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后管理(培训)

发布时间:2020-08-06 来源: 演讲稿 点击:

  贷款发放

  1 1 、贷审会审批通过后,业务部方可办理具体的贷款发放手续。

  2 2 、所有贷款都必须签订合同,合同内容包括:贷款种类、用途、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方式、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3 3 、贷款合同必须经公司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署并加盖公司公章后才能生效。

  4 4 、贷款合同须按规定使用公司统一制式合同文本。对情况特殊的贷款业务,在不违背制式合同文本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合同双方可以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签订贷款合同。

  5 5 、贷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填写和签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合同必须采用钢笔或碳素笔书写或打印,内容填制必须完整,多份文本的内容必须一致,不得涂改;

  (2)贷款合同的贷款业务种类、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和担保合同应与贷款业务审批的内容一致;

  (3)业务部必须当场监督借款人、保证人、抵押人、质押人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在合同文本上签字、盖章,核对预留印鉴,确保签订的合同真实、有效。

  6 6 、业务部对贷款业务进行统一编号,按照合同编号的顺序依次登记《贷款业务登记簿》,并将统一编制的贷款业务号填入贷款合同和担保合同。主从合同的编号必须相互衔接。(贷款合同编号由风控部统一管理)

  7 7 、业务部根据不同的担保方式,与借款人、抵押人或质押人共同办理以下事宜:

  (1)以抵押、质押担保的贷款要到相关的房地产、车辆、海关、外汇管理、工商行政等有权登记的职能部门或证券登记管理部门办理抵押、质押登记手续,并将他项权证交公司财务部保管;

  (2)以存单、国债、债券、保单、股票等质押的权利凭证应办理止付手续;

  (3)质押担保的质物交接应填制“质物交接清单”,信贷部要与出质人共同签章办理质物交接手续。

  8 8 、业务部应依据贷款合同约定的用款计划,一次或分次填制借款借据,签字并盖章。借款借据的填制要求:

  (一)借款人名称、借款金额、还款日期、借款利率等内容的填制要与贷款业务合同的内容一致;

 (二)借款凭证的大小写金额必须一致;分笔发放的,借款借据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相应贷款合同的金额。

 9 9 、业务部将贷款合同、借款借据等相关资料送交风控部,风控部审查贷款业务是否落实贷款批复要求和条件,借款合同、借款凭证要素是否齐全,填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审查无误后,向财务部出具 放款通知书。

 10 、财务部根据 放款通知书负责款项划转及账务处理。

 (有附件)

  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是贷款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是指贷款发放之后到贷款收回之前的各个环节及各个方面的管理。贷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方

  法制度、人员配备等,对贷款本身、借款企业、担保等因素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贷后管理的必要性

 一、贷后管理是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阶段

 贷款安全问题贯穿于整个贷款生命周期全过程,包括贷前对各种风险因素的合理预测及科学评估,也包括贷后对影响贷款安全的各种因素的跟踪检查、分析和管理。

  二、贷后的主要风险因素

 (一)

 主要是影响企业经营和信用变化的一些政治、经济、社会因素。

 1. 宏观经济方面,主要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社会经济周期、大的行业调整、财政货币政策、利率汇率变化等,这些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直接导致贷款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改变,影响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经营效益。

  2. 市场变化方面,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同业的竞争,新产品的出现等,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有着直接的影响。

  3. 企业管理方面,主要有企业领导的品德和管理能力,企业体制的健全程度,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这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规划能力、适应变化能力、开拓市场能力等,对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

  4. 设备运转情况、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开发能力等,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应用水平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先进技术的落后与否可能意味着最终的成败。

 贷后管理的程序

  一 、贷后管理的基本程序

 贷后管理按照其内在要求,可以分为不同内容和要求的几个步骤,并共同构成贷后管理的基本程序,如下图所示:

 贷后管理应包括六个基本步骤:

 贷后管理 贷款检查 贷款分类 风险预警 问题处理 损失核销 贷款最终评价

  (一)

 贷款检查,这是贷后管理阶段最经常的工作,就是在贷款发放以后,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贷款的运行情况, 包括对贷款使用、借款人及担保等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形成书面报告。风控部进行督导检查。

  (二)

 风险预警,就是在贷款检查中,及时通过一些与贷款安全密切有关的信息、财务指标,去及时地预测贷款风险,发现贷款存在的潜在问题。

  (三)

 贷款分类,就是在贷款检查和风险预警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贷款进行质量划分,以区分贷款风险程度的不同。

  (四)

 问题处理,就是针对贷款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同类别的贷款风险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五)

 损失核销,就是对那些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按照一定的程序,作贷款损失处理。

  (六)

 贷款最终评价,就是在贷款结清之后,对该笔贷款的成功与失败的方面进行总结,以发现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经验与教训,并及时改进与调整。

  上述前四个步骤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贷款的整个周期中,要反复不断地进行上述的管理工作,只有当贷款出现严重问题,发生呆帐或贷款还清时,才进入上述五、六两个过程。

  贷后 检查 与风险预警

 贷后检查是指贷款人在贷后管理时定期、不定期针对贷款客户、贷款项目和担保等进行跟踪检查,是对贷款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过程,是贷后管理最重要的工作。

 一、贷款客户跟踪管理

 贷款客户跟踪管理是贷后检查的核心内容,是对风险变化的判断和决策的重要程序。本公司应及时了解客户信息,掌握企业经营变化情况。由于贷后管理持续时间较长,且在放款后和客户关系发生变化,借款客户反映信息的主动性下降,在管理上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所以在进行贷款检查时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发现、评估和监控各种客户风险,并形成书面检查报告,贷后检查报告是客户授信评级和贷款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

 应针对借款人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检查。一般而言,检查以定期为主,定期和抽查应互相结合,保证一定的检查频率(调查频率至少要达到贷款风险分类的时间间隔要求),对某些敏感情况应及时走访企业进行调查。

 检查主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1、 行业风险调查 行业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企业的行业风险不断加大,一些高科技产业和大型项目,往往出现建设还未完成,技术已被淘汰的情况;同时,行业利润率的不确定性对项目的预期利润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行业风险主要体现在:

 (1)行业整体衰退、属于新兴行业或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影响到行业的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变; (2)政府对所属行业进行严格限制; (3)经济环境变化,如经济萧条或出现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 (4)国家产业、货币、税收等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如汇率或利率调整; (5)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6)法律环境变化; (7)多边或双边贸易政策有所变化,如对进、出口的限制和保护。

 2、 经营风险调查 要注意企业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是否出现不道德的谋利和不讲诚信的行为,是否出现隐瞒经营情况的现象及其他各种异常情况,对异常情况一定要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溯源。

 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

 (1)经营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出现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状态; (2)业务性质、经营目标或习惯做法改变; (3)主要数据在行业统计中呈现不利的变化或趋势; (4)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新的业务或在不熟悉的地区开展业务; (5)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或客户需求的变化; (6)持有一笔大额定单,如果不能较好地履行合约,可能引起巨大的损失; (7)产品结构单一; (8)对存货、生产和销售的控制力下降; (9)对一些客户或供应商过分依赖; (10)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关系变化,如供应商不再供货或减少授信额度; (11)购货商减少采购; (12)企业的地点发生不利的变化或分支机构分布不合理; (13)收购其他企业或者开设新销售网点,对销售和经营有明显影响,如收购只是基于财务动机,而不是与核心业务有密切关系; (14)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性、经营性固定资产; (15)厂房和设备未得到很好的维护,设备更新缓慢,缺乏关键产品生产线; (16)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计划执行出现较大的调整,如基建项目的工期延长,或处于停缓状态,或预算调整; (17)借款人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出现下降; (18)流失一大批财力雄厚的客户; (19)遇到台风、火灾、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或社会灾难; (20)企业未实现预定的赢利目标。

 3、 管理状况调查 管理状况调查是对企业的整体运营的系统情况调查,经营者本人、董事会成员和公司员工是最了解企业情况的内部人员,企业决策人行为和经营观念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公司经营的变化,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贷款的安全。

 一定要关注借款人的 管理水平、管理架构、 人员变化、 员工士 气变化以及 企业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企业管理状况调查主要内容有:

 (1)企业发生重要人事变动,如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变动,最主要领导者行为发生变化,患病或死亡,或陷于诉讼纠纷,无法正常履行职责; (2)最高管理者独裁,领导层不团结,高级管理层之间出现严重的争论和分歧;职能部门矛盾尖锐,互相不配合,管理层品位低下,缺乏修养; (3)管理层对环境和行业中的变化反映迟缓或管理层经营思想变化,表现为极端的冒进或保守; (4)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重大的不利变化;

  (5)企业人员更新过快或员工不足。

 4、 财务状况调查 财务状况变化是企业还款能力变化的直接反映。贷款人应定期收集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企业财务报表,关注并分析异常的财务变动和不合理的财务数据,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纵横向比较和数据之间的钩稽关系。

  财务状况调查主要关注:

 (1)企业不配合提供财务报表; (2)贷款到期不能按期归还本息; (3)产品积压、存货周转率下降; (4)应收帐款激增,帐龄增长; (5)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下降; (6)短期负债增加失当,长期负债大量增加; (7)企业销售额下降,成本提高,收益减少,经营亏损; (8)财务记录和经营控制混乱; (9)经营性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值。

 财务指标 (1)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

 (3)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权益净利率

 (4)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5)现金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债务比率

  除上述调查内容外,应核实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报表如为复印件,则需公司盖章;报表如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须有完整的审计报告(包括附注的说明);报表应含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同时,贷款人还应对应收帐款、存货、对外投资、销售额等关键性数据进行抽样核实,并进行横向(同类客户之间)和纵向(同一客户不同时间)的比较,以判断其财务数据是否合理,企业经营有无异常情况。

 5、 与 银行 往来情况调查 企业与银行的资金往来是公司交易情况最直接的反映。通过观察借款人与银行的资金往来情况,核查企业的银行对帐单,分析公司的最近经营情况,并对异常的划款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与银行往来异常现象包括:

 (1)借款人在银行的存款有较大幅度下降; (2)在多家银行开户(公司开户数明显超过其经营需要),并寻求贷款; (3)对短期贷款依赖较多,要求贷款展期; (4)还款来源没有落实或还款资金为非销售回款; (5)贷款超过了借款人的合理支付能力; (6)借款人有抽逃资金的现象; (7)借款人在资金回笼后,在还款期限未到的情况下挪做它用,增加贷款风险。

 贷款人应及时整理、更新有关企业信息,对重大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形成文字材料存档。除从企业本身获取信息外,也应努力从企业的外部机构,如其合作单位、监管部门、咨询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新闻媒介等渠道收集企业的信息,注意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全面性、权威性和可靠性,以便对企业变化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把握。

  二、贷款项目跟踪管理

 贷款本身是借贷双方的一种契约行为,双方有义务遵守事先的约定,因此,贷款检查的主要依据是贷款合同,即检查借款人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正确合理地使用贷款,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定期还本付息或有无能力还本付息等。通过对贷款的检查,可以发现借款人在资金运用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以及履行合同义务的资信状况。贷款检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要密切跟踪贷款资金的流向,确保贷款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企业在使用贷款时,要由信贷员审查企业的用款计划、购货合同等,以保证贷款按照合同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当发现贷款用途与合同约定不一致时,要暂停企业用款,限期纠正。固定资产贷款发放后,要转入该项目开设的存款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把好贷款支付关,严防资金抽逃和挪用。

  (二)

 要加强对贷款资金运动的监督,适时检查和分析借款企业资金运动变化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流动资金贷款要密切跟踪资金在购、产、销等环节的使用和周转情况,特别要注意在购、销等环节有关购、销票据与实物的一致性,防止弄虚作假,转移资金。对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要检查项目资本金及其他资金来源的落实情况,检查项目的进度情况,包括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有无延期情况及延期原因、总投资是否突破及突破原因、金额等,要检查项目累计完成工作量与项目累计财务支出是否一致,有关费用开支是否符合规定,项目的技术、市场等是否出现较大变化,项目建成的设施和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等。

  (三)

 对于贷款所形成的资金回流、货款回笼等要密切跟踪,督促企业按时还贷,防止挪作它用,增大贷款的回收风险。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前一个月,信贷员要重点对借款企业的现金流量、还贷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测算,督促企业按时还贷。固定资产贷款到期前三个月,信贷员要认真检查借款企业的还贷能力,督促企业落实还贷资金。在上述期间,要对借款企业的帐户变动情况进行严密监控,督促企业加强资金回笼,必要时可限制企业的大额用款。

  (四)

 贷款本息的催收工作:业务部要在每笔贷款到期前的 20 天,填制《贷款业务到期通知书》,发送借款人、担保人并取得回执。

 (五)

 借款人不按期支付利息、不按期归还到期本金的,要依合同约定直接从借款人或保证人帐户上划收贷款本息。贷款到期之日营业终了尚未归还的贷款业务列入逾期催收管理,业务部应填制贷款业务逾期催收通知书,分别发送到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催收。财务部从贷款业务到期的次日起计收贷款业务逾期利息。

 三、对担保的跟踪管理

 贷款发放后,对于保证人与抵/质押物的管理主要是对担保人担保能力的变化和抵/质押物状态和价值变化的跟踪和分析,并判断上述变化对贷款安全性的影响。因此,在贷后检查阶段,贷款人要侧重对保证人与抵/质押物进行动态分析,认真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一)对保证人的管理

  贷款保证目的是为了对借款人按约、足额偿还贷款提供支持,因此,贷款人应特别注意保证的有效性,并在保证期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对担保的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了解保证人的资格

  应注意保证人的性质,保证人性质的变化会导致保证资格的丧失。保证人应是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企业法人,能提供其真实营业执照及近期财务报表;保证人或抵押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企业的,其出具担保时,必须提供董事会同意其担保的决议和有相关内容的授权书。应尽可能避免借款人之间相互担保或连环担保。对有关联关系的公司之间的相互担保一定要慎

  重考虑。对业务上互不关联公司的担保要分析其提供担保的原因,要警惕企业通过复杂的担保安排骗取本公司贷款。

 2、了解保证人的保证实力

  对保证人的评估方法和对借款人的评估方法相同。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如现金流量、或有负债、信用评级等情况的变化直接影响其担保能力。贷款人应以对待借款人的管理措施同样对待保证人。

 3、了解保证人的保证意愿 良好的保证意愿是保证人提供担保和准备履行担保义务的基础。应密切注意保证人的保证意愿是否出现改变的迹象。如保证人和借款人的关系出现变化,保证人是否出现试图撤销和更改担保的情况。应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判断贷款的安全性是否受到实质影响,并采取相关措施。

 (二)对抵、质押物的管理 以抵押、质押设定担保的,本公司要加强对抵押物和质押凭证的监控和管理。对抵押品要定期检查其完整性和价值变化情况,防止所有权人在未经贷款方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处理抵押品,主要有以下一些检查内容:

  1、抵押品价值的变化情况。

  2、抵押品是否被妥善保管。

  3、抵押品有否被变卖出售或部分被变卖出售。

  4、抵押品保险到期后有没有及时续投保险。

  5、抵押品有否被转移至不利于本公司监控的地方。

  6、质押物价值变化情况。

  7、质押凭证是否到期。

  8、本公司对质押凭证有否妥善保管。

 四、贷款风险预警

 贷款风险预警是指通过一些与贷款安全密切有关的先行指标及情况的收集,及时预测和发现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预警主要用于对正常贷款的管理。根据《中国本公司贷款跟踪管理暂行规定》,我行贷款风险预警的主要指标设置如下:

  (一)财务方面

  包括营业收入、存货、应收帐款、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当这些指标中的任何一项,其在半年之内所发生的不利变化超过 10%时。

  (二)非财务方面

  包括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行为异常或发生不利变动、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或不利消息增多、企业涉及大额不利诉讼、企业主要产品所在行业存在较多不利因素或出现重大投资失误等。

 当发现上述诸因素中的任何一种出现时,应当立即对借款企业进行全面的检查,查清企业变化的真实情况及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当企业情况变化较大,可能影响贷款安全时,信贷业务部门要向风控部门汇报,或按规定程序转入相应的非正常贷款进行管理。

 贷款风险预警是对还未明确出现风险的贷款进行潜在风险的预测,与已经出现风险后的贷款跟踪管理不同,风险预警需要在大量的不确定信息中去发现那些对贷款安全有潜在影响的因素,难度是很大的,需要贷款业务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洞察力和长期广泛的信息渠道,这是贷款风险预警系统产生效果的根本。

  第 四 节

 贷款风险分类

  一 、贷款分类的意义

 贷款风险分类是指根据贷款检查情况,通过一定的标准、程序,按照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所做的划分。贷款分类通过统一的、标准化和半定量化的指标体系和操作程序,对各类贷款的风险程度进行细分,并在此基础上对贷款质量状况作出明确的评价,从而为贷后管理提供更加清晰的信息基础,使管理措施更加有的放矢。贷款分类为公司稳健经营奠定了更为扎实的科学管理基础。

 二 、风 险分类 原则

 五个级别的贷款分类如下:

 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类: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一)正常类 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或在建项目一直在按照既定用款计划进行,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本公司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会遭受损失。

 (二)关注类:

  1.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 90 天(含)以内;

  2.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3.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不与公司积极合作;

  4.借款人的一些关键财务指标(例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等)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且出现不利变化;

  5.借款人对外担保额度超过自身总资产;

  6.借款人因对外担保等影响正常经营的重大事项被起诉;

  7.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核心管理层等发生了重大不利变化;

  8.借款人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问内,最近 2 个会计年度连续亏损;

  9.借款人或保证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本息归还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10.借款人连续 2 年(含)以上财务报告审计意见为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11.借款人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贷款担保合法、有效、足值,公司预计在贷款到期后 90 天内完全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贷款本息;

  12.保证人信用等级下降或经营出现问题,对贷款本息归还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13.抵(质)押品价值有下降趋势或公司对抵(质)押品失去控制,对贷款收回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14.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

  能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

 (三)次级类:

  1.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 91(含)天以上;

  2.借款人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经营亏损,并且最近两年连续现金净流量、经营性现金净流量都为负值;

  3.借款人的贷款出现逾期或欠息,且在银行亦有不良贷款;

  4.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或提供虚假报表等不正当手段骗取的贷款;

  5.借款人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债务;

  6.项目进展缓慢,出现了延误工期一年以上,至贷款分类时仍未达到项目评估时确定的计划;

  7.预计损失率在 30%以下的贷款。

 (四)可疑类:

  1.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 360 天(含)以上;

  2.借款人连续半年以上处于停业状态,即使执行担保,预计贷款损失率在 30%以上;

  3.借款人已经资不抵债,经营亏损,支付困难,难以获得新的资金补充,即使执行担保,预计贷款损失率在 30%以上;

  4.借款人涉及重大不利事件,被有权部门勒令停止经营,复工无望,即使执行担保,预计贷款损失率在 30%以上;

  5.固定资产贷款的项目处于非正常停建状态,预计复工无望,即使执行担保,预计贷款损失率在 30%以上。

 (五)损失类:

  1.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本公司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未能收回的贷款;

  2.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者全部债务,本公司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未能收回的贷款;

  3.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本公司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未能收回的贷款;

  4.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撤销,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未进行工商登记或连续两年以上未参加工商年检,本公司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仍未能收回的贷款;

  5.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公司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终止或中止执行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6.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诉诸法律后,因借款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或消亡等原因,被法院驳回起诉或裁定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或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权利凭证遗失或丧失诉讼时效,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本公司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三、依据风险分类结果开展贷后管理 通过贷款分类,使贷款的风险状况和风险因素得以更准确的反映,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贷后管理提供了条件。对分类后的贷款,要根据风险状况及特点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

  并要视贷款类别的差异,相应加大贷款检查的频度,特别是不良贷款要增加对其检查的频度。

 第 五 节

 档案管理

 档案是是确定借贷双方法律关系和权力义务的重要凭证,是贷款管理情况的重要记录。科学地记录、保管和使用信贷档案,是加强贷款管理、保护贷款安全的重要基础。

 (一)保管期限分类 依据授信的偿还期限,将授信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分为五年期、二十年期和永久三种,授信档案的保管期限自贷款结清(核销)后的第二年起计算。其中:

 1、五年期:一般适用于短期授信(贷款),结清后原则上再保管 5 年; 2、二十年期:一般适用于中、长期授信(贷款),结清后原则上再保管 20 年; 3、永久:经风险管理部及业务经办部门认定有特殊保存价值的项目可列为永久保存。

 (二)授信档案管理 档案主要包括:

 (1)基础资料 主要是借款人、保证人、抵(质)押人基本资料 (2)要件资料 1、借款申请表 2、借款调查审批表(附调查报告、审查报告)

 3、贷审会审查审议表 4、借款借据 5、借款合同、保证合同、抵(质)押合同、最高授信协议、借款展期合同 6、借款人、保证人、抵(质)押人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 (3)权利类资料 1、抵(质)押物他项权利证明、登记证明复印件 2、抵(质)押物所有权证明复印件 3、保险凭证复印件 (4)管理类资料 主要是贷后管理检查、催收通知、不良类处置等文件资料.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培训 管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