,全面检视问题,切准问题关键,真抓实干,稳步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一)全面检视问题,不规避、不逃避。我们要全面检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检视出的问题不规避、不逃

 避,运用调研成果,集中全体人员智慧,提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招,鼓起勇气、树立狠气、转变风气,在认知、能力、制度短板上下功夫,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强化责任落实。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从局党组做起,严格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共蒙阴县应急管理局党组议事规则》,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决定;深化问题整改,抓住整改问题契机,逐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向制度化发展。要狠抓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三)强化改革创新。针对安全生产,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绩效激励和责任追究,切实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落到实处。要深化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改革,大力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效能。要创新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巡查、考核、挂牌督办和问责约谈等制度,大力提高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的实效性和威慑力。针对防灾救灾减灾,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力,培养专业性人才,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学习应急救援知识,探索应急救援制度化建设,形成从上到下、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推进减灾救灾工作不断发展。

  “四史”党课:学史知史,明责尽责,在履职为民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

 按照“四史”学习教育的有关要求,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调研思考,我以“学史知史,明责尽责,在履职为民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为题,为大家讲一次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与同志们一道学习交流,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重点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党的旗帜、历史和擘画中深刻理解共产党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下面,我从党的旗帜、党的历史、党的擘画三个维度,与大家一道理解和把握党的初心和使命。

  第一,从党的旗帜看,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承前启后、与时俱进。我们党的旗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老祖宗,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阐述了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这就是共产党的宗旨。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纲领。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从此,为人民服务被概括提炼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都作过深刻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著名论断,对党的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进行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表述和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命题。他特别强调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由此可见,从党的旗帜看,从党的指导思想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也是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思想理论优势,再加上它的先进的阶级基础、广大的群众基础,它就能够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始终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敢于做、能够做其他政党和政治力量做不了、做不到的事,敢于战胜强大的敌人,勇于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干成了大事,在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历史上建立了伟业。

  第二,从党的历史看,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都是为了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历史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第一大历史性事件和第一大里程碑:建立中国共产党

  20 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一件是中国的五四运动。1949 年 9 月 16 日,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

 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五四运动中,上海的工人进行罢工声援学生,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从党的一大召开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而辉煌的历史。纵观中共一大的 13 名代表,脱党、被党开除的 7 人,牺牲的 3 人,病逝的 1 人,加起来一共是 11 人,唯一从最初坚持到新中国成立的只有毛主席和董必武 2 人。(在剧烈的革命洪流激荡下,在岁月的无情冲刷下,历经大浪淘沙,13 名代表分别走上了四种归宿。第一种,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有毛泽东、董必武 2 位;第二种,坚持革命,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成为革命先烈,有邓恩铭、李汉俊、何叔衡、陈潭秋、王烬美。这第一种、第二种的 7 位代表,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整个人生,直至宝贵的生命;他们更代表了近代百年中国革命中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勇于献身的数以千万计的先烈,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将永垂青史!第三种,由于种种原因,脱离了革命。他们是李达、刘仁静和包恵僧。这中间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李达,他虽一度脱离了党的组织,但并未改变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成了一名“党外布尔什维克”,后又重返党组织;另一类就是刘仁静和包恵僧,他们放弃了自己原先的崇高信仰,名副其实地脱离了革命,成为庸人。第四种,堕落成为革命叛徒和民族败类汉奸,他们分别是:张国焘、陈公博和周佛海。这三个人的堕落道路虽各不相同,但都是个人主义利欲所致。可见,对共产党人来说,不管是普通党员,还是党的高级干部,不管其资格多老,功劳多大,都不能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否则就必然会堕落。)

  第二大历史性事件和第二大里程碑: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始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这是我们党所肩负的第二大历史任务。我们遭到了以美国为首

 的一些西方国家的敌视,他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党领导人民逐步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有效地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现行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和政党制度都是在这个时期确立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奋发努力,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们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历史性的巨大进展。在这期间,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这 29 年是新中国的“三十而立”,为后来 40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四十不惑”奠定了基础。

  第三大历史性事件和第三大里程碑: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改革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是我们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极大地“活跃”了中国、发展了中国。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都大为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世界的影响力、感召力日益增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近 100 年历史的主题主线,就是肩负起了两大历史任务,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第一大历

 史任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已经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我们已经奋斗了 70 年,70 年中有 40 年是改革开放。这个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现在还在继续努力奋斗。历史表明,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美好的生活。

  第三,从党的擘画看,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有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也有最低纲领和不同阶段奋斗目标。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现阶段纲领和现阶段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正式提出要“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小康社会”的构想;党的十三大规划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了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了这个奋斗目标,也就是完成了我们党肩负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第二大历史任务。

  可见,党站在不同历史阶段,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一棒接一棒跑着接力赛,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目标前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党就能凝聚起磅礴的力量,我们党就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从人民政协的光辉历程中准确把握政协人的信仰和追求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因此,人民政协的初心和使命与中国共产党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自身特有的性质和定位,在开展工作、履职尽责的方式方法和工作特点上与党委、人大、政府有所不同。作为政协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深刻理解内涵,把握精髓要义,引领工作实践,在新时代展现政协新担当、干出政协新样子。

  71 年前,在中国历史大转折的关头,人民政协应运而生,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完成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使命,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一,应运而生承担历史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召开全体会议,商讨、研究和决定的。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政协最早也是最大的历史贡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诞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也都以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标志和节点。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前,其实还有一个旧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旧政协的性质根本不同,但涉及政协名称的来由,所以人民政协的诞生还必须追溯到旧政协。

  1945 年 8 月 25 日,中国共产党就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发表《中共中央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号召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商讨抗战结束后的各重要问题,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8 月 28 日,毛泽东等人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在谈判中,中共代表周恩来提出召集党派会议讨论建国问题的协定草案。国民党代表王世杰不同意“党派会议”的名称,于是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便提出用“政治会议”代替,这一名称获得各方接受。在随后的会谈中,国民党代表张治中进一步提出在“政治会议”中加入“协商”二字,中共默认并接受了这个建议。

  经过反复商议,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及其任务正式确定下来,并写进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决定“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

  经过一番周折,1946 年 1 月 10 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代表 8 人,共产党代表 7 人,民主同盟代表 9人,青年党代表 5 人,无党派人士 9 人,共 38 人。会议从 1 月 10日开至 1 月 31 日,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各派政治力量的协商,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 5 项协议。这是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的胜利。

  按照政协决议,应当在全面停战的和平条件下,由改组后的民主联合政府召开国民大会。但是,国民党政权不愿接受任何对它一党专政不利的民主改革,不仅挑起内战,而且违反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于 1946 年 11 月 15 日在南京单方面召开了“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拒绝出席,政协遂宣告解体。

  随后,在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新形势下,成立一个新的国家政权的任务提上了日程。1948 年 4 月 30 日,中共中央

 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正确主张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响应和拥护。各民主党派对“五一口号”的热烈响应,标志着大多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已经从同情中共转变为拥护中共,这是一个根本性、历史性的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拉开了序幕。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政治协商的基本格局。1949 年 1 月 22 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

  期间,不少民主党派建议,将中共提议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新政协”。毛泽东很快采纳了民主党派的意见。此后,在会议筹备的一年多时间中,“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新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新政协”。

  1949 年 6 月 15 日晚,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开幕。23 个单位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及人民团体,共 134 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开了 3 个月。期间,各小组和常务委员会加紧工作,研究设计新中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1949 年 9 月 17 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周恩来代表常务委员会作关于三个月来筹备工作的报告。会议基本通过由各小组分头起草的政协组织法草案、共同纲领草案、政府组织法草案等。会议根据周恩来提议,一致通过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因此,从旧政协到新政协,构成一次历史性的转换,也是实质性的转换。从新政协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构成第二次转换。至此,新政协被赋予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直接承担起了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使命。

  第二,共襄盛举完成建国大业

  1949 年 9 月 21 日至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其任务是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宣

 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制定中国人民自己的宪章,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空前盛会。

  出席会议的代表共 662 名。其中除了中国共产党外,还有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奋斗、积极参加筹备新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

  毛泽东在致辞中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将决定关于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事宜。

  大会的任务繁重,议程很多,10 天共举行了 8 次全体会议,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组会和其他会议。与会代表怀着参与开国盛事的使命感,对大会的各项议案进行了充分讨论和民主协商。民主党派代表和其他民主人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由于已经开了三个月的新政协筹备会,主要文件和事项都已准备就绪,所以会议进展很顺利。

  9 月 27 日,大会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当天,会议还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项决议案。

  9 月 29 日,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人民大宪章,《共同纲领》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9 月 30 日的全体会议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等 180 位委员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 56 人为委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在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6 位副主席中,共产党员 3 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3 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56 位委员中,共产党员 29 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27 人。在随后产生的政务院 4 位副总理中,共产党员 2 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2人;15 位政务委员中,共产党员 6 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9人。

  30 日的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大会圆满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使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为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民主事业和人类美好的未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第三,职能转换书写新的历史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的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全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大业。一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权力。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一旦选出,就被“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也就成为“行使全国最高政权的机关”,它并不对政协全体会议负责并受其领导。

  1949 年 10 月 9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选举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席,李维汉为秘书长,刘少奇等 21 人为常务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工作条例》。

 在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准确和认真地履行了自己的职权。全国委员会共举行过 4 次全体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共举行过 64 次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的一些有关国家大政方针和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协议,送请政府制定法律、法令公布实行;或是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某一或某些重大问题,提出建议案,送请政府采纳实行。

  1954 年 9 月 15 日至 28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主要文件。依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选举和决定了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这次会议,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和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渡状态;也结束了由政协全体会议授权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过渡状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抓紧筹备。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研究协商,一致同意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议:1.第二届政协的组织形式,将由原来的全体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三层,改变为全国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两层。地方委员会也是两层。2.共同纲领的大部分内容已纳入宪法,第二届政协不再制定共同纲领。今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除根据宪法规定的奋斗目标外,以修改的组织法为基础,另行起草人民政协章程。3.由于全国人民代表已由地区产生,区域不再作为参加政协的单位;军队也不需要作为政治团体参加政协。经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多次协商讨论,决定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由 11 个党派、8 个人民团体、9 个界别单位和一部分特邀人士组成。

  1954 年 12 月 21 日至 25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首先一致通过了关于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接着,一致

 推举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会议选举周恩来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董必武、李济深等 16 位副主席,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言。从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书写人民政协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从 1954 年到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前,周恩来担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担任全国政协名誉主席。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周恩来同志提出了人民政协任务转变的问题,他指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更多可以动员的因素,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扩大我们的民主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新任务。”在领导人民政协工作的实践中,周恩来同志坚持民主协商和求同存异,提倡让党外人士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指出:“我们是政协机关,可以同时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争论的结果,不一定得出一致的结论。”这 12 年间,全国政协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充分协商。例如,讨论协商了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公私合营的有关规定、汉字简化方案、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草案、兵役法草案等。“文化大革命”中,政协组织和政协工作受到严重破坏,被迫停止活动。

  第四,戮力同心谱写新篇章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推动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载入宪法。邓小平在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深刻变化,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邓小平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指出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主持修订政协章程,对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方针、原则作出明确规定;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

 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批示要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被庄严地载入宪法。在邓小平的主持下,人民政协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三大任务服务上来,开始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继邓小平之后,邓颖超、李先念分别担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这一时期人民政协在协助党和政府拨乱反正、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恢复和建立人民政协工作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开创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修改宪法明确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职能。修订政协章程,把参政议政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并列为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进一步拓宽了政协工作的领域。颁布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批转《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明确了政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原则和要求。这一时期,人民政协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建言、广献良策的作用,在畅通党和政府同各界人士的联系、协调各方面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在实现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把人民政协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先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其中,《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是人民政协成立以来中共中央第一次专门就人民政协工作颁布的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和

 制度保障,成为指导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一时期,人民政协积极投身科学发展实践,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战胜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首次召开了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这一时期,人民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切实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不断完善协商议政格局,强化民主监督职能,拓展联谊交流渠道,开创了团结民主、务实进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回顾人民政协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成立以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为巩固和发展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促进祖国统一、振兴中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可以相

 信,在今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初心 党课 尽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