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案【任务驱动类作文写法解析】及例文

发布时间:2020-10-04 来源: 演讲稿 点击:

  1 高考语文复习案【任务驱动类作文写法解析】及范文精选 任务驱动类作文 本质上属于材料性议论文,但和一般的材料性议论文又有显著的不同:

 1.任务驱动类作文多以时事新闻事件作为阅读材料; 2.任务驱动类作文要求直接对材料中提供的时事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表明看法并展开分析。

 这就决定了这类作文的两大特点:

 (1)旗帜鲜明(必须表态); (2)就事论事(不要扯远了)。

 我们在评论时,可多角度评论,如评论事的成因、意义、教训、解决办法等。

 总体区别:

 任务驱动类:就事论事

  就事选例

 就事说理 一般议论文:缘事发挥

  谈古论今

 并列对照

 学生问题分析 1.文章结构安排不合理,段落层次不合理。

 如:观点迟迟不出现,原因分析少,建议措施流于形式等。

 2.素材选材运用不得当。

 如:古人例子多,今人例子少;打擦边球的多,典型的少。

 3.表达方式不得当,叙议比例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叙多议少。

 写作思路点拨 1.概述材料,明确观点。

 2.辩证分析,如肯定对方的合理之处,或指出己方的不足。

 3.陈述自己所持观点的理由,可列举两到三个理由。

 4.联系其它同质事例生发议论,事例在性质方面要尽量贴近原事例。

 5.可指出正确的做法或更好的做法。

 6.重申观点,收束全文。

 范文

  2 示例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考古界“团宠”钟芳蓉引发多方关注。这位湖南耒阳留守女孩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 676 分的好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她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热爱考古,所以她选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专业选择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说:“到就业时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还有人说:“这种家庭应该选择毕业后可以赚更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

  与此同时,樊锦诗先生得知此事后为钟芳蓉送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表达对钟芳蓉的祝福和希望并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你认同钟芳蓉的专业选择吗?请结合现实针对此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该写作任务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写作情境。

 首先应表明态度:你是否赞同钟芳蓉的专业选择,接下来要阐明你的理由。写作时应注意就事论事,把该事件分析清楚。不可点材料之后就另起炉灶,把材料丢弃一旁。另外,任务中还要求结合现实,应结合当今青年的选择专业的倾向和择业倾向来谈钟芳蓉事件的意义。不可对古代或近代事例大举特举而不联系现实。

 具体思路点拨:

 1.我赞同钟芳蓉的选择。

 2.我理解网友的想法,为钟着想。

 3.她的选择是出于对考古学的热爱,做热爱的事,值得提倡。(可外扩举例)

 4.她的选择体现了年轻一代文化传承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值得赞许。(可外扩举例)

 5.冷门专业能走出新天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6.重申观点,总结全文。

 温馨提醒:

 1.你写的是任务驱动作文吗? 2.你就事论事了吗?(你赞同她的专业选择吗?为什么?)

  3 3.你每段回扣材料了吗?(段段不见钟芳蓉,你必偏题啊!)

 4.你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拓展其它事例了吗?(这是为了内容的丰富度,要适度)

 灵魂四问:

 你的议论有层次吗? 你的议论有深度吗? 你的文章有引用吗? 你的语言有亮色吗?

 持心中期许,赴理想远方 耒阳女孩钟芳蓉因热爱考古而最终选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她的事件引起了多方网友关注,并引发热议。

 爱我所爱,敢于追逐,坚守理想,不问征程远近。我禁不住要为钟芳蓉的选择点赞。

 诚然,钟芳落作为留守女孩,似乎更应选择选择好就业的专业。我完全明白这些网友的好意,毕竟要生存,物质财富是必不可少的。考古专业就业难,收入也不一定高,选择赚更多钱的专业,能为钟芳蓉及其家人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这体现了网友们对钟芳蓉的家庭及其未来的关心。

 然而,过于追求物质或许会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梁启超说:“纵有干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新时代在不断变革,我辈青年当不断探索。固然我们要生存,要选择赚钱多的专业,但考古专业是要研究中华民族遗留的文物,探寻中华文明更多的秘密。钟芳蓉选择自己所热爱的,探求中华文化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肩挑重任,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复兴。这不正体现了我辈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吗? 退一步说,选择好就业的专业就一定能赚很多钱吗?如果钟芳蓉能坚守文化传承的初心,以文化创新为旨归,一路乘风破浪,必能在考古上打造一片新天地。相反,若一味的要求赚钱多的专业,为了物质而去学习,选择的专业自己也不感兴趣,可能会在学习进程的日益深入中感到枯燥无味,最终在前行中迷失自己,不知所往。

 考古专业需要被尊重,敦煌文化需要被传承。周国平先生曾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诚如斯言,文化不是空中阁楼,它需要我们传承土壤的滋养。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中国古建筑辗转奔波,大国工匠为修复文物半生坚守,网红博主李子柒一双素手点染田间烟火……传承代代接力,文化方能不息。钟芳蓉坚守自己的理想,选择热爱的考古专业,选择研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相信她定会不忘初心,有所作为。

  4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愿钟芳蓉不忘初心,在考古上脚踏实地;愿钟芳蓉乘风破浪,大有作为;愿钟芳蓉持心中期许,赴理想远方。

 示例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浙江卷的一篇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舆论风暴。这篇文章运用了“嚆矢”“孜孜矻矻”等相对生僻的词汇,提到伊塔洛·卡尔维诺、麦金太尔、切斯瓦夫·米沃什等文学家或哲学家,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该文章初评为 39 分,后来二评、三评皆为 55 分,最终审查组定为满分 60 分。

 对此,有人认为该考生阅读面广,能积累这么多知识并恰当地用在文章中,难能可贵。其思想境界也超出了一般考生,所以得满分无可厚非。也有人认为该文章晦涩难懂,“不好好说话”,文章应深入浅出而不是故弄玄虚。况且,满分作文应对莘莘学子有导向意义,这样的文风实在不值得提倡,所以这篇文章不应得满分。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体会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习作示例:

 通俗诚可贵,思想价更高 近日,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起一波舆论议潮。一方面,人们感叹此文字字珠玑、妙语连珠;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文章晦涩难懂,颇有阳春白雪之意。对此我想说:通俗诚可贵,思想价更高。

 诚然,古有古文运动提倡散文而反对华丽的骈文,近代有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而反对难懂的古文。文学界对文章的态度不约而同的主张文章应该深入浅出。可是如果每个人都觉得《等待戈多》是一部纯属娱乐、荒诞无聊的戏剧,又怎么会有无数学者探索、挖掘其内涵呢? 本文《生活在树上》正是如此。

 “嚆矢”“孜孜矻矻”等生僻词是文章的一大亮点,生僻词之所以成为生僻词,就是因为这些词在现代不常用也不常见,而这也正是考生博览群书所展示其深厚语文素养的最好证明。该考生显然在此方面的能力超过了大多数同龄人,而这也足以成为被评为高分作文的最好鼓励。

 该考生“追求”生僻词在现代又何尝不是一种进取的思想呢?在这个过度娱乐化的时代,人们狂热地追求快消费,却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阅览晦涩的古书;在这个提笔忘字的时代,人们熟练地运用各种“黑科技”,却很少有人能认真地研究遣词造句,而这些追求就好似捧一把星子撒落在漫漫长夜。

  5 或许通俗易懂的网络小说动辄几百万字十分可贵,但如此工巧精细的文章显然价值更高。

 文学不是说明书,它并不要求所有的读者都能够通晓全文。

 宋词被人们划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或许“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恢弘十分可贵,谁又能说“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含蓄委婉逊色于它呢?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百年孤独》以其特有的不可思议的想象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劝退大多慕名拜读的读者,谁又能说《百年孤独》逊色于那些致力于迎合大众需要的通俗文学呢? “文学的灵魂应在其思想”梁启超先生如是说道。一篇好的文章不应该仅仅只有充分的家国情怀或细腻的文笔,作者向外输出的应当是独到的个人思考。《生活在树上》文中大量引用麦金太尔等哲学家的经典观点并据此进行充分的议论,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考生对观点的赞同与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独到思考内容。我们需要的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素材堆砌,而是向莎士比亚一样“采用二流作家用过的平庸素材”,却“写出了最大的悲剧”。而这正需要我们不断不断的思考并将其内化于心。

 还有些人认为,如果本作文被评为满分,是否对后来考生具有不理想的导向作用。对此,我们应当意识到,要求文章深入浅出的潮流本身就注定了晦涩复杂的文章并不属于主流。人人皆夸李白诗作侠肝义胆、仙风道骨,几百年的诗史里模仿之人数不胜数,可真正被历史所记住、超越了李白那“看似荒诞的想象”的又有谁呢? 即便如此,无论是通俗易懂的文章还是晦涩难懂的文章,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二者并没有高低之分。这正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二者“可以兼得”的情况,这要求我们既要尊重简约、又要尊重复杂。对比来说,并不是说通俗“无价值”,而是这种晦涩复杂所体现的思想“价更高”。

 如果给其他满分作文一个理由,可以是文采斐然,但要我给《生活在树上》一个满分的理由,我希望是难能可贵的思想境界和勇气。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

  近日,浙江省的一篇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了五湖四海七嘴八舌的讨论, 其晦涩难懂的遣词造句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满分作文评判标准的质疑。窃以为,晦涩不代表言之无物,难懂也并非故弄玄虚,虽然这篇文章“生活在树上”,但风雨侵蚀,更显青松巍峨;大浪淘沙,方现真金本色!

  诚然,我理解那些反对的声音,或质疑文章故意炫技;或批评文风脱简入繁;或担心后生纷纷效仿刖趾适屐……

  然而,“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上述虞虑不应强加到著此佳文的作者身上。弭谤莫如自修,转变看法,你只需要深读此文,而后你能感受到一双善于捕捉世间万物的慧眼;一颗博览中外胸怀古今而微微颤抖的心;和少年特有的恢宏的想象和深沉意志。我们一直在呼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6 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可当诗和田野就在眼前时,我们却因那篱笆太高,那树干太陡峭不愿探骊得珠,真是其可怪也欤。

  况且,《游褒禅山记》有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满分作文不应有表达繁简的限制,深入浅出的满分作文固然大道至简,艰难晦涩也不应是好文被拒之门外的理由。世人读鲁迅,初读谓之艰难,再读谓之平凡,再三读之,方觉真金闪烁于浪后黄沙间。《生活在树上》的满分定音,不是鼓励文章脱简入繁,而是我国当下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教育理念的深刻体现。倘若古时科举考官有如此之胸怀,还会有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范进穷年冷板凳,一举兴至疯吗?

  星子其文,赤子其人。关于此文会使一些学子盲目模仿东施效颦的担心,我们不得不深思,模仿式写作是否太过功利。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因其思维的独特性而更显精妙。显然,《生活在树上》一文的作者与麦金太尔、海德格尔等前辈有思维神交,对家庭、社会、生活有其独特的“树上见解”,这与其多年阅读积累和丰富人生体验密不可分。有人善骈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人善描叙感人于字里行间;有人善说理文章闪烁着理性的光芒……我辈考生,不必模仿他人,端正心态,立足自身,发挥特长,写我所想,如是即可。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深刻的思想,不凡的格局,美好的文章值得褒扬。在佳作共赏析中愿我们的思维也能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因为“树上的生活”值得仰望!

相关热词搜索:例文 作文 写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