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10-22 来源: 实习报告 点击: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稳定发展。新时代有新要求,新时代背景下要以问题为导向,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阵地建设、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优化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意识形态安全状况事关党和国家事业能否顺利进行,习总书记也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意义重大,是我们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大学生一代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其意识形态安全状况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密切相关。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需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不断加强,尤其是对我国青年大学生群体。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筑牢国家政权的青年群众基础,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人心。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和方法落后,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作用,仍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上仍然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把教育对象视为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缺乏,课堂教学侧重于“满堂灌”,把教材上的内容按计划讲完即可,师生互动不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凸显出来,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局面导致教与学脱节的现象,教育的作用难以更好的发挥。在教育方法上仍然是单向说教为主,缺乏对学生情感世界的洞察,引导性和启发性教育较少,这种教育方法消解了教育内容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意识形态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争取人心的教育,要让教育饱含温度,通过心连心的沟通来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心灵的碰撞中埋下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种子,疏通学生思想再进行正确引导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育和服务相脱离,降低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一项争取人心的工作,争取人心就要立足于人心,从人心入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而是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促使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的觉醒,并且从心底里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心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这就决定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能只是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和大量的舆论宣传,还要投入更

 多的人文关怀,在服务学生中去感化学生,使学生明白道理,明辨是非。而很多教育者在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重点放在了教育者的角度来进行教育,而不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站在服务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育,导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佳。

 (三)高校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利用与管理力度不够

 当代社会,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如互联网的媒介形式博客、微博、微信等,其平等交流和开放互动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越来越广泛且深刻。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利用力度不够,在进行宣传教育时仍然还停留在依靠传统媒介的阶段。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却缺乏动态管理与更新以及和学生们的互动,相关教育专题的网站所传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没有新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另外,利用网络新媒体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校园网络空间也夹杂着大量消极、庸俗的内容,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四)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少数高校教师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东西而轻视精神上的追求,理想信念淡薄,精神世界呈现出庸俗化、势利化的现象。不仅如此,有些教师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深厚,在各种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中辨别和自觉抵制的能力不强,出现对西方思想不加批判的推崇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的责

 任意识有待提高。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学生评教的影响,很多都不愿、不敢进行课堂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在教师的放任下,课堂上闲聊、看无关书籍、低头玩手机的学生大有人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除此之外,网络媒介的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政治素养要过硬、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高之外,还必须具备利用新媒体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能力。一些高校教育者习惯于传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模式,利用新媒体的媒介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三、优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在教育理念上要改变传统的以教育者为主的单向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以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目标为导向,并在深度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基础之上,扭转传统的单向传输的关系格局,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增加情感体验,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吸收从入耳转变到入心。在教育方法上,避免强行硬灌、空洞的理论说教。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活动,在坚持理论的科学性的同时也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性,用生动活泼、平易近人、符合大学生性格特点和接受习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来传授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的内容,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感。转变教学语言风格,用幽默风趣又不乏哲理性的话语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尽量采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教学手段上,尽量融合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介来立体化展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利用新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活起来,使教育形式更新颖,便于提高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同时也要注意,在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思想动态,直面现实中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学生解疑答惑,在消除大学生疑虑的过程中帮助其树立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正确看法。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寓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打造校园文化,关键是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的引领原则。其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贯穿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其二,坚持多元文化整合。校园文化丰富多彩,除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外还渗透着很多非主流意识形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尊重社会生活多样性的同时,正确处理主导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保持校园文化“多元并存”的格局。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魅力,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等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作用。

  (三)教育引导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育人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出发,在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渗透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知识。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要坚持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对国家的认同和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验。精准把握学生在不同阶段成长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合理的利益诉求,解决学生现实关切的问题和困难所在。例如,给予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更多人文关怀和经济帮助,给予存在心理问题的特定群体更多心理疏导,投入真情实感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不仅感受到思想的力度还能感受到思想的温度。

 (四)拓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网络新阵地

 其一,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打造网络空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平台。比如,开发一些如《社会主义有点潮》这类集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平台栏目,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感。除此之外,创新网络话语表达方式,增强网络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在保证教育内容科学性的同时,塑造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上表达的新形式,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向大众时能够更好地接受与吸收。比如在进行宣传时可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新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其二,重视高校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者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加强校园红色网站和校园网络论坛的建设,健全信息反馈和师生互动机制,直面现实热点问题给学生解疑

 答惑。利用校园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打造形式新颖、内容有趣的推文。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加强网上学生思想动态跟踪研判,及时掌握学生在网上的舆论动态,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有效抑制网上攻击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五)强化教师队伍思想建设,为教育提供队伍保障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体,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的媒介素养,引导和帮助学生,为学生释疑答惑。高校要培养一支有能力有信仰、敢于创新、有国际视野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其一,要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避免部分教师精神上“缺钙”的现象。作为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路人,教育者必须自身首先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我国的最好的发展道路。在中西方发展道路对比的阐释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观念。其二,要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教育者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坚持“百年如一日”的育人精神要求教育者具备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和教育对象的高尚情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2]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作者:陈慧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意识形态 安全教育 对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