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9-17 来源: 疫情防控 点击:

 关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2001—2005年,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2003年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005 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79.6 亿元,是 2001 年的 2.4 倍,年均增长 14.5%,人均GDP 突破 800 美元;实现财政收入 15.05 亿元,是 2001 年的2.6 倍,年均增长 20.8%,;农民人均纯收入 2969 元,比 2001年增加 1150 元,年均增长 1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 28.83 亿元、财政收入 9.1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26.4%,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 11.8 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1656 元,同比增长 26.8%,高于全市 9.2 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2005 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 7 位,比 2001 年上升 16 位;肥东居第 8位,比 2001 年上升 10 位;长丰居第 11 位,比 2001 年上升30 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 2001 年的 44.4∶24.9∶30.7 调整为 25.8∶40.6∶33.6。5 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近 20 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 15.7 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9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

  结构变动已越过一、二、三和二、一、三两个阶段,进入二、三、一阶段。县域产业结构趋向工业化、所有制结构趋向民营化、就业结构趋向非农化、人口结构趋向城镇化。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非农产业主导作用日益强化,县域经济效益不断改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在县域工业中,逐步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配件、家电、能源、化工、新型建材、食品、机械、轻纺服装等一批优势产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养殖业占农业比重提升到 55.7%,主导产业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主导作用日益显现。2005

 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 151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5.1亿元、工业税收 5.8 亿元,分别是 2001 年的 6 倍、5.1 倍和5.3 倍,年均分别增长 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 2001 年的 78 户发展到 196 户,增加了 1.5 倍。工业对县域 GDP 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 37.3%和38.5%,5 年分别提高了近 20 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由 2001 年的 5.7%提高到 17.1%,上升了 11.4 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 3 个省级工业园区和 16 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2005 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 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 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

  2

  区发展到 500 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 60%,2005 年家禽出栏量突破 1 亿只,比 2001 年增长 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 17 万亩、72.4 万亩,设施栽培达到 10 万亩;成片造林 59 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2005 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 83 家,年销售收入 76.9 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 3 家、省级 15 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 10 家,其中 10 亿元以上 2 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01 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 2001 年的 4 倍多,年均增长 32.3%。5 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2005年达到18.6亿元,是2002年的 2.1 倍,年均增长 20.4%。今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1-6 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8.17 亿元,同比增长 134.9%,高于全市 22.6 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 48 个,实际到位资金 19 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 91.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3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4 年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 2063 个县(市)排名中,肥西、肥东居中等以上位次,长丰处于中等偏下位次。我市县域平均水平与全国百强县相比,GDP 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21.5%,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24.2%,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职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44.1%和 60.8%。与百强县最后一名莱西市相比,GDP 最高的肥东县不及它的 30%,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肥西县仅有它 44.4%,人均指标相差更多。

  差距之二,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层次不高。长期以来,我市三县是全国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一产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明显。近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4 年,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 90.4%,而我市为 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肥西县要比莱西市低21.9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2004 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 151家,总数比莱西市还要少 17 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115.5 亿元,只及莱西市 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长丰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莱西市的14.9%、25%和 1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莱西市的 31.3%、20.9%和 7.4%。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主要靠江汽、二电厂等几个大企业拉动,县域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4

  差距之三,县域投资不足,经济外向度低。我市县域经济内资不足、外资有限,投资能力较弱。2004 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 794 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1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 1129 元、660 元和 592 元,只有莱西的 39%、23%和 21%。县域贷款水平偏低,到 2004 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 55.7 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 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 1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 11.7%,只及莱西的 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1.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平均水平的 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 2.2%,远远低于莱西 13.4%的水平。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2004 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 0.07 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 4.37 件的水平。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5

相关热词搜索:我市 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