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方案全文

发布时间:2020-08-13 来源: 述职报告 点击:

 国企改革方案全文 国有林场改革方案 (全文)国有林场改革方案 (全文) 保护森林和生 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森林与生态 保护制度是首要任务。

 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 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大规模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中 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保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人民生态福祉、促进绿 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 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林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为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促进国有林场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国 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国有林场改革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 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分类推进改革的要求,围绕 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推动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实现 管护方式创新和监管体制创新,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 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 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 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为维护 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生存的资本和根基,关系 生态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生态外 交大局。

 要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行最严格的国有林场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有森林资源 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为坚守生态红线发挥骨干作用。

 ——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

 立足林场实际稳步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 林场稳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以因养林而养人为方向,根据各地林业和生态建设实际,探索不 同类型的国有林场改革模式,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

 ——坚持分类指导、省级负责。

 中央对各地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在政策和资金上予 以适当支持。

 省级政府对国有林场改革负总责,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改革措 施。

 (三)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实现以下目标:

 ——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通过大力造林、 科学营林、 严格保护等多措并举, 森林面积增加 1 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 6 亿立方米以上,商业性采伐减少 20%左 右,森林碳汇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增强,森林质量显著提升。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通过创新国有林场管理体制、 多渠道加大对林场基础设施的投入, 切实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拓宽职工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职工就业有着落、基 本生活有保障。

 ——管理体制全面创新。

 基本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简高效、森林管护购买服务、资 源监管分级实施的林场管理新体制,确保政府投入可持续、资源监管 高效率、林场发展有后劲。

 二、国有林场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明确界定国有林场生态责任 和保护方式。

 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 态安全。

 与功能定位相适应,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组织方式,合理界定国 有林场属性。

 原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 公益服务职责的,继续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管理,从严控制事业 编制;基本不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主要从事市场化经营的,要

 推进转企改制,暂不具备转企改制条件的,要剥离企业经营性业务。

 目前已经转制为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 原则上保持企业性质不变,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公益林管护,或者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探索转型 为公益性企业,确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合理 确定其属性。

 (二)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国有 林场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 定和实施,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

 在稳定现行隶属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位、规模和生态建设 需要等因素,合理优化国有林场管理层级。

 对同一行政区域内规模过小、分布零散的林场,根据机构精简和 规模经营原则整合为较大林场。

 科学核定事业编制,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 业技能人员,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强化对编制使用的监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 按干部人事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 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三)推进国有林场事企分开。

 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商品林采伐、林 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

 线管理。

 鼓励优强林业企业参与兼并重组, 通过规模化经营、 市场化运作, 切实提高企业性质国有林场的运营效率。

 加强资产负债的清理认定和核查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要加快分离各类国有林场的办社会职能,逐步将林场所办学校、 医疗机构等移交属地管理。

 积极探索林场所办医疗机构的转型或改制。

 根据当地实际,逐步理顺国有林场与代管乡镇、村的关系。

 (四)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

 国有林场公益林日常管护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 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

 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规划原 则,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 林资源。

 企业性质国有林场经营范围内划分为公益林的部分,由中央财政 和地方财政按照公益林核定等级分别安排管护资金。

 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益林管护,提高全社会生态保 护意识。

 (五)健全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建立 健全林地保护制度、森林保护制度、森林经营制度、湿地保护制度、

 自然保护区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

 按照林地性质、生态区位、面积大小、监管事项、对社会全局利 益影响的程度等因素由国家、 省、市三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级监管, 对林地性质变更、采伐限额等强化多级联动监管,充分调动各级监管 机构的积极性。

 保持国有林场林地范围和用途的长期稳定, 严禁林地转为非林地。

 建立制度化的监测考核体制,加强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情况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 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

 加强国家和地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有 林场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状况,接 受社会监督,对国有林场场长实行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离任审计。

 实施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严格控制采伐量为核心的国有林场森 林资源经营管理制度,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制定年度生产 计划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各级政府对所管理国有林场的森林经营方 案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利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等,应当与国有林场明确收 益分配方式;经批准占用国有林场林地的,应当按规定足额支付林地 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植被恢复费和职工社会保障费用。

 启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工程,合理确定国有林场森林

 商业性采伐量。

 加快研究制定国有林场管理法律制度措施和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 规划等。

 探索建立国家公园。

 (六)健全职工转移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制。

 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的原 则妥善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不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 下岗分流,确保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安置:一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从事森林管 护抚育;二是由林场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工作岗位逐步过渡到退休; 三是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部分职工转岗就业。

 将全部富余职工按照规定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范畴, 平稳过渡、 合理衔接,确保职工退休后生活有保障。

 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纳入当地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三、完善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一)加强国有林场 基础设施建设。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生态建设需要,不能简单照搬城市 建设。

 各级政府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政府建设计划,按照 支出责任和财务隶属关系, 在现有专项资金渠道内, 加大对林场供电、

 饮水安全、森林防火、管护站点用房、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入,将国有林场道路按属性纳入相关公路网规划。

 加快国有林场电网改造升级。

 积极推进国有林场生态移民,将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宜人 居地区的场部逐步就近搬迁到小城镇,提高与城镇发展的融合度。

 落实国有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政策。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经城市 政府批准,依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允许国有林场利 用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并依法依规办理土地供应和登记手 续。

 (二)加强对国有林场的财政支持。

 中央财政安排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国有林场职 工参加社会保险和分离林场办社会职能问题。

 省级财政要安排资金,统筹解决国有林场改革成本问题。

 具备条件的支农惠农政策可适用于国有林场。

 将国有贫困林场扶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工作计划,加大扶持 力度。

 加大对林场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林场与周边地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加强对国有林场的金融支持。

 对国有林场所欠金融债务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平等协商和商

 业化原则积极进行化解。

 对于正常类金融债务,到期后依法予以偿还;对于国有或国有控 股金融机构发放的、国有林场因营造公益林产生的不良债务,由中国 银监会、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化 解政策;其他不良金融债务,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偿还的,经审核后可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贷款展期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

 符合呆账核销条件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核销。

 严格审核不良债务,防止借改革逃废金融机构债务。

 开发适合国有林场特点的信贷产品,充分利用林业贷款中央财政 贴息政策,拓宽国有林场融资渠道。

 (四)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

 参照支持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发展相关政策,引进国有林场发展 急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建立公开公平、 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适当放宽艰苦地区国有林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适当提高国 有林场林业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改善人员结构。

 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林场职工培训力度,提高国有 林场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任务(一)加强总体指导。

 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定和完善 社会保障、化解债务、职工住房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林业局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根据不同区 域国有林场实际,切实做好分类指导和服务,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检 查,适时评估方案实施情况。

 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国务院。

 (二)明确工作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对国有林场改革负总责,按照本方 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具体方案,确保 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加强国有林场管理机构建设,维护国有林场合法权益,保持森林 资源权属稳定,严禁破坏国有森林资源和乱砍滥伐、滥占林地、无序 建设。

 做好风险预警,及时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2015 全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全文)《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 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 部委、各直属机构: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今年《政 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 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 了历史性贡献, 对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 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 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 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 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 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 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 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 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

 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完善

 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 结果公正。

 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

 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完善政府监管机制,确保考试 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

 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

 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 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 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三)总体目标。

 2014 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 2017 年全面推进,到 2020 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 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 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 学习立交桥。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 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

 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 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 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2017 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 2013 年的 6 个百 分点缩小至 4 个百分点以内。

 2.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 贫困地区定向招生。

 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 贫困、 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

 2017 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 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3.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

 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 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

 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 内初中的办法。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 措施。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1.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 依据。

 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 课程,避免严重偏科。

 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 织实施,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

 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 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

 2014 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2.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 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 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 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

 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

 2014 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

 3.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 实行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 评价方式。

 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 的测试。

 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 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2015 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2017 年成为主渠道。

 4.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 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

 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2015 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1.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 2015 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 特长生加分项目。

 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

 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

 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

 上只适用于本省 (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 (区、市)招生。

 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 督管理。

 2014 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 考核。

 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 训。

 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

 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

 2015 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

 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 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 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

 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 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

 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

 建立招生问责制, 2015 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 负责。

 4.改进录取方式。

 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

 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 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2015 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5.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

 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注册入 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

 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

 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 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 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2015 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1.加强信息公开。

 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 开制度。

 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

 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 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

 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2.加强制度保障。

 健全政府部门协作机制,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构建 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

 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

 健全教育考试招生的法律法规,提高考试招生法制化水平。

 3.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

 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 公布查处结果。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

 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 数学、外语 3 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3 个科目成绩组成。

 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 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 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

 自主选择。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的多元录取机制。

 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 布。

 3.开展改革试点。

 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 条件的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通过综合改革,更好地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 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014 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 2014 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试点要为其他省 (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细化实施方案。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领导。

 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文件。

 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经 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二)有序推进实施。

 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 提前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给考生和社会以明确、稳定的预期。

 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 完善措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

 要加大对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解疑释惑、凝聚共识,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国企改革方案六大亮点国企改革方案六大亮点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总体要求到分 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国企改革目标和举措。

 在分类监管、 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 股权多元化、 国企重组整合、 整体上市等方面亮点频现。

 亮点一:到 2020 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意 见》指出,到 2020 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 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 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明显增强。

 解读:顶层设计方案为下一步改革方向与路径定调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保建云表示,这是国企改革在已有基础 上的新的重大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到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重大进展, 然而, 部分地区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国有企业依然效率不高、产权不 明的情况。

 此前,尽管已经有部分地区出台了地方性的国企改革方案,但缺 乏顶层指导与设计,国企改革推进缓慢,而《意见》的出台则成为新 一轮国企改革的国家顶层设计方案,为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定调。

 亮点二:分类监管国有企业将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意见》提出, 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 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

 解读:有分类才有管理 有分类才有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 咨询部部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张春晓对此解释,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 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有分类才有管理,有分类才有发展。

 根据什么来划分 ?张春晓表示,对于商业性主要是能够凸显在市场 中的商业运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够放大企业经营的运行活 力,能够放大市场的运行能力,以及它的载体能力,为市场的发展搭 建良好的平台,这是商业类。

 公益类主要是考虑到民生以及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提供,这是

 分类的大原则。

 张春晓说,在分类中一定要注意,不管怎么划分,必须坚持国有 资产的全民性,不能因为划分,把国有资产划分没了,缩小了,国有 资产丧失了。

 在划分中还要坚持动态性,要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而实时的动态 调整。

 商业类和公益类企业如何考核 ?张春晓回答,对于商业类的考核主 要是考核它的保值增值、市场竞争力、活力、控制力,以及对经济引 导作用。

 对于公益类主要考核它的民生保障功能、公共品提供的水平,主 要是从保障功能上进行考核。

 亮点三:

 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 针对国有 企业存在的制约不足的问题,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 出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 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解读:国企股权多元化有助减少高管腐败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会研究中心许保利曾公开表示,国企股权多元化有助减少高管腐败。

 国有企业开始真正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国有企业必须要追求利润且要承担市场竞争 的后果,即或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或在市场竞争中破产倒闭。

 但单一的国有产权很容易使国有企业预算约束软化,导致其行为

 扭曲,影响经营效率,国企高管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寻租空间。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恰恰可以解决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问题。

 而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其应有之义就是意味着国有企业 要开放股权,企业中的股权除国有外还要有非国有。

 亮点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设时间表 《意见》指出,发展混合所 有制经济的目标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坚持因地施策、 因业施策、 因企施策, 不搞拉郎配、 不搞全覆盖, 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解读:要实现 ""1+1>2"" 的效果 不能出现灯下黑 张春晓表示,混 合发展的目的, 必须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 保值增值, 增强活力, 必须有利于引进的非公资本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激发活力,要实现 ""1+1>2"" 的效果,绝不能因混合而混合。

 拉郎配式的混合极有可能造成打着市场的幌子,用混合所有制经 济的手段,评估出缩水的国有资产, 不仅导致国有资产新一轮的流失, 还使非公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要实现国有经济进退自如,收放有度。

 在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 管,搭建良性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运行平台。

 绝不能搞暗箱操作,不能出现灯下黑。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不是说要把原有的国有资产其中

 的一块蛋糕切去,而是说引进优秀的战略投资者,把存量资产做大, 把蛋糕做大。

 另外,还要让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共同再做一个蛋糕,把老蛋糕 做大,把新蛋糕再做强再做大。

 亮点五:国资委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 张春晓表示,经营权和所有 权是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非常重要的两大权利, 在这次《意见》 中, 多次提出要划清经营权和所有权的界限,同时要使经营权和所有权分 离,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

 解读:给儿媳妇权利,让婆婆做好监督 张春晓表示,经营权和所 有权分离使监管和营运实现了各自的属性,国有企业经营的独立性更 强,市场化程度更高,市场化的平台就非常容易搭建,市场化的运营 效率就能够逐步提高。

 更有利于实现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 风险能力的目标。

 张春晓表示,新一轮的改革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国有资产的监 管,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003 年,国资委成立,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 ""三管"" 运 行。

 在这一轮改革的意见中,监管和运行方式发生了改变,以管资本 为主,强化国有资产监管。

 把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权全部下放给了国有企业,

 国有资本和国有资产实现了分割,随着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公司搭 建成形,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将会把国有资产的经营权放到国有 资本经营公司。

 在前一轮的国企的改革中,给国有企业的权利只有经营权。

 对于监管部门,它有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权,监督权,所以国有企 业因为它自身的权利的缩小,就是它在市场中运行中缩手缩脚,也就 是经常说的婆婆管得太多,儿媳妇就没有办法干。

 在新一轮的改革中,给儿媳妇权力,让婆婆做好监督,儿媳妇能 够干得更好,监管也就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

 亮点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指导意见》强调,把 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 有企业章程, 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切实承担好、落实好从严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 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和 综合考核评价,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的领导人员。

 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努力构筑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解读:弱化了党的建设 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也会降低 在新一轮 的改革中,必须要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为什么这样说 ?在前一轮改革过程中,尤其是中央巡视组和地方各

 个巡视组进入到各级所有企业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但凡是这 个企业党组织建设做得好,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都是相对高的,而且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相对是高的。

 调查发现,如果削弱了党的领导,弱化了党的建设,那国有资产 的运营效率是同方向降低的,所以新一轮的改革中,从监管的层面上 看,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这次《意见》中开宗明义,国有企业属于全民,全民就是股东, 股东要求国有企业做什么,国有企业就必须做什么,中国共产党要代 表全民的利益,就必须实现人民要求做的。

 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国企改革方案初步成型湛江中公教育国有企 业改革方案:国企改革方案初步成型国家公务员考试:国有企业改革 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 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了解更多国有企业改革信息,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有企业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

 今后的国企改革将主要集中于调整战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企领导方式等几个方 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

 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 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 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5 日从权威人士处获悉, 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立, 国 企改革中央层面已经基本确立各部委的职能和分工,国企改革不是由 国资委单一主导,目前包括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和人社部等部委 都在积极推进和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预计最快于明年上半年出台。

 经从相关渠道获悉,国资委主要围绕国企定位分类和国资投资运 营平台,牵头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

 按照目前的方案,国资委把国有企业分成公益类、功能类和竞争 类,采取不同的改革和监管措施。

 与此同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 革,实现股权多元化,完善员工持股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激励约 束机制。

 而国资委方案中另外一个重要内容便是,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 平台,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但专门负责资本管理体制改革的财政部有不同的考量,其牵头制 定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的指导意见》的主要思路是,仿效新加 坡淡马锡模式和汇金模式, 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即成立投资运营公司,控股和参股国有企业。

 这意味着国资委将淡出出资人代表职责,不再管人管事管资产,

 只做专门的监管者。

 此外,发改委和人社部的任务是分别制定《关于在国有企业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和《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 。

 发改委方案的主要亮点是把国防、自然垄断、关键装备、公用服 务、生态安全的企业怎么发展混合所有制按行湛江中公教育湛江中公 教育业提出了措施,重要的还是应该国有全资或者控股,不重要的可 以参股或者退出。

 上述知情人士称。

 目前来看,因为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方案,各个企业进行的国企 改革都是 摸着石头过河 ,各部委之间可能要在一些关键性问题方面 尽快统一,让国家层面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出台,更好的推进深化国 企改革。

 一家央企人士说。

 (文章来源于网络 仅供参考)

 湛江中公教育国企改革论文 浅析 国企改革问题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 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国 民经济运行的活力与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的经济改革来说,国有企业 的改革与发展又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当前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许 多重要问题都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在新形势下认清和准确把握好国企改革问题,对于在当前

 阶段的深化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中具有战略性的 意义。

 一、国企改革历程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改革开 放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探索中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转轨,其中国有企业作为改革关键领域开始了漫长而崎岖的改 革历程。

 国企改革至今大体上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放权让利。

 从 1978 年 10 月至 1984 年 10 月,时间跨越 6 年左右。

 期间,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 试点,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利益主 体地位,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为 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1983 年国有企业向政府上缴利润由利润所得税代替,即利改税的 改革。

 实行利改税的主要目的是划清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可支配收入的 界限,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与税收挂钩、 企业收入与利润挂钩的机制。

 第二阶段是 1986 年 12 月国务院提出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即 常说的承包制。

 在所有制不变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 包经营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的一种经营管理

 体制,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但承包制的最大缺陷是有激励而严重缺乏约束,所有权和经营权 分离了,但所有者缺位,所有权不能约束经营权,造成了经营者滥用 经营自主权谋取私利或小集体利益,大量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进而 造成了国有资产随着承包周期变化而不断流失。

 第三阶段是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

 这个阶段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之前, 用了 10 年时 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 合起来。

 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 实施战略性改组。

 要实行鼓励兼并、 规范破产、 下岗分流、 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 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在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进一步阐明了国有企业改革发 展的基本方向、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明确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 整的方向。

 这 10 年间,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采取

 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 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特别是 1998 年—2000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国有企 业实施了改革脱困 3 年攻坚,通过债转股、技改贴息、政策性关闭破 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减轻企业负担, 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促进国有企业的优胜劣汰,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整体扭亏为盈,为国有 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 第四阶段是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阶 段。

 这个阶段以党的十六大为开端。

 针对长期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十六大提 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明确提出:国家要制定法 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 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 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中央、省、市(地)三级国有资产监管机 构相继组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等法规规章相继出台, 在国有企业逐步实施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责任层层落实,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国有企 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当前国企改革面临的瓶颈和挑战 1.政策性负担改革不配套直 接造成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沉重的政策性负担,使其不能处于与其 他类型企业相同的竞争地位。

 换句话说,由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尚未彻底改变,在非国有经 济执行了调整扭曲的产业结构的同时,国有企业则承担着继续履行传 统发展战略目标的责任。

 首先,考虑到中国经济中资本仍然稀缺这种现实资源禀赋状况, 许多大型国企的资本密集程度仍然过高,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缺乏自 生能力。

 其次,国有企业承受着退休职工养老金。

 其他一系列职工福利支出、冗员以及下岗职工补贴的沉重负担。

 22.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仍不尽合理由于国家是国有企业生产 资料的所有者,加之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惯性 思维,产权制度问题一直是国企改革伴随始终的难题。

 国家作为国企的所有者,极易形成所有者缺位问题,这一问题在 东欧和俄罗斯的转轨经济过程中都由于内部人控制产生对经济社会很 大的消极影响,对我国的国企改革起到重要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由于产权结构的问题,加之国企内部的约束激励制度的不完善, 导致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产生腐败问题和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3.国有经济的结构亟需调整在传统经济体制的思想束缚下, 在国有 企业的发展中仍然存在全面出击、求大求全的错误思想。

 因此,导致一些国企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在没有优势的领域和 行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这一状况不但致使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问题,而 且严重阻碍了市场化的进程,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企业冗员与失业问题首先, 经过微观放权改革, 企业劳动效率明 显提高,企业冗员现象变明显起来。

 由于政府要求国有企业承担位置稳定就业的职能,所以国企仍然 雇佣者超过实际需要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取得劳动用工 自主权,失业和下岗现象也开始出现。

 三、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选择 1.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 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根据 国家的授权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依法履行出资人的职责,监督企业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明确国有资产投资主体, 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

 2.建立起有效的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和规范的法人治 理结构 首先,要尽快建立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者市场或经理市场, 以解决经营者的筛选和产生机制的问题。

 其次,建立经营者享受与其奉献相对应的薪酬制度。

 第三,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强化所有者 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

 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其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 四方都必须到位,并形成一种既能互相协作前进,又能互相制衡监督 的机制。

 3.进行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 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强大推力 正确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所在。

 中共十五大指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 配地位。

 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以提 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3 对国有经济的结构进行调整, 做到有进有退, 通过国有企业在相 关领域的退出和引入民间资本,在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提高国有企业 竞争力的同时,扩大民间资本的投资,促进投融资多元化,增强经济 活力,释放新的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4.建立竞争性的市场环境目前国有企业改革陷入困境,停滞不前, 关键在于缺乏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如果没有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就不 存在一种能够简便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实况的指标,所有者于是无法 对企业经营进行有效监督,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激励不兼容。

 信息不对称以及责任不对等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更无法完全做到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各项政策性负担的制约,因此,彻底剥离 国有企业的各项政策性负担,是深化的国企改革突破点和前提,将国 企的政策性负担以通过建立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

 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奠 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就是国企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战。

 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国企改革,打破国企垄断迫在眉睫并且势在 必行。

 随着市场化的深化,国企的垄断已经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 展乃至经济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打破国企垄断,释放改革红利,建立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成为下一 轮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经过国内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和国外丰富的市场化经验,我 们可以预见,只有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 所有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社会才能实现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可以看出,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改革着力点也放在建立竞争 性的市场环境上,一系列关于打破国企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传统 垄断领域的政策也相继出台。

 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和机制转换, 国有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 经济命脉...

相关热词搜索:国企 改革方案 全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