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长津湖观影心得体会体会3篇

发布时间:2021-10-27 来源: 心得体会 点击:

  2021长津湖观影心得体会3篇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蒲公英文摘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21长津湖观影心得体会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长津湖观影心得体会体会3篇

  2021长津湖观影心得体会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以英雄团队“穿插连”战斗行动为主线,选取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典型场景、主要行动和代表性人物,将抗美援朝精神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深刻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影片场面气势恢宏,情节感人至深,人物鲜活生动,效果震撼人心,是近年战争题材创作的又一部标杆之作、里程碑之作。

  影片中的“穿插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华民族精神风骨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百废待兴,从平民百姓到部队官兵都憧憬着建设家园的新生活。连长伍千里准备给住在破船上的父母盖几间房子,指导员梅生想多陪陪久别的女儿、教女儿学文化,老排长“雷公”想找个安身之处、种好几亩地。当帝国主义将战争强加于我们、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之时,我们看到,党中央一声令下,所有官兵义无反顾,从四面八方迅速归队集结,已经复员回到上海的梅生也主动归队,体现出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过硬作风;我们还看到,毛泽东之子毛岸英主动要求上前线、普通民众积极参军、全国人民全力支前,反映了党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展现出面对侵略者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

  在敌军拥有全套机械化装备、掌握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保障生存的生活物资也极度缺乏,在零下40摄氏度极端恶劣的战场环境中,只能身着薄棉衣,吃炒面、啃土豆、喝冰水。但他们忍饥受冻决不退缩,即使冻成“冰雕”也要保持严整的战斗队形和冲锋姿态,展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定决心和不畏艰难困苦、坚韧不拔的风骨。

  面对强敌飞机狂轰滥炸、坦克横冲直撞、大炮肆虐狂吼,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前赴后继、愈战愈勇。特级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老排长“雷公”为引开敌机驾驶载有标识弹的汽车、不惜自己粉身碎骨,体现出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在武器装备、保障条件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第9兵团打败了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致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一次惨重的失败。

  影片中,志愿军官兵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肃然起敬、眼中充满对祖国的爱;分到土地的父母叮嘱儿子“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不能被敌人抢走”;梅生怀中揣着女儿的照片、希望后代生长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年代。这一切,体现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体现出志愿军官兵的家国情怀和铁骨柔情,揭示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内在动力。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这是志愿军的本色。正是他们以“钢少气多”战胜了“钢多气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拼来了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需要我们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军队现代化水平步入世界前列,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电影《长津湖》以开创性的战争题材电影样式,引领观众走近父辈、走近英雄,深刻展现抗美援朝精神精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光彩,砥砺我们的奋斗意志。传承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应对不了的挑战,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长津湖》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增强文化自信、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实践的又一部力作,对于展示中国人民的钢铁意志,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长津湖》上映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誉,票房一路走高飘红。影片的热映,反映出蕴藏于全国人民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英雄情结,反映出中华儿女对祖国强大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力量根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2021长津湖观影心得体会篇2

  《长津湖》无疑是最具野心的国产战争电影。

  成片3个小时,耗资高达13亿元,拍摄180余天,主创团队单是剧本就打磨了5年,拍摄团队超过7000人,动用了7万人次的群众演员,参与其中的特效公司超过40家,总工作人员数量高达1.2万人。

  但这不过是参与人数的表面现象,它更大的野心,还是在成片。

  作为战争电影,讲述故事通常有两种路子。

  一种是宏观讲述:从战争背景到双方统帅,从人心向背到战略战术,从武器装备到战争场面,它要做的,就是让观众在全景式呈现里,记住历史巨变的经典时刻。

  提及这种宏观讲述战争的电影,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最长的一天》《遥远的桥》《细细的红线》等国外经典。实际上在国产电影里,同样也有这方面的经典存在,比如1991年到1992年推出的“《大决战》三部曲”系列,也就是《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大决战之平津战役》和《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就是国产电影在这方面的经典。

  宏观战争电影的好处在于,它能带领观众开启上帝视角,关注到这场战争里,每一个影响至深的边边角角。但它也很危险,因为宏观意味着事无巨细,意味着要均衡出现在镜头里的每一场戏、每一个人甚至是每一句台词。

  它是多焦点的,但凡稍有模糊,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相对来说,第二种讲述战争的方式,更容易操作,也就是微观讲述。

  微观战争电影,更侧重于把具体战争当成故事背景,它的焦点是具体而微的个人,通过他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让观众去领略战争的残忍和暴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观众更容易获得情感共鸣,并对战争的正义性与合理性,抱持极大的反感和否认态度。

  提及这种微观讲述战争的电影,经典相对于宏观战争电影数量更多,比如我们熟知的《拯救大兵瑞恩》《野战排》《兵临城下》《血战钢锯岭》《全金属外壳》《父辈的旗帜》《硫磺岛来信》以及《猎鹿人》《八佰》等,都是这方面的经典。

  国产战争电影,尽管也有不少从微观视角展开的电影,但真正称得上是经典之作的,当属冯小刚的《集结号》:它就是在谷子地的遭遇里,直陈战争对小人物的侮辱与伤害。

  而对于《长津湖》来说,它的野心在于,既要有宏观视角的讲述,也要有微观视角的代入——它既要告诉我们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也通过以战止战的、具体而微的战士,痛陈和平的来之不易。

  这在电影里的表现就是:

  故事开场,电影就通过各种细节告诉准备投入战斗的志愿军战士,同时也是在告诉70多年后的我们,抗美援朝何以势在必行?为什么我们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和代价,也要去帮助只是跟我们地理接壤的朝鲜?以及,志愿军战士远赴他国参战,其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不要以为这是单纯的政治动员的结果。

  电影里有四处细节值得回味。

  第一处:吴京扮演的伍千里,第一次回家时,谈到土地改革和房屋改建——这是士兵和国人,对新家的期许和承诺;

  第二处:张涵予扮演的宋时轮,在动员战士投入战斗时,高喊的口号是我们现在都很熟悉的八个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不仅是当时的国际局势,更是刚成立的新中国,面对外敌钳制甚至是入侵时的恐慌和抵抗,而在这个等待被保卫的序列里,“家”是排在“国”之前的;

  第三处:坐着火车前往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战士,路过长城——山河壮美,家园美好,都在这个镜头里得到体现。

  这三场戏是层层递进的效果:吴京不仅是具体而微的战士,更是千万士兵中的一员,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前赴后继的志愿军战士,而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完整的家要守护,而这正是国家得以组成的基因,所以就有了张涵予那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就有了成千上万的志愿军战士,集体在火车上远观长城的镜头。

  在这里,长城成了一个精神符号和象征,喻指的就是家国情怀。

  于是不得不提第四个细节,也就是那句振聋发聩、让现代人深思的台词:“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倘或说前三个细节是层层递进,那这句台词就是它们何以能层层递进的底层逻辑。

  它更是要警示现在的国人,以及所有的后世子孙:抗美援朝尽管牺牲惨烈,但它是值得的;当下的和平得来不易,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美好的幸福生活。

  毕竟,越是美好的东西,得来的过程越是艰辛。

  这就是为什么,电影要用三个小时持续不断的战争高潮,给观众提供强烈的视听刺激。

  它就是要开场就是高潮、全程都要飙车,油门踩到油箱里,甚至不在乎观众是不是受得了如此强烈的刺激,就义无反顾地一路向前。

  管你什么战争手段,管你什么美国大兵,哪怕我连过冬的物资都没有,也要在横冲直撞的势不可挡里,给敌人致命一击。

  但它也不是要一路刚硬到底。

  除了让观众称颂的吴京和易烊千玺的兄弟情义,个人最为感怀的细节,是胡军扮演的雷公,在临死前说的那句“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这是他个人的遗愿,更是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的遗愿。

  唯有理解雷公的遗言,才能更好地理解,祖国把一批又一批志愿军战士的遗骸,接回家的深刻含义。

  这就是《长津湖》的野心之处:它既要在大的视角里,告诉我们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又要在胡军、吴京、易烊千玺这样的小角色里,告诉我们家国情怀的精神力量。

  这样的战争电影,在电影史上,是值得被记上一笔的。

  2021长津湖观影心得体会篇3

  这个国庆长假,很多人走进了电影院,含着泪攥着拳看完了《长津湖》。数据显示,《长津湖》上映以来,票房已相继突破10亿、11亿、12亿,不仅刷新国庆档影片单日的票房纪录,也在同档期影片中占据多项数据的第一。

  这部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再现了一段铁骨铮铮的历史。在庆祝新中国72岁华诞的重要时刻,《长津湖》上映可谓恰逢其时、意义珍贵。正如《长津湖》主创者们说的那样,希望通过观众沉浸式地回顾71年前那段艰苦的时光,让更多人可以体会,什么是英雄,什么是顽强不屈;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可以铭记这段历史,能够更加了解今天的和平幸福有多么来之不易,观众走出电影院后能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电影表现的那场壮烈战役,激发热烈反响,激荡人心,激起敬意,“点燃”观众爱国情怀。众多观众被震撼,敬佩之余很多年轻人用多种方式传播自己的观影感受:有人画了卡通漫画,标题是《长津湖战役,一场热血的寒战!》;有人做了视频,“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真的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过”,图文并茂介绍这段历史。这些天,与“长津湖”相关的讨论一直常驻热搜,#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有多惨烈#、#亲历者讲述长津湖战役#……阅读量高达数亿。很多网友评论说,离家还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躯,向英雄致敬!

  为何这部电影引发了国庆观影热潮,让观众集体破防?电影再度引爆了我们对英雄、对这段历史的民族集体记忆。电影中人物的话说出了战士们的心声:“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这些英雄儿女,这群“最可爱的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山河无恙。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那些为保家卫国而牺牲、奉献的英雄,祖国从未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今天,观众在感动泪目中,再度缅怀、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在亿万中国人心中,英雄从未远去!当下的我们更应该铭记不忘,薪火相传,传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相关热词搜索:长津湖 观影 心得体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