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管理到政府治理 论新时代如何持续推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0-11-05 来源: 心得体会 点击:

 “政府管理”走向“政府治理”,是现代大多数国家政府改革的趋势,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治理体系的有效治理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深入行政体制改革,务必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升政府执行力与公信力,进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并在大会上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表明,必须深化增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此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绩。本文就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与必要性展开探讨,希望为政府提升治理效能和改革发展提供实践路径。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呈现出中央集权式的治理结构,在之后的发展中“集权”下分,从而逐渐激发了政府各阶层的积极性。当下,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应当加强我国政府治理体系的建设进而增强政府治理能力,以此解决转型期各阶段出现的社会问题与利益冲突。从“政府管理”到“政府治理”的这一重要转变,是我党在新时代作出的明智选择,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当前国情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此举确定了我党未来的治国方略。

 一、政府治理体系与政府治理能力概述

 (一)政府管理与政府治理的内涵

  从传统“管理”到现如今“治理”的转型,从字面上看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实际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体现了治国理政总模式是包含了权力配置和行为方式的一种重要的转变。可以从主体差异、结构差异、协同度不同、权威性质的不同四个方面,区分其内涵的差异。从主体来看,“管理”的主体是单纯唯一的,一般为国家政府的公共权力,相比较,“治理”的主体就丰富多元,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与市场组织等;从结构上,“管理”是政府基于科层制体系而形成的垂直型结构,而“治理”则是多元主体基于合作与分工而形成的网络型结构;在协同度方面,“管理”更多的是政府单部门的封闭式行政,“治理”更多的是政府多部门的协同式行政;从权威性质上,“管理”强调人治,而“治理”强调法治。

 (二)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

  在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一词是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时提出来的,关于“政府治理现代化”一词没有统一的范式,主要指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府治理强调公正公开、民主参与、法治责任、多元协作等理念。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指政府在治国理政中需要引领每个行业领域的治理工作,促使它们之间形成携手进步的互动合作关系,实现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领域治理的现代化建设。

 (三)政府治理体系与政府治理能力的关系

  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一是

 没有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只有科学规范的政府治理体系,才能成就高水平的政府治理能力;二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才能使政府治理体系的功能发挥至最佳,从而在实践中完善政府治理体系的构造。因此,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完善的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阶段性目标。

 二、推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绝对领导作用,尤其是上传下达党的重要思想和具体实施国家政策时,一线政府都是直接接触广大群众,也是最先了解到政策实施过程中社会和市场的真实反馈和诉求。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核心,对于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政府应当及时回应并作出处理。政府治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者和治理者,政府背负着巨大压力与责任。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有效的政府必然是职责有限的政府,必须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政府治理能力是我国治理能力和质量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对加速建设服务型和法治型社会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对强化行政管理及社会治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由此看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革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是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前提之下,将市场、政府、社会各归其位,形成互相支撑又相互管控的合作体系,使其无论在任何一种治理模式中,都能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促使政府职能转变,为开拓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国计民生的需要

  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来看,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国计民生的需要:以微观层面来看,政府有着政策执行者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服务者的双重身份,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其治理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民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体验;从宏观层面上看,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安定都有着重要影响。

 三、持续推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途径

  法治社会需要有民主作为依托,缺乏民主或者没有法治的民主是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容易发生集权、专制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社会走向混乱无序的深渊。坚持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将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政府科学管理水平。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放低身段,以尊重平等的姿态服务,促成社会各界之间的合作,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民主与法治是推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奠基石,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发展的保护伞,一旦出现民主缺乏,社会就会出现走向专制与集权的混乱现象。因此,必须遵循民主原则、法治原则,才能使政府治理高效,促进社会和谐

 发展。

 (一)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行政体制机制改革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行政体制改革,而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要素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作为突破口,从政府机构的工作流程、职能配备、执行决策权以及互相协调又彼此制约的行政运行机制着手优化完善,以确保权责的统一性,必须严格管理绩效和落实相关责任。二是为使各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呈现稳定与成熟,应当构建科学规范、系统完备且能有效实施的制度体系,从而保障政府治理体系能顺畅有序地运行。三是基层政府应该在工作中树立依法行政和权责一致的观念,积极倡导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优良风气,在治理中体现法治精神。时刻铭记所掌握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的信任与托付,在工作中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不可中饱私囊、为己所用,杜绝出现各种越权和特权的行为,坚决拥护我党的光辉形象,打造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环境,积极倡导依法行政的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强化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和法治程序,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政府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行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和法治化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

 安康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要始终把政府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作为衡量和评价政府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能力的重点,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水平。如果没有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就无法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积极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政府现代化治理

  近十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方面,已经蕴含了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理念。现代治理理论表明,政府为达到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目标,需要增强多个主体间的无障碍沟通,清晰分布各自应当承担的任务职责,进而有效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多种治理主体的参与,改变了过去政府作为唯一主体的单向性,而且有效控制了行政权力因膨胀造成的社会风险。首先,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能激发全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其次,多元合作模式有别于一元治理模式,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治理模式,特别是当下社会各行各业利益的诉求呈现复杂和分化,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这对今后实现社会协同治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充分发挥政府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政府工作人员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社会管理日趋复杂,因此,对政府工作人员也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一是全面加

 强党建理论的学习,提升解决社会矛盾和处理问题的理论水平和能力。二是不断进取,从各方面提高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三是更加具备服务人民、掌握政策、落实政策、开拓创新的工作素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优化自身的综合能力。四是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的精神、过硬的专业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素养。为监督促进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可以优化绩效考核,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监管责任制。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着治理社会的重要职责,政府工作人员个人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治理的成效,必须做到既不越权,也不当“甩手掌柜”。

  1.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要内容。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以人为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上,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开拓性地展开工作。由此可见,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为牢固树立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应该做到“两个必须”:第一,必须强化现代治理理念,认识到稳定和谐的治理局面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第二,必须明确公权力是来自民众、服务于民众的重要思想,抛弃陈旧观念,以维持个人权力为主的政绩观念,应当切实把思想意识统一起来,服务百姓,服务社会。

  2.完善干部任用考核机制。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领导干部需要提升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因此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优化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议从干部任用及考核两个方面进行。在干部任用考核体系

 中,需要特别重视法治政绩的考核,对那些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难题的干部,尤其是坚持将法治思维和方式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干部,要给予肯定和优先提拔。要在各级干部中明确,只有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将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尽责的重要标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3.强化权力监督问责机制。我国目前对权力制约和问责体制在逐步完善和加强,对各阶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加强法治思维能力的要求,着重强调让人民监督权力,强化法治手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不断拓宽监督渠道,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动权力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透明,给各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戴上了“紧箍咒”。

 (五)加强培育和科学管理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与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并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社会组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组织可以说是国家治理有效方法中的重要主体,也是重要推动力量。在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格局的重任中,不能小觑社会组织所发挥出的能效,这不仅为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划带来了

 新契机,同时也对我国所有的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的活动专业化越来越强,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建立专业人才职称序列对稳定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促进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该加快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对优秀的社会组织实施更多的大力扶持举措。这是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方法,既能实现社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又能使我国社会治理取得更大成就。二是我国社会组织种类繁多,功能千差万别,应当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一批能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需求,高质量、信誉佳,开展服务细致入微的社会组织。三是规范社会组织的管理,必须进一步完善扶持社会组织的政策体系,社会组织开展服务性项目应遵循自愿、公平、公开的原则,引导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从工作开始前的准备阶段就必须一丝不苟按照工作规范一步一个脚印来落实完成,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自律、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四是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通过开展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训的方式帮助社会组织提高服务能力,扩大组织人才队伍,进而促进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引导其在加强服务能力上下功夫,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清晰认识来主动参与社会发展。为促进社会组织规范运行,提升社会组织自身建设能力,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还必须切实加强专项检查和社会监督。

 (六)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深刻影响社会生活并可以有效利用的重要资源。大数据作为新兴技术,不但可以整合碎片化的政务数据,还可以克服条块分割、信息壁垒等问题,要实现政府内部的工作效率和效能的提升,离不开政务智能化系统建设。在大数据赋能的作用下,各级政府统筹协同、各司其职,可以有效集成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形成优质信息聚合,从而实现治理职能的配置优化、工作流程的科学可行、操作步骤的简化合理、运行质量的全面提升。良好的数据分析不但可以透过表象揭示大数据信息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本质,更重要的是能够揭示更多的隐藏价值,使舆情预测更加准确,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要推动政府决策由过去的经验型、估计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最终实现政府决策机制再造,并借助大数据打造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协同政府、智慧政府,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此,政府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舆情信息进行全面搜集与分析,找到民众关注焦点,判定舆情变动级别,预测公众态度走向,挖掘大数据背后的舆情趋势,最终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服务。

 四、结语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与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构建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国家的需要。必须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着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必须放权于社会、让权于市场,实现政府转型的任务,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必须注重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使其在互动、多元的治理模式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总之,要加强政府创新管理,加速职能转变,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的根基。

相关热词搜索:治理 政府 新时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