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20-项目表

发布时间:2020-10-16 来源: 心得体会 点击:

 目录 序

 言 ................................................................................................................................................ 2 第一章

 产业精准扶贫基础 .................................................................................................................. 3 (一)产业精准扶贫取得突出成效 .............................................................................................. 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7 (三)发展机遇 .................................................................................................................................. 9 第二章总体思路 .................................................................................................................................... 10 (一)指导思想 ............................................................................................................................ 10 (二)基本原则 ............................................................................................................................ 11 (三)发展目标 ............................................................................................................................ 13 第三章

 区域布局 ................................................................................................................................ 15 第四章

 重点扶贫产业项目建设 ........................................................................................................ 16 (一)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 ........................................................................................................ 17 (二)大力推动规模化养殖业发展 ............................................................................................ 19 (三)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 19 (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 ........................................................................ 20 (五)发展乡村旅游 .................................................................................................................... 20 (六)积极稳步发展光伏产业 .................................................................................................... 21 (七)巩固资产收益脱贫成果 .................................................................................................... 22 第五章

 投资资金与项目安排 ............................................................................................................ 22 第六章

 重点任务 ................................................................................................................................ 22 (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 23 (二)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升养殖业生产效益 ................................................................ 23 (三)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贫困农民创业就业 .................................................... 24 (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贫作用 ................................................................ 24

 (五)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 ........................................................................................ 24 第七章 产业扶贫机制与模式 .............................................................................................................. 25 (一)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机制 .................................................................................................... 25 (二)推广产业扶贫模式 ................................................................................................................ 27 第八章

 政策保障 ................................................................................................................................ 29 (一)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 .................................................................................................... 29 (二)创新金融扶持机制 ................................................................................................................ 30 (三)全面落实农业保险政策 ........................................................................................................ 31 (四)完善农业用地政策 ................................................................................................................ 31 (五)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 ............................................................................................................ 31 第九章

 组织实施 ................................................................................................................................ 32 (一)加强组织领导 ........................................................................................................................ 32 (二)加强产业精准扶贫管理 ...................................................................................................... 33 (三)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帮扶带动机制 ............................................................................ 33 (四)建立产业扶贫考核机制 ........................................................................................................ 33

 序

 言 按照国家扶贫办要求,洮南市于 2011 年纳入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之中,同时被确定为西部干旱盐碱沙化特困连片地区片区县,成为吉林新一轮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到 2018 末,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743 人未脱贫。2019—2020 年是洮南市

 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搞好产业精准扶贫是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举措和根本出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战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和要求,以产业扶贫为主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二五”以来,产业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效,为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当前,扶贫开发进入攻关拔寨期,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更好地统领和推动产业扶贫工作,正确判断与准确把握洮南市产业精准脱贫的新形势、新特点,做到因乡因村因户施策,确保完成全市脱贫攻坚任务目标,特编制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吉林省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吉产业扶贫办《关于抓紧编制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的通知》、白城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共白城市委、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和洮南市《“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洮南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及洮南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期修编稿)》等通知、意见精神和相关规划,编制本规划。本规划范围为全市辖区。规划对象既有目前尚未实现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也包括“十三五”以来已经实现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

 本规划期限为 2019-2020 年。

  第一章

 产业精准扶贫基础

 2015 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从上到下凝神聚力,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着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扶贫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取得了良好成效。到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特色粮油、蔬菜、红辣椒、绿豆以及庭院经济为主的种植业、以牛羊猪鸡为主的养殖业、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加工业、以乡村旅游、电商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了具有洮南特色的扶贫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力逐步增强。贫困乡镇大批能人返乡创新创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探索形成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产业扶贫融资渠道加速拓宽。深化扶贫项目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创新扶贫再贷款政策,启动“惠农兴

 业”农户扶贫贷款项目,构建“三位一体”的保险扶贫模式。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模式,实现村集体增实力、贫困户增收益、产业增效益的多赢局面。产业扶贫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贫困农民家庭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6-2017 两年共完成 38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退出、9232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到 2018 年末,洮南市实现省级贫困县摘帽,完成 27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退出,7232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为 2020 年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产业精准扶贫取得突出成效

 “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 18959.12 万元,(2017 年投入 4725.68 万元,2018 年投入 10297.43万元)实施特色产业项目 6 个、覆盖贫困人口数 11373人;65 个贫困村电商扶贫实现全覆盖;农副产品收入累计 2000 万元,累计带动 8600 人;光伏产业脱贫覆盖 65 个贫困村,其中,村级光伏电站 13 个。产业精准扶贫取得比较扎实的阶段性成果。

 1 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增强。精准扶贫实施以来,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 56 万亩,完成膜下滴灌 118 万亩。围绕洮儿河、蛟流河冲击平原,瓦房镇、福顺镇、永茂乡、蛟流河乡、大通乡、黑水镇、安定镇、向阳乡、二龙乡等 9 个乡(镇),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得到完善。

 建设 23 个万亩高产示范片,打造标准化高产示范区,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 2 、设施农业有了较快发展,已成为贫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全市蔬菜瓜果大棚发展到 2 万余栋,通过棚膜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贫困村经济状况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3 3 、特色种植业脱贫成效显著。本着因地制宜,发挥特色的原则,着力打造洮南四大特色脱贫产业种植基地。特色辣椒产业基地、杂粮杂豆产业基地、特色瓜果产业基地、葵花、蓖麻为主的油料作物产业基地。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和合作社+贫困户形式带贫和脱贫。

 4 4 、畜牧业扶贫取得较好成效。创建洮南市圆梦牧业发展扶贫有限公司综合性畜牧业扶贫项目,为我市“精准扶贫”变“输血”为“造血”树立了样板。养殖板块深入实施适龄母羊放养项目。目前已在大通、安定、瓦房、二龙、聚宝、万宝镇六乡镇免费放养适龄母羊 2670 只,种公羊 267 只,带动贫困户及农户267 户。

 5 5 、大力实施企业带动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 47 户、

 1,207 个和 774 家。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五年来重点推进红辣椒、绿豆等特色农产品加工类项目。

 6 6 、发展庭院经济扶贫取得实效。通过各级投入引导资金、动员包保部门和乡村干部帮种帮收,提高落实销售订单等措施,引导发展各具优势的特色种植业,庭院经济脱贫达到全覆盖。户均增收 500-1000 元。

 7 7 、光伏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光伏产业扶贫,使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覆盖 65 个贫困村,带动5843 户贫困人口脱贫,每个贫困户每年获得 3000 元的固定收入。分红结余部分可大幅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8 8 、电商扶贫实现全覆盖。在全市 65 个贫困村全面建设了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了洮南市大型电商平台,引导群众发展自营网店,通过网络销售红辣椒、杂粮杂豆等特色农产品,扩大了市场和销路,提高产品销售价格。2018 年底,全市实现网上交易千万元以上。

 9 9 、旅游产业脱贫得到突显。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引导下,立足于当地的农业、林业、牧业等休闲旅游资源,加快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开发,以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重点发展以美丽乡村游和休闲农业游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的发展,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实现

 休闲观光旅游和乡村旅游联动发展。

 (二) )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扶贫产业发展环境条件差。洮南市地处吉林省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常年干旱少雨多大风,土地瘠薄,盐碱、沙化严重。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些都严重制约扶贫产业发展。

 2 2 、扶贫产业多以初级产品为主,层次低、产业链短、产业化程度低。全市扶贫产业多是从事种养殖生产,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加工、储藏、流通等环节依然薄弱,普遍存在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高端、特色、高效、绿色农产品少,品牌多而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农业多种功能性没有发挥出来。延长扶贫产业链条和提升扶贫产业质量、规模及竞争力任务艰巨。

 3 3 、扶贫产业选择难、不精准、趋同性严重。扶贫产业选择难度大。由于全市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性不大,导致各村扶贫产业项目缺乏特色,产业、产品相同,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销售渠道单一,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造成产品过剩,达不到预期收益,严重影响贫困户生产积极性;产业项目选择的不精准。个别贫困村产业发展项目选择不精准,未经严格论证

 或者脱离本村实际,实际工作中针对每户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施行起来效果大打折扣。精准选择扶贫产业应得到高度重视。

 4 4 、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仍然较弱。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产业扶贫项目和带动贫困户脱贫积极性不高。由于扶贫产业项目偏小、政策吸引力不够,一些具备规模、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合作社,参与脱贫带户的主动性不高,使相对分散的扶贫产业项目,很难靠大附强,实现长久稳定发展;二是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间的风险与利益分配不均衡,联结方式相对单一,不利于长期稳定发展。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任务艰巨。

 5 5 、 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组织 实施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目前还有部分农村贫困户存在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缺土地等,承受风险能力低,前怕狼后怕虎,实施项目畏首畏尾;二是生产经营粗放很普遍。因管理跟不上,庭院经济发展收益不均衡,贫困户间收入差异较大。畜禽养殖场建设、养殖新技术运用、品种更新换代等跟不上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三是少数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把贫穷当做一种习惯,过度依赖政府扶持,等靠要思想滋生,甚至出现为享受扶贫政策,主动要求成为贫困户、以贫为荣现象。

 6 6 、电商扶贫和科技扶贫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

 高。近年来,电商扶贫得到了快速发展,覆盖全部贫困村。但绝大多数村级电商扶贫站发挥作用不大,线上产品交易规模小、数量少。扶贫产业普遍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所需的新品种、新技术。

 7 7。

 、产业扶贫持续性不够。发展扶贫产业资金不足。洮南市是省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没有较强大的支柱产业,市级财政十分困难,扶贫产业需要资金支持,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各类经营主体资金需求旺盛,但由于缺少担保抵押等原因,普遍面临贷款难、贷款贵、期限短等问题,有效满足经营主体资金需求任务艰巨。

 ( ( 三) ) 发展机遇 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产业精准扶贫有挑战也有机遇,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

 1 1 、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支持力度。吉林省委、省政府特别是白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将其作为实现新时期奋斗目标的重中之重,制定一系列政策及超常规措施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社会各界大力响应,积极支持参与扶贫开

 发,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愿望迫切,洮南市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将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

 2 2 、产业精准扶贫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各级产业扶贫的相关配套政策全面出台,国家财政将项目和资金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倾斜,社会各类资金和银行信贷也在向贫困地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投入,为产业精准扶贫提供有利条件。

 3 3 、市场环境越来越好。随着人们的消费升级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乡村休闲采摘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极大地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产业精准扶贫提供强劲拉动力。

 4 4 、三产融合发展为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创造了新的途径。随着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夯实产业扶贫大平台。有利于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流通产业,延长产业链。依托特色产品加工引导生产、加工促进消费,有效推进特色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同步发展,提升加工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乡土文化,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休闲养生,开展农家乐、农业采摘、民宿等项目。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贫困农民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第二章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衔接,严格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持续发展”的思路,发挥优势、补短板,创新扶贫方式,拓宽扶贫领域,突出扶贫重点,整合各种资源,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完善脱贫产业链与贫困农民利益连接机制,依托特色种植业和精品畜牧业两大支柱产业,突出产业扶贫对实现脱贫攻坚的基础作用和基本保障,下大气力抓实抓好。加大对深度贫困村的农业产业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产业帮扶机制,提高产业扶贫实效,带动贫困农户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享收益,实现稳定持续增收。

 (二)基本原则

 ——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

 作用,搞好与有关规划的衔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协调行业部门将行业政策向扶贫对象倾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全市六大扶贫产业。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企业等经营主体和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决策权。依据市场需求确定产业发展思路,确保产业发展效益精准,扶贫对象持续受益。

 ——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结合全市扶贫工作实际,综合各乡镇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因素,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选准产业,优化布局,合理确定扶贫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要重点打造产业链,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注重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和连接带动扶贫对象的组织建设,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 科技支撑,精准施策。充分发挥科技和扶贫行业部门的技术优势,产业扶贫注重科技先导作用,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扶贫项目。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针对全市片区扶贫主导产业,开发、推广一批使扶贫对象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技术措施。坚持科学设计,产业、项目选择精准,对扶贫对象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精准。产业发展要聚力到户,受益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大政府支持,加强社会动员,调

 动贫困人口积极性,找准项目实施与贫困户受益的结合点,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收益,提升扶贫对象的产业参与度和积极性,逐步提升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能力。

 —— 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先进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扶贫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开发,推动扶贫产业持续壮大,保护贫困地区生态环境。针对洮南市生态脆弱、气象灾害多发,贫困群众容易因灾致贫返贫的实际,构建农业产业保险保障机制。同时更要防控好农产品的市场风险。确保产业扶贫持续推进。

 (三)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全市每个乡镇都要发展一批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支柱产业体系。重点贫困村至少发展 1 项特色产业,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 1 项特色种养业。全市力争实施产业项目达到 600 个以上,保证每个贫困户都有2 个以上项目叠加,年人均分红 2000 元以上。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比重达 60%以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比例不低于 70%;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产业发展力争使贫困人口每年人均

 增收达到 800 元以上。

  洮南市产业精准扶贫目标表

  2018 年末脱贫人口 0.00342 万户,0.00743 万人 产业类型 主要指标 单位 2019 年目

 标值 2020 年目

 标值 种植业 棚膜瓜菜 种植面积 万亩 0.8035

 0.8035

 带动贫困人口数 万人 0.0177

 0.0177

 带动贫困户数 万户 0.007

 0.007

 食用菌产品 种植面积 万亩 0.004

 0.006

 带动贫困人口数 万人

 0.1452

  0.1452

 带动贫困户数 万户 0.0837

  0.0837

 中药材产业 种植面积 万亩

 0.0561

  0.06

 带动贫困人口数 万人

 0.1121

  0.1121

 带动贫困户数 万户 0.0554

  0.0554

 养殖业 猪牛羊养殖业 猪牛羊养殖业出栏 万头 0.4

 0.5

 带动贫困人口数 万人 0.0228

 0.0228

 带动贫困户数 万户 0.0104

 0.0104

 新兴业态 休闲农业 带动贫困人口数 万人 0.0338

 0.0133

 带动贫困户数 万户 0.0168

 0.0071

 光伏产业 带动贫困人口数 万人

  0.0205

 带动贫困户数 万户

  0.0097

 总计

 带动贫困人口数 万人 0.0743

 0.0743

  带动贫困户数 万户 0.0342

 0.0342

 备注:2019 年的户数和人数应该小于或等于 2018 年数值;2020 年的户数和人数必须等于 2018 年数值

 第三章

 区域布局

  依据全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突出洮南产业发展特点,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要求,因地制宜,着力构建北、中、南三个功能片区和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带。

 —— 西北部半山农牧区。包括胡力吐乡、万宝乡、万宝镇、野马乡、那金镇、聚宝乡、瓦房镇、东升乡等 8 个乡镇。地处北部半山区,以低山丘陵和山前台为主,主要发展生产杂粮杂豆、林下经济及奶牛业。耕地 113.58 万亩,占 34.4%。以绿豆为主的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达 50 万亩,产量可达 6 万吨。该区域生态比较脆弱,山地较多,水资源匮乏,未来重点实施绿色生态修复工程,同时,适度开展粮改饲试点,发展畜禽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杂粮杂豆精深加工业及畜禽产品深加工产业。

 —— 中部粮食作物生产核心区。包括瓦房镇、大通乡、永茂乡、蛟流河乡、福顺镇等 5 个乡镇,地处蛟流河和洮儿河冲击扇区,耕地99.36万亩,占30.1%。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条件好,重点打造玉米、水稻高产高效示范产业带。全市玉米面积保持在 180 万亩,水稻面积保持在 40 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25亿斤阶段水平。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水稻加工业、玉米淀粉深加工业。

 —— 南部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聚集区。包括福顺镇、黑水镇、安定镇、洮府乡、向阳乡、二龙乡、车力乡等 6 个乡镇,地处东南部沙丘和草原区,以生产辣椒、西瓜、葵花、花生、棚膜蔬菜、蛋鸡、肉羊为主,耕地 97.87 万亩,占 29.65%。重点打造以福顺镇、洮府乡、黑水镇、安定镇为中心的 10 万亩辣椒产业带;打造以黑水镇、安定镇、车力乡、二龙乡为中心的 5 万亩西瓜产业带。建立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引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大企业入驻洮南,将洮南市特色农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集聚区,引领全市农畜产品生产。

  第四章

 重点扶贫产业项目建设

 为进一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立足本地的特色与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贫困人口的主体作用,通过扶贫专项资金支持、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项目,提升贫困群体持续发展能力。

 (一)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

 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人口,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园艺特产业,形成一户一项(目)、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局面。引导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度扩大辣椒、杂粮杂豆、水稻、燕麦等经济作物面积,提高农民经营收入。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棚膜经济扶贫,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利用庭院开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依托龙头企业,实施订单农业,确保贫困户生产经营收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庭院和棚膜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打造六大特色产业基地。一是优质玉米、绿色水稻为主的粮食产业基地。围绕洮儿河、蛟流河冲击平原,瓦房镇、福顺镇、永茂乡、蛟流河乡、大通乡、黑水镇、安定镇、向阳乡、二龙乡等 9 个乡(镇),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建设 23 个万亩高产示范片,打造标准化高产示范区;二是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以洮府乡、福顺镇、安定镇、万宝镇等 4 个乡镇为中心的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预计到“十

 三五”期末,完成安定镇高效设施棚膜园区、万宝镇生态园区、车力特色提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面积达到1.2 万亩,配套果蔬保鲜库新增 17 座。持续发展木耳产业,在万宝改造大厅棚 3 栋,达到年挂棒黑木耳 6万袋。依托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吉林分公司资金和吉林农业大学技术支持,在那金镇大力发展玉木耳产业达到年投放菌包 40 万袋,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全力做好向阳乡润农道地关药产业,力争种植面积达到 16万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三是特色辣椒产业示范基地。以“洮南辣椒”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导,规划建设以福顺镇、洮府乡为中心,辐射 10 个乡镇 20 万亩辣椒生产基地建设。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建设完成 20 万亩辣椒生产基地,使年产量达到 1 亿斤,产值实现 5 亿元;四是杂粮杂豆产业基地。以“洮南绿豆” 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导,规划建设以北部半山区万宝乡、那金镇、东升乡、野马乡、聚宝乡等 8 个乡镇为主的杂粮杂豆产业基地。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建成 50 万亩杂粮杂豆生产基地,年产量达到 1 亿斤;五是特色瓜果产业基地。以“洮南黑水西瓜” 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导,规划建设以黑水镇、安定镇为中心的特色瓜果产业基地。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建成 5万亩实施标准化生产的西瓜、甜瓜生产基地,年产量

 达到 2 亿斤;六是以葵花、花生为主的油料作物产业基地。以黑水镇、安定镇、车力乡、大通乡、蛟流河乡等 5 个乡镇为主的油料作物产业基地。到“十三五”期末,建成 10 万亩葵花、5 万亩花生生产基地。带动未脱贫贫困人口脱贫。

 (二)大力推动规模化养殖业发展

 以龙头企业带动为切入点,鼓励贫困农民采取以资入股、以地入股、代养分红等形式,加快奶牛、肉羊、肉驴等标准化牧业场(小区)建设。到“十三五”期末,打造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57 个。推动和规模企业优先安置的“四动一安置”,确保贫困人口按期脱贫。瞄准有养殖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技术指导和市场服务,因地制宜适当发展肉猪、肉牛、肉羊等特色养殖业,积极发展规模化养殖,支持村级牧业小区建设。采取股份制经营、集体经营、联户经营、委托管理、承包租赁分红等方式,建立养殖联合体与贫困群众的利益分配机制,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继续推进洮南市圆梦牧业发展扶贫有限公司交易和养殖两大板块建设,助力解决全市 2,509 名重度贫困人口脱贫难题;扶持发展蛟流河乡旺港生猪养殖公司、洮府乡祥宇奶牛合作社、黑水镇“恒利农”奶牛合作社等畜牧养殖企业,带动全市未脱贫重度贫困户脱贫。

 (三)

 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依托龙头企业,逐步拉长特色产业链条,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坚持龙头带动,农户参与,努力形成适合当地的特色致富加工产业。坚持“扶强、扶优、扶大”原则,依托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强化各种扶持措施,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支持洮南杂粮杂豆、福顺辣椒、万宝粉条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带动未脱贫贫困人口脱贫。

 (四)

 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

 加大电商投入力度,帮助有意愿的贫困人员开设网店,参与电商全产业链发展,对在电商企业务工的贫困人员进行资金补助。立足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在221 个村开展电商扶贫,合力打造扶贫示范店,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网店和优质农产品电商品牌,打造“互联网+扶贫”示范区。加快建设洮南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杂粮杂豆商务交易平台。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加快建设淘宝洮南特产馆、洮南地方特色馆和 65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级服务站。帮助贫困户借助商务部阿里巴巴“村淘”、京东商城、顺丰嘿客网等平台销售农产品。加大支持邮政系统和

 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快递代办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降低网店运营成本,到 2020 年物流、快递服务站点基本覆盖贫困村,所有行政村服务站顺利运营。定期开展面向贫困人口的电商知识培训班,每年免费培训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人才500 人。带动未脱贫贫困人口脱贫。

 (五)

 发展乡村旅游

 以乡村旅游与生态产业建设、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加快开发旅游项目、旅游产品,以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重点推进胡力吐乡老道沟民俗生态旅游、福顺草莓休闲采摘园、洮府桥南绿色蔬菜休闲采摘园、安定万宝山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四海明珠休闲旅游度假村、万宝镇敖牛山生态观光休闲公园、野马乡双合村山杏采摘基地等旅游开发项目建设。深度开发民族民俗风情、科尔沁草原风光、湿地观光、特色农业体验游等旅游产品。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的发展,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实现休闲观光旅游和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十三五”期间,带动 900 名贫困人口脱贫。

 (六)

 积极稳步发展光伏产业

 建立国家统筹、地方配套、银行支持、用户出资等多种资金筹措机制,统筹电站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建

 设。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在 65 个贫困村安装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分别建设 3—5 兆瓦“光伏+扶贫”项目。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地方税收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建立光伏助贫利益分配机制,按照售电收入中支付还本付息、运维和税费后,净利润中的 50%作为贫困户可支配收入。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扶贫,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带动未脱贫贫困人口脱贫。

 (七)

 巩固资产收益脱贫成果

 针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低保对象等无劳动能力人口众多的实际,大力推广资产收益脱贫模式,把资产收益融入各产业脱贫模式中,让贫困人口更多享受资产收益扶贫的成果。

  第五章

 资金投入与项目安排

 2016-2018 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26 个,总投资21018.6 万元。其中:种植业估算总投资 359 万元,占总投资的 1.51%;养殖业估算总投资 1375 万元,占总投资的 5.78%;蔬菜大棚估算总投资 560 万元,占

 总投资的 2.34%;食用菌估算总投资 1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0.42%;光伏产业估算总投资 10945.2 万元,占总投资的 46.02%;现代农业估算总投资 11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4.63%;土地流转分红估算总投资 150 万元,占总投资的 0.63%;企业投资分红估算总投资9039.5 万元,占总投资的 38.02%。

 2019-2020 年将对已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继续扩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贫困人口得到更多产业扶贫收益。

  第六章

 重点任务

  把发展庭院经济、棚膜经济和精品畜牧业作为加快脱贫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贫作用,大力扶持庭院经济、大棚蔬菜瓜果、特色种植养殖合作社发展。加快发展精品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巩固光伏产业扶贫成果。进一步搞好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稳定的增收带户协议,帮助贫困农民持续稳定的增加收入。

 (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 23 个万亩高产示范片,打造标准化高产示范区,集中连片开发,实施规模化生产,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地域优势和规模优势,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加大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一规划设计,进一步完善农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设施农业。加快棚膜园区建设,改造老旧棚体,增加微滴灌、供暖及自动化设备。以洮府乡、福顺镇、安定镇、万宝镇等 4 个乡镇为中心,建设千亩温室大棚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实现园区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二)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升养殖业生产效益

 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快奶牛、肉羊、肉驴等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深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确保动物食品安全卫生。加大科技应用推广力度,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加强草原管护和粗饲料开发,有效提供畜牧业发展饲料保障。

 (三)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贫困农民创业就业

  加快乡村休闲农业建设。一是在福顺镇建设以主

 打绿色有机食品,集餐饮、观光、休闲、农业旅游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园;二是加快四海林场森林旅游区项目建设,建成集自然景观观光、林区狩猎、采摘、餐饮为一体的高标准森林休闲旅游区;三是推进万宝镇生态园区建设,形成集果品采摘、观光、果树盆景种植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经营新模式。

 (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带贫作用 一是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涉农的领军龙头企业,完善贫困户与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带贫脱贫发展新引擎,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化、融合发展。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开展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和多种经营;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改革和创新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方式,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130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 1500 家。

 (五)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 加强洮南地域农产品品牌培育,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将“三品一标”作为农业品牌建设重中之重。

 做好“三品一标”获证主体宣传培训和技术服务,督导获证产品正确和规范使用标识,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依托现有各种网络媒体和教育培训公共资源,加强“三品一标”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品牌宣传、科普解读、生产指导和消费引导工作。同时要以本市的农产品地理标识为基础,积极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出台公用品牌建设扶持奖励政策,引导和鼓励传统、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入公用品牌运营体系。积极引导广大贫困户生产经营品牌农产品,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第七章

 产业扶贫机制与模式

 ( ( 一) ) 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机制

 扶贫开发实施以来,以产业扶贫为主导,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产业项目选择不精准,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要实现产业精准扶贫必须要找准产业发展方向,项目实施要与贫困户增收紧密结合,建立产业选择、主体带动、利益联结和金融帮扶等产业精准扶贫各环节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精准受益。

 —— 产业选择精准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变特色资源为经济效益,依托新型业态,通过发展光伏、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型业态,解决贫困户信息闭塞、产品销售不畅难题,带动贫困村户脱贫。二是依托主导产业,发挥当地主导产业优势,选择适合贫困户脱贫产业,将精准扶贫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扶贫产业发展水平,带动脱贫。

 —— 经营主体带动机制。一是发挥企业带贫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村企共建等方式,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投资,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形成”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形式,带动当地资源开发和贫困人口就业。二是发挥农业生产合作社带贫作用。通过产业合作、股份合作、资金互助等方式,组织贫困地区各类资源要素,推进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基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带动作用。利用村集体在精准识别贫困户、产业选择和市场服务的优势,将产业扶贫与壮大集体经济有效组合,带动贫困户增收。四是发挥园区带贫作用。依托各类现代农业园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园区+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的产业扶贫综合体。五是发挥能人带贫作用。鼓励返乡能人和当地能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耕地、劳动力等资源,

 构建与贫困户利益共同体。

 —— 权力联结机制。一是利用贫困户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通过股份合作的模式,折股量化,将贫困户可入股经营的资产入股给新型经营主体统一经营,获得分红收益。二是村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折价入股,贫困户享受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是发展订单式农业,引导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签订合同,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生产,产品由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合同保底收购。四是探索托管扶贫模式,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将国家给予贫困户的扶持资金、土地、牲畜等直接委托给有帮扶意愿和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获得约定收益。五是贫困户劳务脱贫,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自主到附近产业基地和城市务工,获取稳定收入。

 —— 金融帮扶机制。利用信贷扶贫,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降低融资成本。利用基金扶贫,设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金融机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建立村级扶贫互助担保基金。利用农业保险扶贫,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扩大保险范围,开发保险新品种,提高贫困主体的抗风险能力,财政对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

 ( ( 二) ) 推广产业扶贫模式 要在产业扶贫实践中,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的成

 功范例,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扶贫路径,鼓励各地探索一批有效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增强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效性。目前主要的模式有:

 —— “主导产业+ +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订单帮扶+ + 扶贫金融”模式。该模式适用于主导产业相对成熟、产业链完善的贫困地区。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贫困户建立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龙头企业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和技术规程,按协议价收购农产品,开展加工增值、销售和品牌打造,并根据带动贫困户数量获得贷款资金和扶贫资金。合作社流转贫困户土地统一经营,或组织贫困户生产,并提供农资、技术、农机等服务,贫困户获得产品销售收益、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和土地出租收益。

 —— “返乡能人+ + 土地入股+ + 小额贷款”模式。该模式适用于资源相对不足、尚未形成主导产业,但有一批返乡能人的贫困地区。通过优惠政策,吸引能人返乡创业,支持能人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产业。支持能人建设产业基地,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由能人统一经营,贫困户在基地就业,并获得入股分红和务工收入。贫困户所获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可入股到生产基地,能人负责到期偿还贷款,并按照约定向贫困户支付资金入股分红。

 —— “特色资源+ + 合作组织+ + 担保+ + 保险”模式。该模

 式适用于拥有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等特色资源的贫困地区。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引导贫困村、贫困户成立合作组织,开发特色资源,贫困户在合作组织指导下开展生产经营。财政出资组建扶贫担保机构,按照一定比例撬动银行向合作组织贷款,合作组织统一承接、使用、管理和偿还贷款。贷款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并入股到特色产业项目,贫困户按约定获得分红收益。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向合作组织提供农业保险,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 “ 龙头企业+ + 融资平台+ + 政策性银行+ + 入股分红”模式。该模式适用于拥有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的贫困地区。政府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组建产业扶贫融资平台,扶贫资金精准量化到贫困户。融资平台以一定比例撬动政策性银行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贷款主要用于形成经营性资产。融资平台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资产租赁给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每年向融资平台支付租金,租金在偿还贷款利息后,按股向贫困户分红。合同期满后,形成的资产交由融资平台,贫困户继续享受分红收益。

  第八章

 政策保障

 (一)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

 重点是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扶贫资金支持力度,加强项目资金整合,以贫困村为主体,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到全市六大产业扶贫工程中。市财政每年下拨 5,000 万元作为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市直各部门制定的各项惠民措施、安排项目和工程,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对扶贫经营主体和贫困户产业发展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对贫困户发展一定规模产业的给予补助。聚集产业发展,创新财政投入机制。

 ( ( 二) ) 创新金融扶持机制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金融支持,搭建农户融资平台。通过建立落实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资金、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更多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向扶贫产业。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市政府投资 2,000 万元作为风险抵押金,在农行建立了“吉农牧贷”投融资平台,可贷款 1.6 亿元。投资200 万元作为风险抵押金,筹建 “小额信贷”项目,可为贫困户提供贷款 2,000 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实现脱贫。探索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

 持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机构,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流向贫困地区,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

相关热词搜索:洮南市 精准 扶贫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