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较真”全面提升改革质量

发布时间:2020-09-29 来源: 心得体会 点击:

 以“三个较真”全面提升改革质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坚持在工作态度上较真,需要贯彻“四个亲自”,亲力亲为抓改革;发扬“工匠精神”,在改革推进中精益求精。坚持在工作能力上较真,必须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领导干部系统集成和协同推进的能力。坚持在工作效果上较真,需要做到“四个有利于”,坚持质量主攻方向,打造一流标准。

 2017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贯彻中央、省、市的改革部署,促进改革落地见效,提升改革质量,一方面,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改革的“四个亲自”“四种能力”“四个有利于”。另一方面,要坚持“三个较真”:做到在工作态度上较真,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在工作能力上较真,努力增强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工作效果上较真,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见到实效。

 1 1 以“态度较真”落实“四个亲自”弘扬工匠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在工作态度上较真。要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对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精神,丢掉个人得失和包袱,破除“差不多、过得去”的粗放思维,树立精益求精的较真精神,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抓落实、抓部署,真正把改革工作做到无可挑剔。

 落实“态度较真”,需要坚持“四个亲自”。“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力亲为抓改革”,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坚持重要改革亲自部署,要求主要领导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市品质提升机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等重要改革,当成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亲自研究、部署和谋划,提高改革项目含金量,落实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坚持重大方案亲自把关,要求主要领导抓好改革方案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把好改革方案质量关,坚持“开门办改革”,通过改革“金点子”征集、改革项目现场评议等方式,最大限度汇聚改革智慧。坚持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要求主要

 领导充分激发协调各级各部门内部利益关系,突破利益分配藩篱,打通改革推进“中梗阻”;抓好区域横向协同联动,理顺改革关键环节。坚持落实情况亲自督察,要求主要领导抓好改革季度督查和年终督查,开展第三方评估,端正改革绩效考核导向,既要敢于“打鞭子”,又要合理“给位子”,当好“改革促进派”和“改革实干家”。

 落实“态度较真”,需要发扬“工匠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每一项成功的改革,都要求破除“差不多、过得去”的粗放思维,革除稍进则满、小成即止的保守意识,发扬一丝不苟、锱铢必较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精神怀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情怀,坚持“注重细节,追求极致,干到精致”的标准,锤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境界,达成“能当示范,达致卓越,堪称完美”的效果。

 2 2 以“能力较真”提高“四种能力”强化协同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在工作能力上较真,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围绕自身承担的任务和从事的工作,确定新的更高的工作标准,主动到问题最多、困难最多、条件最艰苦的岗位上去磨炼,努力增强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切实提升改革推进的本领和水平。

 坚持“能力较真”,需要领导干部提高“四种能力”。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关系错综复杂。当前,诸如社区治理改革、违法建筑处理的长效机制探索、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改革等工作,目前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硬仗越多,越需要有人站出来,敢于冲锋陷阵,勇于攻坚克难,挑最重的担子,扛最大的责任,啃下“硬骨头”,拔掉“钉子户”,吓退“拦路虎”。这时候,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固然重要,能力和水平更不可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善于推进改革,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要以“引进来”或“走出去”的形式,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系列培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解决领导干部“本领恐慌”问题,推动各项改革快落地、早见效。

 坚持“能力较真”,尤其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系统集成和协同推进改革的能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领导干部树立改革系统思维,注重不同层次或领域改革项目

 之间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坚持改革的分层推进,做到“深化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加强改革方案的衔接配套,细化实施细则,强化改革落地。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领导干部强化协同推进能力,全盘摸清问题,通盘解决问题,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以上率下,层层压紧、环环相扣;各统筹单位、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建立资源共享和沟通联络机制,在改革中前后照应、左右衔接,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3 3 以“效果较真”落实“四个有利于”提升改革质量

 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在工作效果上较真,拿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把工作措施和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对安全生产、违法建筑等“老大难”改革项目,如果没有一抓到底、“抓不出成效不撒手”的较真劲,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坚持“钉钉子”精神,不允许半点马虎和懈怠,强化督查督办,避免改革推进的形式主义,杜绝“半拉子”工程,确保各项改革部署落实到位、见到实效。

 坚持“效果较真”,重在落实“四个有利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提出,要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四个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擎起指路明灯,推动改革大船破浪前行。衡量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是否符合“四个有利于”。这是因为:发展与改革相辅相成。增添经济发展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多推诸如创新驱动发展、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等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体现了改革与发展相匹配,牵住“牛鼻子”的改革方法论。公平正义是衡量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多推医疗分级诊疗、公立医院集团化改革等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体现了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全局意识的改革方法论。人民群众是改革成效的验证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价值。干部群众是改革的执行者和参与者。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以改革的精神抓改革,多推容错免责机制改革等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体现了依靠人民主体性和党的领导方向性相统一的改革方法论。

 坚持“效果较真”,需要坚持改革质量主攻方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公共部门施政的追求,更是改革决策者的责任和担当。全面深化改革,质量就是价值,质量就是政治,质量就是生命。改革之所以能够蹄疾步稳、落地生根,主要原因之一是始终严把改革质量关,向质量要效果,向质量要效率。提高改革质量,首先要把好方案质量关。制定改革方案,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下功夫了解群众所想所盼,下功夫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下功夫发掘基层的有益探索,精准把脉、精确制导。只有这样,改革方案才会接地气、有底气,才能避免让今天的“垫脚石”变成明天的“绊脚石”。提高改革质量,需要细化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牵动各方利益。既要把握宏观方向,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在推进过程中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坚决消除“中梗阻”、“肠梗阻”。

 坚持“效果较真”,需要打造一流标准。标准决定质量,高标准意味着高效率、高品质、高附加值。当改革质量有了可参考的“标准线”,改革精品才会不断涌现,可复制可推广价值才会越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瞄准国际一流,构建全面覆盖经济、社会、文化、城市、生态等各领域的质量标准体系。尤其是在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新型城镇化等国家试点时,要培育无处不在的标准意识,前瞻制定一批引领性、创新性标准,打造改革的标准高地。

 诚然,“三个较真”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亲自”“四种能力”“四个有利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坚持在工作态度上较真,需要贯彻“四个亲自”,亲力亲为抓改革;发扬“工匠精神”,在改革推进中精益求精。坚持在工作能力上较真,必须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领导干部系统集成和协同推进的能力。坚持在工作效果上较真,需要做到“四个有利于”,坚持质量主攻方向,打造一流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较真 全面提升 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