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聪政府经济学知识点笔记课后答案

发布时间:2020-09-16 来源: 思想汇报 点击:

 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 1.1

 复习笔记

 一、政府的基本概念

 1.

 政府的一般内涵 (1)政府的概念 ①广义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议会、内阁、总统、法院等机构。

 国家的总统、总理、国务卿、部长、司局长、外交官、海陆空军的军官以及各级地方行政官员,都是政府官员的一部分,把这些官员所在的办事机构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政府。

 司法部门的官员及其所在的机构也应包括在政府之内,因为这些官员的职责在于解释宪法和执行法律, 这是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重要职能。

 ②狭义的政府,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如外国的内阁、总统、政务院等,我国的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我国宪法中的“人民政府”就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即狭义的政府。

 2.

 我国政府的内涵 (1)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由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各级政府的一切行政权力都来自人民代表大会的授予,都要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并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

 政府必须真正代表和反映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实施行政管理时,既要切实保证不违背人民的意志,坚决执行权力机关的决议,又要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生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2)

 政府不仅要向本级权力机关负责,而且要向上一级政府负责,向其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

 (3)

 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从范围来说是全方位的,但其特定的任务就是领导、组织和管理国家公共行政事务。

 (4)

 政府拥有法定的行政管理和执行权力,运用行政手段对社会生活进行指挥。

 ①采取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指导所属各部门、下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的社会活动。

 ②运用行政法规、行政措施、行政命令等手段,利用行政系统上下级隶属关系,对整个国家的组织和行政事务管理进行指挥。

 (5)

 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宗旨,是一切行政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政府的基本特点 (1)

 主权性和独立性 主权性是指各级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行政权,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层级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主权性和独立性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的统治权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表现,是国内活动和国际交往中贯彻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对整个国家实行统一的领导、组织与管理的必要条件。

 (2)

 政治性和阶级性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对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政府必须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和质询。

 政府在行使职权时,实质上也在实现着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3)

 强制性和约束性 表现为统治阶级借助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工具强迫全社会服从它的统治。它所拥有的是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权力的影响对象涉及全体公民,无一例外。

 它所制定的各种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和发布的一切行政命令等,所有的政府管理对象都要遵守,即使是统治阶级的成员也不例外。

 (4)

 执行性和实践性 ①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②在执行中,要积极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的立法和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现代国家政府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政府管理工作同每个单位和个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政府管理,就是充分发挥行政工作人员的创造力,准确地把握和执行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处理人际关系,完成任务的过程。

 (5)

 综合性和动态性

 政府按照法律的规定,综合领导和管理国家的各项公共事务,处理国内外各项重大关系,这些工作又都处于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之中。

 随着政府管辖范围的扩大,管辖专业的增多,管理机构的增加,管理体制的完善,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市场的基本概念

 1.

 市场的概念

 市场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1)

 市场的分类 狭义的市场指有形市场,广义的市场包括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①有形市场是指有固定的商品交换场所的市场,买卖双方在这种固定场所进行交易。如商店和集市。

 ②无形市场是指没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它一般通过某种中介来沟通买卖双方,实现交易行为。例如某些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

 (2)

 构成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 ①交易主体

 a.

 含义

 交易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个人或组织,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也可分为买方和卖方。

 b.

 类型 交易主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企业、居民、政府和其他非营利性机构。企业是最主要的交易主体。

 ②交易客体

 交易客体也称交易对象,是指交易活动的标的物,即买卖的对象物。交易客体包括商品和劳务两部分。

 ③交易行为 交易行为是指买卖双方的交易活动,它是连接交易主体和交易客体的中间环节。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完成交易行为的媒介是货币,手段包括各种必需的物质条件,交易行为的顺利完成还要靠交易规则来保证。

 2.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包括了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1)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指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它是以价格形式发生作用,从而引起市场供求变化的市场机制。

 价格机制通过显示价格信号,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推动经济发展。价格机制是实现市场交换的前提条件,是市场运行的晴雨表,也是发展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2)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是商品供求关系使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作用方式,是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使供求趋于平衡的市场机制。

 供求机制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同市场价格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称为供求规律。

 (3)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指各种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竞争以及市场供求关系、价格、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系方式。

 竞争机制反映了不同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借以实现的途径, 它不仅调节着价值的形成,而且刺激和推动着价值的增值。

 3.

 市场功能 市场功能即市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六大方面:

 (1)

 交换功能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只有投放市场,经过市场,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商品或劳务的价值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得以实现。

 消费者也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或劳务。

 (2)

 信息传递功能 市场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传递信息。

 市场是各种经济信息的集散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市场做出自己的选择。

 (3)

 调节功能 ①含义

 调节功能是指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供需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进行合理化的调节。

 ②主要表现 a.

 通过市场调节供需关系,保持供求结构的平衡。

 b.

 通过市场调节生产结构,实现产品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平衡。

 c.

 通过市场需求调节企业的规模结构,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d.通过市场调节资源的流动,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平衡和高级化。(4)约束功能 市场主体依据市场规律和自身条件来选择自己的交易行为方式。市场主体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结果承担全部责任。

 (5)

 检验功能 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对消费者有用,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是否为社会所承认,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得到检验和评价。

 (6)

 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市场具有通过竞争促进技术进步的功能。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论演变 1.

 重商主义理论 (1)

 时期 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l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

 (2)

 产生背景 ①中央集权制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原先各自独立的各个地区,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国家。

 ②商业和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统一,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封建割据限制了商业资本的活动,成为商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3)

 评价 重商主义者既未完整地分析政府的行为动机和政府的作用,也没有分析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因而他们关于政府干预的论述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政策主张。

 2.

 自由放任主义理论 (1)

 时期 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至20世纪20年代。

 (2)

 产生背景及发展 ①产业革命的兴起,立足已稳的资本主义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前景,资产阶级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经济,因而自由放任主义逐渐抬头。

 ②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一书,在英国摧毁了重商主义的政府干预理论和政策,代之以自由放任理论和政府不干涉经济事务的政策,并把“自由放任”视为他所主张的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

 ③继亚当·斯密之后,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西尼耳和穆勒在政府与市场问题上也主张自由放任的观点。

 (3)

 评价 ①主张政府的职能是充当“守夜人”。

 ②自由放任主义并非完全否定政府对经济的作用,西尼耳提出政府的义务就是竭尽所能增进被统治者的福利,对此义务的惟一限制是它的权力,穆勒扩大了政府的经济职能,“为政府活动开辟了广泛的园 地”。

 3.

 政府干预主义理论 (1)

 时期 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期。

 (2)

 产生背景及发展 ①产生背景:“市场失灵” 1929年西方世界爆发了一次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向人们表明,自由放任主义者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具有的自律性调节机制失效了。

 ②理论突破

 a.英国的福利经济学家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论述了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经济职能。庇古认为,仅仅依靠自由竞争不能导致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庇古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b.l92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一文,公开表明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原则。他力图论证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明智“管理”的必要性,力图证明借助政府对货币流通和信贷的调节,可能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失业和危机。

 c.20世纪50年代以后,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分裂为两大派别,即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托宾等,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宾逊、卡尔多等。两大派别在主张政府干预方面是一致的,但在政府的具体经济职能上,其观点则有所不同。

 d.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还有新制度学派和瑞典学派。

 (3)

 评价 ①宏观经济学从微观经济学中独立出来。

 ②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干预有必要性。

 4.

 新自由主义理论 (1)

 时期 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2)

 产生背景 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经济“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主张和政策显得于事无补,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崛起。

 (3)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广义的新自由主义包括新货币主义在内,狭义的新自由主义特指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和德国的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不同学派的观点:

 a.

 新货币主义以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为基础,主张实行货币供应稳定增长的政策,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是新货币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

 b.

 德国的新自由主义宣扬“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国家的调节措施为辅的方针,其奠基人是W.欧根,主要代表是缪勒·阿尔玛克、罗普克、艾哈德等人。

 c.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则是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它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于预,倡导实行竞争性私人货币制度下的自由市场经济。

 5.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 (1)

 时期 新凯恩斯主义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2)

 产生背景 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1990--1993年)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及低通货膨胀率条件下持续的高失业,新自由主义理论显得力不从心。

 (3)

 特点 ①为凯恩斯的理论寻求新的研究方法 a.“接近理性”方法。b.不完全信息方法。

 c.不完全竞争分析方法,即假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②发展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 a.以价格刚性和非价格刚性为基础的模型对经济周期波动作出了全面的解释。b.从重视单一的需求变动转向供需两方面的变化。

 c.菲利普斯曲线的适用性不是无条件的。

 d.失业与经济波动作为市场缺陷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政府干预。

 ③重视政府政策干预的有效性 ④指出政府干预的局限性 a.公共部门存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完整市场。b.政府潜在的不良寻租行为和不公平。

 c.国家行政机构的运行成本较大。d.公共部门缺乏竞争和缺乏效率。

 (4)

 对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总结 ①自由主义并非反对一切国家干预的政策,并非彻底否定政府具有一定的经济职能;政府干预主义也并非完全排斥经济自由而主张干预一切。

 ②当资本主义经济比较稳定、经济危机和失业不十分严重的时候,自由主义容易抬头;相反,当经济危机和失业严重的时候,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往往会获得大量的拥护者。

 四、市场经济与政府角色 1.

 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1)

 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

 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①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

 a.

 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是市场经济赖以生成的充分条件。

 b.

 社会生产力水平突破了自然经济的限制,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市场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轴心。

 ②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整个社会经济的经济运行形式。

 a.

 无论微观还是宏观,无论是物资流动还是人员流动,无论何种经济行为,都要面向市场,以市场动态为基本依据,并通过市场环节来实现预期目标。

 b.

 市场成为各种经营主体的起点和终点,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中心和渠道。

 ③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a.

 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节约社会资源或劳动消耗。

 b.

 通过价格的核心作用,调节社会资源或劳动时间在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和分配。

 (2)

 市场经济的特征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具有如下特征:

 ①自主性 a.

 经营自主:具有独立的市场行为能力,能自主地作出经营决策。

 b.

 利益自主:其利益目标、利益追求、利益实现和利益分配,在法制范围内由自己负责,并受法律保护。

 c.

 产权自主:拥有不与任何组织或个人发生纠纷的独立财产的所有、支配、收益和处分的权力。

 ②竞争性

 在市场经济中,交易主体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竞争,有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等。其中价格竞争具有最关键的意义。

 竞争的存在是市场运行得以延续、社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的前提。没有竞争的经济不是市场经济。

 ③平等性

 a.

 交易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只有等价交换的原则,任何人都不能通过非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占有其他交易主体的劳动。

 b.

 交易主体之间的竞争平等。这里的平等体现为公开、公正和公平。其中,公开是关键。平等性可以说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灵魂。

 ④开放性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市场应向所有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开放,向所有的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开放,不仅向国内市场开放,而且向国外市场开放。

 ⑤系统性

 从结构看,不仅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运行,而且还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所有要素市场的运行。

 这些要素市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任何一种要素市场发育不全或发展滞后,都会影响

 整个市场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

 (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 ①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

 ②是以中央政府总调控、地方政府具体协调的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

 a.经济运行的主体是市场,不是政府。b.市场被置于政府的调控之下。

 c.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地方政府协调相结合。

 ③是以金融市场为中心、各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市场经济。

 货币、金融既是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运行的媒介,又是整个市场体系调节控制的中枢; 把金融市场作为最主要的市场来建立、健全和完善。

 ④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进行分配的、既平等竞争又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

 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市场化,就承认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和互相交换的等价性,并通过市场去合理分配和调节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商品经济系统,商品价值在市场交换实现后,主要按技术和知识功能进行分配。

 2.

 市场失灵与政府弥补市场的角色 (1)

 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 ①市场失灵的含义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它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②市场失灵的原因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既有内在性因素,也有外在性因素。

 a.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b.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

 (2)

 市场失灵的类型 ①宏观性失灵 表现为市场总供求关系发生以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为特征的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a.

 当存在超额供给时,国民收入以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达到均衡,引起生产过剩、经济衰退和大量失业;

 b.

 当存在超额需求时,以货币计算的国民收入增长超过以实物计算的国民收入增长,国民收入超分配,诱发过度需求,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 c.

 当二者交替出现或并存时,又引起“滞”和“胀”的交替出现,或“滞”和“胀”的并存。

 ②信息性失灵 a.

 表现 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对于商品质量、性能等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出现了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b.

 特点 这种现象在市场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破坏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的作用,甚至会出现“劣胜优汰”的奇怪现象。

 ③公共性失灵 a.

 表现 在国防、市政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的产品,不能像面包、电冰箱等私用产品那样,在市场上被自发有效地生产出来; b.

 特点 公共物品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④垄断性失灵 a.

 表现 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 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b.

 特点 市场竞争本身具有走向垄断的趋势,尤其是在规模经济意义显著的行业,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同时,垄断反过来又抑制竞争,抑制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妨碍经济效率的提高。

 ⑤外在性失灵 a.

 表现 当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外部带来经济损失时,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调节将难以达到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目的。

 b.

 特点 当存在消极的外部影响时,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在量上就会出现差异,即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⑥分配性失灵 它表现为,在分配领域,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

 (3)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角色 ①调控人角色 a.平衡宏观经济总量,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b.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的目标。

 ②公益人角色 a.

 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b.

 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

 c.

 调节收入分配,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拉大。

 ③管制人角色 角色职责是对私人经济部门(厂商或家庭)的活动进行某些限制和规定; 政府管制的目的:一是防止自然垄断。二是防止过度竞争。三是保护消费者、雇员的利益。

 ④仲裁人角色 角色职责是超越于各个经济主体之上,协调、处理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各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发生利益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市场本身不具备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界限的机制,需要政府仲裁。

 ⑥守夜人角色 角色职责是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

 政府应当为各经济主体充当“守夜人”,通过严格依法采取资格认定、行政许可等制度来预防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并严格依法查处经济违法犯罪行为,为经济主体的竞争提供安全保证。

 1.2

 课后习题详解 1.我国政府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我国政府的基本内涵是:

 (1)

 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由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①各级政府的一切行政权力都来自人民代表大会的授予,都要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并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

 ②政府必须真正代表和反映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实施行政管理时,既要切实保证不违背人民的意志,坚决执行权力机关的决议,又要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生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2)

 政府不仅要向本级权力机关负责,而且要向上一级政府负责,向其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

 (3)

 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从范围来说是全方位的,但其特定的任务就是领导、组织和管理国家公共行政事务。

 (4)

 政府拥有法定的行政管理和执行权力,运用行政手段对社会生活进行指挥。

 ①采取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指导所属各部门、下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的社会活动。

 ②运用行政法规、行政措施、行政命令等手段,利用行政系统上下级隶属关系,对整个国家的组织和行政事务管理进行指挥。

 (5)

 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宗旨,是一切行政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什么是市场机制?它具有什么功能? 答:(1)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包括了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①价格机制

 a.

 价格机制是指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它是以价格形式发生作用,从而引起市场供求变化的市场机制。

 b.

 价格机制通过显示价格信号,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推动经济发展。c.价格机制是实现市场交换的前提条件,是市场运行的晴雨表,也是发展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

 ②供求机制

 a.

 供求机制是商品供求关系使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作用方式,是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从而使供求趋于平衡的市场机制。

 b.

 它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同市场价格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称为供求规律。

 ③竞争机制

 a.

 竞争机制是指各种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竞争以及市场供求关系、价格、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系方式。

 b.

 它反映了不同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

 c.

 它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借以实现的途径,它不仅调节着价值的形成,而且刺激和推动着价值的增值。

 (2)

 市场功能

 市场功能即市场的作用,它是在市场机制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六大方面:

 ①交换功能 a.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只有投放市场,经过市场,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b.商品或劳务的价值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得以实现。

 c.消费者也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或劳务。

 ②信息传递功能 a.

 市场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传递信息。

 b.

 市场是各种经济信息的集散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市场做出自己的选择。

 ③调节功能

 a.

 调节功能是指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供需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进行合理化的调节。

 b.

 主要表现:

 一是通过市场调节供需关系,保持供求结构的平衡。

 二是通过市场调节生产结构,实现产品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平衡。

 三是通过市场需求调节企业的规模结构,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四是通过市场调节资源的流动,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平衡和高级化。

 ④约束功能 a.市场主体依据市场规律和自身条件来选择自己的交易行为方式。b.市场主体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结果承担全部责任。

 ⑤检验功能

 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对消费者有用,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是否为社会所承认,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得到检验和评价。

 ⑥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市场具有通过竞争促进技术进步的功能。

 3.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西方经济学经过了哪些理论演变?从其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1)依据西方经济学家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其理论的演变大致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从l5世纪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重商主义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

 ②第二阶段: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至20世纪20年代。自由放任主义理论强调市场作用和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

 ③第三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期。政府干预主义理论从分析“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出发,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④第四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对应的理论为新自由主义理论。这一阶段,经济自由主义复兴,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政府行为的内在动机,强调“政府失败”(government failure)或“政策失败”(policy failure)的可能性,主张重新以市场机制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

 ⑤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对应的理论为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这一阶段,新凯恩斯主义以重构凯恩斯微观经济学为出发点,复兴凯恩斯主义,在承认政府失败的可能性的同时,认为政府干预是对未来经济稳定的一种投资。

 (2)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①自由主义并非反对一切国家干预政策,并非彻底否定政府具有一定的经济职能;政府干预主义也并非完全排斥经济自由而主张干预一切。

 ②一般来说,当资本主义经济比较稳定,经济危机和失业不十分严重的时候,自由主义容易抬头。相反,当经济危机和失业比较严重的时候,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往往会获得大量的拥护者。

 ③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单一的市场行为容易造成“市场失灵”,然而如果政府力量过于强 大,又容易造成“政府失败”。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政府的力量过于强大。实际上,市场对资源配置始终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

 4.

 什么是市场经济 ? 如何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答:(1)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①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

 a.

 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是市场经济赖以生成的充分条件; b.

 社会生产力水平突破了自然经济的限制,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市场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轴心。

 ②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整个社会经济的经济运行形式。

 a.

 无论微观还是宏观,无论是物资流动还是人员流动,无论何种经济行为,都要面向市场,以市场动态为基本依据,并通过市场环节来实现预期目标; b.

 市场成为各种经营主体的起点和终点,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中心和渠道。

 ③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a.

 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节约社会资源或劳动消耗; b.

 通过价格的核心作用,调节社会资源或劳动时间在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和分配。

 (2)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 ①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

 ②是以中央政府总调控、地方政府具体协调的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

 a.经济运行的主体是市场,不是政府; b.市场被置于政府的调控之下; c.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地方政府协调相结合。

 ③是以金融市场为中心、各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市场经济。

 a.货币、金融既是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运行的媒介,又是整个市场体系调节控制的中枢;b.把金融市场作为最主要的市场来建立、健全和完善。

 ④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进行分配的、既平等竞争又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

 a.

 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市场化,就承认各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和互相交换的等价性,并通过市场去合理分配和调节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商品经济系统,商品价值在市场交换实现后,主要按技术和知识功能进行分配。

 5.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类型是什么? 答:(1)市场失灵的含义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它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广义的市场失 灵,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2)

 市场失灵的原因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既有内在性因素,也有外在性因素。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常常导致虚假需求和生产的盲目性,对经济活动的远景缺乏导向;市场机制容易助长投机行为,从而破坏市场运行的有序性和稳定 性;等等。市场机制作用的这些特点会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的紊乱,使市场总供求关系发生以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为特征的总量失衡,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衰退等。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往往不具备或不完全或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

 (3)

 市场失灵的类型 ①宏观性失灵 表现为市场总供求关系发生以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为特征的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a.

 当存在超额供给时,国民收入以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达到均衡,引起生产过剩、经济衰退和大量失业;

 b.

 当存在超额需求时,以货币计算的国民收入增长超过以实物计算的国民收入增长,国民收入超分配,诱发过度需求,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 c.

 当二者交替出现或并存时,又引起“滞”和“胀”的交替出现,或“滞”和“胀”的并存。

 ②信息性失灵

 a.

 它表现为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对于商品质量、性能等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出现了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b.

 这种现象在市场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破坏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的作用,甚至会出现“劣胜优汰”的奇怪现象。

 ③公共性失灵

 a.

 它表现为在国防、市政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的产品,不能像面包、电冰箱等私用产品那样,在市场上被自发有效地生产出来; b.

 公共物品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④垄断性失灵

 a.

 它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b.

 市场竞争本身具有走向垄断的趋势,尤其是在规模经济意义显著的行业,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同时垄断反过来又抑制竞争,抑制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妨碍经济效率的提高。

 ⑤外在性失灵 a.

 它表现为当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外部带来经济损失时,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调节将难以达

 到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目的; b.

 当存在消极的外部影响时,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在量上就会出现差异,即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⑥分配性失灵 它表现为,在分配领域,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

 6.

 为什么说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需要政府管理?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具有什么作用? 答:(1)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需要政府管理的原因 市场失灵的情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始终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 只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角色,是由弥补市场缺陷或不足的需要所决定的。

 (2)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可以通过政府的角色体现出来:

 ①调控人角色。即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有两大调控目标:一是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是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的,即微观层次、结构层次和宏观层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调控人的角色,主要是针对宏观层次而言的。

 ②公益人角色。履行这一角色的职责是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其一,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 品。其二,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其三,调节收入分配,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拉大。

 ③管制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对私人经济部门(厂商或家庭)的活动进行某些限制和规定。政府管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防止自然垄断。二是防止过度竞争。三是保护消费者、雇员的利益。

 ④仲裁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超越于各个经济主体之上,协调、处理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政府需要充当仲裁人的角色,以设定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的规则,并根据既定的规则,确定经济主体之间冲突的经济利益,保证各经济主体能在公平的条件下竞争,防止超经济强制的发生。

 ⑤守夜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政府应当为各经济主体充当“守夜人”,通过严格依法采取资格认定、行政许可等制度来预防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并严格依法查处经济违法犯罪行为,为经济主体的竞争提供安全保证。

 第二章 政府经济职能与管理效能 2.1

 复习笔记 一、政府经济职能 1.

 政府职能概述 (1)

 国家本质与国家职能 ①国家职能的概念

 指国家机器活动的总方向、总任务及其基本使命和基本目的,是国家在实施其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活动过程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反映和外在表现。

 ②对国家本质的理解

 a.

 两种片面观点

 在关于国家本质的问题上,存在两种片面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是一种中性的社会设施,是一个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另一种观点认为,国家本质上只是阶级专政的工具,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机关,国家只有一种属性,就是阶级性。

 b.

 正确理解 上述两种观点的片面性,就在于它们都割断了国家本质的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统一,前者用国家的公共性来否定其阶级性,后者则用国家的阶级性来排斥其公共性。

 实际上,国家的阶级性与公共性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一方面,国家作为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总是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另一方面,任何国家只有介入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才能最终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③国家职能的具体构成

 a.

 政治职能。对内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冲突,维持统治秩序;对外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为实现统治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

 b.

 经济职能。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为实现阶级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c.

 公共管理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发展社会科教文卫事业,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2)

 政府职能及其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①两者的关系 概括地说,政府职能从属于国家职能,但两者职责相同而侧重点和功能不同。

 首先,国家职能包括了政府职能。国家的三方面职能即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也同时存在于政府职能之中,政府职能是国家基本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构成来看,政府职能虽然同样由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三部分组成,但每一部分的外延都要比国家基本职能的相应部分的外延窄。

 其次,政府与国家承担共同的职责,但政府履行职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政府在履行职责时,侧重于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处理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国家权力机关侧重于整体职能的把握,其他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侧重点主要在于维持国家政权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安定和一切活动的有序化。

 最后,政府与国家履行职能的权力功能不同。国家履行职能的权力功能是制定法律,而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功能是执行法律。这也是政府职能之所以从属于国家职能的本质原因。

 ②总结

 国家的本质决定国家及其政府具有三大方面的职能,即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但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在权力性质上后者从属于前者;在职能范围上后者窄于前者;在履行职责的重点方面,后者侧重于组织、干预经济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前者侧重于整体职能的把握;在权力功能上,前者是制定法律,后者是执行法律。

 2.

 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与内容 (1)

 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与性质 ①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

 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 务、监督的职责和功能。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法、方式、手段的总称。包括下面几层含义:

 a.

 管理的主体,是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

 b.

 管理的经济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着眼于全局性的宏观管理。c.管理的目的,既有阶级性意义,也有公共性意义。

 d.管理的方法、方式和手段带有综合性。

 ②政府经济职能的性质 a.

 政府经济职能的二重性 国家的本质决定了国家职能和政府职能具有二重性即阶级性与公共性。政府经济职能的二重性,是通过经济管理过程的二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反映出来的。

 b.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区别 第一,履行职能的基础不同: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第二,履行职能的目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利润。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履行职能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服务。

 c.

 政府经济职能二重性原理的意义 第一,实施政府经济职能的方法和方式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府之间,在履行经济职能的经验上具有可借鉴性。

 (2)

 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 ①资源配置职能 a.提供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而不能由市场提供,只能由政府提供。b.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鼓励对基础产业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

 c.政府对资源合理利用施加影响,如通过立法或行政干预,控制环境污染,避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等。

 ②收入再分配职能

 a.

 市场经济中财产的分布不均、财产继承的客观存在,个人的智力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以及市场对生产要素所有者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选择,可能使收入分配在市场的调节下走向两极分化。

 b.

 政府在制定再分配政策方面具有强制性的权力,同时具备强制性的税收征收权,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收入再分配活动。

 c.

 政府通过税收取得收入,又以现金补助、补贴、公共产品和服务等形式进行收入的再分配。

 ③稳定经济职能

 a.

 在宏观层面上,政府可以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去影响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使经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代价恢复到均衡状态。

 b.

 短期需求管理上面,政府可以运用的工具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提供经济总量平衡所必需的条件。

 c.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来保证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④市场管制职能

 a.

 保证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法定程序制定规则并监督规则的执行,以规范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

 b.

 政府的市场管制职能还在于保证公共利益,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垄断,保护竞争;二是保护消费者和公众的利益。

 3.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1)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内涵和过程 ①内涵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直接控制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的模式,建立以间接调节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将政府职能转化为实现宏观总量和结构平衡,保障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转,以及调节社会收入差距。

 ②过程 第一阶段:1978—1984年。缩小政府经济职能是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一,对国有企业实行放权让利,使它们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

 第二,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能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第二阶段:1984—1992年。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和政府经济职能:

 第一,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第二,调整和改进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增强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第三,培育合理的价格体系。

 第四,逐步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等。

 第三阶段:1992—1997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根本性转变,更加强调市场的作用。

 第一,l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得以合法化,明确了政府经济职能主要限于通过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干预市场失灵领域。

 第二,1994年,伴随着财税、金融等各项改革的深入,政府经济职能手段发生了进一步转变,经济和法律等间接手段已成为主要的职能手段,政府开始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

 新阶段:1998年至今,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落实到国务院的机构改革上。

 第一,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当时国务院的50个部委削减为29个。第二,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第三,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第十六大,涉及行政管理体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和权限、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等多项改革,将29个部委削减为21个。

 (2)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特殊性及其走向 ①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特殊性

 a.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靠政府的外在力量推动的,因此政府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逐步成熟意味着政府要逐步退出。

 b.

 我国是后发国家,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的例子在历史上都有先例,我们可以利用后发优势,避免走西方国家的老路。

 c.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市场经济并没有先例,探索的道路必定艰难。

 d.

 我国是一个具有独特国情的发展中国家,这给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界定与转变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②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走向 a.

 合理界定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 第一,要从法律上明确规定政府工作的职责范围,规范其行为。第二,要彻底割断部门权力和部门利益的关系。

 b.

 改进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第一,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依赖于政府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第二,政府在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方面要发挥积极作用。c.根据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改革政府机构 d.健全、完善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中的作用二、政府经济管理效能 1.

 政府经济管理的有限性与有效性 (1)

 政府经济管理的有限性 ①政府对经济进行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政府经济管理的有限性,实际上是要合理确定政府经济管理的边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市场友善的干预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a.

 不做主动干预,除非干预能产生更明显的良好效果,否则就让市场自行运转。

 b.

 把干预持续地置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制约之下,确保干预不致造成相关价格...

相关热词搜索:知识点 课后 经济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