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信息表

发布时间:2020-10-16 来源: 演讲稿 点击:

 特色专业信息表 填表时间:2012.11.10 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所在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特色专业级别 国家级

 省级 √ 校级

 特色是什么 1.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和完善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向,培养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且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了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相关技术,接受良好的工程基础训练,工程素养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工程型应用人才。

 2. 全方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学习阶段,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企业学习阶段,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并参与企业工程开发和技术创新过程。

 3. 打造复合型多元化教师团队。采取内培外引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有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队伍,且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学术造诣深。

 凝练特色的依据 1. 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依据 传统教育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计算机学科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双重特点,学科发展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而宽广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且应具备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概念、顺应计算机快速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改革现有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也符合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需求。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 如何在规定学制内让学生获得更宽更深的知识,逐步具备构建产品和系统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沟通、协作能力是目前工程教育界面临的共同挑

 战,涉及培养方案、教学理念、学习方法等方面。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受美国“91 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影响,专业教学计划仍脱离不了原课程体系框架,既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存在既不能让学生掌握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出现顾此失彼、实际效果差的局面,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好找工作的供需矛盾,甚至造成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中专生的假象,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改革。

 3. 师资队伍建设的依据 要建立一支拥有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构成应由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学校教师、企业教师两部分组成。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的双导师制。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活动的专业教师为在编的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和技术人员。企业教师主要传授技术实现和工程经验,学校教师应受过较好的相关专业训练并具有系统集成开发工程背景和经验。

 如何建设特色 1. 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和文化修养,系统掌握理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数字媒体技术、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与信息安全、数字系统设计等计算机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协作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且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的相关技术,接受良好的工程基本训练,工程素养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和应用领域的专门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 IT 行业及相关应用领域从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实施、营销、培训和管理工作;也可攻读工程专业的高级学位和其他专业学位。

 2. 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本质,从学校内培养走向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行业企业参与计划的实施,企业由单纯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发挥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和先进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卓越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在校内学习阶段,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推动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的工程开发和技术创新过程。

 目前本专业已经提交了“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申报书”,希望能够获得学校的批准;同时,已按此项工作的框架对一部分学生开始了培养试点工作。

 3. 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培养计划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除校内实验、专题训练、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外,还安排了企业实践,包括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

  主要课程设置

 从培养工程师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测试运行和维护管理的能力为出发点,构筑本专业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课程体系,重点加强了表达、写作等基本技能课程、自然科学等工程科学基础课程、计算机专业大类基础课程、软件开发专题课程群、信息系统集成等工程应用类课程。

 学科大类基础:为使学生具有深厚的计算机学科基础,设置工程师必备的数学、物理课程,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科学基础知识解释工程问题、建立工程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基本能力。同时为了使学生尽早建立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概念,设置了计算机科学导论、认识实习等课程。使学生从总体上建立大型软件系统的概念,了解大型信息系统工程系统的构成、设计、测试、运行、维护的一般过程,以及信息系统对社会、文化习惯及职业道德等的影响,并掌握一般的工程

 技术研究方法。

 软件工程课程:为培养工程性的适用人才,设置软件工程课程群。通过综合性系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的的整体概念,了解信息系统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前沿技术,培养学生在掌握领域关键技术的同时,具有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总体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能力。

 实践类课程:与企业实习紧密结合,安排独立实践课程。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和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训练,在校内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设置认识实习,以了解软件开发全过程及软件开发技术与工具。聘请企业工程师兼任专业课程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工具及开发过程管理。设置专业实践,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论、技术、工具的熟练掌握。结合工程项目,进行现场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开发与实施。总之,通过多层次的科技实践训练体系,调动学生自主参加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和参加学科竞赛、工程素质训练;通过实践类课程的训练,加强学生了解工程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具,通过实验、分析、计算等手段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复合型、多元化教师团队。采取引进、培养、外聘兼职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有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队伍,且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学术造诣深的师资队伍。

相关热词搜索:特色 专业 信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